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慎为封建文人,身上肯定会有不少瑕斑,但他那种不慕权贵,不为官是图,并在逆境中关注民生、服务社会进而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高尚风范,实在令人敬仰。
明代将军与茶杯的故事
明代,有一个能征善战的嗜好茶的茶人,这名大将军很喜欢收藏各种各样的茶具明,在他收藏的众多茶具中,他特别喜欢一个青花瓷的茶杯,此茶杯烧制精美,瓷釉光泽明亮,他经常爱抚把玩这个杯子,并引以为乐,并且他多次警告侍从和家仆一定要小心爱护,妥为保管。
有一天,大将军用这个名茶杯喝完茶后,又把茶杯放在手中把玩,一不小心,手一滑,茶杯差点就掉落在地上,大将军不愧是练过功夫的人,手上反应极快,连忙敏捷地抓住了茶杯,没落到地上。
就在大将军重新拿稳杯子后,他感到额头昌汗,心里有惴惴不安的感觉,这时大将军顿有所悟:自己一向以不“不惊”为信条,不知多少次在战场上,自己身处险境,不管情况有多么的危机,自己也从未有过一丝的惊惶和紧张,然而就在刚才茶杯坠落的那一刹那,自己却为一个广阔不及三寸,价位不过千两银子的茶杯,破坏了自己的信条。
参悟到了这一点,大将军立该拿起茶杯,往地上狠狠地摔去,只听“砰”的一声响,那只将军以前酷爱的茶杯顿时成为碎片。
玩物必会丧志,茶品高的茶人要完全做到“不动智”也非易事,“不动智”即心灵不为外部任何事物所牵挂,心智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件物品或器具上,这也就是所谓的“无一物”境界了吧。
魏藻德…升官最快的明代状元
有?一代,状元升官最快的恐怕就是魏藻德,崇祯十三年(公元1640年)中状元。授修撰,十五年被超升为礼部右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不到三年就从正六品骤升为正三品,“乱世出英雄”。这可是前辈状元们望尘莫及的呀!遗憾的是魏藻德做官为政一无建树,二无学术,他的存在与升迁只能加速帝国的崩溃,成为崇祯皇帝在用人上失误的重要见证。
魏藻德,顺天通州人,崇祯十三年廷试的时候因为口才好,被皇帝相中,定为状元。皇帝当时问的问题是:目前内外交困,你有什么解决办法?魏答道:“知耻“,之后的两年间,还是因为嘴皮子麻溜,多次回答皇帝的提问很“到位”,于是崇祯认为魏藻德肯定有极大的抱负,破格提拔了他。
等到魏藻德任首辅的时候,?王朝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了,而这个巧舌如簧极善忽悠的天子门生,竟然像变了一个人。喜欢沉默了,典型的例子就是崇祯十七年三月,兵临城下的李自成提出了和谈请求,条件是割地西北,封其为王,其军不受朝廷节制,他则放弃围攻北京退守河南,并以劲旅抵御清兵。平定内乱,这个条件虽然有违君臣大义,但不失为一个缓和局面的良机。山穷水尽的崇祯心有所动,征求魏藻德的意见。这个时候,哪怕魏藻德稍微表现出一点积极的姿态,?王朝的历史就可能重写,但魏藻德不愿承担责任。在崇祯三番五次的询问下,始终沉默。不敢表态,而一向刚愎自用的崇祯偏偏喜欢在这种节骨眼上优柔寡断,因为没有得到首辅的支持。他也拿不定主意,最终放弃和谈,能让?王朝喘息的一线机会丧失了,所以《明史》本传称“藻德居位,一无建白,但倡议令百官捐助而已,”皇帝问计,他说不出来,只是建议朝廷下令让朝臣捐钱,这哪里是首辅的作为呢?
京城陷落,像工部尚书范景文等一大批人死节,而我们的首辅魏藻德却投降了李自成,然而在农民军那里,他并没有受到优待,李自成责问他为什么不去殉死,这个曾经“知耻”的状元答道:“我正准备效力新朝,哪敢去死。”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崇敏指责其身为首辅而误国,魏藻德为自己辩解:“我本是书生一个,根本不懂得政事,加上崇祯无道,所以才亡了国。”刘宗敏听了大怒说,你从一介书生到状元,不到三年就做了宰相,崇祯哪点对不起你,你竟诋毁他,说罢,命人掌其嘴数十下,当时,农民军还强迫那些投降的?臣交钱,魏藻德也不例外,而且属阁臣,交钱不少于十万金,在酷刑之下,魏藻德拿出了一万金,而当初倡议朝臣捐钱的时候他仅仅捐出100金。
刘宗敏嫌魏藻德出的钱太少,仍然把它夹着不放,整整五天,魏藻德脑裂而死,农民军又把他的儿子抓了起来继续索要钱财,其子说,家里啥也没有了,如果父亲活着,通过门生故吏也许还能筹到一点钱,现在死了,到哪弄钱去呀?
没钱,拿命来!其子也被农民军杀掉。
魏藻德是明朝倒数第二个状元,崇祯十六年,?廷进行了最后一次科举,选出的状元叫杨廷鉴,国变,先降李自成,后降清,任松江府学教授,可惜,也许是官职太小,在《清史列传》里这个人连个“贰臣”也没混上,当属庸碌无为之辈吧!
巡检司害状元
明朝时期的浙江省平阳县,因为管辖范围过大,县官管不过来,就在全县设了几个巡检司,帮助县官处理各地民事和治安。苍南县(原属平阳县,1981年分出)灵溪坝头山附近就设有一个巡检司。关于这个巡检司,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有一次,巡检司带领一班人马到渎浦等地巡查,队伍浩浩荡荡,锣鼓齐鸣,好不威武。渎浦赈饥状元章士昌家奴看见,慌忙禀报状元夫人,说外面不知什么大官到此,十分威风。
状元夫人晓得此事,心生妒嫉,当晚就对状元耳边讲:“你当什么状元?还不如别人一个巡检司!”
状元连想都没想一下,打着鼻哼讲:“巡检司算什么官!我的一只靴,就可以叫他三步一跪,不信你试试看。”
过了一阵子,听说巡检司又来渎浦巡查,状元夫人就把状元轿扛到巡检司路过的地方,里面放着一只状元靴。巡检司路过此地,远远看见路中心放着一顶状元轿。巡检司赶紧落马,三步一跪,一直跪到状元轿,大声惊呼:“状元在上,受小人一拜!”一连叫了三声,里面无人答应。
巡检司上前,掀开轿帘,发现里面仅仅放着一只靴子,其他什么都没有。巡检司又气又恼,心想:你这状元也欺人太甚了。
巡检司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治一治这个欺人状元。
过了半年光景,巡检司偷偷命人收集了很多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派人运送到状元府附近山边,把这些兵器偷偷埋到小河里,状元府大小家丁无人知晓这事。干完此事后,巡检司找人连夜快马密报朝廷,称温州平阳赈饥状元谋反,已经制造了大量兵器,藏在状元府附近小河里。
皇帝听说有人谋反,派人火速到现场查证。果然,状元府附近小河里查获大量兵器。皇帝大怒,下了一道圣旨,要将平阳赈饥状元就地正法。
温州太府晓得此事,觉得事有蹊跷。他想,赈饥状元因赈饥济贫出名,被朝廷封为状元,怎么会谋反呢?太府到京都禀报皇帝,要求再次进行查实。皇帝觉得温州太府想法有道理,就下了一道缓斩圣旨,派了另一队人马快速赶到平阳,当第二队人马赶到离斩首现场仅剩下五里路的时候,听到鉴斩场炮响,状元已经人头落地。
事情查清以后,皇帝觉得冤枉了状元,就下诏厚葬赈饥状元,赐金头一个。为防止有人劫棺,皇帝还赐给状元棺木36柩,外人根本不晓得金头在哪一柩棺木里面。
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屈死的状元,就在官兵听到炮响的离状元斩首之处五里的地方立了一个牌子,叫做五里牌。
明代摩崖石刻的故事
在丰满区朱雀山经济开发区阿什村的悬崖上,有两处摩崖石刻。据考证,此处摩崖石刻是迄今为止吉林省内发现的唯一明代石刻,它是研究明代经略东北的重要历史遗迹,1961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阿什哈达为满语,意为“一山忽然分为二”为断崖峭壁之意。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八) '本章字数:3031 最新更新时间:2010…07…19 10:00:00。0'
明朝建国之初,为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统治,首先于洪武八年(1375年)成立了辽东都指挥使司,并广设卫所,明永乐九年(1411)为
有效管理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女真等族,明成祖派太监亦失哈率千人乘大船到黑龙江下游东岸特林正式建立了管辖黑龙
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尔干都指挥使司。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不产粮食,居民主要以捕鱼打猎为生。而明
朝驻军所需粮食,全靠辽东和中原地区供给,所以,明朝皇帝多次派辽东都指挥使刘清来松花江设立船厂领军造船。500多年前的吉
林市是东北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明永乐七年(1409)四月,明朝政府在吉林设置造船基地,把吉林当作加强辽东都司与奴尔干都司
之间联系的纽带,专司建造运载官兵,粮草赏赐品和贡品的船只,同时也把这里作为官兵、粮草的转运站。在当时,这一举措直接推
动了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经济开发。
遗址现存的两处摩崖石刻详细记载了明代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三次率领数千官兵、工匠来吉林造船的具体时间。
第一处石刻刻于明永乐十九年(1421),虽历经风雨,石刻上字迹清晰可辨,上有三行阴刻楷书,碑文是:骠骑将军辽东都司
指挥使刘。第二处石刻刻于明宣德九年(1432),在崖壁上有一条上圆下方的碑形线,中间高122厘米,宽62厘米,刻线内有七行文
字,阴刻楷书,字体大小不等。由于久经风雨剥蚀,花岗岩面风化较重,字迹多模糊不清,经认真仔细辨认,碑文为:
钦委造船总兵官骠骑将军辽东都指挥使刘清
永乐十八年领军至此
洪熙元年领军至此
宣德七年领军至此
本处设立龙王庙宇永乐十八年创立
宣德七年重建
宣德七年二月三十日
这个碑文明确记载了刘清三次率军来吉林造船和兼任造船总兵以及修建龙王庙,重建龙王庙的具体时间。
阿什哈达摩崖石刻距今已近六百年的历史,为保护这一古迹,1984年,省、市、区文物部门在此地修建两亭,分别冠名“摩崖
阁”和“阿什亭”。在摩崖碑建立了展览馆。
现在,阿什哈达明代摩崖遗址已经成为吉林市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朱棣是个有故事的人。他的生母之谜,忽悠世人六百年,也争论了六百年。
多少年来,有几种声音在史学界一直没有断过第一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是朱棣他妈;第二种声音,朱元璋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不是朱棣他妈;再一种声音,朱元璋不是朱棣他爹,马皇后也不是朱棣他妈,朱棣爹妈都是蒙古人。
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这里就来聊聊这个百谈不厌却都无突破的老话题,让读者了解一下争议背后的真相。
近来笔者翻阅了一下相关史书,质疑朱棣为〃妃生〃而非〃后生〃,即系庶出而非嫡出的最有力的文字证明,集中地指向《南京太常寺志》一书。书中所载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右一位妃生成祖文皇帝,是皆享于陵殿,掌于祠官,三百年来未之有改者。〃
就是这句话,朱棣的生母之谜横生。
《南京太常寺志》说得对吗?如果对,为什么朱棣本人不承认这种事实?综合相关史料,笔者发现朱棣的生母到底是谁确实复杂,但总离不开这样〃四个女人〃:
1.朱元璋的发妻马秀英。
2.高丽(今朝鲜)女子妃李氏。
3.元顺帝妃洪吉喇氏。
4.蒙古女子翁氏。
她们与朱棣之间的关系都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那么,这四个女人中,到底谁才是朱棣的真命母后?
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
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
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