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名家解读儒林外史-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仅是八股士子,就是“雍容尔雅”的名士领袖——娄三娄四公子,也
错把元人的诗当作是今人的创作,也一样空疏浅陋。西湖的一大群名士,整
天约诗会、刻诗选、分韵赋诗,“高踞诗坛”,实际上常常把八股文的陈词
“且夫”“尝谓”等和八股文批语中的滥调都塞了进去,散发着八股的腐酸
味。号称名士,却不解诗歌为何物。

封建末世的知识界,不仅知识贫乏,而且一味死读书,空疏迂阔,完全

① 见《康有为奏议》,《戊戌变法》第2 册。
② 见《共产党宣言》。

不能“经世致用”。学术一旦远离实际,便从根本上丧失了发展的可能性。
略早于吴敬梓的思想家颜元就曾尖锐地批判当时死读书风气的严重危害,指
出死读书的认识根源是,“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于是,“读
书愈多愈惑,愈无识,办经济愈无力”。

八股文章的程式、体裁、语言、字数都有死板的规定。要求代圣人立言,

不准触及任何实际问题。小说描写了鲁小姐等人学习八股文的方法:“五六

岁上请先生开蒙,就读的是《四书》《五经》,十一二岁就讲书,读(八股)

文章,先把一部王守溪(明朝八股名家)的稿子读的滚瓜烂熟。教他做破题、

破承、起讲、题比、中比、成篇。”最后,把八股“诸大家之文,历科程墨,

各省宗师考卷,肚里记得三千余篇”,成了两脚书橱。八股文也讲技巧。马

纯上作为八股选家,随便拿起一篇文章,就可以讲许多虚实反正、吞吐含蓄

之法。士子们则在八股文上“每日丹黄烂然,蝇头细批”。其实都是形式主

义的拙劣的文字游戏。小说还广泛地描写了广东院试、南京贡院乡试和国子

监考试、绍兴院试、安庆察院等考场。考场里放炮摆香案,请伏魔大帝等进

场镇压、巡场。阴风飒飒,鬼魂跟着烧着的纸钱在旗下乱滚。公差们如狼如

虎,考生们先被“解怀脱脚,认真搜检”,视同罪犯。“这举业二字原是个

无凭的”,同一篇文章一会儿是不知所云,一会儿又成了天地至文,全凭考

官的好恶。而试官却又昏庸愚昧。被吹嘘成“为国求贤”的“抡才大典”,

实际上是折腾儒生,销磨人才的大弊政。

人才的培养,在智能方面,就是要全面地发展大脑功能,造成能够从事
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智力结构。封建教育理论却把人的大脑仅仅看作是“储存
书本的仓库”。主张记得愈多,学问愈大,造成大脑功能的严重不平衡。《儒
林外史》生动形象地揭露八股举业对智能的破坏更加严重。从学习到考试,
从内容到形式,处处“禁锢智慧”“昏人神志”,记忆淹没了一切。创造性
的想象原应是大脑的主要功能,如今却丧失殆尽。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腐儒的形象,智能结构遭受破坏,一个个都是“烂忠

厚无用”、“不中用的货”。倪霜峰缠陷于科举罗网37 年,追悔莫及地说:

“就坏在读了这几句死书,拿不得轻,负不得重,一日穷似一日。”八股科

举使“三百万可用之精力”,陷在“不识不知,无才无用,盲聋老死”的绝

境之中①。不仅是八股士子,而且整个知识界也是在“故纸堆中耗尽身心气力”

(颜元语)。《儒林外史》中真儒们把祭祀泰伯祠作为“经世致用”的第一

桩大事。作者记叙了祭祀大典的全过程,描写了仿古的全部礼乐、舞、祭器。

真儒们重视的这些“经史上的大学问”,都是些铜绿斑斓的古董,本可以送

进博物馆去陈列,也可以作为古代文物去研究,而现在却企图借用二千年前

的祭祀仪式来匡救当代政教。岂不是泥古不化的大笑话!

自八股科举施行以来,不少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八股科举等思想文化方
面的专制政策直接造成了全国性的智能危机:“理财无才,治兵无才,守令
无才,将相无才。”连康熙皇帝也深感“八股文章与政事无涉”,曾一度下
令“将八股文章永行停止”。但是,禁锢智慧,制造蠢笨,是维持动摇中的
专制统治的需要,比帝王个人的意愿更有力量。而从根本上说,封建末世停
滞的社会生活早就决定了学术和科学的停滞。但丁《神曲》赞美人的才智,
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而历史要求吴敬梓的却是揭露智能的被败坏。

① 见《康有为奏议》,《戊戌变法》第2 册。

三道德被腐蚀

小说在“说楔子敷陈大义”时明白指出:八股取士制度所以不好,是因
为“读书人既有此一条荣身之路,把那文行出处都看得轻了”。其中强调的
是品行,即道德的被腐蚀。这是文人厄运的一个重要方面。

汉人编的《六韬》说:“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用
功名利禄,即封建特权作诱饵,使“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为君王所用。
这是历代统治者一贯的政策,反映了封建社会作为等级制社会的特点。封建
统治者有不少取士制度,有些能督促文人讲求文行出处等道德修养。而八股
科举却是腐朽、丑恶、愚蠢的取士制度,只能促使文人道德的败坏。《儒林
外史》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在客观上显示了一代文人道德败坏的根本原
因。封建社会进入末世,封建道德便日益瓦解,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则起
了十分恶劣的推波助澜作用。

吴敬梓揭露儒林中确实有一部分丑类。他们为非作歹,危害善良,已成
为社会的蟊贼;廉耻丧尽,灵魂霉烂,已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对这些丑类,
作者给以愤怒的揭露和无情的鞭笞。

秀才王德王仁满嘴高调:“我们读书的人,全在纲常上做工夫。”实际
上贪图不义之财,卑劣地用重病垂危的妹妹的正妻身份作交易,不知人间还
有羞耻二字。

贡生严致中不学无术,借着贡生的资格,凭持与官府的交往,巧取豪夺,
恶行多端,完全成了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

进士出身的王惠到南昌任太守,特地“钉了一把头号的库戥”,“用的
是头号的板子”,“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是一个凶狠毒
辣的贪官酷吏。

高要县知县汤奉与举人张静斋狼狈为奸,为了“指日升迁”,草菅人命,
用酷刑活活枷死回民老师傅,用鲜血染红了顶子。

匡超人原是纯朴的农家子弟,由于吞食了八股功名的钓饵,蜕化变质为
无耻文人。吹牛撒谎,以怨报德,假造文书,代作“枪手”,停妻再娶,恶
行多端。这一堕落的全过程,怵目惊心地表现了八股功名在道德上的可怕的
腐蚀力。

《儒林外史》描写了功名富贵的颓风席卷儒林,很多文人“把那文行出
处都看得轻了”的现象,从而深刻地揭露了道德上被腐蚀的广泛性。

老童生周进、范进考了几十年,把青春和精力全都葬送在毫无意义的八
股科举中了。名缰利索把他们捆绑得似乞似囚,科举功名把他们愚弄得如痴
如狂。周进没有资格进贡院考举人,当他见到贡院的号板时,眼里酸酸的,
愧悔自怨而又死不甘心,用头猛撞号板哭昏了过去。范进考了34 年,也失望
了34 年,突然间中举的消息传来,脆弱麻木的心灵经受不住意外的大惊喜,
一笑而疯。他们受尽了人间的白眼和屈辱,连日常应对进退中最起码的人格
尊严也被剥夺净尽。自尊心受到了肆意的践踏,自卑感已经浓重到万劫不复
的地步。哪里还谈得上文行出处呢?

小说展现了一批又一批名士的画像。他们“都是不讲八股的”,却不是
出于鄙视功名富贵,而是用不讲八股,换取名士的桂冠,走终南捷径。他们
邀集诗会,拈题分韵,编刻诗选,招摇过市,博得达官贵人的青睐。小说写


赵雪斋“诗名大,府、司、院、道现任的官员,那一个不来拜他。人只看见
他大门口,今日是一把黄伞的轿子来,明日又是七八个红黑帽子吆喝下来,
那蓝伞的官不算,就不由的不怕”。而当赵名士的轿子来到失势的世家子弟
门口时,也就叫人“不由的不怕”,起了“帮门户”的作用。官轿附庸着诗
名的风雅,诗名假借着官轿的威势。这些名士的功名富贵的欲念刮骨难销。
所以,他们既不可能有王冕等“把功名看破”的高风亮节,也不可能像荆元
等市井奇人那样,“把衣冠蝉蜕”,过着“天不收,地不管”的“快活”生
活。他们只能是“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被人看破取笑者”。

典型形象所显示的客观意义,比作者在楔子里所提示的“把文行出处都
看得轻了”要丰富得多。文人们道德的堕落,也表现在人性的泯灭。

人性,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通常的用法,是指人类本质所应该具有的肯
定的特性。与它相对立的概念是“兽性”、“非人性”,或者“人性的异化”。
封建专制制度要磨灭人性,把人变成唯命是听的奴才,八股科举在其中起了
恶劣的作用。

穷秀才王玉辉在八股文墨中浸染三十年。女儿要绝食而死以殉丈夫,她
的公婆和母亲“惊得泪下如雨”,百般劝导未成,为之“伤心惨目,痛入心
脾”。这些正常的人性衬托着王玉辉的人性的泯灭。他竟然怂恿女儿去死。
在等候女儿活活饿死的信息时,居然保持着心情的绝对平静,“依旧看书写
字”。女儿死后,他还仰天大笑道:“死的好!死的好!”

八股颓风深入闺阁,鲁编修的小姐也成了功名心切的“禄蠹”。少女的
爱情原来是热烈而温柔的,与死板僵冷的八股,格格不入。当鲁小姐沉湎于
八股文时,她的爱情也就枯槁僵硬了。新婚燕尔,新郎拉着她吟哦诗词,却
激起她由八股制度养成的本能的反感,揣摩着一个代圣人立言的题目:“身
修而后家齐”。次日,就用这题目来难新郎。这就是八股才女的“爱情”的
语言!苏小妹难新郎,测试的是新郎的才智和爱情。“鲁小姐制义难新郎”,
要求新郎的却是八股的愚蠢和功名欲。后来,鲁小姐又每天拘着四岁的儿子
讲四书,读八股,砍伐儿童的天真烂漫。

四是儒林丑史,还是儒林痛史?

《儒林外史》为一代文人请命,写的是儒林痛史,而不是儒林丑史。因
此,既写了八股功名对广大士子的腐蚀,又不把他们写成是群丑,而把被腐
蚀的程度定在“把文行出处都看轻了”这一界线上。把文行出处都看轻了,
还是都丧尽了,就是《儒林外史》中是不是反面人物的分界线。小说对广大
士子在讽刺其“把文行出处看轻了”的同时,又描写他们虽然在长期腐蚀和
百般折磨下,仍然在心灵上保持着一些值得同情的、甚至是善良的品格,明
确地显示他们并不是什么丑类。

马纯上一出场为了替朋友销钦赃,把自己全部存银慷慨倾囊。小说热烈
地赞美他,“像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并在回目上
大书“马纯上仗义疏财”。马纯上忠实直率,可以亲近。他劝导匡超人、蘧
公孙讲究八股,效果上是把朋友引入歧途,主观上却是一片诚心为朋友。他
的劝导只是限于在八股上下功夫,匡超人堕落后的胡作非为是不应该由他来
负责的。马纯上虽然知道洪憨仙是江湖骗子,但因为自己曾经受过他一些好
处,还是不顾洪憨仙已经破败,诚心给他送丧,还资助其子女回乡,这正是


他的厚道之处。马纯上是八股文选家,后来竟然被推荐为祭祀泰伯大典的“三
献”。这一明显的破格,表示“真儒”们对他的尊敬,主要是对他的品行的
尊敬。

王玉辉“是个迂拙的人”,把程朱理学“教养题目里的词藻”当了真,
竟然赞成女儿自杀殉夫。礼教之毒,深入骨髓。但是他并不是人肉筵席上的
食客。女儿殉节出于她的自愿,王玉辉并没有强人所难。而且他随即又对女
儿之死感到深切的哀痛。当合县绅衿在明伦堂上祝贺“他生这样好女儿,为
伦纪生色,王玉辉到了此时,转觉心伤,辞了不肯来”。这说明他始终无意
借女儿的尸体为自己图谋名利。此外,他的迂拙、忠厚、清贫自甘,都是值
得同情的。

周进考到六十多岁,还是一个老童生,受尽人间的白眼和嘲弄。一旦考
中进士,钦点学道,却还真心真意地想到:自己在这里面吃苦久了,不可屈
了真才。当他看到有的童生“面黄饥瘦,花白胡须,衣衫朽烂”,“冻得乞
乞缩缩”时,就对照自己身上的“绯袍金带,何等辉煌”,在眼前的老童生
身上看到了自己过去的影子。虽然非亲非故,却产生了由衷的同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