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疯狂-第3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在东林党人内心中认为:只要不是东林党人掌权的,那都是东林党的敌人。

于是,东林党官员立刻对杨嗣昌发动了猛烈攻击,以反对倡言和谈为主,兼及其他。反正某某和某某某很多,但最引人注目的,则是东林旗手,闻名天下的理学大师黄道周。

黄道周,至今人们都知道他的名声。他的学识渊博,在理学和《易学》方面的修养犹深,而且节操高尚,为人严肃不苟,被人认为道德文章均堪为楷模,声名隆赫,遍及九州。那么他会拿出什么搏人眼球的高深理论吗?

第六百三十七章改组内阁

黄道周对于杨嗣昌的攻击,却完全是站在理学意识形态的立场出发的。他认为即使天下再缺乏人才,也万万不可用像杨嗣昌这样应该在籍守制的“不祥之人”,因为这是违天理、逆天道的。杨嗣昌不能坚决回避辞免,就是贪图禄位,居心阴险。

而对于议款,那更是关乎国家大节,即使有百利也绝不能行。何况他还认为,就是从眼前利益来讲,议款也是行不通的。并且他在奏章中说:“不用说建虏必不可款,款必不可成,成必不可久,即使款矣、成矣、久矣,目前宁远、锦州、遵化、蓟州、宣府、大同之兵,何处可撤?”

不过这个逻辑却相当有趣。黄道周似乎认为:由于不好安置因和平而裁撤的军卒,那就根本不应该去追求和平。这样高明的逻辑都能够被推导出来?真心献上我的膝盖啊!

可黄道周的地位和声望远非几个普通言官所能相比,他的攻劾所造成的影响力也就超乎寻常。在这样一股风潮中,杨嗣昌款虏误国几乎已成了舆论中的定评,他在精心筹划十面张网中取得的功绩也被轻松地放置在一旁,没有人愿意为他评功摆好。

好在崇祯皇帝在这个问题上并不糊涂。他出于天朝皇帝的傲慢和形势好转带来的盲目乐观,完全不愿考虑“议款”的建议,但对于杨嗣昌的信任和珍视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弱。他也清楚,朝臣们攻击杨嗣昌带有浓厚的朋党意味,在“款和”问题上立论虽然同他一致,用心却全然不同。他还是一心一意地信用杨嗣昌,同时也禁止再议论对清方构和的问题。

此外,崇祯皇帝还为杨嗣昌的上位扫清了障碍。在六月。他又一次对内阁进行了大改组。他先是在此之前把首辅张志发和黄士俊、贺逢圣、孔贞运先后免除了阁职,这样内阁中已经没有一个同温体仁共过事的人了,而且人数骤减。

之后,崇祯皇帝就开始“逗你玩”了。为了充实内阁,他先组织了一次对重臣的策试,亲自出题,摆出天灾频仍、流寇难平、边饷匮乏、吏治紊乱等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要大臣们出主意、想办法。

可臣僚们怎么不懂崇祯皇帝的心呢?谁都知道崇祯皇帝又有了任用新人的打算,却要用这种虚假的考试来向群臣表示自己的公允。所以大臣们无心答卷,多一半人没写几个字就交卷走了。有人干脆就交了白卷。重臣们也是有尊严的,他们也有“拒绝再玩”的权利。

而崇祯皇帝对此当然是心知肚明,对于重臣们无言的抗议,他也没有责备,不过也继续自己的“逗你玩”战略。

接着。崇祯皇帝又让吏部等衙门走了一下会推的形式。这也是多年没有实行过的,这一次算是对朝臣的一种安慰。但会推选中的名单却基本上没有被采用。最后他还是按照自己事先想好的人选直接任命了五位内阁大学士:程国祥、杨嗣昌、方逢年、蔡国用、范复粹。

崇祯皇帝组织这一届内阁有他的特殊动机。由于长期以来。内阁成员多是词臣出身,虽然文学优长,对于国家各部门的实务却缺乏了解,很难真正起到顾问辅佐的作用,他想要把在中央各主要部门有实际工作经验、又通达干练的大臣集中在内阁里,形成一个通晓六部公务。有实效的班子。因此,挑选的都是有实务经验的重臣。

当然,这次简选阁臣最引起人们注意的当然还是那位“杨爱卿”了。因为他仍然在服丧期里,以不祥之身主持兵部已经大乖于体制了。如今又入值内阁,很有些骇人听闻。于是,崇祯皇帝就打算有朝一日让杨嗣昌充任首辅之职,因为内阁位次一向是按入值的资格而定,只能及早先让杨嗣昌进来,将来才好安排。至于舆论会有什么反映,他就不准备理会了。

为了杨嗣昌的上位,崇祯皇帝真是用心良苦啊!

而杨嗣昌入阁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兵部尚书这个位子需要一个合适的人来接替,那就是卢象升了。可卢象升刚好在不久前也死了父亲,接连上五疏请求回乡奔丧守制。

可崇祯皇帝反正虱多不痒,再次夺情,反而打算命卢象升在热孝中接任兵部尚书。可卢象升的升职又造成了宣大总督的空缺,而宣大总督主管着京门要塞,不能一日无人。再次虱多不痒,他又任命同样在服丧期,正在四川老家守制的原任宣府巡抚陈新甲夺情出任宣大总督。

而在陈新甲未到任前,卢象升仍留守宣大总督之职;卢象升未赴尚书任前,杨嗣昌仍署理兵部印信。这样一来,主持军机大事的三位高级官员同在服丧期,都是以不祥之身夺情任事,这在明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简直有点不把人伦大道放在眼里了。

因为舆论方面的反对意见太多,而且卢象升本人是新近丧父,要求奔丧很坚决。不过他也没办法不坚决,因为卢象升也弹劾过杨嗣昌不丁忧,恋栈不去呢。可是这么一来,崇祯皇帝最后只好把原来的安排改变一下,而杨嗣昌以辅臣兼任兵部尚书(这又是没有过先例的),仍任陈新甲为宣大总督,加卢象升兵部尚书衔,同意他在陈新甲到任后回籍。

而在这种情况下,卢象升出于表明自己丁忧的态度,就基本不理政务,几乎处于一种半离职的状态下了。而这种半离职的状态,却在后来给宣大的防御带来了极大的恶果。

“冲啊!”在前面的正白旗旗丁奋勇地冲入土堡。

“睿亲王!这仗打得真轻松啊!”多尔衮身边的一名参领笑道。

眼见着清兵鱼贯地冲入眼前那座残破的土堡,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无聊地打了一个哈欠。

在消除了蒙古和朝鲜的威胁以后,满清开始着手应付当时孙承宗主持建造的,也对他们威胁最大的宁锦防线。

第六百三十八章无精打采的多尔衮

其实现在的宁锦防线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在大凌河战役后,宁锦防线重要的堡垒支撑点都被纷纷拔除,现在除了几座大城以外,整条防线已经千疮百孔了。更令满清骄傲的是,明朝虽然在辽东驻扎重兵,但这些大明朝最精锐的部队已经不敢出城野战了。没有了机动集团来回驰援,那些看起来坚不可破的大城池,无非是几块死地而已。

但烂船也有三分钉,再千疮百孔,毕竟宁锦防线还在,满清也不能够无视这些威胁,于是在皇太极的命令下,各旗旗主分片包干,纷纷去拔除残留的那些小堡垒,只留着几座大城,以待将来一鼓而下,把宁锦防线完全打残。

可今天的战斗让多尔衮感到索然无味。因为是要攻坚,皇太极这次就支援了多尔衮四门红衣大炮。可是那几门大炮刚把土堡打开了一个缺口,这战斗就结束了。没有了城墙的阻挡,在土堡内的明军仿佛像是立刻被抽掉了脊梁骨,连向清军的投降都是争先恐后的,让百战的清军根本体会不到战斗的激情。

“啊——!”多尔衮再次打了一个大哈欠,接着他就没精打采地下令道,“把那些炮手叫过来吧!”

“喳!”

几名多尔衮的亲兵飞奔到红衣大炮跟前,见到那些炮手还在收拾着火炮,他们立刻拳打脚踢,还骂骂咧咧道:“动作快些!别让王爷等急了!”

“知道了!爷!马上过去!马上过去!”那炮队是三顺王从登莱带到辽东投靠满清的,面对着高人一等的王爷亲兵,他们谀笑着不断点头,连滚带爬地跑到多尔衮的马前,全部跪下了。

见到那些炮手过来,多尔衮立刻一改没精打采的模样。脸上堆满了亲切的笑容,和声说道:“炮打得不错,都是我大清的有功之臣。吩咐下去!今天这些操炮的,都赏给酒肉,记功!”

接着多尔衮一指四名炮长,说道:“你们四个,半个前程。”多尔衮再指火炮统领:“你,一个前程。”四周顿时响起了一片惊呼声。

从以前的后金,到此时的清国,军功是好处最多的功勋。他们有一套军功体系,叫做前程,不光你是什么出身,要从白身到一等公,只需要积攒十二个前程就够了。

而半个前程是最低的。拿到了就有了拖沙喇哈番为地世职,翻译成汉语却叫云骑尉。半个前程已经是了不得。一个前程更是厚赏。

在场的白甲兵虽然不少。但他们在以前再怎么战功赫赫,许多人都很没有挣到前程呢。当他们听到睿亲王开出的这个赏额,说不眼红那就是谎话了,许多人心中还忍不住嘀咕起来。

那些三顺王的炮手就在后面放了几炮,即没有危险,又很轻松。没想到就赚到半个、一个前程了。照这么计算:理论上那些炮手只要打下十几座城,他们就可以赚够十二个前程封为一等公了?这真是……,那些满清旗丁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

那些汉军炮兵。听到厚赏以后当然是一阵欢呼,都是跪在地上连连向多尔衮磕头谢恩。可那些满清旗丁脸色就很不好看了。要不是多尔衮长年留下的积威,说不定有人就要上前分说分说了。

多尔衮当然不会去理会下面人的心情,见清兵已经从土堡内押送出明军俘虏,他是一拨马头,率先向着自己的大营走去。

那名叫图贝里的参领紧跟着多尔衮,他在心中苦笑了一声,心想道:“怪不得整个盛京都传言:睿亲王三兄弟都好结交汉人,也喜好汉风。虽然那些汉人炮手是可以赏赐,可也应该照顾国族儿郎的心思啊?睿亲王有些厚此薄彼了,有机会我可要规劝几句。”

多尔衮斜视了一眼图贝里,脸上顿时露出了微笑。他突然说道:“图贝里!难得你还会动花花肠子。来!告诉主子,你那酒囊饭袋里在想些什么?”

四周顿时响起了一阵哄笑。图贝里连忙笑着驱马上前:“主子爷!奴才心想:也该赏赐几位冲锋陷阵的国族儿郎。要不然,生怕他们寒心啊!”

“打这种仗就想要前程?”多尔衮“哼”了一声说道,“那你们人人都是公爷、侯爷了。臊不臊得慌?”想起了打土堡时的轻松样,那些满清旗丁都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

多尔衮接着说道:“是不是觉得本王对汉人炮手的赏赐太重了?”

图贝里连忙说道:“倒也不完全是。主子爷!这汉狗的玩意还真是好用。从前奴才们出去打仗,不怕那些明狗,只要一接仗,明狗们就逃得飞快。但这炮可真厉害,一炮打过来,就是钢筋铁骨也挡不住啊!”

图贝里的话引得四周的人是连连点头。

“这不就结了吗?”多尔衮用马鞭指了指远处在欢呼雀跃的三顺王炮手,接着说道,“只要给这些奴才点好处,他们就感激的要命。让他们操炮,再有他们在前面冲锋陷阵,咱们满洲的健儿就可以少牺牲几个。有命才是最强的。怎么?难道你们怕以后没仗打?”

多尔衮的话,让图贝里他们都不好意思地笑了。

多尔衮接着吩咐道:“你们也都把口子给扎紧些。不要一天到晚‘汉狗’、‘汉狗’叫着。皇上身边的范学士、宁学士可都是汉人呢。而且没有了三顺王带来地汉兵和工匠,咱们那里来这种军国利器呢?”

“瞧瞧皇上是怎么做的。打下松山之后,那些人丁都分给了三顺王和续顺公那边。我们这些打生打死的国族各旗倒没有分到几个。为什么会这样呢?要用汉人奴才卖命,就一定要收汉人奴才的心。你们都学着点吧!别以为只有细皮嫩肉的汉家女子才是好的。”

“哄——!”四周顿时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有一位白甲兵怪笑道:“主子爷,什么时候再带着奴才们入关抢汉人娘们啊?”

“快啦!”多尔衮心情也很好,他用马鞭指着那白甲兵笑道,“就是去也不带你这个奴才,谁让你管教不了你媳妇呢?”

又是一阵大笑。四周的旗丁纷纷嘲笑起这位有些怕老婆的白甲兵来。正在此时,从北面的方向几匹马疾奔而来,那几匹马上的骑士在高声的叫喊着:“圣上有旨,圣上有旨。宣睿亲王回盛京觐见!”

第六百三十九章盛京密议

崇祯十一年八月十二日,盛京皇宫。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多尔衮在大殿上一丝不苟地行着三跪九叩的大礼。

望着殿中那位对自己“恭敬有加”的十四弟,皇太极在恍然间似乎有些失神。他想起了当年老汗驾崩后,自己合纵连横,夺取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