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瓦黑瓦-第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她们身上。    
    那小雀子居然没有立即飞去,依然在这两个衰老的女人面前蹦跳,还“唧唧喳喳”地叫。    
    丁杨氏微微向前倾下身体,并伸出手去想逗一逗那小雀子,它却飞了,并且直飞高空。    
    丁黄氏与丁杨氏的两对衰老的目光便跟了那只小雀子,也到了苍茫的天空。此时此刻,这两个老女人人的神态有点像孩子。    
    丁黄氏长叹了—声。    
    在黄昏里,丁杨氏面容酡然。她用手指轻轻向后掠了掠头发,那动作分明是一个少女的动作。    
    她们又沉浸在某些回忆里。    
    我和马水清被这份颇带高贵气的静穆震住了,无声地缩在—旁,竟不敢发出—丝声响。    
    过了许久,当丁黄氏和丁杨氏又小声地哭泣时,我和马水清走上前来说:“我们知道床被谁弄走了。”    
    她们慢慢地抬起身看着我们。    
    “是啊金,捕鱼的阿金。”


第二部分换换花样(6)

    第五节    
    阿金—口咬定他没看到过床。    
    丁黄氏与丁杨氏便都跪在了他家门口。    
    “想跪就跪,反正我没有见到过这床!”阿金拿了网出门捕鱼去了。他在外面待了半天,回来后见丁黄氏和丁杨氏还跪在那儿,两人都面色苍白,网从他的肩上滑落下来,人也慢慢地矮了下去,“不错,是我偷了那张床。可是,我已将它卖了,卖给了过路的船家。听口音,那船上的人像是东海边的。我把钱都给你们,我—分也不留。”啊金进屋去,然后用双手把钱捧了来。    
    丁黄氏与丁杨朋了摇头,没要一分钱,互相搀扶着走了。    
    当天晚上,丁黄氏与丁杨氏将他们在家所藏的金银细软合在一起,用布包了,由丁黄氏揣在怀里,门上挂了锁,离开了油麻地小镇一路打听着,往东海边去了。    
    我们这儿离东海边大约三百里地。    
    丁黄氏与丁杨氏往东海边寻床的消息传出之后,不少人来到她们的茅屋前。    
    见门上真的挂了一把锁,便站着静静地看,然后小声议论着。油麻地镇上,除了少数几个人骂“这两个老痴东西”外,绝大部分人都沉默了。她们走后的日子里,总有人来照应那几只鸡和那片莱园子。    
    跟她们年龄相仿的几个老女人总在一起小声说:“她俩将魂掉在那张床上了。”    
    油麻地镇上的人不再是—律用污秽和淫荡的想像去理解那张床与她们之间的联系和记忆了。即使人们仍然觉得事情还是那种与床笫生活—定有联系的,但现在不再怎么觉得那些事就—定是丑陋的,就—定是腌躜不堪的了。人们觉得,不应再用看待草狗和春天的母猫似的目光来看待丁黄氏与丁杨氏。人们的记忆里,又重新飘起绳子上两块洁净的白布。再说,床上的内容显然不仅仅就是这些。死鬼丁韶广,只不过是用了—种特殊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力量、热情、温暖、智慧和一切足以迷乱、迷倒这两个女人的魅力。一些当年曾好“听壁”的人甚至这样回忆说:“他们三人,并不总在床上做那种事,常是躺在床上说话,那话仿佛说不尽似的。我们等呀等呀,却总等不到动静。有时,那两个女人还哭,仿佛想起什么伤心事来了。丁韶广就哄她两个,直到把那哀哀切切的哭声哄没了。”看来,他(她)们只不过是喜欢在床上消磨人生,打发光阴罢了,因而那张床留下了丁黄氏与丁杨氏一段温馨如梦的岁月。而那岁月随着丁韶广的去世,便永远地结束了。如今,她们只想抓住些记忆,如同—个母亲一定要把溺水而死的闺女的衣服放在腮边摩挲一样,她们绝不肯丢失那张床。    
    大约过了半个月,我和马水清正在熟食铺里吃猪头肉,忽听外面有人说:“丁黄氏与丁杨氏回来了。”我们连忙用筷子抬掉了最后几块猪头肉,跑出门外,来到街上。    
    街上并没有丁黄氏与丁杨氏,只听见有人在传话:“在路上,在路上!”    
    我和马水清就随着—些人往镇子东面去。镇东有条大路通向外面的世界,路口的高台上,已站了很多人。我们挤到了人群前,往东看时,见到了丁黄氏与丁杨氏。那是下午四点钟的光景,太阳偏西,正斜照着她们。    
    她们在深秋的落叶中走来,走得极缓慢,几乎是—种静止的状态。人们很快发现,丁杨氏是被丁黄氏搀扶着的,丁杨氏走得极艰难,倘若不是丁黄氏竭力架着,她便会立即瘫痪在地上——她—定是生病了。    
    终于走近了。两人头发蓬乱如秋天之荒草,许多根疲软地耷拉在她们的脸上,脸上失去了往日的净洁和捌旨一般的白嫩,污迹斑斑,色如枯了的瓜叶,眼中无—丝神采,有的只是疲惫、倦怠和深深的无望。她们的身体瘦了一圈,衣服破了,鞋也踏烂,仿佛离开油麻地已有上百年的光景。    
    几位老者迎过去,问:“怎么啦?”    
    丁杨氏已没有声音。丁黄氏声音也不大,“她病啦……”    
    “找到床了吗?”    
    丁杨氏摇不动头了。丁黄氏的摇头也很勉强。    
    又有几位中年人出来相帮。其中—位蹲下,背起了丁杨氏,往她们的茅屋走去。    
    此后,丁黄氏与丁杨氏过了一段很平静的日子。    
    丁杨氏从此就病倒了,终日躺在床上(她们临时用几块木板搭了一张床)。    
    丁黄氏便无微不至地伺候着。    
    丁杨氏不能再与丁黄氏到我们学校后面的大河里抬水。现在,我们每天能见到的是丁黄氏用两只水桶挑水的形象。那外出的半个月,几乎也毁掉了丁黄氏。    
    她确确实实已是—个衰老的女人了。但这衰老的女人必须挣扎着干活,因为另—个也已衰老的女人需要她这样做。她步履蹒跚地挑着两只水桶,在我们学校的大路上走,走得摇晃不定,像是—只鸡在缆绳上走,走—会儿,就把水桶放在地上歇一会儿。在她的身后,是两道水的湿痕。有人劝她:“就在附近用水吧!”丁黄氏摇摇头,“近处的水不干净。一桶水是吃的,一桶水是给妹子洗身子的,都要于净。”    
    丁黄氏每天都要给丁杨氏洗身子,直洗得没有—丝汗渍和污垢,把凝脂一般的肤色洗出来。    
    很快到了冬天,中午时,屋里反比屋外冷了,丁黄氏就架着丁杨氏蚓南墙下的藤椅上晒太阳。    
    丁杨氏已骨瘦如柴了。但经常被洗濯的头发依然黑而湿润,不让十八岁的村姑。    
    那天中午,我、马水清、谢百三、刘汉林和姚三船转悠到了她们的茅屋前。    
    当时,丁杨氏正在晒太阳。她安静地躺在藤椅上,默然无语地接受温暖的阳光。    
    阳光特别地好,又无—丝风,南墙前蒸发着热气,像湖面上的波光。她已经认识我们,并且似乎对我们很有好感,朝我们微微点了点头,我们便走近了一些。    
    她的面容确实十分清瘦,因此面庞的轮廓也就更变得十分清晰。    
    那双依然很黑的眼睛里目光已经无力了,像晚秋时的两汪薄水。    
    几只鸡在藤椅下很悠闲地觅食。丁杨氏有时低下头来很亲切地望望它们。    
    丁黄氏从屋中走出,将一块叠得很整齐的线毯放开盖在丁杨氏的腿上,然后搬过—张凳子在她身旁坐下,开始给她梳头。    
    她梳得很轻柔,很仔细。只见她用左手轻轻托住一把头发然后用右手握住梳子轻轻梳下来。如果稍微遇到一点阻碍,便会将梳子在清水里蘸—蘸,然后再梳。    
    梳顺了的头发从她的手中纷纷扬扬地滑落下去,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丁黄氏说:“头发真好!”    
    此时的丁杨氏面色红润,安静得像个小姑娘。    
    这年冬天下第—场大雪时,丁杨氏丢下丁黄氏去世她活着的最后十天,是在那张大床上度过的——她们花去几乎所有家当,托人到处打听,终于找到了那张床,用了几倍的价钱又将那张床弄了回来。    
    葬礼是在一天的大雪里举行的。    
    丁杨氏被埋在了丁韶广的右边。墓在镇前一条小小的河坡上。那坡上长满了燕尾竹,一年四季,总是—片翠色,是块风水好的地方。    
    围观的人很多,因为丁黄氏不听任何人劝说,决定在丁韶广与丁杨氏的墓前烧掉那张大床,“我们也没有后人,这床又能留给谁?你们就别扎纸床烧了,烧了这真床不比纸床好?我不久也会去的……”人们只好随她。    
    我清楚地记得,大床烧着的时候,火光极鲜亮,极旺盛,在漫天飞雪里,给这寒冷的世界横添—派温暖和壮烈。火旺时,烈焰熊熊,把四周的竹叶都染红了。    
    我看见丁黄氏的脸在火光中一闪一闪地亮,一闪一闪地晃动,像是在幻境里。    
    烧到最后,来了一阵风,灰烬飘人空中,与白雪共拂,仿佛飞了许多白蝴蝶和黑蝴蝶。    
    丁黄氏活了好几个年头。在我读高中三年级的时候,她死了,也是在冬天。    
    那天也是一天的雪。她死在去小河边的路上。    
    他被埋在了丁韶广的左边。    
    人们在扎纸房子、纸马车—类东西准备焚烧给死者时,省略了纸床,说:“他(她)们已经有了一张大床了……”


第二部分快戽干了水的池塘(1)

    第一节    
    这个世界变得像—口快戽干了水的池塘,满塘的鱼露出了一线线青色的脊背,于是这些鱼全部开始急匆匆地游动起来。在一些稍深的水道上,它们形成细长的队伍,挤挤挨挨,其游动状,使人深解“鱼贯而行”这一短语的本意。与惊慌的鱼不同的是,这个世界上的人,在行动中充满抒隋和兴奋的意味。    
    那年秋天,我们十几个人由邵其平带队,开始了大串联。虽然已晚了—些时候,但依然欢喜不已。我长那么大,除了去过几趟几十里外的县城,还未出过远门。外面的世界只是在我的想像里出现过。人要出门的欲望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小孩会走路了,就要往门外跑。这一点,人跟鸟并无两样。鸟要出窝,要远飞;人要出门,往远外走。大串联,满师界窜,真可人意!    
    这大串联着实迷人。    
    到处是歌声:“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世界将是你们的……”空中漫卷红旗,—个个都雄赳赳地走路。一支队伍又一支队伍,在田野上流过,在街道上流过。总见到人群,世界—下子拥挤起来。    
    我们是一支小小的队伍,并且是迟出发的队伍。与那些大队伍相比,我们的队伍太清瘦,—个个又蒙头蒙脑的。我们都会发呆… ——见那些队伍发呆,见一切未见过的情景都发呆,因此不断地丢失人,害得邵其平命令大家原地站着不动,然后由他回头去把那丢失的人找回来。有时候很难找,并且找了这个又可能丢失那个。邵其平—路埋怨我们没见过世面,像雨天里爱赶雨点的黄毛鸭子,说领着我们出来真是活受罪。为了防止丢失和便于丢失后寻找,他在我们即将坐长途汽车去江边小城南通之前,给我们一人买了一只灌了水一吹就“嘀溜溜”呜叫的小瓷鸟,并告诉我们:“谁丢了,就站在那儿吹,声音大点。”我们都觉得这个办法很有趣。这鸣啭还很动人,如绿叶间的真鸟一般,即使人没走丢失,走在队伍里也吹,引得路人都朝我们望。这鸣啭就这样不时地混杂在那些雄壮的、尽力气唱出的歌声里,显得很有趣。    
    邵其平笑笑嘻嘻的。    
    我们这支队伍里有马水清、陶卉、丁玫等十多人。    
    现在想起来,我当时的样子—定很可笑。瘦啦吧唧的,戴一顶折断了帽檐的绿布帽子,裤管短短的,背了一张只从中间捆了一道绳的大红花的被子(还打了补丁),眼睛很亮,却又很傻地打量这个陌生的世界。这支队伍当然也可笑,因为他们几乎都是我这副模样。再加上—面屁股帘大的小红旗被高高地举着,在风中刷刷地飘扬,自然就更可笑了。    
    我们走得很得意,把脚抬得很高,然后很重地将它砸在地上。人的心情总要影响到脚步。换个角度说,看人的脚步就能看出入的心情。脚步比脸上的表情可能更可以明确地透露人的心情。那时,许多人的脚步是—样的———种充满了豪迈感、庄严感的脚步。这脚步在阳光下,在夜空下响着,成了一段岁月的音符与象征。    
    串联对我们的胃来说,也是一种叫人惬意的事情。    
    饥饿,是我十八岁之前的重要记忆这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句话倘能成立,一定得有—个前提:人已经吃饱了。    
    如果人未吃饱,如鸟一样饥饿,也会像鸟—样为食而亡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