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贯彻到具体工作中去,就形成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即根本的认识方法,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即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科学地概括和明确地提出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一个伟大的理论贡献。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决定着党的根本性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能否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盛衰兴亡。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
无产阶级领袖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站在人民群众斗争的最前列,是在群众斗争中自然形成的。他们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杰出贡献,使他们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但是,真正的热爱领袖,决不是盲目崇拜;真正维护领袖的威望,决不是把领袖神化。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热爱无产阶级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是一致的。个人崇拜不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自觉性的体现,而是落后的蒙昧主义的表现。只有反对并克服了个人崇拜现象,才能更好地维护领袖的崇高形象,真正维护领袖的权威,也才能有真正的群众路线。第八章人的价值和人类的解放人事部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审定并全国推荐用书第八章人的价值和人类的解放
提要本章要理解人的本质是社会性。重点掌握人的价值,包括人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把握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的社会条件和历史趋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八、社会是人的社会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社会历史正是通过实践不断实现人的价值和自由的过程。因此,必须对人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找到实现人的价值和人类解放的正确道路。
第一节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界,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人有自然欲望(如物欲、情欲等),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是,人从一开始,就处于社会中,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这是人的社会属性。在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中,最根本的是社会属性。社会属性居于主导和决定的地位。
一、人的本质
人是历史过程的主体,历史过程是人的实践过程。正是在人的历史实践过程中,人作为现实的具体的人而存在。人的本质存在于具体的人性之中。唯心史观关于人的本质的看法离开人的具体社会实践,去抽象地说明人性。唯物史观则揭示了人与社会实践的本质联系,指出,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是对人自身进行哲学反思的基本结论,又成为考察人自身一切问题的方法论。它指明,人的问题在实质上只是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因而也就必须从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去考察人的一切问题。
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意味着人的本质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动态复杂的系统。
(1)人的本质具有社会性。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社会性。这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根本属性。离开社会,人就不成其为人。人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着、改变着社会,而社会也造就出社会的人。社会实践在发展,社会的人也在发展,人的本质也在发展变化,不存在亘古不变的人的本质。
(2)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社会关系是具体的,人的本质也就是具体的。所谓具体的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多样社会规定性的统一。人在全面的社会关系中获得多方面的社会规定性。但是在社会关系中,生产关系是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其他的社会关系是在它的基础之上发生的。所以,人在生产关系中所获得的规定性构成人的最基本的社会规定性,构成人的本质的基础。
(3)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人类的社会关系是随着物质生产活动以及其他社交活动的发展而演变的,因而人的本质也是在历史中不断地变化的。承认人的本质的历史性,并非意味着否定不同历史时代的人仍然有着共同的本质。在历史演变的同时也积淀着某种不变的共同点,就是表现于历史连续中的历史规律性。如果否认这一点,人的本质就会变成不可理解的神秘的东西,人也就失去了现实的具体性,成为一种单纯的生命存在,而不再是现实的人。
二、人的价值
所谓人的价值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它是人的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人的价值的内涵
〃价值〃范畴的本来涵义,是作为主体的人与客体之间的特定(如需要和满足)关系。某个东西是否有用即价值如何,是对于一定主体的需要而言的。离开人这一主体,离开主体的需要,任何物都无所谓价值。
人本来也是物,人作为生物体同其他生物体一样,必须同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才能生存。但是,如前所述,人不是纯自然的生物体而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人不是被动地接受自然界提供的生存资料,而是以社会的方式主动地创造自己作为人所需要的生存资料。自在的自然物质只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创造活动,才赋予了物以能够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的意义。价值是人的创造物,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价值即人对人自身的意义,就在于人必须创造价值以满足人自身的需要。人的需要是全面的,人作为社会、文化存在物,既有物质生活的需要,又有精神生活的需要。因此,人既要为自己创造物质价值,也要为自己创造精神价值。人的需要是历史地发展的,人创造价值的活动也是随着人自身的需要的发展而发展的。人的需要永远不能满足,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进行的价值创造也永远不能停止。这是人类的基本的生存方式。
可见,人的价值是一种创造价值的价值,它也就是一切价值中的最高价值。毛泽东说过,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中国古代的荀子也曾说过,人〃最为天下贵〃,人之贵就贵在能够创造价值,是价值主体。
同时,人的价值具有工具性的一面:自在的自然物质不是一种为人的存在,不具备适合人的目的(需要)的形式。世界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需要,人的需要必须靠人自己改变世界的活动去满足。从这点上说,人又是实现人自身目的的工具。事实上,人也只有把自己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才能够能动地驾驭他物,才能够实现人的现实价值。正是人具有工具性的一面,因而人也可以成为价值客体。
由于人具有目的和工具的二重属性,使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所以人的价值就包括两个方面:人的个人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
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对满足社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所作的贡献。一个对社会不承担任何责任、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人,也就是对社会没有任何价值的人。人的社会价值的大小,同他所担任的职务,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职务的高低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不是人的社会价值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是其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和奉献精神;人的个人价值是指社会对个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的满足程度。
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互为前提。表现在社会价值以个人价值为前提。一个人如果连最基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就谈不上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同时,个人价值又以社会价值为前提,如果人的个人价值不表现为社会价值,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另一方面: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又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互促进和相互转化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转化是相互的、双向的。个人不断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的过程,也就是个人价值不断地充实、丰富和实现的过程。
我们应该反对只重视个人价值的个人主义。在阶级社会中,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往往存在着对立;在社会主义社会,人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应该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具体表现为权利与义务、享受与奉献、消费与创造等的统一。我们每一个人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就能干出伟大的事业来。伟大并非高不可攀,平凡之中可以见出伟大,普通个人也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伟大。〃伟大〃是一个价值判断,是对人的价值在社会关系方面具有较高品格的确认。有的事业对于历史发展有着质的转化的作用,它效果明显,活动主体的行为和思想容易被人们确认。有的事业对于历史发展虽然不直接影响质的转化,但为这种转化提供了必要的量的积累。这样的活动主体尽管没有外在形式上的轰轰烈烈,却以源源不断的默默奉献,将自己的涓涓细流倾注进历史发展的长河,仍具有伟大的意义。伟大的行为来自无私奉献的精神的推动。
(二)人的价值的实现
一切价值都是人的创造物,人的价值也是人自己创造的。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离开创造价值的活动就谈不上人的价值。人创造客体价值的过程同时也就是实现主体的自身价值的过程。
人的价值有潜在的价值和实现的价值两种形态。潜在的价值是指人的本质力量即主体力量所具有的创造性能力和潜能。人具有主体力量,具有进行主体性活动的可能,也就潜在地具有了实现价值的基础。人所具有的这种潜能不是上帝的造化,也不是自然界的恩赐,而是人通过生物遗传和社会遗传的方式获得的,是人的长期的自然进化和社会进化的积淀。它沉睡于人体之中,只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才能被激发和唤醒。人在实践中使自身中沉睡着的潜力发挥出来变成创造客体价值的现实力量,人也就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创造价值。因此,创造价值的实践是人的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转化即人的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由于人的潜能是人的以往历史发展成果的积淀,是每一代人从前代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客观需要和能力,它不是一成不变的、绝对先定的,而是不断丰富、扩大和超越的,因此,人的价值的实现并没有一种先定的、一成不变的终极模式或指标体系,它的具体内容和形式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生成、扩大、更新和丰富的。其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是人的主体性的不断提高。
一方面,人的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由潜在价值向现实价值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是受各种条件的制约的。条件不同,人的价值实现的方式和程度也就不同。由于人们的社会分工不同,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程度不同等等,人的价值的实现会呈现出十分复杂的情形。个人的先天禀赋即潜能的原始差别并不很大,但在现实价值上的差别却往往极其悬殊。在许多情况下,人的潜在价值因缺乏其藉以实现的条件而泯灭。因此,考察人的价值的实现必须注重考察人的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社会关系制约着人的活动,也制约着人的活动的效应。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去谈论人的价值,只能陷入抽象的议论。
另一方面,人的价值实现固然首先受着社会条件的制约,但它作为一种主体性价值,主体能动性的因素也是起着重要作用的。主要是主体活动的价值目标即价值取向。创造价值的活动是主体性和目的性的活动。主体确定什么样的目的即为满足何种需要而创造,主体确定的目的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即有没有客观的根据,这对于人的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个人的价值目标只有同社会发展的方向、时代的要求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只有正视现实社会条件、从客观实际出发才是具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性的。如果无视社会的需要,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