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继关闭……
华尔街股市全面停市。
美国联邦储备局向其他银行提供现金,并表示会维持正常运作,以防止出现资金挤兑现象。
美国全国已经部署了数千名联邦调查局特工追查元凶。参与追查恐怖主义分子行动的机构有联邦调查局、移民归化局、美国司法部、监狱管理局和药品管理局。
下午四时,布什总统离开内布拉斯加州空军战略指挥所,在F-15和F-16两架战斗机的左右护航下,乘空军一号飞往首都华盛顿。
傍晚六时半,布什回到华盛顿。
第三十一章 布什的讲话
晚上八点半,布什在华盛顿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
他说:“今天,美国发生了全国性的悲剧。两架飞机撞毁了世界贸易中心,这显然是对美国的恐怖主义攻击。数千个生命瞬间就被邪恶的恐怖主义袭击吞噬了…
…我们心中充满了极度的悲痛和无言的、无法妥协的愤怒。”
布什说,“我已经与副总统、纽约市长及联邦调查局局长进行了会晤”,“已命令动员一切联邦政府资源帮助受害者和他们的家庭,同时展开全面调查,找寻恐怖活动的元凶。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决不会得逞。”
他还指出,任何窝藏恐怖分子的人都将“与恐怖分子一起受到同样严厉的惩罚。”
他祝愿:“愿上帝保佑受害者、他们的家庭和整个美国。”
如果说,美国总统布什在九月十一日的三次讲话还只是对恐怖分子进行谴责的话,他在九月十二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十时发表的遭遇恐怖袭击后的第四次讲话,最为重要。显然,他在发表这次讲话之前,与他的幕僚们对“九·一一”这一突发事件进行了仔细研究,正式宣布了美国政府的态度。他在这次讲话中,首次宣称恐怖袭击是“战争行为”,并表示美国会用所有的力量去打败这些敌人,美国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追查出凶手。
布什这次重要讲话的全文如下:这个国家正处在不安全状态,它已处于战争状态。我们的敌人隐藏在阴影中,并且根本不会尊重人的价值,他们对无辜的平民下手,然后偷偷地逃走了。
这些敌人隐藏起来,但是他们不能永久地隐藏起来;他们觉得隐藏的地方是安全的,但是他们不会永远安全。这些敌人袭击了我们的人民——充满爱心的人民。
美国会用所有的力量去打败这些敌人,我们会和我们的盟友在一起,我们会非常耐心,我们会非常地集中精力,我们会以非凡的毅力,用我们所有能量和意志,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争。
我们的联邦政府,我们各级机关都在尽我们的努力,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了高度的戒备状态。美国会一如既往地前进,同时我们也要非常清醒,这是对我们国家的威胁,我们会做一切的预防措施保障我们的安全。我们也不会允许我们的敌人赢得这场战争,我们不会允许他们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不会允许他们限制我们的自由。
今天我会应国会的要求安排一个紧急的援助基金,帮助纽约市民,还有华盛顿地区的市民来应对这场临时的危机。我已经得到了国会的支持,美国是团结在一起的。我们是一个热爱自由、热爱民主的国家。
这是一个非常有象征性的战争,是善良面对邪恶,我们相信善良会战胜邪恶。
感谢各位!
第三十二章 联大通过恢复中国席位
10月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总理把基辛格送至钓鱼台的楼门口,在他上车前对基辛格用英语说:“博士,欢迎你很快回来共享会谈的愉快。”这是周恩来第一次用英语对基辛格说话,这说明总理的心情十分愉快。
这一天,天还没全亮,只有四点多钟,中美双方继续在钓鱼台里讨论公报,修饰文字了。这就是以后震惊世界的上海公报。在基辛格临离开钓鱼台之前,双方就公报的主要内容达成了协议。公报鲜明的、有些地方是十分尖锐对立的分歧更加突出了共同的立场:双方对反霸的关切,双方承诺使两国关系正常化。只有关于美国与台湾有防御关系的那一段还未做决定,但是双方的立场已经接近了,准备留待基辛格陪同尼克松再来的时候,进行讨论。
在由钓鱼台驶往机场的红旗轿车里,乔冠华与基辛格在对话。当然,车内的对话已经不是严肃的会谈,而是轻松却有内容的聊天。
“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我国能恢复席位么?”乔冠华问,“我得到消息,现在这个时候,联大正在对恢复我国席位进行表决。”
基辛格不假思索地一笑,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
乔冠华狡黠地眨了眨眼:“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
基辛格扶了一下眼镜:“估计明年还差不多。待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
乔冠华仰脸哈哈大笑,笑声十分豪爽:“我看不见得吧?”
就在刚才基辛格快要离开钓鱼台的时候,周恩来瞅空低声告诉乔冠华,联大表决结果已经传来,赞成接纳中国、驱逐台湾的阿尔巴尼亚提案已经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表决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周总理为了不使基辛格难受,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他。
这次联大表决结果,也是出乎我国领导人的意料。我们也估计在一年或两年之后才能恢复在联大的席位。我们还没有一点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在10月24日,基辛格在会谈中问及周恩来对美国“双重代表权”提案的观点时,周恩来说:
“对中国来说,台湾的地位比联合国的资格重要得多。中国不会按照‘双重代表权’的方案进入联合国。中国人有的是耐心,还可以继续等待。”
基辛格乘坐的“空军一号”专机刚刚从北京起飞。电讯员就给基辛格送来电讯稿。基辛格一看,大为惊讶,将电讯稿递给助手们传看。
电讯稿上打着——联大刚才已以76票对35票通过接纳中国,并驱逐台湾。
基辛格双手捧着头,好一会才抬起头来,表情复杂地说:“我说过,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
基辛格说罢,苦笑了一下。
洛德望着舷窗外的云海,慨叹着:“周恩来太厉害了!让我们否定了自己的方案,接受了他们的方案,而且高高兴兴,心悦诚服……”
霍尔德里奇对洛德说:“我在香港工作的时候,就听人说,要是蒋介石得了周恩来,被赶到台湾岛上去的就不是蒋家王朝。”
第三十三章 重建问题引起争论
王昭藩说,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是又“瘦”又高的建筑物,承重量很大。在设计时,采用了钢架结构,而不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是因为钢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要牢固很多。再说,钢筋混凝土结构会使大厦显得太笨重、太臃肿。另外,这样的超高层大厦,在八十层以上,会有一种“摇晃感”。特别是在刮大风或者遭遇地震的时候,这样的摩天大厦顶部摇晃更厉害。只有钢结构才能胜任。
五角大楼只有五层,可以用钢筋混凝土。所以五角大楼受到飞机撞击,只撞去一个角,不会整体倒塌。
他回忆道,在建造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时,这些钢梁都是在工厂预先拼好,到现场再进行组合的。所以工程的进展很快。如果全部钢梁到现场进行拼接,要花二三十年才能造好。
他以为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设计是成功的。正因为这样,落成之后经过三十个春秋,大厦一直是那么坚固。
王昭藩又说,当然,钢结构的弱点是怕火。虽然钢梁外面涂了防火漆,但是挡不住大量汽油燃烧时所产生的高温。
波音757和波音767两架客机先后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姐妹楼,这两架客机油箱分别携带着三十吨和四十五吨左右的航空汽油。两架客机与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撞击时引起航空汽油猛烈燃烧。大量的汽油又向下流淌,大火也就向下蔓延。
高温使大厦承重的钢结构软化以至熔化,在大厦本身的重量压迫之下,最后导致了大厦的坍塌。这是最初设计时所没有考虑到的。设计师在设计大楼时,只可能考虑到大风、地震,又怎么可能考虑装满燃油的大型飞机的剧烈撞击呢?
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倒了,关于是否重建及如何重建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在美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2002年元旦,纽约新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在纽约市政大厅宣誓就职。在就职仪式上,布隆伯格承诺重建纽约在“九·一一”事件中受损的城区。
布隆伯格说,纽约要从“九·一一”事件所造成的经济和情感创伤中恢复元气,完成重建工作,需要紧缩财政。为此,他宣布纽约市政府工作人员裁员百分之二十,并表示希望纽约各区和市议会采取同样措施。
关于重建,有着各种各样的意见,各种各样的方案,就像当年兴建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时意见纷纭一般。
第一种意见是照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原设计图重建,再造一模一样的双子星楼。
他们说,摩天大楼一直是国家实力和成就的象征,而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却成了受伤害的象征。我们重建原样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让人们从受伤的心理中振作起来。
第二种意见是再造更新更高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柏林“大屠杀”纪念碑的作者、建筑雕塑家彼得·埃申曼说:“无论如何,不能再建一个低于原世贸大厦的建筑,我们不能屈服。”
第三种意见是世界贸易中心大厦的承租人拉里·斯威斯坦提出的。他建议建造四座高度只有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一半那么高的大楼,象征着原先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一分为二,二分为四”。他以为,建造高度二百来米的大楼比原来的高度四百米的大厦安全。
第四种意见是在世界贸易中心大厦遗址建造一个公园,公园里竖立“九·一一”
事件死难者纪念碑,另外再修建一座“九·一一”事件死难者纪念馆。也有人建议在这里建立“反恐怖研究中心”或“世界艺术中心”。
纽约新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本人倾向于第三种方案。
第三十四章 是谁干的
“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令美国举国震惊。在四架被劫持的客机撞击时产生的浓烟尚未散去的时候,美国上上下下便都在追问:是谁干的?
美国总统布什在“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次公开讲话中便说:“显然是恐怖分子攻击我国。”
然而,恐怖分子究竟是谁,布什总统当时心中并不清楚。
九月十三日,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讲话中首先暗示本·拉丹是“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的头号嫌凶。
九月十五日,布什总统在讲话中,第一次公开表示,正在阿富汗的本·拉丹是“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的“首要嫌疑犯”。
布什总统表示,美国方面目前正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方面接触,准备对本·拉丹盘踞的“老窝”采取行动。
本·拉丹是沙特阿拉伯的富商,后来隐藏在阿富汗。本·拉丹是美国的“老对手”,此人是制造美国驻非洲使馆被炸惨案及科尔号军舰爆炸案的“幕后黑手”。
这几年,美国一直悬赏捉拿本·拉丹,但始终没有得手。尽管在“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之后,还没有直接、有力的证据表明本·拉丹是这一事件的策划者,但是本·拉丹的嫌疑最大。
当美国人从“九·一一”恐怖袭击事件中清醒过来,这才意识到这批恐怖分子绝非等闲之辈,事先进行了极其周密、精心的策划:一是选定的用于恐怖袭击的四架客机,全部是从美国东部飞往加利福尼亚州的旧金山或者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在美国西海岸,从美国东海岸飞到西海岸,要飞行五六个小时,这样长途飞行的飞机,在起飞前势必要加满汽油。他们选定的攻击目标又全部在美国东部,也就是说,飞机起飞后不久,就要用于攻击。这种装满汽油的飞机,成了具有很强攻击力的“飞弹”。
二是选择了美国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又最能产生轰动效应的目标进行攻击。
三是四架飞机次第起飞,间隔很短。因为他们势必估计到,当第一架飞机实行攻击之后,势必惊动美国,所以第二架、第三架和第四架飞机必须在短时间内到达攻击目标。
四是每一个劫机行动小组里,都配备了会驾驶大型客机的人。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