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黄埔军校(全文)-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九章 军校党争(12)

  风云变幻,演化着人间沧桑;大浪淘沙,书写出人生轨迹。一校同学情谊的反复破裂与缝补,折射出在大动荡时代国家被割裂、同胞被拆散所经历的巨大伤痛。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凡是爱国的中国人,都应该为祖国的统一而努力奋斗。”创立黄埔军校的初衷,便是建立革命的军队,武装推翻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只有当中华民族实现完全统一和伟大复兴的那一天,孙中山先生创立黄埔军校的初衷,黄埔同学们走进校门的理想,才算得以真正实现。


  中国黄埔军校 第四部分

  第十章 军神将星(1)

  第十章 军神将星
  翻开黄埔军校同学录,尤其是前面几期,时不时就会冒出个名字,让人打个激灵。不少胸怀大志的21世纪年轻朋友,翻着翻着黄埔同学录,会猛然击案,或拍疼自己的大腿,恨自己没早投胎一百年。毫不夸张地说,黄埔军校是中国现代著名将帅的摇篮,从这座校门里走出了无数决定现代中国走向的人。
  黄埔军校这所赫赫有名的军事院校,诞生于风雷激荡的大革命历史时期,汇集了国共两党一代精英,培养了大批安邦治国的军事政治人才,创立了反帝反封建的卓越功勋。尤其是前几期的黄埔师生,经过北伐战争、十年内战、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涌现出一大批高级将领,成为国共两党军队的骨干力量和风云人物,成为中国战争史册上影响最大的群体,是这些军神将星书写着中国现代战争史。
  《广州市志·军事志》记载:“黄埔军校作为中国第一所培养革命军官的军事学校,为国共两党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人民解放军中获少将以上军衔的有近40人,其中上将以上有徐向前、林彪、陈赓、许光达、罗瑞卿、周士第、陈明仁、杨至成、宋时轮、张宗逊、陈伯钧、郭天民等;国民党军方面,任兵团司令以上职务的有60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有胡宗南、杜聿明、宋希濂、关麟徵、黄杰、桂永清、郑洞国、邱清泉、王耀武、胡琏、廖耀湘等。”
  出身于黄埔的解放军将领
  1955年9月27日,北京中南海,金风送爽的收获季节,人民共和国为久经沙场、功勋卓著的将军们,举行隆重的授衔典礼。人们早已熟悉共和国将帅的名字,却并不熟悉在这些熠熠生辉的将帅之星中,竟然有那么多人出自同一所军事学校,这就是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由国共两党共同创办,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军校中有着堂堂阵容。出身于黄埔的中国共产党人,后来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外交家,更多的成为将帅之星。在共和国10大元帅里,就有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等5人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官和学生;在10位大将里,就有陈赓、罗瑞卿、许光达3位毕业于黄埔军校;而曾经在黄埔军校学习过的上将有8人、中将有9人、少将有11人。这也就是说,仅在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开国将帅中,就有36人直接受过黄埔精神的熏陶。他们是:
  1924年任教授部副主任的叶剑英元帅(5人)
  叶剑英,黄埔军校教授部副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总参谋长。
  聂荣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中央军委副主席。
  陈毅,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部文书,中央军委副主席。
  徐向前,黄埔第1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林彪,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
  大将(3人)
  陈赓,黄埔第1期,国防部副部长。
  罗瑞卿,武汉分校,中央军委秘书长。
  许光达,黄埔第5期,国防部副部长。
  上将(8人)
  陈奇涵,黄埔政治大队长,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陈明仁,黄埔第1期,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
  周士第,黄埔第1期,防空军司令员。
  宋时轮,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院长。
  杨至成,黄埔第5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张宗逊,黄埔第5期,总参军训部长,总后勤部部长。
  聂荣臻元帅徐向前元帅
  郭天民,黄埔第6期,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陈伯钧,武汉分校,高等军事学院院长。
  中将(9人)
  阎揆要,黄埔第1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常乾坤,黄埔第3期,空军副司令员。
  倪志亮,黄埔第4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唐天际,黄埔第4期,总后勤部副部长。

  第十章 军神将星(2)

  郭化若,黄埔第4期,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王诤,黄埔第6期,副总参谋长。
  谭希林,黄埔第6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曾泽生,黄埔军校高级班,第50军军长。
  彭明治,黄埔军士教导队,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少将(11人)
  袁也烈,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海军副参谋长。
  徐介藩,黄埔第3期,装甲兵工程学院副院长。
  方之中,黄埔第4期,天津警备区司令员。
  洪水,黄埔第4期,训练总监部条令局副局长。
  李逸民,黄埔第4期,总政治部文化部长。
  曹广化,黄埔第4期,军事检察院检察长。
  白天(魏巍),黄埔第4期,炮兵技术学校校长。
  廖运周,黄埔第5期,高级炮兵学校校长。
  周文在,黄埔第5期,福州军区副政委。
  张开荆,黄埔第5期,沈阳军区副参谋长。
  朱家璧,黄埔军校第8期,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人民解放军中一些早期黄埔生,凭资历本来是可以授中将以上军衔,但只授予了少将军衔,这里面虽然有种种原因,但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红军时期的经历,或革命经历不完整,而影响了他们的职务和军衔的晋升。
  在革命斗争中建立了光辉业绩的黄埔军校著名共产党人,还有在1955年授衔前已经牺牲或未授予军衔的军职以上师生53人,他们是:
  周恩来,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
  熊雄,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代理主任。
  鲁易,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红3军政治部主任。
  周士第上将罗瑞卿大将1955年国庆节在天安门城楼上
  恽代英,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教官,南昌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代理主任。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
  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杨林,黄埔学生队长,红1方面军参谋长。
  胡公冕,黄埔卫兵长,红13军军长。
  李之龙,黄埔第1期,海军局代局长兼中山舰舰长。
  李汉藩,黄埔第1期,湖南省委军委书记。
  许继慎,黄埔第1期,红1军军长。
  黄敖,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董朗,黄埔第1期,红4军参谋长。
  彭干臣,黄埔第1期,红10军参谋长。
  蔡升熙,黄埔第1期,红25军军长
  左起:陈毅、粟裕、傅秋涛、周恩来、朱克靖、叶挺在1938年春合影。唐澍,黄埔第1期,西北工农革命军总指挥。
  冯达飞,黄埔第1期,湘赣军区参谋长。
  孙德清,黄埔第1期,红2军团参谋长。
  刘畴西,黄埔第1期,红10军团军团长。
  左权,黄埔第1期,八路军副参谋长。
  宣侠父,黄埔第1期,八路军高级参议。
  袁仲贤,黄埔第1期,三野第8兵团政委。
  周逸群,黄埔第2期,红2军团政委。
  熊受暄,黄埔第3期,红1军政治部主任。
  肖人鹄,黄埔第3期,红5军军长。
  吴光浩,黄埔第3期,红11军军长。
  朱云卿,黄埔第3期,红1方面军参谋长。
  段德昌,黄埔第4期,红6军军长。
  李天柱,黄埔第4期,红8军军长。
  伍中豪,黄埔第4期,红12军军长。
  何昆,黄埔第4期,红14军军长。
  李鸣珂,黄埔第4期,四川省委军委书记。
  刘志丹,黄埔第4期,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曾中生,黄埔第4期,红4方面军参谋长。
  王世英,黄埔第4期,中央军委敌工部部长。
  袁国平,黄埔第4期,新四军政治部主任。
  李运昌,黄埔第4期,东北人民自治军第2副司令员。

  第十章 军神将星(3)

  赵尚志,黄埔第4期,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
  潘中汝,黄埔第5期,工农革命军鄂东军总指挥。
  陶铸,黄埔第5期,广州军区政委。
  黄公略,黄埔高级班,红3军军长。
  李青云,武汉分校军事教官,红15军军长。
  项英,武汉分校政治教官,新四军副军长。
  张国焘,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中革军委副主席兼红军总政委。
  李富春,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四野副政委。
  王良,武汉分校,红4军军长。
  李超时,武汉分校,红14军政委。
  徐彦刚,武汉分校,红1军团参谋长。
  邓萍,武汉分校,红3军团参谋长。
  刘型,武汉分校,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
  张友清,武汉分校,八路军总部秘书长。
  程子华,武汉分校,四野第13兵团司令员。
  夏曦,长沙分校政治部主任,红6军团政治部主任。
  20世纪80年代,经中央军事委员会确定,有36位军事家是中国革命战争最终取得辉煌胜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这个由毛泽东、周恩来、朱德……方志敏、刘志丹等组成的英名方阵里,可看到有16人曾经在黄埔军校留下过青春的足迹,他们是: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林彪、陈赓、罗瑞卿、许光达、许继慎、蔡升熙、段德昌、左权、黄公略、刘志丹。
  国民党将领与“黄埔系”
  黄埔军校在中国现代史上名声显赫,国共许多高级将领都出身于此校。尤其是在国民党军中,黄埔军校师生出身的将领更是蒋介石的嫡系,大多数国民党军将领见蒋称呼“委座”,而黄埔师生皆称“校长”,从这一别样的称呼上就透着一股亲热劲,而蒋校长也对这些一期接一期的师生青睐有加,日渐形成了以蒋为首的“黄埔体系”。这棵主干分明、枝繁叶茂的国民党军中“大树”,主要由黄埔教官和黄埔毕业生两部分人组成,人称“黄埔系”。
  1.“黄埔系”教官与保定军校
  抗日战争时期的蒋介石说起黄埔军校创建时的师资力量,首先要直接追溯到保定军校。黄埔军校在开办之初,蒋介石从保定军校、云南、广东、浙江的陆军讲武堂、江西海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以及留俄、留法勤工俭学人员中挑选来了教职官员。这些人到黄埔后,受戒于蒋介石,可谓是“念得蒋氏真经,修成黄埔正宗”。特别是来自保定军校的教职官员,他们是黄埔军校创建时师职力量的核心骨干。黄埔军校的教学力量、管理力量基本上是保定军校的毕业生。
  在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的历史上,保定军校毕业生起了很大作用。这些人主要有:蒋介石、商震、周思诚、张辉瓒、张群、王伯龄、杨杰、陈调元、方本仁、何恩溥、刘文辉、唐生智、邓锡侯、张治中、黄琪翔、傅作义、上官云相、白崇禧、顾祝同、刘峙、陈诚、李品仙等。特别是蒋介石,他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进入保定陆军部速成学堂留日学生预备班学习,后来留日。不久,蒋介石及黄埔师生成为继北洋军阀之后的庞大军事集团,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
  据史料记载,从1902年到1912年(光绪二十八年起至民国元年)的11年间,直隶省保定府开办的各类军事学堂有16所。这些门类繁多的军事学堂,人们通常称为保定军校。尽管这些学堂各自存在的时间长短不一,但为近代中国培养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及师范生、经理生、参谋生、测绘生、德文生、英文生、法文生、日文生和军医生、马医生、军械生、宪兵生、电信生等军事人才近3万人。获将军衔的前后达3000余人。当时,保定府被人们称誉为中国近代各种军事学堂的圣地,而古城众多的军事学堂又被称誉为近代军官的摇篮。
  在保定军校毕业生中,后来有的成为独霸一方的军阀;有的成为反动阵营中的军政要员;也有的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忠诚战士。他们在中国近代史广阔的舞台上演出了轰轰烈烈的活剧。凡是历史进程中的重大变革及重要事件,无不有保定军事学堂的师生参与,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十章 军神将星(4)

  保定军校最显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