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夜三点的时候,在漆黑的夜色掩护下,8辆坦克开始炮轰城东英军外围阵地,打响了扫清外围的战斗,拉开了攻击阿嫩达布尔的序幕。
三团迅速攻占了赖努贡、维吉瓦和嫡努伯,向前发展占领格德格,向英军纵深猛攻,再占比贾拉布尔,接着三团开始进攻英国人在城外的战略要点福音教堂和瓦尼山,和防御的英军短兵相接,展开了激烈争夺。
在三团攻击福音教堂和瓦尼山地时候,二团利用黑沉沉的夜色为掩护,巧妙地实施穿插迂回,他们从三团右侧插进北面和阿嫩达布尔的开阔地,越过城东北小河,经过城北,快速占领了城西和城南外围。
此时参谋向陈伟南报告,二团指挥所已经在城西设立,陈伟南看了下表,时间还没有到五点,他微微点了点头:“合围看来完成了!”
在国防军强大的机械化运输能力之下,一昼夜的时间,奔走了一百五十余里,其中二团更是行进了将近二百里,这样迅速的将阿嫩达布尔团团包围,速度之快,动作之猛,完全出于英军的意料之外,使阿嫩达布尔的英军处在了四面楚歌的境地。
阿嫩达布尔英军指挥官霍姆上校听到城东的激烈枪声和炮声深感大势不妙,末日来临。完全被中国人打怕了的他,为了顾全自己的性命,带着一对警卫急忙经西门而逃。但让他做梦也想不到的是,他已经成为了瓮中之鳖,退路早已被公房军切断。
一阵枪响之后,几名警卫便栽倒在地,霍姆魂不附体,只好抱头回窜。
英国驻印度最高指挥官巴特中将,面对中国军队的攻击大军铁了心的决定顽抗到底,这名不列颠的男爵。希望以自己和部下的生命来完成对国王的效忠。他寄希望于还算坚固地城墙和他自己认为精心策划的防线,严令霍姆上校顶住,以冀望于奇迹的发生。并向霍姆发出了凡后退半步者。战前军纪处罚,格杀勿论!
摄于巴特中将地死命令,霍姆只能负隅顽抗,然后,这一切在无坚不摧的强大国防军面前,只能是垂死挣扎而已,所有的顽抗都注定了将是徒劳的。
进至赖努贡的独立旅指挥部。命令三团趁着天色未亮,迅速攻占下福音教堂和瓦尼山。三团接到命令。再次在坦克的配合下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英军也已密集地火力封锁着三团前进的道路,并在道路上挖下了一道道沟渠,阻挡坦克地前进,福音教堂和瓦尼山被双方反复争夺着。相持不下让战斗进入到了白热化的状态。为了分散英军的注意力,三团分出一个营,发起了攻击附近达文阵地的战斗。
但是,因为天尚未亮,地形不清。不利三团行动,战斗仍无多大进展。此时陈伟南来到了前线,认为三团经过一昼夜行军,紧接着又连续扫清了英军地几个外围阵地,已经非常疲劳,应该撤下来进行休整。于是决定调整部署,把一团拉上来接替三团任务,三团转为预备队。
到了中午时分。一团上去之后,英勇善战的一团利用地形抢攻到福音教堂和瓦尼山附近,三面包围了英军。福音教堂的英军士兵依靠坚固的建筑,有利的地形,利用围墙做掩体,亡命固守,做着最后疯狂地抵抗。
下午,一团组织突击队,从各方向沿着选择好的路线向英军逼近。
国防军士兵迅速逼近福音教堂的围墙后,用集束手榴弹猛烈地投向院内,随着一阵阵巨响,一声声爆炸,英国指挥陷入了混乱,心惊胆战。
在此情况下国防军士兵顺院墙迂回而从后门突入,有的搭人墙翻越而入,勇猛地炸毁着英军的火力点,逐屋逐屋地清扫躲藏着的英军。经过一个小时的激烈战斗,福音教堂和瓦尼山相继被中国军队占领。至此扫清阿嫩达布尔外围的战斗以中国军队地全胜而告结束。
阿嫩达布尔外围阵地的被彻底摧毁,让阿嫩达布尔攻坚战变得轻松了不少。陈伟南决定一一团为主攻,二团助攻,三团为预备队,于前发起总攻。由于阿嫩达布尔复杂的地形,此时坦克能够发挥出的功效已经不大了。
各团接到命令,迅速采取了行动,对攻城的组织实施、兵力部署、火力配制、突破口的选择、攻进城后巷战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的问题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决意一战而解决阿嫩达布尔攻坚战的问题。
一团所占领的福音教堂和瓦尼山,高度与东城墙不相上下,对攻城非常有利。团部决定集中主力攻打东门,以一部分兵力攻打北门,分散英军兵力。
二团所处城西、城南地势均比城墙低,团部组织各级军官勘察之后,决定以三营封锁道路,阻挡英军援兵;以主力攻城,把西门作为突破口,一营为第一梯队,二营为第二梯队;同时一营分出一部分兵力隐蔽在城南,阻止英军向南突围。
在国防军准备刚刚就绪之际,霍姆上校在其外围阵地被彻底摧毁的厄运之中惊醒,深知自己已面临灭顶之灾”慌忙以殖民地士兵继续坚守,纠合英军士兵向南北突围,妄图保全住自己的性命。
国防军隐蔽在城南的二团一营的一部,待向南突围的英军刚一出出城,立刻以密集的火力猛烈射击,英军丢下几十具尸体,连滚带爬的龟缩回了城内。
而从北门外逃跑的英军命运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样在惨重的死伤之下逃回了城内。
独立旅旅长陈伟南见城内的英军遭到沉重打击之后已混乱不堪,军心动摇,指挥系统混乱,便当机立断,及时提前发起了总攻信号。
四时许,东门外主攻部队架设在福音教堂和瓦尼山上的几十挺重机枪同时开火,猛烈地压制着东门的火力点和横扫城墙上的英国殖民地军队。同时,在在瓦尼山上一字排开的数十门大炮也发出了怒吼,一发发的炮弹在东门城墙和附近爆炸,东门的英军士兵和殖民地士兵闻风丧胆,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与此同时一团二营的突击队第九连,迅速穿过一百多米的开阔地,抵达东门右侧的城墙下,迅速实施冲击,攀登城墙。为了夺取阿嫩达布尔攻坚战的胜利,国防军士兵们克服着不可想象的困难,冒着英军的炮火英勇奋战着。二排六班以敏捷勇猛的动作登上城墙,消灭了附近的敌人,巩固了突破口,掩护着全连迅速登上了城墙。
登上城墙的九连,居高临下,以猛烈的火力打击压制城内的英军,以集束手榴弹扔向东门前英军的火力点,掩护战斗工兵向前运动,并利用城墙向右、左两个方向发展,巩固和扩大了突破口。
配合突击队的战斗工兵,在九连火力的掩护下,顺利越过敌人的火力封锁,将六十公斤的炸药堆放在东门下,迅速拉燃导火索,只听大一声巨响,巨大的火团裹挟着砖块、泥土,层层腾空而起,东门爆破成功,一团主力象洪流一样涌进城里,以排山倒海之势,漫卷着大街小巷。
一团突击入城门后,立即排除突击队直捣英军的指挥部。枪声,杀声大震,英军已狼狈不堪,经过短促激烈的战斗,突击队一举占领了城内制高点,捣毁了英军的指挥部。此后一团又趁机扩大战果。
城内英军的尸体到处可见,帝国的军旗猎猎飘扬。
此时。助攻部队二团也从西门攻进城内,猛烈冲击,不给英军以任何喘息机会,配合一团战斗,形成东西两面夹击的态势。
在独立旅的东西两面部队的迅猛打击下,英军已溃不成军,残敌被压缩在城呢西南角的一小块阵地上。
这时候独立旅在阿嫩达布尔的胜利已经不可逆转了,在一、二团强大的钳形攻势下,西南角最后的残敌也终于被迫放下了武器。
第三百五十二章 … 印度终战(中)
接近黄昏的时候,阿嫩达布尔攻坚战结束,英军布置在阿嫩布达尔主力全军覆灭,不过英国的指挥官霍姆上校却不见了踪影,这也成为了胜利之中的一点小小遗憾。
而阿嫩达布尔的失陷,班加罗尔正面防线已失,中国国防军随时随地都可以给它致命一击。此时的巴特中将的心情是沮丧,甚至是绝望的。
可怕的中国人,可怕的中国军队,被他寄予厚望的阿嫩达布尔甚至连一天的时间都没有坚守下来。现在整个印度丢失得差不多了,一个小小的班加罗尔又能够抵挡多少时间呢?
画像中的乔治国王还是那么威严,但威严的面孔后面,实际上隐藏着英国在亚洲的全面溃败,从陆地到海洋,每一个过去英国引以为傲的东西现在已经全部被中国军队无情地粉碎了。巴特中将认为自己已经尽力了,英国在印度的失败不应该由自己来承担责任,这对自己是不公平的,现在自己要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做最后的挣扎,虽然这一切现在看起来都是徒劳无功的,但或许能够给骄傲的英国绅士挽回一点颜面吧。
但看起来他的参谋长铠恩斯对这场战争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他颓丧地告诉他的长官:“将军,我们已经失败了,在班加罗尔一带防御圈里,大英帝国只剩下6000名不到的士兵,算上我们的殖民地军队,连三万人都凑不满,我们缺少补给,缺少弹药,缺少海军支援,我们什么都没有。您再看看对面的中国军队。他们起码有几十万人,几千门大炮,还有那些可怕的刀枪不入的水牛。只要他们愿意。他们甚至可以象踩一只蚂蚁一样把我们踩死!将军阁下,援兵呢,我们的援兵在哪里?”
“没有援兵,一个援兵也不会有。”巴特中将很能体味部下现在地心情,他又何尝不是这样:“曾经带给我们无数辉煌的海军失败了,我们海上交通线已经被中国人掐断。大英帝国的军队正在欧洲和德国人作战,他们已经没有力量再把注意力放到我们这了。”
铠恩斯绝望地一把抓住了头发:“难道我们就这样在这里等死?在曼彻斯特。我还有妻子和两个孩子在等着我平安的回去,不。我不能死在这儿,绝望不能!将军,投降吧,也许投降我们还有活下去的机会!”
巴特中将叹了口气。他并不想过多的指责部下的懦弱,在死亡面前真正能够做到不害怕的人又有几个:“铠恩斯先生,我希望你能够镇静,别忘记你是一名大英帝国的军官,还有几千名士兵正在等待着我们地领导。你这种惊慌失措的表情会严重影响到他们地士气。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你,大英政府没有精力顾及我们,但并不是说我们就被抛弃了。政府已经请求美国人出面和中国政府交涉,来搭救我们,现在我们的任务是在班加罗尔再坚守牛个月,也许到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回国了。”
将军的话让铠恩斯地眼睛有些亮了起来,这几句话就象强心针一样刺激着他。
“您能够肯定吗?”铠恩斯的脸色有些发热发烫,用急切的语气说道:“中国人真的会听美国人的话?要知道中国那个该死地元首可是个谁都不放在眼里的人。他既然敢和协约国开战,又怎么能够保证他会接受美国的调停。”
“不是调停,现在已经不存在调停的可能了。”巴特中将苦笑了下:“是营救,或许是把我们从班加罗尔或者战俘营救出去,谁知道呢,希望万能的上帝还没有忘记在亚洲的一小块土地上还有我们这群可怜虫的存在。”
他说着推开了窗户,班加罗尔城外中国军队的炮火已经能很清晰地听见了。
美国人并没有食言,他们对营救英国士兵还是很热情地。不过他们看来也知道,美国驻中国公使詹姆斯和中国人的关系不是太好,为了此事他们派出了以毕德格为首的代表团。
做为李鸿章和李国勇两代人共同的朋友,毕德格被美国人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不管从哪一个方面看,和中国元首李国勇私交甚好的毕德格都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看起来美国人的决定是正确的,毕德格受到了中国元首李国勇热情的私人接见。但毕德格却觉得这次的目的恐怕很难实现,因为中国方面给于他的接待仅仅是“私人”性质的。
几年没有看到老朋友李国勇,他变了不少,曾经年轻的脸庞上已经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如果自己没有记错的话,李国勇今年应该只有37岁左右吧,这样的年龄正是人生中最黄金的岁月。是的,李国勇正处在自己的黄金岁月,中国的横空出世,在亚洲战场的所向披靡,无一不震撼着全世界。这个中国的元首,正在主宰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正在主宰着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国的命运,中国的国防军,雄踞亚洲,虎视世界,谁都不知道哪一天他们会向欧洲伸出尖利的爪牙。
毕德格忽然想到了1898年他在上海才认识李国勇时的情景,那时候的他虽然年轻得让人羡慕,但却象个被父母宠坏的孩子,处处表现着自己在政治上的幼稚,为了一点点贷款可以出卖铁路主权,可以对英法公使拍台子讲条件,甚至可以用义和团的暴民来威胁大家。那时候每个人都认为他只不过是个靠着祖父关系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