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见证焦点访谈-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得有一年深秋,和傅雪松(现已是采访部制片人)这个刚大学毕业不久,说话还脸红,一副很腼腆样子但采访干练果断的女记者去重庆统景县采访,县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是摩的,两元钱坐遍全城。晚上住的地方叫什么山庄,名字好听,可空空如野,没有任何取暖设备,睡觉十分寒冷。我们拍的是一期科技扶贫节目,说的是农民靠政府派来的技术员,所种的柑桔比以前又好又大。怎样体现呢?就要靠对比,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镜头:让小傅在衣服兜里,左右各放一个桔子,当然是一大一小,从桔林里走出来,拍的是移动镜头,边走边掏边说:这个大橘子是怎么怎么一回事,而以前的样子就像这个小桔子(大意)。镜头就是这样完成的。回来之后,大家在看素材的时候,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可能是被小傅的表演逗笑了,也可能是为我拙劣的镜头设计,大家的笑是善意的,我们不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吗?    
      还是和小傅,是在一个夏季去广西平果县采访,是关于农民在种植甘蔗中遇到的问题。我们是在南宁包租了一辆出租车奔赴县里的,就在快到县城的时候,我们看到许多农民都在田地里收割甘蔗,我们立即下车拍摄和采访。一切都很顺利,但就在我们想拍一个串场时,天公不作美,突然的下起了雨,我们就到车里避雨。雨一停,我们就出来拍,刚一拍雨又下,反反复复三四次,老天就像故意和我们做对似的。最后不得已冒雨拍完了这个串场。而时间也过去了好几个小时。几天过后,在我们结束全部的采访回到北京之后,刚一进办公室,同事们就哈哈大笑起来,还有人冲小傅挤眼睛,弄得我们俩一头雾水。原来是在我俩采访期间,县委宣传部往办公室打过电话核实身份,在身份得到确认后,对方还说了如下一段话:“一男一女,来了以后,不和任何人打招呼,就一头钻进了甘蔗地,天还下着雨,好长时间才出来。。。。”你说这都哪    
      跟哪啊,难怪大家以这般笑声来迎接我们。(有乐吧!)    
      下面说说一个长发飘逸,时刻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编导黄洁。我和她的一次合作是去河北邯郸,拍摄一个玉米收购当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节目。她的机智果断,永往无前的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当时我们需要化妆进行采访,由于偷拍设备不太适合于我,第一天的拍摄引起了对方一些警觉。第二天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毅然决然的跟我提出她来拍摄,我一看她的长发可以发挥优势,就答应了。于是我帮她穿戴好开好机器,站在她旁边。这个外表弱小女子,真的利害,该拍到的都拍了,而且画面工整,镜头到位,都让我感到自愧不如。在得到制片人的指令后,我们迅速返回北京,马上制作播出。播出的效果是中央领导即刻做出批示,使事情尽快得以解决。    
      再说说一个有着娇好面容,高高的个头,酷似模特的编导王文艳我们的一次拍片是去陕西旬邑,内容是一个十分恶劣的毁林案件,文艳记者坚忍不拔,穷追不舍,不达目的死不休的顽强毅力,对我触动很大。我们为了看到毁林真相,曾经三次上山。每次都要从驻地坐车三,四小时到现场。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们第三次上山时,终于拍到了被砍伐的树根。然而,正当我们心中暗喜时,不知从哪一下子窜出几个不明身份的人,问我们是干哈的,要交出机器里面的磁带。真是开玩笑!我们与他们周旋着,在斗智斗勇。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我们在思考着怎样冲出重围。后来,他们看到我们的态度很坚决,竟然提出让我们拿钱给他们就放我们走,为了摆脱他们的纠缠,证据不被损害,就将身上的一些钱扔给他们,赶紧返回了。在半路上,突然听到了尖耳的警笛声,远远望去几辆警车从不同方向向我们开来,当我们莫名其妙的时候,警车瞬间停在我们身边,问我们是不是中央电视台的。原来是和我们一起去的同行,看到我们好久没从山上下来,预感事情不妙,打了“110”。同时也打到了台里,那一刻制片人,主任,台长都在为我们的人身安全而担忧。这是我和文艳采访中一次有惊无险的经历,让领导们受惊了。    
      最后说一说那个说话快人快语,直来直去,待人热情的崔艳编导。我们最近的一次采访是去广西西林,内容同样是毁林案件。西林县地处广西,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山大人稀,是典型的云贵山区,县宣传部的同志对我们讲,我俩是仅有到过此地的央视记者。他们听我俩讲话都说是讲电影话的。我俩是从南宁坐了八小时长途客车才到达这里的。住的是最好的旅社,仅有一张床,一台12吋的电视机。卫生间和公共浴池在外面,并且男女共用,房租是两间房每天35元。还有一天停电,靠蜡烛度过了一晚。屋内漆黑一片,外面狗叫声不断。次日我问崔艳有何感受,崔艳说,恐怖极了,从来没感受过。我说,我们做记者的什么都要感受,经历了这些就丰富了阅历,一辈子都不会忘。又有一天我们采访完,从山上下来已经是日落了,就靠天上的星光,和手中的打火机照亮,手拉着手步履艰难的走下山。途中我俩互相鼓励着,她对我说再有二十分钟,再有十分钟就到山下了。我对他说我已经听到公路上汽车的声音了。第二天我俩的腿都不听使唤,走起路来一瘸一拐的。看到这里生活条件这么艰苦,我一个七尺男儿都有些吃不消,而她,一个比我小十多岁的女孩子,这些天是靠何等的毅力挺过来的呀。事实证明她接受了自我挑战,战胜了自己。    
      看到了吧,《访谈》的这些巾帼们,用她们的智慧,为《访谈》赢得了荣耀,用她们辛勤的汗水,书写了《访谈》美好的篇章。我为她们而骄傲。    
      这里我还要写下因受篇幅限制,不能大书特书的优秀女编导,我多年合作的搭档黄瑛,章伟秋,王丽芬,李媛媛,刘宁,李玉强,余伟利,喻小萱。还有现在其它栏目工作,我们一起并肩奋斗过的何昊,刘年,杨丹,陈耀文,杨明泽,张衡,水均益,方宏进等等。    
    


第三部分 往事如歌——访谈路上的剪影戴 璐:一点感受

      凡《访谈》的老人,除了来访谈的年头长,更重要的是作品都很老道,老道就意味着从容、 深刻,想做到老道,自然不易。    
      不论从哪个标准来看,访谈的基本观众群里应该包括我爹我妈,对访谈的记者,我现在的同事,他们印象最深的有两个,其中的原因是因为这两人在镜头中露脸的时间长,要再深究他们爱露脸的原因,我想恐怕是露得好,露得有个性。对此,访谈的忠诚观众我爹云:这      
    就是你目前的弱项,他们就是你前进的方向。    
      一个是老范,二组的记者范本吉,这是一个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但凡他的节目,画面一律定格在他和采访对象对峙的几个回合过程中,一阵唇枪舌剑之后,对方必定分崩离析,要么结结巴巴,前言不搭后语;要么说漏了嘴,穿了帮;要么绕来绕去把自己给绕了进去。老范的魅力在于,足不出户就可以将敌人击毙,而言语之间观众已经能够看出事情的原委、是非曲直,并且畅快淋漓。其代表作《当女孩落水之后》想必各位有幸目睹过。    
      另一个是曾在本组效力过的美女记者徐榕,在此效力期间,访谈的重大选题定会有徐小姐的身影,风姿绰约、风光无限。每每出镜,其气质,其气质以外的其表现,都深的父母大人的欢心,进而将其作为学习榜样布置与我。    
      跟永远躲在幕后,只能在片尾字幕见到名字的记者比起来,这男女二人自然更容易让观众记住。这样一来我就不得不认真体会一下老爹老妈的眼光和味口了。    
      仔细想了一下,徐小姐的杀手锏应该就是出镜的感觉了,既然说是感觉,那么有很多东西就是与生俱来,属于天赋之类的,旁人实施起来有些困难,但其从容、沉稳的叙述方式还是可能推而广之的。来日方长,可以借鉴之。    
      如果把徐榕定位为出镜表现不俗,那老范的精彩之处就在于他的采访了。这里就来说说采访吧。    
      有个说法,新闻工作者的最重要的专业技术就在于采访的技巧。于是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特地在“GOOGLE”上搜寻了一番,敲上“采访技巧”四个字,出现了89000项查询结果,其中有采访经济问题的技巧,又采访体育明星的技巧,又采访孩子的技巧…。。甚至有采访女性犯罪的技巧。有人还把采访技巧归纳称为“九要九不要”,即“要启发,不要逼问;要求教不要审问;要引导,不要急躁;要灵活,不要死板;要热情,不要冷场;要稳重,不要惊叹;要谦虚,不要浮夸;要掌舵,不要放马;要求实,不要……(网页无法显示)”。    
      对采访的认识,有人认为采访是心与心的沟通;有人认为:人文关怀有助于采访者采访的深入;还有人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认为他们应该具备:一、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二、深厚的业务知识与技巧;三、高尚的道德与为人准则;四、广博的知识与技能;五、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六、健康的身体。    
      以上的这些说法,不用说我都是百分之一百同意的,不过到了访谈,似乎又有新的问题。本来,好不容易混到cctv;混到著名的新闻评论部,不知情的人准定以为,在这儿工作整天出入的都是部委办公大楼、饭店宾馆、名胜风景区,接触的是高层领导、社会名流、新闻热点人物,哪里会想到,我们更多的可能是面对狡猾无比的,干尽了坏事还要想方设法遮掩的政府官员以及公检法系统的腐败分子。    
      自然,通常意义上的采访技巧可能很难将访谈记者的采访难题一言以蔽之。    
      访谈的人有个特点,忙的时候没空聊天,不忙的时候又很难见到。本来想举几个例子,现找节目也够麻烦,好在我找到了几位老人的文章,对于采访的人是想来从中可见一斑。    
      范本吉言—— “对于我们每一个做节目的编辑来说,确定选题后碰到的第一个关就是采访关。如何能在采访的短短几天里克服重重障碍(人家故意给你设置的),把要采访的材料拿到手,这里面的艰难曲折、斗智斗勇、甜酸苦辣,相信每一个做《焦点访谈》的同仁们都有切身体验。”    
      老范的话一点也不夸张,访谈的节目唱赞歌的时候少,揭露问题的时候多,在这种情况下,再来跟我们讲什么“热情、谦虚”,讲什么“高尚的道德;深厚的文、史、哲功底;…”就有些勉为其难了,不过老范还有一句话说得好:“一句话,采访拿下来就是胜利。另一句话,拿不下来决不轻易回去。”这也许就是访谈人的个性。    
      2003年09月28日访谈播出了老范的节目《高车村又造假酒了》。    
      据调查,在山西省文水县高车村300多元一瓶的五粮液只需45元就能买到,18元一瓶的汾酒仅需6元。假酒贩子很谨慎,交易方式也很保密,而他们的假酒也有完整的防伪商标。在掌握初步事实后,老范他们来到了文水县政府,请工商,质监和公安等打假的相关部门,县里决定在县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采取行动。结果由于县里故意走漏了风声,第二天,当大队人马开到高车村时,却发现假酒再也找不到了。假酒贩子也没了踪影。村里的人还互相掩护。 在这种情况下,想从正面了解事实的真相已经不可能,但是老范同志采访仍然精彩。以下引用一段。    
      酒类生产必须由生产许可证,记者首先到县质量监督局了解情况。让他们把大话说在前头。    
      记者:工商部门在高车村发了25个营业执照,在这里面有多少?    
      山西省文水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副局长李燕刚:他们取得了国家的生产许可证,考核完了以后,咱们一共给高车村发了7户。    
      记者:也就是说现在目前工商部门,登记的25户里面,只有7户有生产许可证。    
      李燕刚:是,有7户。    
      记者:按照国家现行的法律和法规,没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能不能继续从事白酒生产呢?    
      李燕刚:按照工业产品生产管理条例,没有白酒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一律不准生产销售。    
      记者:那么你们发放7家,也就是说你们认为,他们基本上达到国家的标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