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所属经穴瞳子、听会、上关、颔厌、悬颅、悬厘、曲鬓、率谷、天冲、浮白、头窍阴、完骨、本神、阳白、临位、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肩井、渊液、辄筋、日月、京门、带脉、五枢、维道、居、环跳、风市、中读、膝阳关、阳陵泉、阳交、外丘、光明、阳辅、悬钟、丘墟、临泣、地五会、侠溪、足窍阴。
  3、交会穴头维、下关(足阳明)、骸风、角孙、和艘(手少阳)、听宫、秉风(手太阳)、大椎(督脉)、章门(足厥阴)、上、下(足太阳)、天池(手厥阴)、天容(手太阳)。
  十二、足厥阴肝经
  1、循行路线足厥阴肝(脏)的经脉,起于足大跄趾上丛毛的边际,向上沿足背达内踝前一寸部位,向上与足太阴交会于三阴交穴,再由内踝上八寸部位同足太阴脾经交叉而走向脾经的后面,到达膝内缘,沿大腿内侧,折交足太阴经于冲门、府舍穴,分布于阴毛部位,绕过生殖器,到达小腹,和任脉交会在曲骨、中极、关元等穴,走向胃旁,统属于肝脏,与胆相联络,再向上过横膈,脉气布于胁肋部位,沿气管、喉咙的后面,向上入咽峡部,连接眼睛的周围组织(目系),再向上布于前额部,与督脉会合于头顶处。它的分支,从目系下向面颊里,环绕嘴唇内。它的另一条分支,从肝脏分出,过横膈,布于肺脏。
  2、所属经穴大敦、行间、太冲、中封、蠡沟、中都、膝关、曲泉、阴包、足五里、阴廉、急脉、章门、期门。
  3、交会穴三阴交、冲门、府舍(足太阴)、曲骨、中极、关元(任脉)。
  4、联系脏腑属肝、络胆。与肺、胃、肾及脑等有直接联系
  十三、任脉
  1、循行路线任脉的循行路线有两条。
  (1)起于少腹部中极穴的下面,沿腹和胸部正中线直上抵达咽喉,再上至颊部,经过面部入于眼目。
  (2)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
  2、所属腧穴本经穴:会阴、曲骨、中极、关元、石门、气海、阴交、神阙、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上脘、巨阙、鸠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天突、廉泉、承浆。
  3、交会穴承位(足阳明)、龈交(督脉)。
  十四、督脉
  1、循行路线督脉的循行路线共有四条。
  (1)起于少腹下的会阴部,循着脊柱向上至项后风府穴处,入脑,上行颠顶,沿头额下达鼻柱。
  (2)起于少腹胞中,下抵阴器,至会阴部,经尾闾骨端,由尾闾骨端分出,斜绕臀部,与足少阴从股内后廉上行的脉及足太阳的经脉相会合,再回来贯脊深入,属于肾脏。
  (3)与足太阳经脉同起于目内眦处,经上额交会于头顶部,入络于脑,再分别下颈项,沿脊柱两旁下行至腰中,同肾脏联系。
  (4)从少腹部直上,通过肚脐,向上连贯心脏,入喉部,上达面颊。环绕嘴唇,抵达目下的中央部位。
  2、所属腑穴本经穴:长强、腰俞、阳关、命门、悬枢、脊中、中枢、筋缩、至阳、灵台、神道、身柱、陶道、大椎、哑门 、风府、脑户、强间、后顶、百会、前顶、囱会、上星、神庭、素、水沟、兑端、龈交。
  3、交会穴风门(足太阳)、会阴(任脉)。
  第四节常用取穴方法
  取穴方法一般分为体表标志、折量分寸和指量法三类。体表标志与折量分寸的定位较为恒定、明确,指量法应用较方便但差异性也大,所以,临床取穴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适当选择应用。
  一、体麦标志
  体表标志可分定型的和动态的标志两类。
  1、定型的标志如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及各种骨性和肌性标志。
  2、动态的标志如各关节的皮肤皱纹,经活动而出现的筋肉凹陷,以及采取一定的动作来比量(如两耳尖直对取百会;虎口交叉食指尽端取列缺;手掌握膝盖内侧当大指尽端取血海等)。
  一、折量分寸
  对离体表标志较远的部位则用折量的方法,即将一定的部位折作几等分。这也是为了定穴方便,不要将它看成拘泥、呆板的规定。
  三、指量法
  在体表标志和分部折量的基础上,临床取穴多以手指来比量。因为各人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用其本人的手指来量分寸,即通常所说的“同身寸”。术者也可以用自己手指量取别人的穴位,但要根据对方的高矮胖瘦作出适当的伸缩。
  1、直指量一般可以次指的未节为一寸,加中节为二寸。可用以二寸为间隔的取穴。如腕后二寸取内关穴,即可以腕横纹上二指节为准。手中指第二节为一寸,后人称此为〃中指同身寸〃。
  2、横指量四横指相当三寸,二横指相当一寸半。如背部第一侧线为正中旁开一寸半,即可于正中旁开二横指取穴;第二侧线为正中旁开三寸,即可于正中旁开四横指取穴。四横指还可用于膝下三寸取足三里,内踝上三寸取三阴交,脐下三寸取关元等。《千金》称这种方法为“一夫”。手大拇指第一节(末节)横度为一寸,可用于以一寸为间隔的取穴。
  第五节全身按摩施术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手法繁多,常用的手法大概20多种。本章介绍常用的基本手法,这是保健按摩方面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堂握和运用。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顺序,一般从头部做起,然后按胸、腹、下 肢前部、背、腰、下肢后部、上肢的顺序依次进行。施术体位是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1、开天门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立或坐其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患者两眉间的印堂穴儿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30次。
  (3)要领
  1)两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和缓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术后局部有温热感及头目轻爽的感觉。
  2、抹双柳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处,再以指腹自攒竹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至眉梢丝竹空穴止,推而抹之,往返数次。
  (3)要领
  1)此手法循行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
  2)推抹时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术后眼前豁亮,头脑清爽。
  3、掐鱼腰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丝竹空摩到上关穴止,反复摩动2~3分钟。
  (3)要领
  1)摩动时应循行眼眶上缘,用力宜缓慢、均匀而有力。
  2)掐鱼腰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的指揉来消除。
  3)术时有酸麻胀感,有时放射到眼窝内,术后有视力倍增的感觉。
  4、揉太阳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挠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3)要领
  1)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2)术时局部酸胀及放射至额前,术后头脑清爽。
  5、推揉颊车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侧颊车穴处,按揉1~2分钟,尔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听会穴处,沿下颌外缘,经颊车至大迎穴,反复推摩5~7次。
  (3)要领
  1)推动时手法宜轻,按揉时用力应从重。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术后面部与下颌部有温热感。
  6、搓掌浴面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掌相搓至热,迅速置于面部,由额面部向下,经眉、目、鼻、颧、口等,掌摩面部10~20次。
  (3)要领
  1)两手掌相搓用力适宜,手法不宜过重,注意保护皮肤。
  2)术后面部温热,头脑轻爽。
  3)此手法是美容按摩的一种手法。
  7、推正顶法
  (1)体位坐位,头略向后仰起,术者站或坐其侧。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端,自鼻尖部的素穴,经鼻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穴止,反复操作2~3分钟。
  (3)要领
  1) 上推摩时,沿经穴位应配合点按。
  2)按压穴位局部有酸胀感,术后有面部清爽之感。
  8、干洗头法
  (1)体位坐位。
  (2)操作术者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以指端及指腹着力于头部两侧耳上的发际处,对称进行挠抓搓动,由头两侧缓慢移到头顶正中线,双手一指交叉搓动,如洗头状,搓而不滞,动而不浮,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l)双手用力均匀和缓,抓挠搓动有序,移动应缓慢。
  2)手法要灵活自如,主要作用于头皮部,不要损伤头皮。
  3)术后头脑轻松舒适,精神焕发。
  4)此手法为头面部保健按摩常用手法。
  二、胸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1、分肋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立其侧。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胸骨柄两侧的俞府穴处,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腹中线止。其次序由上而下,分推各肋间隙至乳根穴平高处止。反复分推3~5分钟。 
  (3)要领 
  1)患者应自然呼吸,分推时两手指用力应均匀一致,轻揉缓慢。
  2)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灵墟穴处止。
  3)术时有心胸舒适及轻爽感,术后呼吸舒畅,头脑轻松,精神倍增。
  2、开胸顺气法
  (1)体位坐位,术者站其侧。
  (2)操作术者分别以两手掌心分置于胸部背部的璇玑穴、大椎穴处,自上向下沿胸背正中线抚摩到中庭、至阳穴止,反复操作数次。
  (3)要领
  1)双手掌用力要均匀对称,着力缓慢。
  2)摩动时手掌要紧贴皮肤,避免搓擦动作。
  3)术后胸背部有舒适感。
  三、腹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1、腹部横摩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站其侧。
  (2)操作术者以一手或两手的四指的掌侧并置于腹部左或右侧的腹哀、章门穴处,经关门、太乙、商曲横摩至另一侧的腹哀、章门穴处止,反复横磨上腹部5~8分钟。然后,术者以一手掌指置于患者下腹部左或右髋骨内缘的五枢、府舍穴处一,经水道、气海穴、关元横摩到另一侧的五枢、府舍穴处止。反复横摩小腹5~8分钟。
  (3)要领
  l)横摩上腹部的腹哀、章门穴处和下腹部的水道、气海穴处,手法宜稍重,余部位稍轻。
  2)下腹部横摩较上腹部用力稍轻。
  3)术时肌肉有牵拉微胀感。术后全腹轻松有温热感。
  (4)注意事项
  1)饭后不宜立即按摩腹部。
  2)按摩下腹部前应排空小便。
  2、腹部斜摩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或站其侧。
  (2)操作术者以两手四指掌侧,并置于左右季肋下的腹哀穴处,自上向对侧内下方斜摩经太乙、水分、神阙、四满、水道、归来穴止。双手交替,反复斜摩5~10分钟。
  (3)要领
  1)斜摩前先在腹哀穴处摩动5~10次,再斜摩向下方的对侧。
  2)上腹部摩动用力稍重,下腹部用力稍轻。
  3)术后有腹部肌肉的牵扯样感,全腹部感到舒适温热。
  3、狮子滚绣球
  (1)体位仰卧位,术者站其侧.身体略前倾。
  (2)操作术者双手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并拢略屈曲,呈半圆形,以尺侧小鱼际及掌根部着力于受术者腹部正中央,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滚揉,逐渐扩大范围,形似狮子双掌滚球之状,连续操作3~5分钟。
  (3)要领
  1)双手用力要均匀一致而有节奏。
  2)术时手法要轻揉,不可挤压、按扣或暴力施术。
  3)左旋为补,右旋为泻,保健按摩常用平补平泻手法。
  4)另一种手法:一手握空拳置脐部,另一手以全手掌滚揉,握拳手如滚绣球状。
  四、背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1、拿肩井法
  (1)体位坐位,术者站在受术者对面。
  (2)操作术者以双手拇指掌侧,置受术者两肩的肩井处,余四指置于肩后面,双手同时着力提拿,或交替提而拿之,反复提拿5~10次。提拿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