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喻磊 认识朱林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因为是同龄人,又同为影友,在许多场合里时有聚会,但并没有深交,更多的是寒暄。去年听说他这几年曾多次往返于革命老区与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并沿途采访了不少的老红军、红军后代,熟知当地人文风情的老人,红军长征时的遗址、遗迹等等,出于职业的敏感,便开始关注这一红色题材。 一次偶然的机缘,不经意的思想碰撞,竟然撞出了火花,有了出一本有关《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的文图书的想法。他说:“这一想法绝非应景之作,更不是哗众取宠,这是我的一种英雄情结。”他的话语及形体动作极富煽动性。在缺乏英雄、缺乏信仰的时代,共同的英雄情结使我和他的距离拉近了。 当我读完他近十万字的初稿后,被他的那种贴近地面的行走方式,一支勤奋的笔和细腻的镜头语言所感动。 曾经有无数的人,以各种的方式来缅怀和传承英雄以及英雄的故事。而用自己的双足丈量,用镜头摄取,用文字记述,手足并用是该书作者触摸和感悟那段历史的独特之处。当作者的行走轨迹同红军的前进步伐在某个地方不经意的重合,你会发现,这不仅是作者的一笔财富,更是本书最大的亮点。 我深知,这是一条不寻常的路,这条路沉绽着70年前那段艰苦卓绝、血雨腥风的往事。这些注定要在镜头与文字里永恒,在记忆与讲述里永生。 在这本书里,出现了许多人的名字,他们普普通通,但对红军都怀有极其朴素而本真的感情,正是通过他们的努力,红军长征时沿途留下的那些物品、遗址和故事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红军的故事一直在他们的心底长存,在他们口中流传。在作者与他们的交流之中,那些往事渐渐苏醒。 泸定县磨西镇79岁的岳天明老人说,当年红军到达磨西时他只有10岁。几十年了,他一直守在毛主席曾住过一夜的房间,他觉得这是神圣而又有意义的事情。从他家到磨西有近50公里的路程,需要走几个小时的路。这份年复一年的守护工作,若是心中没有信仰是无法完成的。 在这本书里,还出现了很多普普通通的城镇的名字,也许因为没有经历过大的战役,未曾在历史的记载上留下只言片语的痕迹,但是在当地人的心里,因为有了红军队伍的经过,一切都变得不同了。 邛崃高何乡的谢贤光一家当年将自己居住的房屋全腾给了红军建苏维埃医院,如今他家的外墙上当年红军书写的标语依然还在,仿佛红军昨天才离开。现在虽然他们的日子还过得很清苦,但每当有人提及都会引以为豪,从他们的脸上看到从未有过的精神上的富足感。 在这本书里,还再现了很多红军当年留下的故事情节,它远非史书上记载的那么壮烈,它们散落于民间,并没有被时光的久远所淡忘,却在百姓心中、口中,以各种形式传诵。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写道,“在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长征所经过的地方,它们留下了大量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虽然时间过去了70年,岁月的风雨不仅没有淡去红军长征记忆的光亮,还因岁月的磨砺使民间故事里多了神圣的色彩……民间的生活原来就是一部鲜活的史籍,而我能做到的仅是用文字和影像将民间的声音记录下来。” 今年,《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一书已出版问世,通过文字与图片,这些口口相传的故事与传说让我们置身其间,与历史重逢;透过字里行间的对红军精神的崇拜,感慨今人对那段难以忘却的往事的怀念;这种贴近地面似的独特行走方式,使得该书的价值得以让编者、读者认同……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命运的转折赤水河畔伟人书写的篇章(图)
绝境逢生 赤水河畔伟人书写的篇章 在毛泽东挥洒自如的指挥下,红一方面军四渡赤水,声东击西,许多人被搞得晕头转向。而毛泽东却很高兴自己的战术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堵。敌人永远也猜不出红军转来弯去的意图何在。打游击不按常规出牌是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因为他是伟大的诗人,在他务实求效的战略战术中,有一种超出寻常的诗人气质,他的排兵布阵就像是在广阔天地间书写着独有的诗篇。 四川与贵州之间的赤水河架设着一座大桥,尽管桥身上的支架像彩虹般横跨在½;面,但它与赤水河的宽阔相比,桥面还是显得太Õ;。每遇两岸的场镇赶集时桥面会出现热闹的拥堵。从四川这侧过桥进入贵州,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广场上那尊四渡赤水纪念雕塑。一溜拱形的钢条呈现出一个有力弧形线,弧线最前端是一个红军战士划船的造型,八角帽上的红五星永远放着光亮。 广场上的文字记载着红军四渡赤水的精彩与胜利。历时72天的四渡赤水,创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 历史却是这样记录了70年前那极不平凡的72天。1935年遵义会议后,1月19日中央红军从遵义向赤水挺进,拟在四川宜宾、泸州之间北渡长½;,与川陕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封锁了长½;,红军迅猛进抵赤水、习水县境后,于27日、28日在土城、元厚(猿猴)一渡赤水河,转战云南扎西地区。2月18日、19日在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二渡赤水河,直捣桐梓县城,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取得了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3月16日、17日在茅台三渡赤水河,进入四川古蔺县境。3月21日晚至22日,从二郎滩、太平渡、九溪口四渡赤水河,并于5月上旬巧渡金沙½;。至此,红军成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四渡赤水是毛泽东作为伟人的成功手笔,在赤水见到那尊雕塑里多了普通红军战士的身影。赤水河边的雕塑所表达的故事里,把领袖、战士、抢渡和胜利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当年红军从丙安古渡过赤水,À;开了四渡赤水的序幕。今天赤水河边的丙安活像一个中世纪的城堡。第一次去时,它还是贵州唯一不通公路的乡,交通主要是由赤水航道和陆地古驿道承担。从赤水河看过去,所有临河这岸的房屋都是悬空式的吊脚楼,离地有20多米高。临河一面的房屋依山凿岩立柱架建,前半边仅靠木柱或砖柱临河支撑在坚硬的山岩之上。古镇是一条独街,几十间房屋的头尾各有一扇很小的石拱门,这种根据地形而形成的建筑群能够有效地防御外来入侵。而中央红军的主力部队第一军团第二师的千余人,于1935年1月,从习水开过来时势如破竹,一举突破驻守在丙安镇上的川军防线,攻占了丙安并把红二师师部和第一团团部设在丙安街上。 丙安东华门下有座建于清初的双龙石桥,桥中两座桥墩上今存有一雄一雌石龙,通体雕刻有龙鳞和云花。当年红军攻取丙安也曾¾;过此桥。如今过河赶场的百姓们在镇上卖农作物,喝完清µ;的水酒,也是¾;此桥回家。赤水河边有许多古老的大树,粗细不一的根藤从岩石的缝隙里伸出,把整块的岩石缠裹。大树遮天的树头伸向河心,沧桑古树见证着几十年前红军长征途¾;此地的风风雨雨。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命运的转折会理城下一声叹息(图)
去会理寻到几年前的一家风味饭馆,却没见到曾¾;在饭馆里做菜的那位老人,他曾讲过红军攻打会理古城的事情。从前会理旧城是内外两层坚固的城墙,中国工农红军抵达城下时曾全力攻城,但会理守军凭借城墙拼死抵抗,红军发动的多次冲锋没有奏效,攻城的红军爆破手们把从地主家征来的棺材里面填满炸药,在机枪掩护下冲到城下,在城墙脚挖出一个大洞放进棺材然后引爆炸药。枪声、炮声震耳欲聋,漫天的战火云烟笼罩城墙内外¡;¡;今天要完成这样的动作仍旧不易。当年红军的每一次冲锋都是冒着城墙上敌军的炮火完成的,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最终还是没能攻下会理古城。 红军曾¾;反复攻击的会理外墙已在“文革”中拆除了,而今剩下的内墙保存较完整,城门、城楼、城墙依然是红军时期的面貌。 会理盛产水果,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石榴。石榴个大水多含糖量高,每年夏天,公路沿线的农民们把石榴装满箩筐摆放在路边等着外地的水果贩子来收购。到2005年,会理的公路已全部修好。沿途收费站、加油站等各类配套设施也完全竣工并投入正常运行。 红军当年渡金沙½;的皎平渡,离会理县城东南仅70公里,它是从前川滇往来的主要渡口之一,½;面宽约150米,为川滇分界的天然屏障。过渡口四川一侧为中武山,山脚临½;有天然成排山洞,红军巧渡金沙½;时,这些山洞曾作为毛主席办公住地和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中央领导指挥大部队渡½;的司令部。 据当地的一位船工回忆,当年他参加了摆渡红军过½;。当时总共有6条船,大船两只,每船坐60人,还在两边带6头骡子游泳过½;;二叶子船4条,每只坐40人。每条船都编了号,红军赶到渡口,按连队坐在½;边,船一到,或60人,或40人,按指定的编号上船。他们36个船工分成两班,每条船一班3个人,人歇船不歇。夜色来临之际,红军在½;边上岸的地方点了盏汽灯,又用Ô;来搭浮桥的木料浇上煤油点燃,照得一½;通明,昼夜不停地抢渡。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和中革军委成功地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使红军由被动变为主动,甩掉数十万敌军的重围,顺利地渡过金沙½;,到达四川会理地区。由于部队连续作战,非常疲劳,刚刚渡过金沙½;的红军部队急需补给。处于行军线路上的会理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红军绕去绕来,利用摆脱了追兵的空隙全力攻城,力求速战速决。 国民党守军就像看透了红军的心思,知道红军耗不起时间,时候一到红军一定会不战而退。战斗打响后,一直持续了几日,攻守双方残酷血战。最后结果不出敌军所料,红军决定放弃会理向西昌方向前进。红军攻破过无数的城池,会理是红军唯一想要夺取而没有攻破的城市,对红军将士们来讲会理城下的这份遗憾,成了一种很深的记忆。此时在红军部队里还出现了一起小小的风波。 由于土城、鲁班场、习水等几次战斗都打得不太好,加上会理又没打下来,有部分人便开始埋怨,林彪便是较为突出的一个。他一直埋怨说,我们尽走“¹;背路”,要求走“¹;弦”,走捷径。甚至说:“这样会把部队拖垮的。” 红军在会理休整期间,林彪给彭德怀打电话,煽动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林彪的要求遭到彭德怀的回绝,也受到聂荣臻的严肃批评。1935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会理县城郊铁厂举行扩大会议。毛泽东主持了会议。毛泽东总结了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½;的胜利,阐明了运动战战略思想,讨论了渡½;后的行动计划,决定立即北进,抢渡大渡河,向红四方面军靠拢。 “你是个娃娃,你懂得什么!?”对林彪的所谓“走了¹;背”的意见毛泽东厉声地说。 会理会议针对当时部队的一些思想情绪,进一步阐明了党中央和中革军委机动作战才能摆脱敌人重兵包围的作战方针。会后,中央红军组成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委的先遣队,为中央红军北上四川开路。
《红军长征的民间记忆》 命运的转折穿过大凉山的传说(图)
红军虽没有拿下会理,但会理城下的会议却明确了方向。1935年5月,中央决定由性格稳重的刘伯承负责指挥红军先遣队穿越凉山。22日前部来报,在¾;过冕宁彝人领地时,遇到一股剽悍彝胞拦路。刘伯承没有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要打仗,彝人显然不是红军的对手,于是刘伯承派出谈判代表“先礼后兵”。据说,彝族人提出的条件也很简单,比赛枪法,看Ë;的枪法好。打不过,请红军绕道。红军既没有时间去绕行,又不能与彝族头人闹出没有必要的争斗,看来只能比枪法了。一个人挺身而出,他姓吕,是刘伯承先头部队的一名下级军官。 从100米打陶罐到200米打土豆。在空旷的田坝边几番枪战后,比赛进入了白热化,决定胜负的一枪是用枪射击抛向空中的物品。那一刻,双方呐喊助阵的队伍突然安静下来,正是这决定性的一枪,红军神枪手险胜头人的手下。“服了!”彝人向神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