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命里有如此猛烈的打击——我不知道。
一块白色石头顶端的色石头
我将在巴黎死去,死于一场暴风雨,
在我早已经记住的某一天。
我将在巴黎死去——没有什么再来烦我——
确定是秋季,星期四,就像今天。
那将是个星期四,因为今天,星期四。
就像我记下这些诗行,我丢下我的负担
走向邪恶。那天绝不像今天,我转过身,
向着我全部的旅程,我孤单的道路前行。
恺撒·巴列霍死了。他们击倒了他,
他们所有人,尽管他没有对他们做什么,
他们拼命击打他用一根棍子,用
一根绳子的末端。证据是:那个星期四,
那肩胛骨,那孤独,那雨水,还有那道路……
'阿根廷'博尔赫斯(2首)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在日内瓦上中学,在剑桥读大学。掌握英、法、德等多国文字。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1935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从此奠定了在阿根廷文坛上的地位。1946年因反对在庇隆的宣言上签名,被革除图书馆中的职务,派任市场家禽稽查员,但作家拒绝任职并发表公开信表示抗议。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诗集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1923)、《面前的月亮》(1925)、《圣马丁牌练习簿》(1929)、《阴影颂》(1969)、《老虎的金黄》(1972)、《深沉的玫瑰》(1975)等。
诗的艺术
凝视一条河流聚集着时光与水波,
回忆时间是另外一条河。
去认识我们的漂泊就像一条河,
我们的脸庞也将消逝如水波。
去感觉那醒着是另一个梦,
梦见自己并没有做梦,还有那死,
我们在我们的骨髓里恐惧的死,
在每一个夜晚我们都叫它一个梦。
要看到每天每年是一个象征,
在一个人所有的日子和岁月,
去改变那些屈辱的岁月,
让它变成音乐,低语和一个象征。
去把死当成一个梦,把日落
当作悲伤的黄金——这就是诗歌,
这粗陋而不朽的诗歌
还会返回,就像那黎明和日落。
有时在夜晚有一张脸,
它在把我们观看,通过一面镜子。
艺术必须就是那种镜子,
它能看清我们的每一张脸。
他们说尤利西斯①厌倦了奇迹,
他为爱哭泣,当他看到伊萨卡②。
艺术就是那朴素而葱绿的伊萨卡,
是永远的绿色,而不是奇迹。
艺术永无止境,就像一条河在流动,
经过,逗留,一面镜子,属于同一个
变化无常的赫拉克利特③,他是这一个
也是另一种,就像那河水在流动。
①尤利西斯,是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的
英雄奥德修斯的拉丁名字。他在外面漂泊十年后
才得以重返故乡。②伊萨卡,希腊西部爱奥尼亚
海中群岛之一,为希腊神话尤利西斯中的故乡。
③赫拉克利特,纪元前五世纪的希腊哲学家,
“人不能第二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系出自他的
名言。
此 刻
如果我能够重新活一次,
在下一生——我将试着
——犯更多的错误,
我不再设法做得这样完美,
我将让自己多一点放松,
我将变得更加愚蠢——比起我现在,
事实上,我将认真地做更少的事,
我将不那么讲卫生,
我将冒更多的风险,
我将更多去旅行,
我将看更多的落日,
我将爬更多的高山,
我将在更多的河水中游泳,
我将去更多地方——那些我没有去过的,
我将吃更多的冰奶酪和更少的酸橙豆,
我将问更多真实的问题——少问那些假
想的。
就像那些人中间的一个,我会
谨慎而丰富地
活在我生命里的每一时刻,
当然,我也会有许多欢乐的瞬间——可是,
如果我能重新活着,我将试着只要那些好
的瞬间。
如果你不知道——怎样建造那样的生活,
那就不要丢掉了现在!
我是那些人中间的一个:他们哪儿也没有去
过,
没有一支温度计,
没有一个热水袋,
没有一把雨伞也没有降落伞。
如果我能重新活一次——我将向着光明旅行,
如果我能再活一次——我将赤脚行走,
从春天的开端一直走到
秋天结束,
我将坐更多的马车,
我将看更多的黎明,和更多的孩子游戏,
如果我还有生命去活着——可是我现在
85岁了
——我知道我即将死去……
'智利'聂鲁达(2首)
巴勃罗·聂鲁达(Pablo Nemda 1904—1973),智利诗人。原名内夫塔利·里卡多·雷耶斯·巴索阿尔托。生于铁路工人家庭,圣地亚哥智利教育学院法语专业毕业,曾任驻外大使。1945年当选国会议员,同年加入智利共产党,1946年后被迫流亡国外。1952年回国,1957年任智利作家协会主席。聂鲁达的诗作继承了智利民族诗歌的传统,又借鉴了西班牙民族诗歌的特色,并受到了波德莱尔、兰波等法国现代派诗人的影响,甚而追求惠特曼的自由诗形式。他的早期诗作,如诗集《霞光》(1923)、《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1924),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这里选译了他的两首较知名的爱情诗。
“我记得你,当你”——选自《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我记得你,当你在去年秋天时,
你戴着灰色的贝雷帽,表情宁静。
晚霞的火苗在你的眼中燃烧,
树叶在你心灵的水面上飘落。
我抱紧的双臂像藤蔓在攀援,
树叶吸取了你的声音,那么缓慢而平稳。
敬慕的火焰在我的渴求里点燃,
蓝色风信子的甜蜜缠绕着我的灵魂。
我感觉你的眼睛恍惚,秋天在远去,
灰色贝雷帽,鸟鸣,心灵的房子,
向着我的渴望迁徙的地方,
我的吻落下,快乐如同灰烬。
远帆和天空,田野与山顶,
你的记忆就是霞光,烟雾和静谧的池塘!
在你眼睛深处,再远些,夜色在闪烁,
秋日干枯的落叶在你的灵魂中旋舞。
如果你忘记我
我希望你知道
一件事。
这是你懂得的:
如果我
透过我的窗口,注视那水晶的月亮,
在缓慢的秋天和红色的树枝旁,
如果我触摸
那火焰
感觉不到的灰烬,
或者是那树木满是皱纹的身体,
所有这些都会把我带给你,
好像一切都存在着,
金属,芳香,光亮,
就像一只小船,
它向着
你在等我的那些属于你的岛屿航行。
好了,现在,
如果你逐渐停止爱我,
我也会一点点地停止爱你。
如果你
突然忘记我,
不再寻找我,
那是因为我早已经忘记了你。
如果你认为疯狂而漫长
——那旗帜的风
主宰了我的生命,
你决定
在我已经扎根的
心之堤岸上离开我,
你要记住
那一天,
那一刻,
我将松开我的手臂,
而我的根也将动身
去寻求另一片陆地。
可是
如果每一天,
每一时,
你感觉你是我注定的
不安宁的甜蜜,
如果每一天有一朵花
为寻找我而攀上你的嘴唇,
啊,我的爱,我自己的,
我的心中那爱火在重复燃烧,
我的心里什么也不会熄灭和遗忘,
我的爱源于你的爱,亲爱的人,
它将停留在你没有离开我的手臂间,
和你的生命一样漫长。
'墨西哥'帕斯(2首)
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2004),墨西哥诗人、散文家。出生在墨西哥城,父亲是律师和记者。1937年,23岁的帕斯赴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作家联盟,并进入世界知名诗人行列。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帕斯曾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最主要的当然要数西班牙的塞万提斯文学奖(1981)和诺贝尔文学奖(1990)。帕斯主要的诗歌作品有《假释的自由》(1958)、《火种》(1962)、《东山坡》(1969)、《旋转》(1976)、《向下的树》(1987)等。
去留之间
去与留之间那白昼在晃动,
在爱和它自己的透明中。
那圆形的下午现在是个海湾,
世界隐藏于沉静的岩石。
一切都可见,一切都难懂,
一切都亲近而不能触摸。
纸张,书册,铅笔,玻璃杯,
都在它们名字的阴影中休息。
时间在我的太阳穴中颤动,
重复着那相同不变的血之音节。
光线绕过那无关紧要的墙,
进入一个倒影的幽灵剧场。
我在一只眼睛的正中找到我自己,
在它空白的凝视中把我自己观察。
那瞬间散开。静止,
我停留并且离开:一个休止符。
一个,同一个
许多空间
空间
没有中心,没有上,没有下
不停吞噬并制造着它自己
空间的漩涡
掉进它空间的
顶点
透明锐利地切割
又暂停
在夜晚的一侧
无色水晶的黑色花园
在一支烟柱上开花
白色的花园在那空气中爆炸
空间
一个空间向上打开
花冠
在空间中把空间
溶解
一切就是无法感知的婚礼
不存在的举办地
通过《南岛赋》寻师问道
■ 丁 芒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在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巨型革命回忆录丛书《星火燎原》,常为将帅元勋代笔。1959年3月为写闽西革命斗争,随邓子恢副总理到广州,后又随张鼎丞最高检察长去海南岛,归途暂住上海。首长赴会,我得暇为诗。第一次到海南,印象新鲜,诗感喧哗。尤其对驻军,因融人了自身的经验与情感,心中的形象分外崇高,语言铿锵欲出。
我少读古典诗词,后转写新诗,朦胧感到新诗自由、新颖,诗词凝练、精美,若能两相结合岂不更好?想不到这种领悟,竟使我终生致力,而这次写作,竟是我第一次试验。先写《榆林港》。高视角、高概括,又应按诗的法则建构崇高的诗歌形象和与此相称的诗歌语言,我确实费了脑筋。我决心改变原来的诗风,用整齐稍加错综却更精短的语言来显示力度。因为积想在胸,目的明确,写起来并不吃力,反因能畅达心志而产生快感。写到末段:“战士锁钥在手/祖国南门倚重/凭他开合琼山千重雾/吞吐南洋万里风”,不禁潸然泪下,吟咏再四。到写《三亚湾》(渔民)、《莺歌海》(盐民),虽因势利导,却已如强弩之末,声嘶力竭了。三首写罢,统名曰《南岛三颂》,四月中旬遥寄《诗刊》。《诗刊》是全国诗坛最高刊物,对这种倾向古典的写法不知能否认可?我怀着寻师问道的心情,附信对自己的想法作了申述,仍心怀揣测,只怕石沉大海。
接手的编辑是尹一之同志。他很快给我回了封长信,记得说了三点:①对诗意传达的深度、语言的力度,比较欣赏;②体式和古代的赋差不多,总题建议改为《南岛赋》;③《诗刊》从来没有登过这样的新诗,自己虽颇喜爱,但不能违背编辑方针,还需待终审决定,在百花齐放的主旨下,当代为力争。以后又通了几次信,话题都是新诗与民族审美传统如何结合的问题。编辑与作者如此推心置腹交谈,使我深受感动。最后他来信告知:终审已通过,总题同意改为《南岛赋》,《莺歌海》一首较弱,被删。他还特别叮嘱:此类体式偶尔为之则可,不要成为今后主要的创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