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合声明的表述,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法国将继续致力于发展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关系。”
除了发表上述公报外,迪马外长在7月4日会见田副外长时,再一次口头确认了处理法台关系的几项原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法国不改变它的立场,即不同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关系和进行任何官方接触;法国在同该岛发展贸易时,无意影响台湾海峡的安全态势。”
通过艰苦磋商,我们与法国方面达成了“最低限度的谅解”,对法在售台武器问题上有了某种程度的约束。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避免中法关系的全面倒退,而稳住中法关系,对推动我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改善有着重大意义,也是遏制台“务实外交”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通过磋商,中方表明了坚持反对售台武器的立场,并为必要时做出适度的反应留出了余地。
第九章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 再售“幻影”
当时的法国政府,对中方的原则立场和忍耐限度显然有了错误的估计,不思罢手,反而得寸进尺。
1992年1月31日,法国外长迪马在联合国安理会与我会晤时,又提出了法国正在考虑向台湾出售性能先进的“幻影2000”战斗机。这距法国外长迪马1991年7月4日会见田曾佩副外长时所做的相关承诺以及法外交部1991年8月27日发表公报的时间,还不到半年。言犹在耳,墨迹未干,法国政府又背信弃义,想故伎重演。
“幻影2000”战斗机不是一般性的武器,而是一种进攻性的武器,其作战效能较高。法国在售台军舰时曾辩解说,护卫舰是防御性武器,法国不会出售进攻性的战斗机给台湾。现在,又想售台“幻影”战斗机,连先前的托词也不要了。
为了阻止法国向台湾出售“幻影”战斗机,中方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是向法方提出严正交涉,指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质,表示中方绝不会容忍。同时,还积极采取措施,回应法方提出的所谓“法对华贸易严重不平衡”的问题。中方派出经贸代表团访问法国,明确表示,如法方放弃售台“幻影”战斗机,中方将派采购团访法,签订一批合作项目,并可现汇购买20亿美元的法国产品。代表团还向法方提供了一个可能同法方合作的项目单子,共8大类,50个项目,总金额达154亿美元。
面对中方的交涉,法国政府无动于衷,无视中方为稳定和发展中法关系所做的各种努力,坚持向台出售战斗机的立场。
1992年11月18日,法新社援引台湾方面的消息称,法台已于当日签订了法国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战斗机的合同,但出于外交上的考虑,双方都没有正式公布此事。
到了12月22日,法方才向我国驻法大使做出正式答复:法国政府已决定批准法企业向台湾出售60架“幻影2000—5”防御型飞机,同时表示,法方对飞机做了必要的技术限制,飞机是防御型的,不带空中加油装置,不配备空地导弹,不会对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安全构成威胁。
法方还辩称,此项合同属一般性商业行为。法国反对在任何市场上的任何歧视。如果美国能向台湾卖武器,法国为何不能?法国对华贸易存在巨额逆差。法国航空工业处境困难,需要寻找出路。
当时的法国社会党政府正面临国内大选,乏善可陈,于是言而无信,孤注一掷,想捞取眼前实惠,以售台60架“幻影2000—5”战斗机的近40亿美元的合同,作为执政“业绩”。而当时法国决策层内还有不少人,甚至将中方在法售台军舰一事上顾全中法关系大局的做法视为软弱可欺,以为中国会咽下法国售台战斗机这杯苦酒。
法国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中方开始做出反应,其猛烈程度完全超出法方预料。
中国政府宣布:撤销部分拟议中与法方的大型合作项目,如广州地铁、大亚湾核电站二期工程、购买法国小麦等;不再与法国商谈新的重大经贸合作项目;严格控制两国副部长级以上人员的往来;立即关闭法国驻广州总领事馆。
这些外交行动,使法国社会党政府受到痛击,开始感到疼了。
第九章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 改弦更张
1993年3月,法国社会党政府在大选中失败,法国传统右翼力量保卫共和联盟取而代之,组成了新政府。
新政府上台伊始,便谋求改善对华关系。
5月5日,法国新外长朱佩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法新一届政府首脑认为有必要立即开始对中法关系的状况进行思考,这样的思考是出于对一个理所当然地期望团结建国的中国的友好考虑,是基于我们充分认识到贵国在世界上正在发挥并应继续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本着恢复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信任基础上的两国关系的意愿”。
巴拉迪尔总理6月1日致信李鹏总理,希望派特使来商谈恢复两国关系之事。
当然,中法关系要恢复正常,需要法方拿出足够的政治诚意,解决中方关切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对待前政府售台武器的交易,以及法国新政府今后如何处理售台武器之事。解决好了这两个问题,中法关系的发展是具有广阔前景的。
围绕改善中法关系问题,法国总理巴拉迪尔于1993年7月和12月两次派特使弗里德曼来华磋商。
弗里德曼时任法国联合保险公司董事,不属政府官员。他是现任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同学和密友,又与当时新上任的总理巴拉迪尔私交甚笃。巴拉迪尔1986年任财经和私有化部长时,弗里德曼就担任巴拉迪尔的特派员。他为人低调,处事谨慎。
中法磋商是秘密进行的,经过长达半年的多轮磋商,两国终于就恢复两国关系达成协议。
12月28日,外交部副部长姜恩柱与弗里德曼草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联合公报》。
联合公报中最核心的内容只有一句,即“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批准法国企业参与武装台湾”。
至于如何处理法国前政府售台武器问题,公报里没有提及。在这一点上,双方进行了艰苦的谈判。法方说,法新政府不赞成前政府售台武器,但已签署的合同法国必须履行,法方承诺今后绝不会再向台湾出售战争武器。同时,在落实前政府的承诺过程中,将采取最为限制性的措施,诸如不向台湾出售15架用于训练“幻影2000”飞行员的飞机等等。对中方来讲,力争使法新政府废除前法国政府签署的售台武器合同,符合我方的一贯要求,但更重要的是着眼未来,堵住法国售台武器的门路,打消其他欧洲国家企图效仿法国向台售武的念头。
第九章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外长换文
1994年1月3日,法国外长朱佩致信给我,进一步明确表示:“法国政府承诺今后不再批准向台湾出售战争武器。”随函还附上了法国政府将严格禁止法国企业向台湾出售的武器装备的清单。清单内容规定不向台出售的武器,包括装甲车、火炮、潜艇、舰只、战斗机、军用直升机、地空、空地导弹等,并做了详细的说明。
1月5日,我回信朱佩外长,对双方已经达成一致的《联合公报》的内容予以确认。
1月12日,中法双方发表两国政府联合公报。中法关系从此恢复正常:副部长级以上的人员开始重新往来;法国企业可与其他外国企业一样,在中国市场上参与竞争;一些因法售台战斗机而受到影响的大型合作项目也得以继续进行。对直接参与售台武器的四家法国公司,中方实行严格的制裁措施。
1994年1月22日至24日,我对法国进行了正式访问。起初,我并无访问法国的计划,只是准备在访问非洲回国的途中经停巴黎,在那里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法方得到消息后迅速反应,提出将视我在巴黎与法国领导人的会晤为对法的正式访问。
在巴黎期间,法国总统、总理、外长分别与我会见、会谈。
密特朗总统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相当傲慢,每次会见必谈人权问题,这次却表现得谦恭有礼,站在门口迎接客人。会见中,又避而不谈他最喜好的话题,而是大谈他如何钦佩中国经济的惊人发展速度和我国领导人治理12亿人口大国的能力。
在离开爱丽舍宫的时候,有记者高声提问,和密特朗总统就人权问题谈得如何?我回答说,我们这次没有谈这个问题。众记者都面露惊讶之色。
第九章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 美国出尔反尔
美国允许李登辉访美
美国出尔反尔
1995年5月22日,美国突然宣布,克林顿总统决定允许李登辉于那年6月的第一周到美进行所谓“非官方的、私人的访问”,参加康奈尔大学的毕业典礼。
尽管此前两天,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莱克和副国务卿塔诺夫已正式约告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这一宣布仍令人震惊。仅一个月之前,美国国务卿亲口对我做出过承诺,说美国不会允许李登辉访美。
那是这一年的4月中旬,我去纽约出席《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审议和延期大会。期间,应美方的要求,17日与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华尔道夫饭店进行了会谈。
谈到李登辉图谋访美时,克里斯托弗曾明确承诺,美不会允许李访美,并说李访美不符合美台间的非官方关系的性质,美最多是考虑给李延长过境签证。
李登辉第一次过境美国是在夏威夷。当时,美方规定他只能在机场停留。李登辉对此很生气,穿着睡衣,不下飞机。
如今,一个超级大国的外长对外做了承诺,竟然出尔反尔,这不能不令人感到震惊和气愤。
6月7日,克里斯托弗致信给我,在信中称,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以绝对多数通过了要求允许李登辉访美的议案,在此情形下,“总统的考虑是采取先发制人的行动,以防止通过可能会使美台关系看起来具有官方性质的有约束力的立法”。
这当然只是强辩之辞。美国国会通过的所谓“决议”只是意向性的,而给不给入境签证是行政当局的权力。克里斯托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有了两种说法,只能解释为美方言而无信。
当年,李登辉正在为竞选台湾第一届所谓“直选总统”而造势,不惜重金聘请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为其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以期博得美国对其政治上的支持。
支持台湾当局,推行“以台制华”,本来就是美国历届政府的既定政策,只不过会在不同历史背景下表现出形式和力度上的不同。
从国际大背景来看,冷战结束后,西方学术界就有人认为,中美间的战略纽带因苏联东欧集团的瓦解而不复存在。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将取代苏联,成为美国的对手,因此主张尽早对中国进行战略遏制。著名的英国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有一位叫西格尔的研究员,即以炮制“中国威胁论”而闻名。他在1995年初发表文章,明确提出了“以台湾牵制中国”的主张,说什么人权问题、最惠国待遇问题都不能有效地牵制中国,惟独台湾问题“最能刺痛中国的神经”。
在国际上反华势力的推动下,美政府此时也想测试一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底线。
当然,台湾的金钱攻势也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据美国报刊透露,台每年都要在美国公关公司身上花费数以百万计的美元。1994年,台湾就曾与美国卡西迪公关公司签订了为期三年、费用高达450万美元的合同,专门为促成李登辉访美进行公关游说。同时,台湾不惜巨资,经常邀请美各级政府官员、国会议员和议员助手赴台访问,又不断向美有影响的智囊机构、大学和研究机构提供巨额资助,以影响美国的舆论和上层决策。1994年,台湾方面又以李登辉的名义,分两次向康奈尔大学捐款450万美元。
台湾大把花的,实际上都是“买路钱”,目的就是让李登辉访美能够成行。李登辉也以为钱既能通神,也能通鬼,从美国回来时,公然叫嚣着要花十亿美元进入联合国。
第九章 涉台外交的两次斗争 中国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