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共基础知识-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形式和变革。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是表示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社会与自然之间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关系,直接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不同性质。从历史上看,社会与自然之间,主要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一种是〃自然形成的〃关系,一种是〃文明创造的〃关系。社会与自然之间〃自然形成的〃关系,不具有私有的和阶级的性质。社会与自然之间〃文明创造的〃关系,带有私有的和阶级的性质。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不同形式。生产力即社会与自然之间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关系,主要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类型。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社会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水平,主要是决定生产关系的不同的形式。生产力有一个发展水平的问题,生产关系有一个实现形式的问题。同一种生产力、社会与自然之间同一种性质的关系,因为其发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形成不同形式的生产关系。    
    从历史上看,私有制经历了奴隶的、封建的和资本的三种主要形式。资本主义经历了自由的和垄断的两种主要形式。社会主义公有制也有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生产关系的这个差异,主要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即社会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同发展水平决定的。    
    (3)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与自然之间不同性质和类型的关系,生产力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是决定生产关系变革的主要动因。生产关系的〃量变〃,体现为特定生产关系的完善,体现为向新的实现形式的转变等等。生产关系的〃质变〃,体现为打破旧的生产关系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这个变革,特别是体现在所有制形式的转变方面。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体现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相对独立性、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两个主要方面。    
    (1)生产关系的相对独立性。首先,生产关系有其自身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和独特的表现〃形式〃。生产力主要是一种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生产关系主要是一种社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两个方面分属不同的领域。处理生产关系,主要是关于〃人〃的活动。而生产力的问题,主要是关于〃事〃的活动,二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能动作用。生产关系的能动作用表现为,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要求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和〃阻碍〃是生产关系能动性的两个方面、两个方向,前者是积极的,后者是消极的。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构成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并不是所有的生产关系都是经济基础。那些处于〃萌芽〃、尚处在生成中的生产关系,或者已经〃过时〃、已经失去必然性的生产关系,并不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那些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才构成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是表示社会与其自身精神关系的哲学范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它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两个部分。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政府机构、党团、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制度和设施。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文艺思想等意识形态诸种形式,通称为思想上层建筑。国家政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上层建筑的性质,直接地受经济基础的决定,间接地受生产力的制约。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集中表现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1.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    
    (1)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一定的上层建筑总是为适应一定的经济基础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必然在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上占统治地位。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当经济基础发生变革之后,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迟早会发生变革,以求得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基础的变化发展还规定着上层建筑变化发展的方向。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建筑的反作用,主要体现在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与经济基础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历史的继承性四个方面。    
    (1)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上层建筑有其相对独立的活动领域和独特的表现形式。就其活动领域来看,它是一种思想政治活动,是一个更为〃遥远〃的领域。就其表现形式来看,它主要表现为社会与其自身的精神关系,这种关系具有主观的形式。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表现为,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和意识形态形式。前者是制度方面的服务,后者是思想观念方面的服务。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取决于上层建筑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适合于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是起到巩固经济基础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不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时,它就起到阻碍经济基础和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3)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平衡性。就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看,二者之间并不是直线式的关系。经济基础的发展演变,与上层建筑的发展演变,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二者的关系和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上层建筑〃超前〃于经济基础,一种是上层建筑〃滞后〃于经济基础。超前或滞后都是上层建筑〃偏离〃经济基础的表现。    
    (4)上层建筑的历史继承性。一方面,上层建筑对历史上已经形成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多方面的借鉴和利用。另一方面,那些失去其经济基础的陈腐的思想观念,对此后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形成,也具有持久的或者潜在的影响。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和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第二性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是根本性的;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派生的和从属的。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与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构成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社会发展基本规律。    
    总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贯穿于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与人类社会共存亡。在社会的这两对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根本,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    
    社会主义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为了消灭贫穷。所以,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重要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二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不同。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人所参与、由人的活动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进行,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因此,要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就必须研究人的活动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而在研究人的活动的作用时,最重要的是把握人民群众和个人历史作用的相互关系,进而理解人的价值。    
    一、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所构成的,是人的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的活动。同时,历史过程又是受着不以人们的意志和意识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支配的。因此,研究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就不能不首先考察历史规律和人的活动的关系。    
    1。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    
    在历史中活动的是无数的个人,每个人从事活动的目的往往是各不相同的,甚至是互相冲突的,历史就是这无数互相冲突的活动的总的结果。恩格斯指出:〃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但是,各个人的意志其中的每一个都希望得到他的体质和外部的、归根到底是经济的情况(或是他个人的,或是一般社会性的)使他向往的东西虽然都达不到自己的愿望,而是融合为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然而从这一事实中决不应做出结论说,这些意志等于零。相反地,每一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因而是包括在这个合力里面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7页。    
    人的活动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包括生物性活动和精神的活动,其中最根本的则是物质实践活动。所谓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也是指历史是人的各个领域、各种形式的活动的总和。    
    2。人的历史活动的客观制约性。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有目的的自觉活动所构成的,但是,在历史活动中,人们的目的有些一开始就是实现不了的,有些则缺乏实现的手段,并且在大多数场合,人们预定的目的是彼此冲突和互相矛盾的,人们预定的目的和达到的结果往往存在着非常大的出入,事与愿违。人们难以把握自己的命运,也难以了解历史的脉搏。这样,就使人们产生一种错觉,似乎历史只是一大堆偶然事件的杂乱堆积,其中毫无规律可循,似乎历史的发展是天命或某种神灵的安排。这是历史唯心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一个重要的认识论根源。    
    正确地解决了人的自觉活动和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关系问题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要找到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决不能只研究个别人物活动的动机,而要研究推动广大人民群众活动的动机,这样,就会发现推动广大群众行动的,归根到底是他们的物质利益。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由特定的生产关系决定的,而生产关系又是由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由于人们活动的动机往往相互交错和相互冲突,因而从表面上看历史进程好像是由偶然性在支配着,但进一步去考察人们活动的动机背后隐藏着的物质利益的动因,就可以发现支配历史进程的内在规律。    
    人们的自觉活动受着历史规律的制约,表现为人的活动受着确定的前提、条件的制约。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而是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历史。这些前提条件既给予人们以生存的可能,又制约着他们的活动;它为人们演出历史的话剧提供舞台、布景和道具,从而也就制约着人们活动的具体状况以及社会发展的前景。例如社会的经济条件、社会文化传统等等。    
    历史规律只是制约而不是束缚人的活动,也就是说并不阻止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行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