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之镖行天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阿保甲和铁弗由的眼前仿佛已经呈现出长安朱雀街头无数如画的美女,和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两个人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如在梦中。    
    只有回鹘王子菩萨没有感到锦绣公主的论断有何大胆之处,只是痴痴地看着她,频频点头,毫无异议。    
    如果大唐军队真的出关突袭定襄城,那长安城岂非我辈囊中之物。锋杰的脸上露出自信的神色。    
    错了。锦绣公主打断了他的话头,肃然道,是除非他们兵出塞外,攻打定襄城,否则这一仗我们将会有败无胜。    
    这句话宛如一盆冷水,将每个人的美梦浇醒。此话怎讲?阿保甲忍不住问道。    
    李世民和麾下的一群臣子均是百年难遇的名将,士卒用命,汉人自古以来经营城市,攻城守城的经验可以说是天下第一,这一点是我们突厥军队无论如何也无法抗衡的。长安城乃至附近的周边城市的防御固若金汤,当得起铜墙铁壁之喻。如果不能让他们在城中的防守兵力减少大半,我们根本没有夺城的希望。攻不下长安,我们草原上的诸部落迟早要被大唐一一平定。锦绣公主沉声道,所以这一次我志在必得。    
    说完这句话,她环视了帐中一眼,发现所有都屏息静气地凝神静听,满意地点点头道:虽然我们已经作了年余的安排,保密工作也做得滴水不漏。但是为了确保万一,我仍然要进行一番布置。    
    


第十部分:双战篇中原云涌(1)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都壮,安知天子尊。处于山峦环抱,八水环绕的关中平原的大唐帝都——长安城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黎明。    
    六街之上,沉稳洪亮的鼓声隆隆响起,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沉睡的都城宛若从梦中醒来的雄狮,开始了一天的活动。早期的小贩和行脚商纷纷云集东市西市,开始一天中例行的早集买卖。皇城中的宫役们开始在宽阔的皇城街道上撒水打扫。    
    金盔金甲,气宇轩昂的金吾卫士们开始在处于长安城中轴线的朱雀大街上完成交班仪式,开始清晨的巡逻。    
    当清晨的阳光渐渐开始洒落在宫城主体建筑——太极宫前的承天门上之时,太极宫一十六座宫殿的宫顶琉璃瓦都开始发散着金灿灿的耀目光华。    
    太极宫,东宫和掖庭宫这三个建筑群组成了大唐皇朝的宫城。其中东宫是太子居住办公之所,而掖庭宫乃是太监宫女工作休息之地,只占宫殿群的一小部分。而太极宫占地广阔,包含太极殿,两仪殿,甘露殿和延嘉殿四大殿,还有中书省,门下省,舍人院,宏文馆,凝阴阁和望云亭等重要建筑。大唐天子中朝之地往往选在太极殿上,每月朔望两日,汇集文武百官,共商国事。而日常的内朝则选在环境清幽的两仪殿,大唐朝廷中的肱骨之臣往往要在内朝之时和天子共同商议天下大事,并将周密计划的国政大事提到中朝讨论。    
    当清晨的阳光射入两仪殿的大堂之上,聚集在此地的文武大臣这才恍然发现,自己已经在这里整整呆了一夜。坐于御书案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用力揉了揉开始发花的眼睛,道:东突厥和铁勒的关系已经非常明朗,薛延陀已经明确向我朝表明了归降之意,并请求我朝派遣兵马共讨东突厥。我已经予以拒绝。    
    圣上英明。一人上前一步朗声道。此人面如冠玉,目如朗星,颌下三屡美髯,衣冠整洁,风度翩翩,原来是尚书左丞兼秘书监魏征,只见他接着道:我朝自白马之盟之后,休养生息,鼓励生产,如今户籍人口刚有回升,此刻出兵,虽然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打击突厥,令其元气大伤,但是兵凶战危,自损一定更重,实非上策。圣上可待突厥与铁勒拼个两败俱伤,而本朝人口增长,兵源大增之时,再徐图后计,方为上策。     
    李世民看了他一眼,深思着点了点头。    
    尖嘴猴腮,目光犀利的兵部侍郎侯君集的脸上却露出不敢苟同之色,上前一步道:陛下,昨日整夜我们都在讨论东突厥的近况。各位大人都同意自突利,郁社设降唐以来,东突厥每况愈下,早已经到了日暮穷途。如果不趁着这个关键时刻,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打击,令其灭亡,等到他日恢复元气,就悔之晚矣。    
    这时,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杜如晦走出行列,道:陛下,东突厥凶残暴虐不得人心,大草原上各族对其早有不满。如果我们能够对草原诸族示以恩宠,赏以财帛,联姻结好,承诺永结兄弟之邦,孤立东突厥。则东突厥必遭大草原诸族的围攻,灭亡只在旦夕。我朝不必花费一兵一卒即可令其灭亡。出兵讨伐,大可不必。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丝莫测高深的笑意,道:杜公谋略,果然稳妥巧妙。    
    杜如晦躬身称谢,回归班列。    
    左武卫大将军秦叔宝此时走出班列,进言道:圣上明鉴,东突厥灭亡在即,自不待言。然本朝初创之时,多受突厥贼子荼毒,贫民百姓死伤无数,士兵军马每被胡人残杀。士卒将士日思夜想,无不盼望出兵复仇,若令他们这般自损而亡,焉能出我大唐子民的心头恶气。    
    右武卫大将军程知节也蹿了出来,道:叔宝说得极是,我还有个理由要攻打东突厥。    
    噢,李世民的脸上露出好奇的笑意,道,知节这一次也有道理要讲?还不快快说来。这番话令在场的文武大臣都轻轻笑了起来。    
    程知节朝他们瞪了一眼,咳嗽一声,道:陛下,我朝平定四方,征战十数载,战旗所至,无往而不利,其间所出的名臣悍将数不胜数,此乃大唐无上的财富。若听魏大人之言,徐图后计,那么这些老臣子到时候说不定大半都已经去世,朝廷派兵点将,定会一塌糊涂,反而不如现在发兵,胜算来得更大。    
    此话一出,李世民带头笑了起来,更引得满朝大臣哄堂大笑,只听太宗皇帝道:知节定是这些时日手痒的难受了吧?    
    程知节嘿嘿傻笑了一声,挠了挠头,和秦叔宝一起回归班列,稳稳站好。    
    正在这时,并州都督大唐名将李绩走出班列,躬身道:陛下,微臣认为,此时进攻东突厥不甚妥当。    
    李世民的神色凝重了起来,道:李卿尽管直言。    
    李绩沉声道:东突厥称雄大漠数十年,控甲百万,部落首脑众多,实力雄厚。如今虽然突利,郁社设降唐,带走十万民众,但是塞外一带,吉厉经营多年,断断不会如此一番周折就油尽灯枯。而且,吉厉和外族胡人合作亲密,荣宠甚重,他的真实实力绝对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一点。如果贸然发兵,未明敌情之下,胜负实在难以预测。    
    李世民点点头,没有说话。    
    这时候,代州都督张公瑾出班道:陛下,我认为现在共有六条有利条件可以出兵东突厥。    
    噢,李世民微笑道,张卿请讲。    
    张公瑾镇定自若地说:吉厉此人,凶悍残暴,诛忠良,亲奸佞,背德忘义,此其一也。薛延陀诸部叛乱不服,可以令其腹背受敌,此其二也。突利,郁社设,拓设等突厥诸族尽皆不得容,奔赴本朝,此其三也。塞北霜旱,粮草不济,乃天灭突厥,此其四也。吉厉疏其族类,亲近异族,胡性反复,大军一临,必生变异,此其五也。华人入北,其众甚多,比闻所在啸聚,保据山险,大军出塞,自然响应,此其六也。    
    李世民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是眼中却渐渐散发出炙热的光芒,他勉强抑制住心中激动的情绪,淡然道:张卿请将此六利写成奏折,三个时辰后的中朝时呈上。    
    是!张公瑾轰然应道。


第十部分:双战篇中原云涌(2)

    此时,太宗皇帝的目光终于投向眉头深锁的卫国公李靖身上:公对出兵东突厥意下如何。    
    李靖出班躬身道:陛下,请恕臣下直言,此事甚是凶险。    
    李世民眉头微皱,道:朕静候公之高论。    
    李靖奋然道:陛下,若出兵东突厥,军队士卒当过十万。本朝自高祖以来,实行府兵制,此次若是征兵,当有十万农户放弃耕田,从军入伍,如此生产荒废,百业萧条,扰民甚重。而刚才张公所言的六利也多有不妥之处。第一,吉厉残暴不仁,对待敌人残酷无情,但是对士卒却看重,子女财帛多分将士,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将领,况且此时他将兵马大权让予自己的两个儿子执掌,传闻此二子作战骁勇,大草原上无人可当,乃是了不起的人才。第二,突利,郁社设,拓设降唐,所带的士卒子民多为老弱妇孺,实在看不出有何精锐可言。若说东突厥因此实力大减,实在过于轻率。第三,塞北霜旱频繁,并非今年才有,东突厥本为游牧民族,伏冰卧雪而战乃是寻常,粮草匮乏之际自有其应对之法,而且因为粮草短缺的关系,突厥战士在杀场上只有更加勇悍疯狂,若贸然与之交锋,实属不智。胡人作风简洁干脆,有利则来,无利则去,吉厉身为胡人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既然能和如此众多的异胡合作,自有重大利益关联,这一点我们缺乏有力的情报,不能轻率做出判断。华人北出,乃是因为关内多战祸,意图活命,如今圣天子继位已有数年,四海升平,关外汉人大半回归,残留塞外之数实可忽略不计。    
    嗯,李世民的脸上微微露出不豫之色,淡然道,公所说也是道理。    
    李靖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又道:东突厥众多部落首脑叛逃,在大漠的地位岌岌可危,正处于生死关头。猛兽垂死之际,临死一击,最是凶猛难测,毒蛇将亡之时,回身反咬的一口,往往既狠且毒。当今形势,东突厥理应在冬季刚过之时,组织兵马强攻我朝诸郡,劫掠子女财帛,补充粮草,渡此难关。但是,最近河西雁门关以及边关诸州风平浪静,只有一些短暂的小冲突,很快就平息。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臣斗胆推测,东突厥在近期之内,将会有大规模的入侵行动。此时此刻,绝非出兵的良机。    
    李世民的脸上露出深思的神色,微微点点头,没有说话。这个时候,响彻长安城的六街鼓声,忽然止住。    
    众人这才恍然发现,离正午的中朝只剩下两个多时辰。    
    李世民从龙椅上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笑道:不知不觉,已经困了诸卿一个昼夜。若非这六街鼓声,朕可能还要继续和诸卿畅所欲言。    
    魏征微笑道:启禀陛下,三千棰已息,陛下应该回去休息一下。圣上龙体安康,关系天下万民福祉,该当小心保重才是。    
    太宗皇帝李世民徐徐离开御书案,来到两仪殿上的文武群臣当中,将他们逐个看了一遍,霍然朗声笑道:我朝自开朝以来,名臣良将多如过江之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自不待言,而朝堂上的十八学士也是文采风流,满腹经纶。我中原江山从未有今日之繁荣稳固,东突厥便是如何强大,也难撼动我铜墙铁壁般的江山。说完仰天大笑,状极欢悦。    
    愿大唐江山千秋万载,永如今日。在场诸文武大臣异口同声地轰然道。    
    好好!李世民的眼中露出迷醉的神色,千秋万载,永如今日。如此最好,如此最好,哈哈哈哈!    
    文班的魏征和武班的李靖对望了一眼,心中同时泛起了一丝忧虑。    
    魏征想道:皇上一向执拗好强,在国家大事上自有主张,此次虽然表面上听取了诸位大臣的意见,其实心中应该早就有所决定。看他任何人的提议都无动于衷,偏偏对张公瑾提出的那六条似是而非的论断有所偏重,令其修书上呈,看来是心中早就动了出兵东突厥的念头。这一番如果得胜自不待言,如果出师不利,圣上一世英名,当就此丧尽,实令人担忧。可惜这次我没有充分理由劝阻圣上,只好全凭上天保佑。思罢,他瞟了李靖一眼。    
    李靖的脸上也有一丝担忧,他知道:皇上一生好强争胜,更把曾经对突厥称臣当作平生奇耻大辱,日夜盼望复仇之日,这一次无论如何都无法打消他出兵东突厥的念头。但是,虽然明知不可为,我仍然要劝阻圣上放弃出兵的念头,否则祸福难测,好不容易拼出来的锦绣江山说不定一战丧尽,这又如何对得起师父的教诲。    
    看到李靖的神色渐趋坚定,魏征了悟于心,连忙轻轻对他摇了摇头。    
    看到魏征的表情,李靖眉头一抬,想起了魏征曾经说过的话:使自己身获美名,使君主成为明君,子孙相继,福禄无穷,是为良臣。使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家国并丧,空有其名,是为忠臣。为臣者宁做良臣,而不做忠臣。    
    他点点头,暗道:既然阻止不了皇上出兵的决心,那么只有引军出征,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