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公共基础知识-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到目前的最高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产物,是近代社会实践和阶级斗争的产物,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等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理论探索的成果。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    
    19世纪初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现,阶级对立简单化,阶级冲突尖锐化。以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为标志,欧洲工人运动勃然兴起,无产阶级登上社会政治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有自己的世界观指明斗争前途,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不能满足斗争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所以说,19世纪40年代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准备了社会历史条件;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科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动力。19世纪30年代以后,自然科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自然科学领域,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等三大学说的创立,产生了一场自然科学革命,证明了自然界以及人类社会的唯物的和辩证的性质,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依据、做了有力的论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科学基础。    
    任何理论的产生,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继承前人思想资料的结果。在社会科学领域,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    
    (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的唯心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加以彻底改造,创立了崭新的哲学。    
    (2)英国古典经济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作了重要贡献。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是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范畴,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石。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论奠定了基础。    
    (3)英、法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提出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设想,如消灭私有财产等等,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    
    总之,19世纪上半叶欧洲特殊的理论环境,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上述情况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然而,恰恰是马克思、恩格斯完成了历史提出的任务,这又是和他们本人的艰苦努力和献身精神分不开的。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亲自参与和领导工人斗争,并及时总结经验;同时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吸取其中的合理内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探索和革命实践的结果。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一次革命性变革,作为一种崭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显著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它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1。实践性。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最主要特征。马克思、恩格斯曾把自己所创立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他们第一次在哲学中引入并科学地论证了实践的观点,阐明了在实践基础上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强调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强调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变为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识工具和思想武器。    
    正是依赖于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够摒弃一切旧哲学中唯物论与辩证法、自然观与历史观脱节和割裂的根本缺陷,使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的历史观统一起来,建立了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是社会生产、政治和科学实践的产物,并在实践中获得检验,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自我更新、完善和发展的生机勃勃的开放的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不断探索和掌握真理的道路。    
    2。阶级性。    
    鲜明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二个显著的特征。在阶级社会里,任何哲学理论都具有阶级性,当剥削阶级思想家都掩盖自己哲学的阶级性时,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丝毫不掩盖自己的阶级性。它公然申明自己是无产阶级的哲学,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马克思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5页。    
    3。科学性。    
    高度的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第三个显著的特征。一门学科是否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是这门学科是否达到科学形态的一个标志。哲学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其研究对象也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在古代,哲学与许多具体科学混为一体,人们把哲学看作知识的总汇。到了近代,许多具体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但是,当时的哲学家们依然认为哲学是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极大的妨碍了哲学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总结了几千年哲学发展的历史,对哲学的研究对象做了科学的规定:哲学是研究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这就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具备了科学的形态。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科学性与阶级性是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革命的批判的本性要求我们,既要努力学习、掌握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要根据实践的发展,以社会生活的新经验和科学技术的新成果,验证、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完成了哲学上的伟大变革,但它并没有结束哲学的发展,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后,始终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在各国无产阶级斗争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列宁是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他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的战略、策略等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2。中国革命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同志和全党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同时,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总结实践的经验和科学成果的基础上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系,我们在新的时代,必须不断结合时代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进步。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人事部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审定并全国推荐用书第二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提要本章首先要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了解运动的涵义及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等相关原理。    
    掌握意识的起源、功能和作用以及意识的本质。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关系以及其对实际工作指导意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是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并能运用这一原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二、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部分世界统一于物质,    
    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第一节世界统一的基础物质    
    一、世界统一问题上的对立    
    在哲学发展史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承认世界有统一性,即认为世界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万事万物有统一的基础。我们把认为世界只有一个统一的基础或本原的,称为一元论,与之对立的,是二元论。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一个是精神,一个是物质,两者性质不同,彼此独立,平行发展。如法国哲学家笛卡尔就是二元论的典型代表。但是,二元论最后往往要找一个最终的本原,因此便依附了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    
    虽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是统一问题上是一致的,但是,其对于世界到底统一于什么却有不同的回答:    
    1。唯心主义哲学把〃精神〃、〃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不过是〃观念的集合〃,甚至认为〃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我〃死了以后,世界不是改变了而是停止了〃。客观唯心主义虽然承认存在着主观以外的客观世界,但认为这个客观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客观〃的精神,是〃理〃、〃理念〃或〃绝对观念〃。    
    2。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借助自然科学的发展成果,认为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和〃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原子。旧唯物主义把物质看作世界的本原,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但是,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都仅限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未能揭示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特别是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只是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那里,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理论才得到了科学的表达。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首先对物质的科学含义作了概括。他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6页。,在这里恩格斯明确指出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属性〃。列宁继承了恩格斯的思想,并进一步从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即〃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8页。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的,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列宁的物质概念,具有重大的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彻底驳斥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存在。这个观点坚持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彻底唯物主义立场,同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2.高度概括出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