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风-第3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情报并上心,但多少拿来读读以张些见识。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倒是用上了。
    “契丹人虽然敢轻启战端,但威慑的力量还是有地,毕竟百年来契丹人始终是我大宋的心腹大患,加之以往我大宋对辽的战绩佳,使得朝中大臣对宋辽之间若是产生冲突的话,信心足。契丹人对边界增兵来要挟我大宋,会使一些大臣惊惶失措,朝野振动之下,百姓亦得安宁!”王静辉慢慢的说道。
    文彦博听后心中松了一口气,心中此时倒是开始感谢王静辉了,他可以肯定这一切都是出自驸马的脑袋,从预测灾害的发生,到赈灾,直到最后对辽国的防范,朝中也唯有此人能够推演的如此清楚,就是换做身边地好友司马光和现在的政治对手王安石也未必能够想得如此透彻,此人的心思如此细腻敏捷,在大宋来说做第二人选!正如这个年轻人所说的,怕事情发生,就怕没有准备,只要现在能够预测的到事件的大致发展,未雨绸缪,就算到时候真的如驸马所料,那也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到时候自己所承担的政治风险就小多了!
    “臣以为可以启用魏国公韩琦经略河北诸路,而启用正在洛阳的韩国公富弼经略陕西诸路,借此二人威,则党项契丹可妄动!”文彦博说道。
    文彦博对富弼的感觉非常好,过对于韩琦可就是那么一回事了,毕竟韩琦的霸道他还是非常有印象的,尽管喜欢韩琦,但富韩二人和他一样同为庆历老臣,如今富韩贬黜、欧阳修也躲进华英书院去教书,朝中剩下的“庆历老臣”也唯有自己和司马光,由于政见相同再加上以往的“庆历香火”之情,他还是推荐了富韩二人再次出山,事实上也唯有这两个人能够担得起这份重任。
    皇帝赵顼听后点点头,虽然在他的眼中韩琦富弼是他在变法强国途中最有力的障碍,但这并妨碍他对二人在军事上的成就,毕竟这样的人仅凭着各自的威便可以让敌国为之丧胆,换做朝中的任何一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司马光、王安石在辽国虽然也享有很高的威,但是他得承认他们一和这两个人相比那可就差的实在太多了!这是长久以来富弼韩琦对辽国和西夏几十年来所形成的威望,是建立在军事才能和治国才能之上的,就是王安石自己也得承认如此!  


第一第二百七十章推荐
        
    现在隐居在河北大的韩琦还关注着北宋的边防安全,在与辽的关系上,韩琦主张双方应维持和好,保持边境安定。韩琦在给宋神宗的上疏中写道:保持“二边之民各安生业,至于老死知兵革战斗之事”,要轻率毁弃“祖宗累世之好”,要“永敦信约,两绝嫌疑。”过这中主张当然得到正处年轻气盛的皇帝的好感。
    当然,韩琦主张宋辽和好,并是让北宋向辽退让,而是一种斗争策略,韩琦心中的算盘王静辉是非常了解的,正如他在庆历年间所说:“以和好为权宜,以战守为实务。”趁和平这机,”陛下益养民爱力,选贤任能,疏远奸庚,进用忠鲠,使天下悦,边备日修,塞下有余粟,帑中有羡财。”待自己实力发展起来,辽若违约,“河北诸州深沟高垒,足以自守,敌人果来入寇,所在之兵,可以伺便驱逐”。
    在王静辉的眼中,韩琦一生,始终关注北宋边防安全,无论是在陕西抵御西夏,或是在定州、并州、扬州、大等地,他都把边防安全放在首位,为北宋的边防事业和边疆人民的安全倾注了毕生精力。他仅在北宋,而且在辽和西夏都有很高声望。“韩魏公元勋旧德,夷夏具瞻”,以致于“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韩丞相在此,无得过有呼索’,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是时悉书,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于国,必问侍中安否。”至于西夏,由于韩琦参加了庆历年间的宋夏战争,使得“西贼闻之心骨寒。”
    过真正为韩琦赢得声的便是王静辉在定边军给党项人挖地陷阱,韩琦坐镇陕西四路。在王静辉的配合下打出了大宋立国以来最大的军事胜利。这给已经是迟暮之年的韩琦捞足了政治本钱,其子孙都是加官进爵。党项人知道这个大坑是王静辉挖得,对于韩琦更是敬畏地了得,使得“西贼闻之骨寒”的头更加坐实了,此时的韩琦的任何建议毫无疑问对大宋高层的影响力是极为深刻地。
    文彦博举荐韩琦和富弼再次出山,这也是出于让这两个大佬来制衡越来越失控地王安石,这种打算自然瞒过王静辉和王安石。对于王静辉来说,把韩琦富弼请出来平衡朝野力量那显然是可能的事情,单单皇帝赵顼这边就说过去。他要变法强国,平衡势力固然重要,但王安石的声和实际行动却让他知道王安石是个忠臣,可能走曹操那样的老路,他需要让变法派在势力上和声势要高保守派一筹就足够了,若是把韩琦富弼两人请出来,那这种他所需要的平衡立刻就会化为乌有。这是皇帝赵顼万万能接受的。
    “圣上,魏国公与韩国公年事已高,已经适合此任!”王安石悄然给了皇帝赵顼一个理由。
    过王静辉却接过来说道:“韩国公与魏国公确实适合,过在臣的眼中比现在更为严重的事情是随着两位国公的老去,朝廷中再也没有有着如此声望地重臣来震慑契丹与党项,更为严重的是朝中也缺乏这样的后继人才!”请韩琦和富弼出来这样的主意,文彦博从说出嘴后就有些后悔了,过此时王静辉正好也给了他一个梯子下坡。
    “众位爱卿可有什么良法?”皇帝赵顼沉思了片刻点头说道,韩琦富弼虽然得他的欢心。但对于这样的老臣,皇帝赵顼心中还是非常有数的,这两个人都已经到了风烛残年,但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这两个人地威望无人能及,契丹人甚至还放出话“韩琦一人可当十万精兵,有韩琦一日在,契丹铁骑永南下!”。刚才王静辉的话倒是说到了他的痛处——随着这两个老臣慢慢淡出大宋政坛,若是死后朝中还真没有一个像他们两人一样能够了解对手的大臣来,过驸马勉强算上一个,但驸马作为外戚,若是有异动,少了御史台的弹章,这可是他愿意看到的。
    “臣以为可用宽夫先生之策,以韩国公和魏国公来分别经略河北与陕西诸路,暂时顶住这次难关。对于后备人才的培养,臣建议朝廷能够成立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可以定制的宽松些,由一些熟悉辽国和西夏甚至是我大宋周边任何国家的官员、士子来组成,只有恩遇无实权,专门来研究我大宋对外政策,给朝廷提供可行性建议,当然这也少得由枢密院来提供一些情报支持。日后有事之时可从这个机构中遴选得力人才为国效力!”王静辉上前说道。
    王静辉地提议倒是非常让殿中众人感到新奇,但在他自己的眼中,这简直就是后世美国智库的宋朝版。这个机构将是朝廷所倡议成立,有浓厚的官方背景,但却是在大宋官制之内,初期的时候用付给报酬是可以在适合的时机,王静辉可以把这个机构运作成一个真正的商业机构。
    “这恐怕是又要增加一批领俸禄的散官,与大局无益处!”司马光说道。
    “又是这个抠门儿的家伙!”王静辉在心中哀叹着,他早就知道历史上司马光是著的“节流”派,没有想到他居然这么抠门儿!
    “君实先生,朝廷可以用在这个机构上花一文钱!大宋以往所形成的‘冗官’恐怕有上万之数,这些人白领着朝廷的俸禄却甚少做事,这也是朝廷官制结构所造成的,让这些有无实的官员中一些有志者聚集在一起研究大宋对外政策,正好是人尽其才,这样的机构也是一个松散的组织。它只是对朝廷地对外政策有建议权力,却无行使权力。”
    皇帝赵顼听后笑着说道:“恐怕这样的机构也没有人会去吧!”
    “非也!臣以为朝廷需要各种各样的‘专才’,如韩国公与魏国公能够在外事上有所建树,也是朝廷几十年所培养的结果。这样太耗费时间了,到时候也未免有些大材小用!这个机构中地人都是日夜接触邻国的资料,熟悉邻国的最新状况,久而久之变成专才,到时候可以充任幕僚等职。甚至在与邻国发生纠纷的时候。圣上只需要加以一虚职便可以成为大宋的使者出使邻国,此正是建功立业之机,相信会有很多有长远眼光地人参与进来。君实先生一直认为朝廷选拔人才地途径有限,这正可以是一条进身报效朝廷之路!”
    众人听后心中都有着同的想法,过驸马建议成立这样的一个机构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一条错的培养人才之路,而原先反对的司马光也认为这确实是一个错的建议,和驸马所办的《大宋明镜报》一般,朝廷用花一文钱,却可以得到数尽的“布衣御史”;也正如驸马所说的那样。这个机构也是进身朝廷地错选择,差的可以成为边疆大吏的幕僚,优秀的可以成为大宋的使节,前者虽然环境是有些差,但总算也是个实差,后者则是前途光明,到时候恐怕这个机构会被人踏破门槛也说定!
    “驸马之策倒是可行。过这专门成立来研究邻国的机构难免会给人以口实,尤其可能会遭到契丹和党项对大宋的责问!”文彦博想了一会儿说道。对于这么一个机构,文彦博倒是倾向于开为好,这倒是因为他所说地理由,更是因为有枢密院中的“参谋部”前车之鉴。
    大宋参谋部虽然是个错的机构,在战争中也确实发挥了作用,给皇帝和大臣们提供了很好的建议,过这个参谋部可是枢密院的下属机构,在自己的地盘上文彦博自己却说出什么话来。难免有些郁闷。文彦博可以感觉的到,这么一个“对外政策研究机构”很可能会把触角再次伸到自己的地盘上,连参谋部的事情自己都没有搞定,以后地日子可就比较难过了。
    王安石从旁说道:“臣以为倒是可行,过要改头换面,朝廷发诏来组建亦可!”
    皇帝赵顼摆摆手对王静辉说道:“这件事爱卿还需再思量一下,写个札子呈送上来,到时候在议论也迟。朕可先写密诏发往韩国公和魏国公处,让他们两人密切注意,一旦有事可为诸路经略使以备测!”
    听了皇帝赵顼的话后,王静辉心中算是喘了口气,历史上契丹人可是趁着大宋受灾的时候狠宰了大宋一把,这次自己提前给这些大宋统治高层打了预防针,小心应对应该会有什么问题了。
    福宁殿议事之后,王静辉又看到那个年轻的带刀侍卫进来,走到皇帝赵顼的身后跟着出去,王静辉对这个年轻人倒是很好奇——过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这个带刀侍卫明显小了几岁,在出宫的路上对走在旁边的文彦博问道:“宽夫先生,刚才的那侍卫倒是眼生的很,知是谁?”
    文彦博笑着说道:“此人不彰显,但提及此人的出身驸马必当听闻过!”
    “哦?!”王静辉看到文彦博的心情错,便也笑着问道:“此人是何出身?”
    “昔日太宗麾下大同军节度杨业太尉,杨令公的后人,崇岳字守义!此乃忠良之后,月前圣上读书之时是某推荐的,此人少时熟读兵法,武艺高超,某见他是个人才,便留心推荐给圣上了!”文彦博放缓了脚步捋着有些花白的胡须笑着对王静辉说道。
    听了文彦博的介绍后,王静辉才知道这个杨崇岳还有这样的来头,对于一个后世之人,王静辉当然知道宋朝将的传说,“天波府”、“杨家将”都是他耳熟能详的,没有想到杨崇岳居然是杨家后人!
    过王静辉来到这个时空后通过努力熟知宋朝典故,自然知道后世他所知道的“杨家将”事迹多是后人杜撰的,但可否认地是杨家满门忠烈,在当时是颇得人心的,而后世杨家将传奇中专门和杨家作对地潘人美的原型就是太宗时期地大将潘美,过潘美却没有后世书中那么龌龊,当然潘美要对杨业的死付上责任。但真正促使杨业身死的确实当时的监军太监王抌。
    杨业出身将门,入宋后任判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加云州观察使。杨业战死后,其子弟多迁补军职。其中长子延昭在宋真宗朝又以河北守将闻,历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及高阳关副都部署等。加莫州防御使。杨延昭子文广。曾追随范仲淹于对夏前线,又“从狄青南征”,治平年间,迁步军都虞候。
    “算起来杨崇岳还是杨文广的孙辈了?”
    “守义在家排行老四。”文彦博尽管经过了长时间地会议,但精神还错,对于王静辉地问题也是兴致挺高,主要还是杨崇岳是他推荐的。他知道驸马对皇帝赵顼影响甚大,现在正在熙河风光无限的王韶便是搭上了驸马的快车才有今天的,过令他非常爽的是王韶明显就是变法派的头号打手。而自己这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