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法国掠影-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修院)的一部分仅仅建成于上一世纪;而那个时期僵硬的建筑不容易得体地陷于荒凉境地;它看起来过于糟糕,似乎是不久前才焚毁似的。隐修院是在大革命期间被毁掉的,而现在对于与它相连的古老得多的遗迹的效果都有损害。整个建筑规模宏大,这原本来是座富丽堂皇的修道院。


第四部分莱博(2)…(图)

  教堂的风格是一座11世纪的巴西利加式大教堂,布局宏伟,几乎完整无缺。当然我指的是基本框架,因为细微部分早已荡然无存了。庞大坚固的外形表现力极其丰富;它看上去仿佛被早期信仰的真诚给掏空了,它通向一座同它一样宏伟的回廊。在法国,一个人无论走到何处,要是稍一回顾,总能遇见大革命的幽灵;而它老是以破坏美好珍贵的东西的形态出现的。这幽魂,为了得到我们的彻底宽恕,想必也破坏了不少比它本身更可恶的事物!蒙特马约尔教堂下面有一个最奇特的地下室,几乎跟上面的建筑一样宏大,因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宫殿,四周是一圈圆型的廊台或者回廊,每隔一段距离扩展成一个四方的祈祷室,这种祈祷室共有五个。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但我的记忆相当凌乱:有一个宏伟结实的主楼;还有将后面这些结构下面的岩石凿空而成的一个奇特原始的小祈祷室,它被阐述成圣特罗菲姆的告解室以唤起游人的注意,因为他和众多的名人一样享受着高卢人的第一个使徒的荣耀。另外还有一个奇特古老的小教堂,所建何时,模糊不清,它与其他的建筑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记得我们走下许多有些陡峭的地方,参观了一些地下室告解室之后,又经过一片田地来到这座古老的十字形建筑面前,然后从那儿走到离大路很远的一处,我们的马车等在那里。这座名为“圣十字架”的小教堂被列为法国的历史文物;我在阿维尼翁拣到一本古怪又七零八落,写得很糟糕的书,该书的作者路易·德·兰赛尔先生以一种激发不了多少信任的文笔淹没了关于普罗旺斯的许多离奇的状况。我从书中读到这么一句话:“dlicieuse chapelle de Sainte … Croix”〖ZW(〗法语:美妙的圣十字架小教堂。〖ZW)是一件“Vritable bijou artistique”。〖ZW(〗法语:真正的艺术珍品。〖ZW)〗他还提到“一条石头饰带”自建筑物的端延伸到另一端,但我不得不坦言,对此我全无印象。倒是那被废弃的小神殿,我记得十分清晰,它有四个半圆型圣坛和依稀可辨的11世纪的古典韵味。莱博的废墟,即便你恰好站立于废墟之下,站立于美丽的阿尔皮耶小山脚下,依然无从分辨,因为峰峦迭起轮廓甚为秀丽。时光变幻,将岩石与废墟融为一体,因此当你从后面——也就是从阿尔的方向——走到它身边时,这地方展现出一种山石荦确的总体风貌。天下最美的莫过于普罗旺斯的山石了;正如画家们所说,它们造型极为美丽,有一种赏心悦目的银色。大道从山脚下盘旋而上,直到莱博所在的山顶,随后又绕向另一条山谷,从那条山谷到镇上的路陡峭的程度就差得远了,坐马车去就已经很舒服。自然,那些最富有探索精神的游客倒宁愿尽快下车,因为徒步爬上这座奇特之至的城市的乐趣恰恰是在那里娱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后你就可以欣赏它那独特的地理位置、它那别致的风韵、它的陡峭、它的苍凉以及衰败。它的遗迹悬于山的斜顶。因此,整个地方滚入山谷同样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有一部分已经滚下去了——由此设想在衰落的过程中坍塌的部分坠入低地,而残留的部分仍然依附着宏伟坚固的顶峰,并非胡编乱造。  假如我刚才把莱博称为一座城市,那并非因为我偏爱这处--今天只有几十个居民的小地方--而夸大其词。莱博的历史就如它的地理位置一样赫赫有名。过去它不单是座城市,也是个城邦;不仅是个城邦,更可说是个帝国。它占山为王,至少是零星的一些城镇和郡县之王,说来也怪,它目前的面目已同王位极不相符。总之,莱博的领主全是大封建主;有一个阶段,撒丁岛,且不用说阿尔、马赛等附近的地方,都对它纳贡称臣。古老的普罗旺斯家族的历史已由儒勒·卡农热先生通过一种油腔滑调、浮华不实的文笔写了出来。我买到这本小书——一本很普通的小册子——是在教堂旁边的修女之家,这个住处位于莱博的一个最高处。这些修女为粗野的小博桑格人〖ZW(〗莱博地区的民族。〖ZW)〗建立了一所学校。当我在冷冰冰的 parloir〖ZW(〗法语:接待室。〖ZW)〗等一名修女来和我交谈时,听到孩子们正尖声细气地念书。她到来之时,我觉得不会有比这位出色的女性的风度更完美的了。她那小小的修行院好像是世界上的一个非常偏僻的角落。在那儿,明净整洁,一尘不染,房间似乎最近裱糊、粉刷过:在这一方面,这座中世纪的庞培,这些房间于是显得不那么协调。不管怎样,这些房间成为莱博最鲜活的东西。我记得离开这些修女之后,我绕到教堂那里,还转到教堂前一个清静的小露台上,那儿被稀稀拉拉的树木点缀着,台边有一堵墙,墙高及胸,从墙上往下望,能够看见陡峭的山坡,看见遥远的天空和整个地区的概貌。我记得我在心里断定,这个小露台是富有情趣的游客当作一幅图画珍藏于心的那些令人欢娱的角落之一。教堂很小,棕色,阴暗,有着一种乡村的富丽。不迂这一切都算不上对莱博的概述。


第四部分莱博(3)…(图)

  对这个地方我无法做任何紧凑的叙述,理由很明了,它仅仅是一堆零乱不堪的废墟。它不似庞培样被保存在熔岩之中,它的街道、房屋,它的防御土墙和城堡,之所以变得支离破碎,并不是因为突然的破坏,而是由于人口逐渐搬离此地而形成。这并非一座废弃的城市,而是一座毁灭了的城市;其废弃的程度甚至远远多过卡尔卡松和艾格莫尔特,因为我可以从后两者荒草丛生的环境中发现如此多的乐趣。莱博的规模甚小,纵使在它的鼎盛时期,它的领主们自封为凯法利尼亚和内奥方提斯伯爵、阿尔和维埃纳国王、阿哈伊亚王公和君士坦丁堡皇帝——纵使是如此的鼎盛时期,借儒勒·卡农热先生的话来说,在“他们足以操控衡量臣民和国王的命运的天平”的时期,这座英勇的小城人口最多不过3600。它的领主们(我提过他们能列出一大串隶属城镇的名单。当中有几个出名的,但大都不为人所知),有些是皮耶德蒙特和伦巴第的总管兼总司令,有些是那不勒斯王国的海军元帅,而它的公主们则不得不嫁于欧洲一半的王太子。卡农热先生的小册子当中有非常大的一部分记述博王室的联姻,他将该王室的命运,无论是婚姻方面的还是其他的,从11世纪一直写到16世纪。数目可观的古屋,其中很多原来一定非常高档,如今仅剩空壳,还有一排排很陡的小街道,一座城堡的地基,以及众多的壮丽的景观,现在仅仅是那些显赫人物尚存的遗迹。除此这外,我还要提到十几个彬彬有礼、善解人意的人,他们从这个零乱小镇的空隙中钻出来盯着这两个从阿尔一路乘车赶来、把马拴在小客栈喂料的外国人。这家客栈之所长,我们未敢贸然以其他的方式进行考察,尽管有种很诱人情形--门上的招牌是用普罗旺斯方言书写。这一小群人当中有一个面包师,此人是个神情忧伤的年轻人,穿着高帮靴子,披着斗篷。我们和他还有他的同伴进行了长时间的交谈。如今的博桑格人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温和、亲善的民族,具有许多可爱的天性,比如现在这样一种场合,等着备马套车或等着吃饭的游人在那些托斯卡纳(意大利行政区域名。——译者注)山城里畅谈的可爱的人们身上,就能够看出这种天性。在莱博,招待我们的这些人聚集的地点当然是该镇人口最密集的地段;我说过,至少可以看到十几个人。我们很快离开他们信步走去,爬上一些更高的地方,在城堡的废墟当中坐下,从悬在我曾提过的从后面接近莱博的那段路上的崖上向下观望。我无法跟那些在旅游手册当中叙述它的作者们一样明明白白地讲解这座城堡的结构,我难以启齿,说我甚至未曾看到那三尊大石像(所谓的三个马利亚;两个《圣经》上的马利亚和玛撒),它是此地的奇景之一,儒勒·卡农热先生说到它时,赞美之辞溢于言表。一阵骤雨下了十几分钟,我们只好躲入一个有着神秘来历的山洞,那位神情忧郁的面包师很快就在那儿发现了我们,他一定是怀着为我们送伞的 bonne pense(语法:好意。——译者注)而来,那把伞很久很久以前肯定是卡农热先生恋恋不舍的斯特凡纳特或贝郎热家族中的一分子。我担心只要我们的参观不结束,它的烤炉也便凉着。停雨之后,我们信步往下走去,走到客栈前那小小的空地上,穿过一条废墟构成的小迷宫。这些废墟富有狭〖HT5,6〗犭〖HT〗〖KG2〗益陡峭的街道的形状,两旁是空荡荡的房屋,窗子张着嘴,门扇索性没有,透过这种门窗我们瞥见了精雕细琢的壁炉台和堂皇的拱门以及拱顶的残迹。有些房屋如今仍有人居住,但大多数都敞开着,任凭风吹雨打;有一些已经完全坍塌了;另一些则面向街道向人们展示出一种可供判断莱博鼎盛时期的市容的正面。在16世纪初叶,这种鼎盛已经完全结束,那时它已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公国。通过它的一个领主贝尔纳丹·德·博--当时的一位伟大首领--的遗赠,莱博成为了法兰西国王们的一块封地。他们将它置于阿尔的保护之下,因为,对莱博来说,阿尔过去占据着一种截然不同的位置。我不知道阿尔人是不是不识国王们的抬举,然而那座坚实的小要塞已经了无痕迹,这一定是很久以前开始消失的。它的记忆被深埋在它那些笨重的石头下面。我们在夜色中驱车离开莱博时,我和旅伴都觉得我们在那里度过的两三个小时的在一对热衷于宜人风景的游客的心目中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象。我们几乎忘记我们曾感到过遗憾,因为这缩短了的一天没有给我们留下时间再赶五英里路去参观这群小山中的一个关口——早上我们已经感受到它的召唤了。当参观古罗马的拱门和圣雷米的陵墓时,我们见到了它时,几乎令人无法抗拒。要把这样一大片地方(包括参观莱博)全部游览,你不得不一大早就从阿尔出发,但我难以想像还有比那天更加心情愉悦的时光。


第四部分阿维尼翁(图)

  阿维尼翁我曾经两次游历此地,但都未曾尽兴。也许现在我心满意足了;不过,对我的第三次游历,我非常喜欢。我不会太快就忘却第一次游历的,因为那一次,一种独特的感情保存下一种无法磨灭的痕记。1870年,初次在意大利逗留了四个月之后,我迟缓地往北行进。那是1月中旬,我发现自己意外地被遣返英国,度过余冬。那是一种令人无从忍受的失望,我伤心欲绝。当时我感觉意大利好过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因此盛宴中途起身离席相当于日后将要挨饿。我听见人们对法国南方称赞不己;然而法国南方不过是一种起不了作用的安慰。怀着这样的心境我来到了阿维尼翁,这个城镇在冬日耀眼的阳光下,加上密史脱拉风〖ZW(〗冬季法国南部和地中海上一种干冷而强劲的北风或西北风。〖ZW)〗,刺得人皮肤生痛——令人头昏眼花。我发现我在日记中这样写到自己在1870年1月以极其不满的心情游历过意大利之后,法国,用意大利语说,似乎是 poco simpatica;〖ZW(〗略有好感。〖ZW)〗出于一些现在看来匪夷所思的原由,我以为有必要看看《费加罗报》,报上却充斥着关于杀害金克一家的凶手、罪大恶极的特罗普曼的报导。特罗普曼、金克、潘廷凶杀案——这起事件中出现的这些名字仿佛在召唤我回去。难道我抛弃声名赫赫的南方是为了同这些略闻一二的粗劣之物苟且吗?  有一天,阿维尼翁非常冷,虽然没有密史脱拉风,但仍然像普罗旺斯一样阴雨连绵,并且潮湿中还夹杂着阴冷的寒意。深夜坐在火边时——因为在温暖宜人的阿维尼翁,10月我就得生火——我回想到11年前,同样在这个时候,同一个房间,我坐在火边给一位我从不害怕有过于放肆之感的朋友写信,发誓要在将来某个更为恰当的时期,我将在一种全然相反的意义上向昔日的教皇城发起攻击,从而对它展开报复。我想我的第二次参观较第三次更好地履行了我的誓言;因为当时我正前往意大利,所以那次报复是较为彻底的。惟一的遗憾就是我得匆匆赶往文蒂米利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