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北京的书店看到人头济济(后来在其他城市也发现同样的现象),书也很多。很亲切的是看到一些我所熟悉的作者的书,比如王伯庆的《我家有个小鬼子》,李欧梵的《狐狸洞呓语》,还有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园》等,立刻就买了。王小波的这本散文集我早就读过,当时是向一个在旧金山的朋友借的,读完就寄回去了,一直想自己收藏一本,这次终于如愿。王伯庆的文章很早就拜读过,但都是在网上零散地读的。李欧梵是哈佛大学的教授,曾经在他做HKUST的客座教授时有缘相见,也有过一些交谈。他的为人十分朴实,学问则十分深厚。我在80年代就读过他发表在香港《七十年代》上的文章了,一直十分欣赏。在HKUST期间他开过一门比较上海和香港的课,曾感受到他对这两个城市的厚爱。这次读他的《呓语》,又得知他对LA的痛恨,对城市异化到不含人味的痛恨,很有共鸣。联系到这次自己对上海和北京的观察,这种感受更加深切。我喜欢小巧精致的城市,而不是充满钢筋水泥的迷宫。在北京的大街上走,马路宽广得无法触及,要走到一条马路的对面,总要花费许多的时间。于是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总是产生一种人的渺小感,以及人对事物的失控感和隔阂感。人和自然被钢筋水泥隔离了,天那么高而且灰暗,路边仅有的几棵树的树叶上也被厚厚的灰尘覆盖,然后就是拔地而起的高架天桥和熙熙攘攘不按行车规则行驶的各种车辆,真不知自己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空间中。北京的交通状况很糟糕,公共汽车可能太多(没有优化),出租车也是如此,虽然对乘客方便,却增加了许多的交通拥挤、废气和噪音,也是对环境的破坏。上海的城市建设越来越像香港,连地铁的运作、设置以及商场的环境,摆设都越来越像,城市的建筑也到处可见港人的手笔。我有点担心上海失去自己的个性,也担心香港失去自己的优势。当然我知道自己是杞人忧天。
社会篇回国散记(3)
杭州
与在上海和北京的感觉相反,在杭州我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城市。杭州的城市建设令人刮目相看,许多狭窄和古旧的马路已经拓宽重建,比如从前的庆春路、清河坊一带,同时有许多欧式的新楼和ShoppingMall建成。建筑都不高大,但感觉质量很好,设计造型也很有味道。走在大街上,已经没有人把我看作是杭州人,不时会有人走过来询问是否需要导游。当我用一口杭州话回绝时,这些人一定是惊讶的。另外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我们去餐馆吃饭或商店买东西,我会常常先用杭州话与人交谈,但回答的却全是普通话,不禁令我感叹杭州人都到哪里去了?
杭州的饮食质量可能是全国最好的,餐馆星罗棋布不说,而且物美价廉。我们去知味观,去奎元馆,去楼外楼,或者不那么知名的酒家,菜肴都是精工细作,鲜美入味,而且都十分便宜,只叹人的肚量有限,不能在这短短几天里将美食尝遍。我更喜欢的是这些酒楼的装修和环境。知味观已全部翻新,一楼主要供应著名的杭州小笼包和其他点心,二楼点菜,大大扩大原先只经营小笼包的范围。整个酒楼的设计一看就是港人的手笔,整个服务和餐厅的气氛都令我们回忆起在香港的酒家用餐的情形,热闹嘈杂。在那儿,我吃到了久违的杭州酱鸭、西湖纯菜汤和西湖醋鱼,真是感叹不已,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美味佳肴!我最欣赏的是重新装修(Remodeling)的奎元馆和楼外楼。奎元馆的古色古香,依旧保留的老木板地,以及新增加的一个小息之处(有几张很舒适的沙发),都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就像回到家里一样。奎元馆以鳝丝面著称,同时出售各色浇头的面条。记得小时候奶奶常常带我来这儿吃面,那时总觉得这儿的面条特别香,就是面汤的味道也很独特,这种味觉的残留一直储存在记忆里。现在奎元馆也增加了经营的品种,各种杭州的特色炒菜都有。我们点了面和炒菜,加上一碟油煎臭豆腐,吃得其味无穷,而且不得不打包回去。
楼外楼的装修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观,西味极浓,用大理石的墙面、柱子,雕花镶边的镜子,很有大幅油画框的味道。楼外楼是杭州最著名的酒家,位于白堤中间,一面临湖。靠窗而坐,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更妙的是建筑内部镜子的安装。面湖的一面墙上配有许多带框(像油画画框)的镜子,反射出湖面的风景,这样,即使客人背湖而坐,也能在镜中欣赏到西湖的美景。我对这样巧妙的设计赞不绝口。
令我不甚满意的是怡口乐,另一个我曾经十分钟情的去处。怡口乐位于香格里拉饭店(原杭州饭店)楼下,面对苏堤,地理位置极佳。十多年前刚刚开张的时候,以其新面目吸引了无数的年青人,成为我和朋友聚会的首选。它当时的新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全新西化的装修,贴面的红砖墙,配上白色的木制家具;二是几乎全部像火车车厢座的座位安排;三是全部自助形式的营业方式;四是大量的西式食品,如Burgers等等;五是晚上7点以后,每一张餐桌上的蜡烛都会点燃,而且有四人室内乐队来演奏世界名曲。那种意境和情调令向往西方生活方式的年青人如痴如醉。我记得那时怡口乐每到晚上必是满座,气氛极佳。可是十多年来它却不曾再有过改变,除了家具上的白漆开始剥落,以及西餐的经营全部停止而改为中餐为主之外(迫于竞争压力)。我们去吃饭时整个餐厅只廖廖数人,而且大家都是一坐就几个小时,与其他酒家热气腾腾的景象完全不同。
在杭州的日子是我此行最轻松的,完全是再度蜜月。我们住的酒店是新建的四星级,装修考究,服务也很好。特别喜欢的是房间装潢的品味,以及家具的质地和款式。洗手间还有淋浴和盆浴两种设施,是一般酒店所没有的。我的感觉是比住在北京的香格里拉酒店更为豪华和舒适,价钱却便宜很多。我们在那儿重温当年在杭州的恋爱,度过了好几个销魂的夜晚。
没有变的是西湖的风景。还是那一株桃一株桂加上有一弯一弯的湖边挂链的六公园,还是那细细地躺在里西湖与外西湖之间的大白堤和堤上的断桥,还是那曾经让我们流连忘返、景色胜画的苏堤两边的风景。这些地方有过多少我们甜蜜的记忆啊!这次回来确实有旧梦重温的意味。我们在苏堤上漫步,天气很热,风也不动,但我们还是选了石椅坐下,试图回忆当年在此花前月下的意境。无奈二人汗如雨下,如同身处桑拿浴之中,只能改变主意,回酒店发挥。
社会篇回国散记(4)
我们同时发现公共汽车新增了几条旅游环线,全部空调,可以来回坐在车上走马观花地欣赏杭州名景,如游2路、游4路等。我们就坐上一辆,一边听随车导游介绍每一站的历史典故,一边浏览昔日熟悉的风景。于是我们去了曲院风荷、双峰插云、九里松、洪春桥、灵隐寺,又去了长桥、花港、虎跑、九溪、柳浪闻莺。杭州是一个如画的城市,整个西湖就在这个巨大的公园之中,都没有办法收门票。
杭州如此让我着迷,差点有冲动要在那儿买一个公寓。在涌金广场附近我们去问了一下价格,据说就只剩下一套了,大约9000元人民币1平米,这么一个150平米的公寓,就差不多要150万元,在美国的小城市也可以买一个像样的房子了。而且出售的还是毛坯房,未经装修的。想想还是作罢。
相比之下,这次最紧张的日子就是在香港了。先是在城大讲学,然后又接了一个咨询课题,是班上的一个学生(某公司的副总)请我做的。再就是HKUST的中国管理研究方法讲习班,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记得去UST讲习班的那一天,香港刮起了8号风球,可我没有看电视,不知道。清早起床便坐地铁去了蓝田,准备在那儿坐298巴士去UST。可是到了巴士总站,才发现一辆车都没有,而且更奇怪的是,一个乘客也没有。心中十分困惑,问在路边摆摊的人,才知刮8号风球是法定的休工日。我很迷惑,不知该怎么办,打了几个电话给办公室以及其他负责的人,也都联系不上,心里不确定是否应继续前往。想来想去,终于下决心去搭出租车,决定冒一次险,这样才问心无愧。到UST时已过8点,正常的上班时间,但是校楼中空无一人。风呼呼地吹着,椰子树、棕榈树都被吹弯了腰,海水也不住地翻腾着。我知道讲习班上课的地点是在行为实验室中,很难找,但我知道一条捷径,因为以前在那儿做过好几个实验,对那儿的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便走了上去。路过管理系的办公室和过去自己用过的办公室,以及一些同事的房间,所有的门都紧紧关闭着,周围一切都是静悄悄的。走着走着,忽然有了一种恍如梦中的感觉。多么奇怪啊,几年之后,我又走在这条通往实验室的道路,而且周围一个人也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就像在梦中一样。
西安和桂林
再想起来,这次中国之行,最休闲的日子算是在西安和桂林了。西安是一个古城,城墙俱在,古代皇帝的陵墓也在。西安是我曾多次去过的城市,因为是我先生成长的地方,所以对西安的古迹大都有过探访。这次全家回来,除了探亲之外,更是带女儿来了解一些中国的历史并且观看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兵马俑之壮观历史上罕见,第一次见时(十多年前)特别有震撼的感觉。这次发现兵马俑这个旅游点比以前建设得更加完善,还有许多导游作介绍,看起来就更有味道,所谓古迹是三分看,七分讲;导游似乎训练有素,讲解时熟练流畅,很职业化。我最喜欢的是最后那场十几分钟的环形电影,介绍了整个兵马俑建造、破坏及发掘的过程。电影拍得很壮观,更因为是环形的,气势磅礴,画面逼真,很有特色。观赏完兵马俑一、二、三号坑之后,我们在门外的摊头上买了几套仿制的兵马俑回家。没想到,回来之后发现有四五个的手脚断了,于是又在家里开始修补兵马俑的工作,与当年考古工作者修补真的兵马俑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兵马俑之外,我和女儿还去了华清池,杨贵妃当年沐浴的地方。最注目的当然是大门口那尊杨贵妃的全裸雕像。这使我想起当年读大学时班上有一个胖胖的男生喜欢游泳,就有其他男生叫他“清汤肉元”,十分形象幽默。
在西安赋闲的日子里,我们还做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就是去拍一家三口的婚纱照。这套照片从早拍到晚,整整一天时间,中间都没有什么停歇的时候。因为女士是重点注意对象,所以我就被摆布得最久。先是化妆,又是修眉,又是装假睫毛,又是扑厚粉,整整一个多小时,从镜子里看见的却是已全然面目翻新的自己,好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我突然有一种完全异化和第三者的感觉,好像从那一刻起,我就看着另外一个人了。我当时想,为什么化妆师对美的理解如此呆板,所有的人到了她们手里,她们都做一样的处理,结果每个人看起来都没有自己的特色。我又想,如果自己是一个演艺人员,比如歌星,那么我在公众眼里的形象就是化妆师手下的产物了,与实际上的面容和形象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多么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社会篇回国散记(5)
有趣的是照片出来以后光线效果都很好,丈夫看上去英俊潇洒,女儿也天真可爱。自己虽然也美,却是与实际的气质很不相象。但大家还是情绪高涨地看照片。我发现东方人都有照这类照片的嗜好,日本人、韩国人皆如此,但西方人好像就不太欣赏这一类造作的照相。只要看一看这类照相馆的数目就清楚了。我知道在西雅图只有一家,而且是华人开的,可是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在香港我也记得有几条婚纱街。
就凭我对山水风景的钟情,没有去过桂林便一直是心中的遗憾。记得自己读过一些写桂林的游记,都对桂林的秀美赞不绝口,我也就因此做过一些游漓江的梦。这次终于成行,算是了了心愿。那天天气炎热,我们在下榻的宾馆买了游漓江的联票,包车船和午餐。早上有一辆面包车来接,然后去接住在别的旅店的游客。游客到齐后导游就开始自我介绍,然后告知当日的行程,原来除了游漓江,还要去其他风景点,如世外桃源等,但需要另外交费,若不想去,则自己解决回程交通。几乎所有的游客都同意去(上了车其实也就由他们摆布了)。这使我想起在北京带女儿去游览长城的情形。因为想自己控制时间,又听说公交公司有大巴去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