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天地母。天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一个浑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存在,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到它的形体,它独立长存而永不休止,循环运行而生生不息,可以为天地万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如果要取个名,勉强称之为〃道〃。这就是老子对〃道〃的理解与描述。
根据老子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道〃的一些特点,〃道〃无形、无色、无味,但真实存在,它会不停地运行,可以衍生出万事万物,是宇宙的本源。老子还认为,万事万物都是〃道〃生成的、培养的,即使死了还是〃道〃。〃道〃既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基地、培育场地,又是一个巨大的回收站。他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与第五十一章表述了这个观点:〃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道是独一无二的,里面包含了天地,天地产生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产生万物。第二句是道生成万物,德蓄养万物,使万物成长作育,使万物安宁心性,使万物正常地生长与死亡。
第4节:道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2)
从上可知,〃道〃有两个本质:一是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生长的起点与死亡的终点;二是〃道〃真实存在,但又看不见摸不着。
〃道〃还有两个属性:一是指规律性的〃道〃;二是生活准则的〃道〃。
老子认为自然界中事物的运行总是遵循着某种规律的,老子从天地运行、日月起落、四季轮回中总结出一个总规律:〃反者,道之动。〃〃反〃即是相反相成,又可作〃返〃来理解。老子的〃反〃包含两个概念:一是相反对立,二是返本复初。
先看看第一个概念,相反对立就是指对立转化规律。
老子认为,一切现象都是在相反对立的状态下形成的,他在《道德经》第二章里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拍相和,前后相随。〃其意思是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互相促就,长和短互为显示,高和下互为呈现,音和声彼此应和,前和后连接相随。根据对立转化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并且两者是经常互相转化的。他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有名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就是这句话的形象诠释。边塞有一户人家,他家的马不知何故到胡人那里去了,众人都安慰他,他说:〃这也许是一件好事呢。〃几个月后,他的马将胡人的马也带了回来。大家见状又去恭贺他,他说:〃别高兴得太早,这说不定是件祸事。〃不久,他儿子去骑那匹马,结果摔下来,摔断了大腿。众人又来安慰他,他说:〃这也许是一件大好事呢?〃一年后,胡人入塞,村里征壮丁去打仗,他儿子因为腿断了不能打仗,保全了性命。
这个故事说明了祸福易转化的道理。这种祸福相依的情形在生活中也是很常见的。许多人因为遭受了不幸,所以立志图强,结果成就了一番事业,而一些养尊处优的富家子弟却不思上进,最终落魄到无家可归的地步。
老子的〃道〃是一层一层往下落的,最高的一层是人看不见摸不着却又无处不在的,其次为事物运行的规律,这一个层面是比较好理解的。当规律性的〃道〃作用于万事万物时,往生活层面下落时,我们就更容易理解了。这层意义上的〃道〃指的是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如治国之道,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其意思是说治理国家,像煎小鱼,煎鱼是不能翻来翻去的。老子的意思说,治国要无为,不要有为。如为人之道,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亡,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其意思是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保长久。这句话告诉人们不能做事过于圆满,为人不能锋芒太露。
老子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应凭自身的情状去发展,不必以外界的意志去制约它,无为就可以达到无所不为。
基于这种认识,老子提出〃自然无为〃的理论。〃自然〃这一观念是指不加一毫勉强作为的成分而任其自由伸展的状态。〃无为〃这一观念是指顺其自然而不加以人为的意思。这里的〃人为〃是指不必要的作为,是没有顺其自然的胡作非为。
如何做到〃自然无为〃呢?根据老子的观点,一要顺应事物自然发展规律,二要不乱作为。
针对统治者〃有为〃的现象,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观点。他在《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与七十五章里说:〃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法令滋彰、滥贼多有。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第一句话是说,禁忌太多了,弄得人民不知所措、越来越穷,法令森严,把人民捆得动弹不了,盗贼越来越多。第二句话说,人民之所以饥寒,因为在上的人收取的税赋过多,所以饥。人民之所以难治,因为在上的人乱作为,所以难以治理。
老子将人民的苦难与统治者的胡作非为联系起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民贫的实质。老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统治者是无为、好静、无事、无欲的。时至今日,老子的这种思想对一些〃政绩主义〃者仍有警示意义。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指什么都不干,天天躺在职位上睡大觉,其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的意思。那么,应该在什么地方作为呢?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作为。简言之,就是按规律办事。
第5节:道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3)
老子的哲学思想里〃虚静〃与〃守弱〃是很重要的概念。
老子认为,万物都是从虚静状态中产生的,犹如种子在土地里发芽,在一种悄然无声中成长。他在《道德经》第五章里说:〃天地之间,克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其意思为天地之间,岂不像个风箱吗?空虚但不会穷竭,发动起来生生不息。〃风箱〃是形容虚空状态的,〃道〃就是虚空状态,老子认为运动一旦开始,万物就从虚空状态中奔涌而出。
在〃虚〃的概念上,老子提出一个与之相反的概念〃盈〃,〃盈〃有自满的意思。老子对于盈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其意思为盈满的时候,要适时停止。盈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不容。不容就会产生排他、攻击、骄狂等心理,不容是矛盾激发的根源。
老子谈〃静〃的时候,着重从政治方面来论述。他说:〃清静为天下正。〃其意为清静无为可以做天下人的模范。老子理解的〃静〃是不乱动。如果事物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行时,就任他自生自灭,只有事物偏离了轨道,才应该被干涉。
如何才能做到〃静〃呢?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其意思为不起贪欲而趋于宁静,天下便自然复归于安定。老子认为打破人内心平静的是贪欲,只有无欲,才能达到清静的境地。统治者如果无欲,社会就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
在对〃静〃的认识基础上,老子提出了〃躁〃的概念,〃躁〃与〃静〃是相对的。老子认为〃静〃可以止〃躁〃,他在《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里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其意思为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帅。……轻率就失去了根本,躁动就失去了主帅。
老子如此重视〃静〃,是与他看到一个〃躁〃的社会有关,当时的统治者成天忙于争夺土地,耽于声色之乐,他们像蚂蚁一样躁动不安,给黎民百姓带来了苦难,有感于此,老子提出天下要〃静〃。
守弱,就是认清自己的弱势,填补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暗暗地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表面看似柔弱,实则刚强无比。
还有一点,就是明哲保身。故意向外界显示自己是弱小的,这样就免得招来枪打出头鸟的横祸。若在强盛之时还一味喜不自胜,这样往往惹来祸端。
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就很会以弱治强、明哲保身。朱元璋登基以后,他已觉察到帝王的反常现象,身为重臣的刘伯温就辞官归隐。而许多同打江山者只知一时享乐,不料被朱元璋暗杀的大有人在。刘伯温以谦弱之术保全了姓命。这是他运用了老子智慧的结果。
1999年初,曾被伊利免职的牛根生虽然〃躲〃在蒙牛的幕后,却也没有逃脱继续受打压的命运。竞争对手为了封杀蒙牛,争夺奶源,蒙牛有的牛奶车半路被截,牛奶被当场倒掉。为了减少冲突和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牛根生很快制定了〃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中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在所有的口径上都将内蒙古所有的乳品企业打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烙印。
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蒙牛赢得了政府的支持,使自己的命运和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大局捆绑在一起,抬高竞争对手的同时保护了自己。这就是守弱的好处。
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懂得自守自卫。做事情不要张扬,只需默默去做,无论成功与否都不会惹出麻烦。最忌做事盲目张扬,成功了显得你太自负,失败了别人会对你另有看法。
多学多用虚静守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齐万物的宗旨是否认客观事物性质的差异,庄子认为物与物之间是没有差异性的,比如两个苹果,不能说这个比那个大,那个比这个小,苹果就是苹果。庄子〃万物齐一〃的相对主义观点,在其《齐物论》里有系统全面的描述。不过,表述比较直接的是《秋水》里的一段话:〃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差别来看待事物,因为事物大所以大,则没有哪个东西不是大的;因为事物小所以小,则没有哪个事物不是小的。不同性质的事物,没有必要去比高下,论长短。坚守自己的人生信条,努力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平稳度过一生,这就很幸福了。
第6节:道家思想对做人的影响(4)
可也有许多人老爱攀比较量,举个例子来说:
一位很有能力的妇人,丈夫在政府机关工作,两人收入不错,生活还算可以。可她老是抱怨自己家不好:房子太旧,又没有车。后来丈夫经过努力,换了新的二居室,买了大众汽车。可她还抱怨,自家的房子装修太差,车不是奥迪的,丈夫老得不到晋升。没过多久就又都实现了,妇人还是抱怨自家不如别人的条件好,不如别人地位高。她住着楼房,坐着轿车,吃喝穿戴都很时髦,可就是没有半点幸福与优越感。
这位妇人就犯了〃不齐万物〃的毛病。若一味攀比就永无止境。人们常用知足常乐来对待人生,这是很实际的。本来万物并无高下之分,你硬来拔高贬低,这不是自寻不快吗?
一位国务总理,为国家作贡献、为人民服务,可谓功劳大矣!一位扫垃圾的清洁工人,每日将街道清理得干干净净,他也功不可没。各个岗位都不能空缺,都有贡献,你能论功劳大小吗?
将自己比作一物,外界他人也各是一物,万物平等皆自由,这正是庄子的理念所在。
齐是非是说认识的标准无法客观制定。庄子认为每一个认识主体都有自己的标准,客观的标准是不存在的,庄子的齐是非就是否认人类认识的绝对标准,一件事情无所谓对错。庄子之所以否认绝对标准,是因为他认为人在看待事情时是有〃成心〃的。他说:〃夫随其成心而师之,谁独且无师乎?〃
根据自己的观点来看待事物,谁又能没有自己的观点呢?庄子认为人是有一偏之见的,依照自己的偏见,必定会引起是是非非的争执。
在论证〃齐是非〃的观点时,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叫〃鱼乐之辩〃:
庄子与好友惠施同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鱼儿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真是快活呀!〃
惠施听了之后,跟庄子抬杠,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儿很快活呢?〃
庄子一听不妙,眼珠转了转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很快活。〃
惠施又反问:〃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了,由此推断,你也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很快活。〃
庄子哈哈一笑又说:〃开始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