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俗瞿盖椎娜ɡ�
三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大批捕杀共产党人和左派人士,在南京另立〃国民政府〃。接着,汪精卫又在武汉实施了加快排斥共产党的步骤。
当时,许多人纷纷投向南京政府,宋庆龄的大姐宋蔼龄和小妹宋美龄也早已靠蒋,连一向同情武汉政府和宋庆龄的大弟宋子文,也不得不向右转,带着蒋介石信函来拉她去南京。但宋庆龄还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她公开发表声明:〃由于蒋介石、汪精卫所控制的国民党违背了孙中山的理想,我决定退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孙中山过去的秘书戴季陶对宋庆龄说:〃孙夫人,我希望你不要再发表宣言。〃
〃戴君,要我不说话的唯一办法,只有枪毙我,或者把我送进监狱!〃
〃你要不是孙中山夫人,我们非要你人头落地不可。〃
苏联顾问鲍罗廷评价道:〃在国民党左派中,宋庆龄是唯一的男子汉。〃
美国著名作家希恩写道:〃在中国大革命失败之际,这位非凡的人赫然站立:将军们、演说家们,或者魂飞魄散,或者投降,或者逃逸,或者沉默,但没有被压垮、没有沉默的革命者,却是孙中山的娇弱的遗孀。〃
在白色的恐怖下,宋庆龄不顾个人生命安危,利用她特殊的身份,积极营救像陈庚这样被捕入狱的共产党人,并设法营救共产党的遗孤。
1980年10月14日下午,宋庆龄在家宴请美国朋友伊罗生,当应邀作陪的赵朴初、丁玲、矛盾等见到宋庆龄与美国客人一起入座时,丁玲突然趋前抱住宋庆龄,泣不成声地说:〃敬爱的孙夫人呀,四十多年前我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处境危难时,您设法营救我,在我去延安前,您又资助我三百五十元钱,我永远忘不了您,永远感谢您!〃
法国作家罗兰形象地评价宋庆龄:〃你认为我们卓越的宋庆龄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丽鲜花吗?不、不,她是一头要冲破天罗地网的雄狮。〃
宋庆龄是一朵蔷薇,它缭绕的芬芳是高贵的琼浆,它艳丽的红是由心口忠诚的血所浸染。
四
当然,最使人津津乐道的还是她在〃宋氏三姐妹〃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处的地位。
有人曾说:庆龄是龙,美龄是虎,蔼龄是狗。也有人说:老大爱钱,老二爱国,老三爱权。还有人说:庆龄是梅花,美龄是罂粟花,蔼龄是狗尾巴花。在这些评论中,都是褒宋庆龄,贬蔼龄和美龄。
其实,这些缺少理性考量的评价,就连宋庆龄听了都十分闹心。
在20世纪的30…40年代,宋氏三姐妹和她们的夫君,以其权利、财力、心力和政治影响,拨动了变幻多端的中国历史风云,她们姐妹之间的分分和和、恩恩怨怨以及本属于她们个人私密的婚姻,无不牵动着那个时代的政治神经。宋庆龄的父母也因为有了这么三个空前绝后的出色女儿,便成了这个世界百谈不厌的八卦,无怪乎有人说:生女当学宋嘉树!
1866年,宋嘉树生于美丽的海南文昌,九岁随哥哥去爪哇,十二岁时,又跟着堂舅去了美国,先在波士顿一家丝茶店里当店员,后偷跑到波士顿港口的一艘船上,被热心的船长收留,并出海当了水手。后来船长又介绍他去神学院读书,度过了五年学习时光。1886年宋嘉树回到上海后,便开始了牧师的传教生涯。第二年,他与明代著名学者徐光启的后裔倪桂贞结婚,倪桂贞是一位思想开放的知识女性,受过西式教育,擅长数学,弹一手好钢琴,信仰基督教。
宋嘉树闯荡美国的经历和西风熏染,加上他又娶了一个知书达理的贤内助,很快使这个有想法的小伙子,在上海滩积累了一大堆财富,同时也与孙中山成为莫逆之交。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出生在上海浦东川沙镇兰芬堂74弄1号的〃内史第〃家中。〃内史第〃是一座三进院落的江南名宅,宋家借住在〃内史第〃沿街的三间房里,继宋庆龄出生之后,宋子文、宋美龄也相继在此出生,宋氏三姐妹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
宋氏三姐妹虽出生在中国,但她们家庭生活平等民主。宋嘉树夫妇不分男女,先后把六个子女都送去美国接受教育,宋霭龄是中国最早留学美国的女学生。1907年,宋庆龄带着小妹美龄赴美留学,与早四年留美的大姐蔼龄会合。骨肉情深,在美国度过了最好的青春年华。
宋庆龄和宋蔼龄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了孙中山的英文秘书,在宋庆龄毕业的前一年,宋美龄也跨入两个姐姐的母校威斯里安女子学院读书。
这一时期,是宋氏三姐妹在情感、学习乃至思想上最为融洽和亲密的日子。然而好景不长,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背叛孙中山一意孤行地搞镇压共产党和党内清洗,蒋介石作为妹夫和敌人的双重形象,在宋庆龄三姐妹之间挖了一条难以轻言跨越的鸿沟。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为了营救自己的丈夫,宋美龄急忙赶到上海找二姐想办法。事变后第二天,宋庆龄从银行里取了钱,并通知孙科安排飞机,准备与何香凝一起飞往西安,做说服张学良、杨虎城的工作。虽说因多方面原因,未能成行,但这次突发事件,使宋美龄深切感受到了〃打虎需要亲兄弟,上阵还得父子兵〃的内涵,她觉得她们与宋庆龄虽有隔阂,但她们有共同的东西,那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姐妹情意的珍惜。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横立在宋氏三姐妹面前的那堵政治墙被迅速推倒。在抗战的日子里,宋家三姐妹都以不同方式,扮演了在民族救亡运动中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时期的宋庆龄把一批批国际友人介绍到延安,像白求恩、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马海德、柯棣华、爱德华等,都是由她介绍去延安的。宋庆龄还利用她的影响力,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募捐抗日急需的医疗物资和资金,宋庆龄有一个随身携带的印章戒指,走到哪里都可以为捐款签字盖章,慢慢的,她的手指上磨起了老茧。
宋美龄在这一时期,是二姐眼中的〃大明星〃,她也像二姐当年支持孙中山一样,临危不惧地跟随蒋介石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线,在武汉一次慰问伤员的行动中,她甚至被日机炸伤。为了争取国际援助,她用她独有的魅力,游说美国国会,争取到了美国大批财力和物资的援助,她的裙摆在同盟国撩起一阵崇拜的红尘。
1940年2月,宋氏三姐妹在香港相聚,共同发表抗战演讲,为抗日募捐。
1940年3月,宋庆龄与大姐和小妹一同访问重庆,三姐妹联袂访问了重庆第一儿童保育院,到伤兵之友医院慰问伤病员、并多次会见各界民众,发表演讲,号召人们加强团结,坚持抗日。
由于宋庆龄在重庆进行一些进步活动,国民党军统特务密谋制造车祸谋害她,宋美龄知道后极为气愤,她把电话直接打给戴笠:〃从今以后,我二姐的安全出了任何问题,都唯你是问。〃
抗战胜利后,宋庆龄与她的姐妹们本可以过上团聚、太平的日子,可她的妹夫蒋介石,却非要打一场意在消灭共产党的内战。国共内战,又带来了宋庆龄与她的姐妹政治上的纷争。在宋庆龄眼里,亲情代替不了原则。
1946年,大姐宋蔼龄赴美定居,1949年,宋美龄随夫逃往台湾,茫茫大海,三姐妹从此天各一方,再也没能相聚。
1971年4月,宋子文在美国病逝。美国总统尼克松打算促成宋家三姐妹再度相聚的美事,宋美龄的专机已经从台北起飞,无奈,半路上又让生性多疑,怕上了中共统战圈套的蒋介石叫了回来,宋庆龄本来计划赴美参加弟弟的葬礼,但因飞机航班等原因未能成行,为她们三姐妹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1980年,年迈病重的宋庆龄,托随同尼克松来华访问的陈香梅,给美龄捎了一封信,希望在有生之年能见到小妹。她说,如果美龄来了,觉得住在家里不方便,可以让她住在钓鱼台国宾馆。
宋庆龄的愿望没能实现,在她生命的最后日子里,让她难以释怀的牵挂,就是没能见到她的弟、妹亲人。
大海很宽,但总有一条船可以帮人渡过去;天空很大,坐上飞机,很快就能到达,唯有蒋介石先生为宋家姐妹砌的这道政治高墙,让她们日夜隔墙相望,几十年都无法迈动一步。
对宋庆龄来讲,她的妹夫不仅是她政治上的敌人,同时也是她亲情上的仇人。
五
宋庆龄生在大家名门,长大后成了大总统的夫人,后来又担任国家要职,去世前她的职位是共和国的名誉主席,在中国现代历史上,还没有任何一位女性能达到她所处的高度。可就是这样一位地位显赫的领袖级人物,她一生都保持善良平常之心,她关心慈善事业,更关心孩子们的成长。她一生很大一部分时间,都用在了为儿童谋福利,做善事。
宋庆龄的警卫秘书隋学芳中风瘫痪了,看到这个跟随她多年的卫士子女多,就把永清、永洁两个女孩从上海叫到了北京,她〃像一只老母鸡看护小鸡似的成天看着她们〃,后来她看着永清结婚成了家,又把永洁送到美国学习。对于她身边的工作人员,无论是谁家添了孩子,她都会托秘书送去一份礼物。
李燕娥是宋庆龄身边的保姆,从十六岁时开始便一直在她身边工作,陪伴了她五十多年。宋庆龄把李燕娥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尽管她大李燕娥十多岁,她却一直尊称这位保姆为〃李姐〃,吃饭时同坐一桌,并且还让在主人位置上。
1981年李燕娥病故后,宋庆龄把她的骨灰,葬在了上海万国公园宋氏墓地、自己父母合葬墓的一侧,墓碑上刻着〃李燕娥女士之墓,宋庆龄立〃。一位国家元首级的人物,为自己的保姆立碑,这在中外历史上实属罕见。
对于那些身陷逆境的人,宋庆龄也是热心相助,从不顾个人得失。〃文革〃时,刘少奇的孩子们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消息,他们给宋庆龄写信求助,宋庆龄立即把这封信转给了毛泽东,自己又亲自写了一封信,让秘书带上信和一些慰问品,及几本杂志去看望孩子们。宋庆龄一直关心着刘少奇的子女,直到1976年,还嘱咐身边工作人员给孩子们送去物品。
民国老人叶恭绰在〃文革〃时遭受冲击,陷入厄境。宋庆龄得知消息后,让秘书给叶恭绰送去两百元钱一表抚慰。老人见到这笔钱后,老泪纵横地说:〃孙夫人也是靠工资生活,并没有财产,心意我领了,但这钱不能收。〃最后,宋庆龄不但让他收下了钱,还在他去世后,帮叶恭绰实现了把自己的骨灰,埋葬在中山陵仰止亭的生前夙愿。
六
人们常说,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在常人眼中,宋庆龄像个完美的蛋卵,任何一根厄运的毒针都无法插入其中。然而,个人穿上命运硬性递过来的鞋,舒服抑或难受,只有自己清楚。民国十四年,孙中山逝世时,宋庆龄刚刚三十二岁,对于一个无儿女的年轻女子来讲,一方面她要扛起丈夫生前高举的大旗,同右派分子作抗争,另一方面还要与悲伤、孤独为伴。
更使宋庆龄感到愤慨的是,当她正在苏联与斯大林谈判、寻求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的支持之时,美国及一些国家的报纸上却风传宋庆龄与陈友仁打算结婚,一起在莫斯科私奔了。
宋庆龄感受到了天大的侮辱,脖子上的神经性顽癣也因受到刺激发作起来。
新中国成立后,宋庆龄的警卫秘书有时到她的房间里聊一会儿天。但这位秘书有个心胸狭窄的爱人,在个别好事者的挑唆下,大闹一场,气得宋庆龄从此后立下规矩,任何男人不得进她的二楼卧室。
〃文革〃期间,宋庆龄最为信任的朋友,在上海担任副市长的金仲华被迫害致死,这给她带来极大愤懑和悲伤。
1966年8月,一些无知的人把宋庆龄父母的坟墓掘开砸烂了。宋庆龄得到消息后,气得双手颤抖,手脚发麻,她悲愤地说:〃每个人都是父母生的,父母生了子女,到了子女这一辈,父母的尸骨被人挖掉,真使人心痛啊。〃她讲着讲着泪流满面。
虽然父母的墓在周恩来的关心过问下,得以修复,但这次掘墓给宋庆龄带来的刺激和伤害不可能被痛快地埋进土里,而是同脖子上的神经性顽癣一样地长在了心房的房壁上。
1981年5月29日,八十八岁高龄的宋庆龄在后海北沿46号寓所逝世。
宋庆龄故居大院每天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被缓缓降下。这面仅小于天安门广场一号国旗一个号,与新华门前的二号国旗一个规格的共和国国旗,在这里随宋庆龄飘扬了十八年。
在一个人的居家院中,悬挂国旗,在党和国家领导人中,除了宋庆龄,别无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