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日晚上,周恩来一行到达西安。几天来张学良、杨虎城被国内外舆论和南京方面的军事压力搞得骑虎难下。周恩来的到来使他们非常高兴。周恩来详细了解了情况,与张学良商量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张学良说:据他个人看,争取蒋抗日,目前最有可能。只要蒋答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应该放蒋,并拥护他做全国抗日的领袖。周恩来同意张的意见,希望西安事变能争取到一个好的前途。杀掉蒋介石,不仅不能停止内战,还会给日本帝国主义造成进一步灭亡中国的便利条件。周恩来与张学良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后,12月17日周即向毛泽东发报,通报西安形势和与张杨会谈情况,明确提出了不杀蒋的建议:“为缓和蒋系进兵,使我集中分化南京内部,推广全国(抗日)运动,在策略上答应保蒋安全是可以的。但声明如南京进兵挑起内战,则蒋安全无望。”
第四部分第20章:西安事变——意外的转折(4)
共产国际的指示迟迟不来,毛泽东也有所察觉。张学良一再催问,中共中央也无法表态。张学良从新疆盛世才那里了解了苏联的态度。张学良发出的通电,盛世才明确表示不能支持西安事变,还发出了拥护蒋介石的声明。周恩来在西安听说了苏联《真理报》社论的内容,在19日向毛泽东汇报。周恩来还告诉毛泽东,南京方面宋子文、宋美龄、孔祥熙等主和。“蒋态度开始表示强硬,现亦转取调和,企图求得恢复自由。”
中共中央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于19日召开了西安事变发生后的第二次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指出:西安事变后,南京一切注意力集中在捉蒋问题上,把张、杨一切抗日主张都置而不问,更动员所有部队讨伐张、杨。这是事变发生后所引起的黑暗的一面。这次事变促进抗日与亲日的分化,使抗日战线更为扩大,这是事变发生后所引起的光明的一面。现在光明面被黑暗面遮盖住。我们应坚定地站在抗日的立场上,对于光明面予以发扬,对于黑暗面给予打击。西安事变有两个前途,胜利或失败。我们应争取和帮助西安方面,把阵线整理好,打击讨伐派,反对内战,要求和平,夺取胜利,我们应与东北军、西北军接近,对他们的态度,不仅不与南京混同,而且与阎锡山也不同,我们对张、杨是同情的。应当根据这样的立场发表通电。
毛泽东的报告,把会议的调子转到了是争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还是准备打内战的讨论上,但谁也不能肯定哪个可能性更大些。最后张闻天发言,比较明确地倾向于和平解决。他说:“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不站在反蒋的立场上,不站在恢复反蒋的立场,因为这一立场可以使蒋的部下对立,是不好的。我们应把抗日为中心,对于要求把蒋交人民公审的口号是不妥的。”他主张:“我们应尽量争取时间,进行和平调解。”毛泽东赞同张闻天的意见,在作结论时指出:现在的营垒是两方面,一方是日本帝国主义与亲日派,另一方是共产党与抗日派,中间还有动摇与中立的一派。我们应争取这些中间派,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只有内战结束才能抗日。有六种力量可能使内战结束:一是红军,二是东北军,三是西安的友军,四是人民,五是南京的内部分化,六是国际援助。应把六种反内战的力量团结起来,使内战结束,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
会后,中共中央向红军各部队和白区地下党发出了《中央关于西安事变及我们的任务的指示》。在分析西安事变的性质时说:“因为这一发动扣留了南京最高军事负责人蒋介石及其主要将领,以致把南京置于西安的敌对地位,而造成了对于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新的大规模内战的可能。因此,这一发动又妨碍了全国反日力量的团结。”中央指示预测了西安事变的两个结果:“一、造成了日本侵略的胜利条件。二、结束内战,一致抗日。”为了力争实现第二个结果,中央定下三点方针:“一、坚持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的发起者与领导者的立场,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之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的解决。二、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三、同情西安的政纲,给张杨以积极的实际的援助。”
12月19日的政治局会议及其指示,表明中共中央对于西安事变的立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开始的坚决支持张杨、审蒋、成立西安中心政权转为争取和平解决,以求得南京的团结抗日。这当然是一个明智的抉择,既维持与张杨的关系,又可以与蒋介石对话。19日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便分别致电周恩来和潘汉年。给周的电报中表示:“欢迎宋子文来西安。”“张杨必要坚持,便有前途,一点不须气馁。”给潘的电报说:“请向南京接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可能性及其最低限度条件,避免亡国惨祸。”20日,毛泽东又指示周恩来:“如宋子文态度同情陕变,兄可设法见他。一面提出我党调和陕变、中止内战、共同抗日之主张,站在完全第三者的立场说话。痛陈时局危急,内战就是死路之意旨。征求他即召集和平会议,解决国是。”
12月20日,姗姗来迟的国际指示终于到了。电报称:“一、张学良的行动,无论其动机如何,客观上只能有损于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力量的团结,并鼓励日本的侵略。二、既然事变已经发生,中共应考虑到以上情况,并坚决在以下基础上和平解决事变:1. 通过改组政府,吸收抗日运动的若干代表及拥护中国完整、独立的人士参加;2. 保证人民的民主权利;3. 停止围剿红军的政策,并在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中与红军合作;4. 同那些同情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中国的国家合作。”
促使斯大林作出这个选择的原因,直到1937年12月王明回国后,才向中央领导人说明。张国焘回忆:“他(王明)说西安事变后,美英各国驻莫斯科大使,曾询问苏联外交部苏联政府对此事的态度。苏外交部答以这是日本的阴谋,苏联既未预闻,也不赞成。接着斯大林便亲自草拟这个给中共的电报,并向王明解释,其大意是张学良分量不够,怎能做全国抗日领袖?中共也一时没有领导抗日的能力。蒋介石虽是一个可憎的敌人,但他是中国唯一有希望的抗日领袖,在抗日中他也许可以成为我们的合作者。”
斯大林考虑问题首先是从苏联的国家利益出发。他要依靠蒋介石来维持中国的稳定和抵御日本。如果中国内乱,日本就会直接危及苏联。所以,斯大林不会按照“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来支持中共。但毛泽东一直是抱着打和谈的两手准备。15日他给彭德怀、任弼时的指示是:“敌已奉行大规模内战,我们对战争是后发,不是先发。然在敌主力向西安进时,我军应奉行大的战略,迂回并击破敌头脑之南京政府。此方针应无疑义。行动务求隐蔽,一切人不得下达。”19日他给周恩来的电报还说:“坚决消灭进攻之敌,为执行此总方针之重要手段。”“红军决向西安集中,配合张杨首先消灭东来之敌。”现在国际指示要和平解决,并倾向于支持蒋介石。这与毛泽东的两手准备显然是不一致的。
但是,毛泽东仍然把国际来电通报给西安的周恩来,特别指出不要提及联合苏联的口号。周恩来向张学良转达后,张学良倒并不觉得意外。因为他恨的是侵略东北家乡的日本人。他采取断然措施扣留蒋介石,是为了逼蒋抗日,而不是为了挑起内战。但是南京的何应钦等人却向张杨大加讨伐,恨不能在混战中把蒋介石炸死,好取而代之。张学良的确有些骑虎难下,现在既然共产党也同意和平解决,张、杨、周三人的意见就一致了。
第四部分第20章:西安事变——意外的转折(5)
几天来,蒋介石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由原来的死硬态度渐渐冷静下来,意识到如果在西安僵持下去,南京方面就会出问题,他的地位有可能被人篡夺。所以蒋也急于找一个台阶下,不能不有所让步。正在这时,宋美龄、宋子文来到西安斡旋解决西安事变,使和平解决的形势出现了转机。24日,宋美龄、宋子文与张、杨、周举行会谈。宋美龄开门见山地说:“我等皆为黄帝裔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不应擅用武力。”接着,她与宋子文就张、杨和共产党方面提出的要求作了明确的承诺和答复。据周恩来给中央的电报中说,这些条件包括:改组南京政府,肃清亲日派;撤兵及调胡宗南等中央军离西北;释放爱国领袖;停止剿共,保留苏维埃和红军,抗战发动后,红军改番号,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共产党可以公开等等。下午,蒋介石会见张学良,认可宋美龄承诺的条件,周恩来再次电告中央书记处:
今日蒋答复张:
……
子、下令东路军退出潼关以东,中央军决离开西北。
丑、委托孔、宋为行政院正、副院长,责孔宋与张商组府名单。蒋决令何应钦出洋,朱绍良及中央人员离开陕甘。
寅、蒋允回京后释爱国七领袖。
卯、联红容共。蒋主张为对外,现在红军、苏区仍不变,经过张暗中接济红军,俟抗战起,再联合行动,改番号。
辰、蒋意开国民大会。
巳、他主张联俄联英美。
当天晚上,周恩来在宋氏兄妹陪同下去见蒋介石。周的拜访使蒋介石十分尴尬。剿共十年,不但没把共产党和红军剿掉,共产党反而上门来了。蒋介石当政十年来,败在他手下的军阀无数,今天轮到他自己丢脸了。当周恩来走进蒋的卧室,蒋介石故意装病躺在床上,强撑起身子请周坐下。周对蒋说:“蒋先生,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叹口气说:“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说:“只要蒋先生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指挥。”宋美龄在旁边对周来西安斡旋表示感谢,并表示以后不剿共了。接着,蒋介石向周恩来当面重申了他的许诺:一、停止剿共,联红抗日,统一中国,受他指挥。二、由宋氏兄妹和张学良全权代表他解决与红军的关系问题。三、蒋回南京后,周恩来可以直接去谈判。得到蒋介石的这些保证,周恩来就告辞了。
就这样,西安事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和平解决。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夫妇乘飞机离开西安去南京。登机前蒋介石对张、杨说:“今日以前发生内战,你们负责;今日以后发生内战,我负责。今后我不再剿共,我有错我承认,你们有错亦应承认。”
在这惊心动魄的半个月中,受益最大的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蒋介石精心布置大军围剿,满怀信心地要把红军和共产党一举消灭。当时毛泽东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陕北站不住就再来一次长征,或到鄂豫皖,或到宁夏,甚至作了到苏联的打算。但是张学良、杨虎城以一个中国人的良心,不愿意打内战,突然发动了西安事变,彻底打乱了蒋介石的如意算盘,使国内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蒋介石被迫停止了围剿红军,并且承认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合法地位。这对毛泽东和红军来说,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西安事变过程中,红军在配合张、杨抵抗国民党中央军的进攻时,迅速南下,占领了泾水以北的大片地区。张学良援助红军的5万银元也按期送到,红军的贫困局面得到改善。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关于西安事变问题的报告时指出:“我们过去估计西安事变带有革命性是对的,如果它没有革命性便不会有这样好的结果。西安事变给国民党以大的刺激,成为它转变的关键,逼着它结束十年的错误政策,结束十年内战,而内战的结束也就是抗战的开始。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合作,是划时代的转变,是新阶段的开始。”1937年1月10日,毛泽东带领中央机关高兴地离开保安,13日迁入延安城,开始过上了定居的生活。
但是,张学良、杨虎城的命运却急转直下。蒋介石回到南京,背信弃义地将张学良扣留。演了一出先由军事法庭审讯判刑,再由蒋介石特赦的闹剧,然后将张学良“严加看管”。此时,张学良抱着“我不下地狱,谁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