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809-局道:中国历史中的博弈术-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得着李密,就把他捧上天    
    瓦岗军是隋末最强大的一支农民起义军,李密杀翟让以后,巩固了自己在瓦岗军的领袖地位,这时他意气高扬,以天下为己任,说自己已被四海英雄推为盟主,自然包括唐公李渊。他写信给李渊,希望与李渊左提右挈,戮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在这里,李密把代王杨侑比喻为子婴,把隋炀帝杨广比喻为商辛。    
    读罢李密的复信,李渊微微一笑,给李密回复了一封措辞极为谦虚的信。对杀昏君、执代王之说,表示不忍于言,不敢从命。而且申明“志在尊隋”,以掩饰其夺取天下之志。李渊极力推奖李密,认为“天生万民,必有其主。当今能为民之主者,非君莫属”。又谦让说,自己已年过五十,别无奢望。欣然拥戴大弟,唯愿大弟早登大位,以安天下,以宁方民,使愚兄得以复封于唐,宗籍见容,就心满意足了。    
    李密得书,果然喜出望外。实际上,李渊是利用瓦岗军的强大力量牵制东都的隋军,以便让自己顺利进军长安。    
    用不着李密,则除之而后快    
    李密兴得快,败得也快。武德元年(618)九月,瓦岗军与盘踞在洛阳的王世充军作战失败,只好到河阳(今河南孟县)去见瓦岗军将领王伯当。本来,李密还想“南阻河,北守太行,东连黎阳,以图进取”。这种东山再起的主张,遭到部下诸将的反对。这些人劝李密道:“今兵新失利,众心危惧,若更停留,恐叛亡不日而尽。又人情不愿,难以成功。”李密无可奈何,只得决定前往长安,投靠李渊。    
    李密于十月带领两万人入关的时候,李渊派人迎接,冠盖相望,隆重异常。李密非常高兴,洋洋得意地到了长安。李渊对李密非常尊重,对话常呼为弟,并将其表妹嫁给李密。但其他人就没有这份待遇了,李密一到长阳,“有司供待稍薄,所部兵累日不得食,众心颇怨”。而且,“朝廷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贿”。这种只有李渊一人“亲礼之”的情况,无疑是个阴谋,实际上是蓄意制造事端,让李密众叛亲离。    
    这时,李密已经自投罗网,当然只能任其摆布了。    
    正当李渊要制造事端的时候,李密却“自负归国之功,朝廷待之不副本望,郁郁不乐”。同时,又认为李渊对他大材小用,对于给他的光禄卿(掌皇宫之膳食的官)职务“深以为耻”。于是,他和王伯当密谋,打算返回山东,利用徐世责力在黎阳的军队,联络河南一带原有的力量,企图卷土重来。他们向李渊表示,自己愿回山东,收抚其部下,帮助李渊攻取东都。李渊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有人不理解李渊的用意,认为李渊此举是投鱼于水,放虎归山。    
    李渊为了表示对李密的信任,特意为他饯行,并且告诉李密:“有人确执不欲弟行,朕推赤心于弟,非他人所能间也。”    
    李密刚到长安时,李渊视其为上宾,但同时“朝臣又多轻之,执政者或来求贿”,随同李密的军队连饭都吃不上。李密要离开时,李渊和其臣下又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不难看出,李渊来软的一手,其臣下来硬的一手,软硬兼施,迫使李密跳入陷阱。中国古代的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臣下无不看其脸色行事,如果李渊要真正抬举李密,其臣下对李密决不敢是另一种态度;其臣下既然敢对李密冷眼相待,必然是得到李渊支持的。否则,李渊怎么会对和自己持相反态度的臣下没有任何表示呢?    
    粤人某商于沪。另室居妻孥。值岁暮事繁,深夜始返其居。路遇行劫者,将褫其衣。某哀之曰:“子毋然。子之所以为此者,图财帛耳。虽尽褫吾衣,能值几何?吾幸携手钞票在,敬以为赠,请免吾衣可乎?”言已,手出一纸束授之。盗大喜,攫之而逸。某急奔归家,对妻孥吃吃笑不休。盖所以授盗者,实一无用之流水账册也。特不知盗携回见之,何以为情耳!    
    李密带王伯当等人离开长安,正要出关的时候,李渊突然命令李密将其部下留一半在华州(治所在今陕西华县),仅带其一半出关。这时,和李密同行的长史张宝德向李渊告密,言称李密将要叛乱。于是,李渊命李密所部慢行,并令李密单骑入朝,更受节度。    
    这时,李密已经到达稠桑(今河南灵宝北)。得到让其中途复返的诏令,不能不使李密感到大祸将要临头。事实上这又是李渊的阴谋,因为张宝德告密是“恐密亡去,罪相及”,可见,他负有李渊要他监视李密的使命。    
    李密感到形势严重,遂杀了李渊的使者,袭取了桃林(今河南灵宝),然后,“直趋南山,乘险而东,遣人驰告故将伊州(今河南临汝)刺史襄城张善相,令以兵接应”。唐将盛彦师看清了李密的动向,于山中险要之处设下埋伏。但李密在进山以后,却自以为已经脱险,拥众徐行。不料,盛彦师率唐军突然袭击,李密措手不及,与王伯当等战败被杀。时在武德元年(618)十二月。    
    当李渊要利用李密为其牵制关东隋军,以便顺利攻取长安的时候,他用明推奖、暗利用的手段,欺骗了李密;当改朝换代已取得基本胜利,瓦岗军遭到失败的时候,他又用当面说好话,暗中下毒手的策略,最终除掉了李密。在隋末唐初的复杂环境中,各种力量都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较量,各类人物都在尽力施展才能,在你死我活的斗争中,削弱别人,壮大自己。李渊对李密在明争暗斗中取得胜利,充分显示了李渊有较强的应变能力,也显示了他足智多谋的政治才能。    
    剪除李密以后,李渊又和他的儿子建成、世民相继消灭、收服了其他起义军,硝烟散尽,天下太平,李渊的江山这才坐稳。


僵局之救败中求胜之计(1)

    局势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也正是最困难的时候,这时一定要想方设法挺住,不管你使用什么办法。挺过去了你就是英雄,挺不过去你就是草包。    
    大难当前,可以施“李代桃僵”之计。万不得已时,要有人主动站出来代人受苦受难,“李代桃僵”,多少有些悲壮和凄凉的色彩。为了度过暂时的难关而被迫放弃眼前的利益也是一种代僵法。    
    李代桃僵,丢车保帅    
    为人处事,把“李代桃僵”之计用在正道上,则多少有些悲壮和凄凉的色彩。大难当前,有人主动站出来代人受难是一种代僵法;为了渡过暂时的难关而被迫放弃眼前的利益也是一种代僵法。    
    公元前607年,晋灵公赵氏家族成员所杀。几年后,晋灵公的继承人晋景公即位。晋景公的宠臣屠岸贾进谗言说:“赵氏家族过去弑杀了灵公,现在他们又在密谋造反。”晋景公信以为真,命屠岸贾将赵氏家族斩尽杀绝。    
    有人将这一消息偷偷告诉了赵氏家族的重要成员赵朔。赵朔把自己已怀孕的夫人送入宫中躲藏,然后自杀身亡。不久,屠岸贾率领军队冲进赵家,将赵氏家族满门抄斩。只有赵朔之妻因事先躲入王宫才幸免于难。后来,赵朔之妻生下一子,取名赵武。但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屠岸贾到处寻找赵氏孤儿,并下令把晋国半岁以下一月以上的婴儿一律杀死,隐藏赵氏孤儿者将处以极刑。    
    在这危急时刻,赵家的两位忠实门客程婴和公孙杵臼商量怎样才能保住赵氏孤儿。程婴有一个儿子与赵氏孤儿同龄,他愿意献出自己的儿子代赵氏孤儿受死。公孙杵臼说:“你肯舍得你的孩儿,不如交付与我,你向屠岸贾自首,说公孙杵臼藏着赵氏孤儿。屠岸贾必定领兵校来捉拿,我便和你亲儿一同受死。你将赵氏孤儿抚养成人,与他父母报仇,方才是个长策。”商量妥当后,公孙杵臼先带着程婴的儿子藏进山中,然后程婴去向屠岸贾告密。这样,公孙杵臼和程婴的儿子被屠岸贾处死,而真正的赵氏孤儿被安全地送出王宫,由程婴抚养成人。    
    到赵武15岁那年,他终于为赵氏家族恢复了名誉和地位。年少的赵武对新任国君晋悼公说:“屠岸贾为非作歹,死有余辜,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请允许我杀死屠岸贾的全家,为赵家报仇,为忠良雪恨!”晋悼公同意了赵武的请求,赵武最终得以报仇雪恨。    
    在商战中,“李代桃僵”有更强烈的现实意义,聪明的商家不会只是简单地从表面上看输赢,而是从全局、从实质上看成败。如果仅仅为了一点点小利而忽视了商业规律,那损失的将不仅仅是那一点小利,而是可能葬送掉企业的前途。海尔集团的前身——青岛日用电器厂勇于正视产品质量问题,通过“砸冰箱事件”反倒砸出了名气。    
    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近期工厂生产的冰箱有质量问题。厂长张瑞敏突击检查了仓库,发现库存中不合格的冰箱还有76台。张瑞敏召集干部来研究处理办法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作为福利品处理给本厂有贡献的员工,另一种是作为礼品送给关系单位。可是张瑞敏却做出了一个决定:砸!把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    
    当时一台电冰箱的售价是800余元,而职工每月的工资才40余元,76台冰箱相当于全厂员工三个月的工资。要砸冰箱,职工在感情上有点接受不了。在全场职工大会上,当场确认了每台冰箱的生产人员之后,张瑞敏拿出一把大锤。他自己砸下第一锤,然后由总公司的人砸第二锤,随后由责任者亲自抡锤将冰箱砸碎。张瑞敏和当时任总工程师的杨绵绵都承担了责任,扣发了自己当月的工资。    
    张瑞敏这一砸,不仅在员工中树立起“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理念,而且破除了员工身上由来已久的生产意识,使他们思想深处受到强烈的震动,认识到产品质量是决定企业命运的大事。同时,让员工明白,产品质量出了问题,并不是技术与设备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员工的素质有问题,员工的思想有问题。并且,明确了这样的观点:谁生产了不合格的产品,谁就是不合格的员工。这种观念一经树立,员工生产责任心便迅速增强,从而为海尔后来的质量管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思想基础。    
    张瑞敏正是用他那战略家的眼光,一锤砸响了企业员工的质量意识、生存意识,从而使企业摆脱濒临倒闭的命运而起死回生,走上了名牌战略的发展道路。如果当初让这些不合格的冰箱投向市场,则海尔很难说还是现在那个名震全球的海尔了。


僵局之救败中求胜之计(2)

    金蝉脱壳,摆脱僵局    
    “金蝉脱壳”实际上是一种分身计、逃遁计,是一种面临僵局、败局时的反败为胜之法。在危急存亡之际,生死攸关之时,巧妙运用“金蝉脱壳”之计,往往能够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秦武王做太子的时候,和相国张仪就有矛盾。武王即位以后,朝中的许多大臣们经常在他面前讲张仪的坏话,说张仪是个言而无信、“左右卖国而取容”的骗子。张仪也已觉察到了自己所处的窘境,他为了避免遭到秦王的诛杀,所以就想了一个既能体面地离开秦国又能使自己安全脱身的计谋。    
    一天,他拜见秦王说:“我有一个成就王业的计谋,但愿您能予以采纳。”秦王问他是怎么样的计谋,张仪回答说:“为了秦国的长远考虑,当东方各国的合纵联盟破裂以后,您就可以因势利导从邻近的国家割得地盘。现在齐王对我恨之入骨,我到了哪个国家他就必定要发兵来攻伐。所以,我请求启程去魏国,我到了那里,齐国必定会攻打魏国。而当齐、魏两国的军队打得难解难分而不能自拔的时候,您就乘机发兵攻伐赵国,兵入三川。这样,您也就可以不费多大气力而能兵临周天子的城下。周天子的府藏重器也就不得已送给秦国,而您则可趁此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对成就秦国一统天下的伟业是很重要的。”    
    秦武王觉得这个谋略很好,果然让张仪去了魏国。而齐国闻知张仪到达魏国,也的确兴师伐魏了。但张仪已达到了安全离开秦国的目的,于是他通过派自己的门人去楚国,而后又借助楚国的使者到齐国向齐王通告了张仪与秦王的谋略,结果,齐王马上就撤兵回国了。    
    张仪向秦王献成就霸业之计,这是他做的一个“壳”,用来转移秦王的注意力。而他的真实目的是脱身,离开秦国。    
    在商战中,采取“金蝉脱壳”乃是一时遭挫,万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只要暂时得以脱身,就不愁没有复出的机会。“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就成功地使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