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1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摘自《吉林青年》1981年第10期,原作者张满隆)

Number:4443

Title:在美国的华人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最初,美国国内教育水平最高的是犹太人,日本人次之,华人居第3位。后来,据1977年统计,知识水平最高的是华人,其次是日本人,犹太人第3。50年代入大学的华人已达80%;现在,华人不入大学的已很少了。如果说美国科学的发展以登上月球为标志,而参加登月工作的华人就有1400人之多。

  华人在美国科技界占有很大比重。据统计,美国著名大学中1/3的系主任,美国机械工程学会一半以上的分会主席,阿波罗登月工程中1/3以上的高级工程师是华人。在美国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垄断企业国际商业通用机器公司的高级工程师中,华人也占1/3,其中不少在美国科技界享有盛名。

  在美国,华人有70万,占美国人口总数不到1%,却有了3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70万华人中,绝大多数加入了美国国籍。不入美国国籍,便无法找到工作。入美国籍的条件是:1.在美国居住7年以上;2.法院允许;3.考试合格。考试项目有美国历史、英语、宪法等。

Number:4444

Title:始终不渝的朋友

作者:塞缪尔·斯迈尔

出处《读者》:总第6期

Provenance:《中国青年报》

Date:1980。11。25

Nation:英国

Translator:少波悟生继前

  通常,我们既可以通过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也可以通过他所阅读的书籍,来了解他的为人。因为人们不仅彼此结伴,而且还跟书籍结伴。无论所结交的是人还是书,人生总该时常有良师益友才行。

  一部好书,可以成为我们的莫逆之交。它过去、现在、将来对我们始终如一。书是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的朋友,即使在我们穷困潦倒或悲哀痛苦之际,也不会背弃我们。它待人和蔼,始终不渝。它在我们青春年少之时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之时给我们以慰藉和同情。

  正如两个人由于对第三者怀有相同的敬慕而成为朋友一样,人们常常由于对某本书的共同兴趣而互相亲近起来。俗话说:“爱屋及乌”。而“爱吾及书”却更有道理。书籍是一种更忠实、更高尚的友谊的纽带。人们可以通过共同喜爱的作者而趋于思想一致,感情一致,互相同情。读者由于对作者产生共鸣而结成一体,作者也由于被读者理解而永具活力。

  哈慈利特曾经说过:“书籍蜿蜒伸入我们的心灵,诗人的诗句在我们的血流里舒缓地滑行。我们年轻时诵读它们,年老时仍然铭记它们。我们读到他人的遭遇,却感到身临其境。书籍到处可得,而且价廉物美。我们就像呼吸空气中的氧一样吸收书中的营养。”

  一部好书经常是人生的圣坛,里面珍藏着一个人的思想所发掘的精华。人生的世界,大抵说来,不外乎是思想的世界。因此,最优秀的书籍是一种由高贵的语言和闪光的思想所构成的财富,为人类所铭记,所珍惜,是我们永恒的伴侣和慰藉。菲力蒲·西登尼爵士曾经说过:“与高贵的思想为伍的人,是决不会孤独的。”圣洁纯真的思想在邪念诱人的时候,可以像仁慈的天使一样纯化、保护人的灵魂,使其免于堕落。它孕育着行动的胚芽,因为高贵

  的思想几乎总是激发起高尚的行为。

  书具有不朽的性质,是最能持久的人类劳动产品。神庙、巨塑终归要腐朽剥落,可书却与世长存。伟大的思想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衰老,它们在今天看来,仍然同它们几百年前在作者的思想胚胎中蠕动一样新鲜。当时所谈及、思想的东西,至今仍然有声有色地跃于纸上,给我们启示。时间的流逝,只是淘汰了糟粕之类。文学作品之中,只有那些真正的精华才能流传千古。

  书籍把我们介绍给良师益友,使我们认识迄今为止人类最伟大的灵魂。我们聆听他们的谈话和事迹,竟觉得他们真的还活着,并且与他们息息相通,共享乐,同悲哀。他们的经历成了我们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仿佛觉得活动于他们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伟大高尚的人物即使不在人间也是不朽的。书籍载着他们的灵魂遍迹环球。书是一种活的声音,它是我们永远尊重的理性的代表。我们至今仍然受着古代先哲的影响。那些高贵、智慧的灵魂,在今天仍充满活力。

  (原载《中国青年报》1980年11月25日)

  注:哈慈利特系英国小品文作者,菲力蒲·西登尼系英国作家。

Number:4445

Title:追求

作者:吴玉章

出处《读者》:总第6期

Provenance:《人物》

Date:1981。5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吴玉章评自己

  我觉得我有些优点,但同时又是缺点。如我忠诚坦白,但因此常乏警惕性,易受人欺;有恒心毅力,但因此做事迟缓,不敏捷;志趣远大,但又因好大不顾实力,常常不能完成计划;特别是“党八股”的毛病深,写文章总是长而拙;我艰苦而耐劳,克己为人,往往因此不应让步者亦让步;我能好恶人,但不能“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特别在使用干部上常受其害;不为威胁,不为利诱,能知足安分,存心做一好人,能随时代潮流并进,心志纯洁,大公无私,17岁以前很沉默寡言,但以后又变为多言,现在还是有时不必多言而哓哓不已,有时应言而又隐忍不发。在会议时特别在参政会中,既无急智,又无辩才,因而碌碌无所表现。因我的心思迟钝,不能应付急变,虽然有例外,但并不多。我之愚有时为常人所不及,但这样愚有时反变为智。例如我姑母的一个儿子,又是我的姐夫,大我二十余岁,与我仲兄同时得举秀才。我幼年肯听他的话,他关心我亦切。他笃信佛,好善乐施,去年以88岁高龄死后,乡间有失去生佛之感。他常对我家说,我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大革命时代的战友,有的飞黄腾达,有的退隐山林,只有我老死不变,茹苦含辛,朝夕的奔忙,既不为名,又不为利,真是愚不可及。是的,我数十年同事的“革命英雄”们至今还剩得几人?我奋斗不懈,为的是追求人生的真理,人类的解放,常人颇难了解,而我终于得到了人类最宝贵的马列主义,彻底了解了宇宙和人生的究竟,比那些糊涂一生的人快活得多。“求仁得仁”,我正以此自傲自慰,毕竟谁是聪明谁是愚笨呢?这也可以说,愚之极却开了智之门,又是辩证的真理。我有学而不厌的好处,虽然有不少的缺点,我愿在党的领导下,同志们的批评下,和自己的努力学习下,发扬我的优点,克服我的缺点,以完成我革命的志愿。

  (本文摘自吴玉章同志1942年在延安给党中央写的一份自传。原载《人物》1981年第5期,标题系本刊所加。)

  吴玉章的座右铭

  “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学问而学问无专长,喜语文而语文不成熟。无枚皋之敏捷,有司马之淹迟。是皆虚心不足,钻研不深之过。年已八一,寡过未解,东隅已失,桑榆未晚。必须痛改前非,力图挽救。戒骄戒躁,毋怠毋荒。谨铭。”

Number:4446

Title:皮包公司

作者:雨辰

出处《读者》:总第6期

Provenance:《青年一代》

Date:1981。16期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踩出一条新路

  “皮包公司”的发起人,现任“经理”陈钢,是一个仅有小学毕业文凭的徒工,28岁。在重庆市区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旧式小阁楼上,陈钢乐呵呵地拎出一个皮包对记者说:“这就是我们的情报资料服务公司。”他兴致勃勃地打开了皮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

  《业余技术资料服务网成员登记表》;

  《业余技术资料服务网业务档案》;

  《业余技术资料服务网收支明细帐》;

  全国各地要求检索、翻译资料的大量信函。

  透过这一份份表格、信件,记者仿佛感到,这是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一张张笑脸在这里热情地洽谈。他们的要求是那样诚恳、迫切:

  “……你们的业务很好,我系有一项科研‘机械优化设计’,急需有关资料,特请你们协助。内容有:①从英、俄、德、日杂志中检索有关机械优化方面的论文(包括计算机程序)……

  华东工程学院五系”

  “……对你们创办的这种为四化服务的科技机构很感兴奋……我校勤工俭学,提炼山苍子油中的各种香料成分,苦于找不到提炼方法的资料。请代为查找……

  广西壮族自治区灌县中学”

  “多有意义的工作呵!”赞叹之余,记者不禁发问:你是怎样想到要搞服务网的呢?

  陈钢沉思地说:1979年,我被分配到鸡鸭加工厂工作,每天用镊子拔毛,一人一天只能拔十几只鸭子的二毛,效率很低;师傅们的手长年累月泡在冷水池中,得了关节炎,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比头发丝还细的绒毛,视力减退。看到这些,心里真有股说不出的滋味。嫌弃这工作,回避这现实?我感到这是一个青年的耻辱!改变这面貌,踩出一条新路,岂不也是我学徒的一个新内容!我决心把待业时学到的一点英语知识用起来,花了三个月的业余时间,查找了丹麦、英国、加拿大有关食品加工的资料,终于找到了“石蜡拔毛”这种经济易行的办法。在领导的支持下,我和女朋友,还有另一位青年经过试验,使拔二毛的工效提高了100多倍。

  尝到了甜头,我搞检索、翻译资料的劲头更足了,一到工余便关在小屋子里干起来。我也曾听到“我们不接待外国人,学外语有啥用”、“弄情报搞啥子名堂”的风言风语,但是,每当我们编辑、刻印的《食品工业情报资料索引》发出去,受到热烈欢迎,全国上百个同行业兄弟单位纷纷来函联系时,就更鼓舞了我的斗志。上海、广州、济南等食品公司赞扬我们做了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南京一位50多岁的食品机械专家还专程到重庆拜访,他十分激动地说:“商业部也找不到的东西,你们给我解决了……”

  搭起这座桥梁

  “那么,情报检索工作以往就没有人搞吗?”

  陈钢说:“准确点讲,这还是个很薄弱的环节。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的行业,生产部门几乎没能力检索需要的资料,急需同情报部门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说到这儿,记者想起一个事例:有一家保温瓶厂从1969年起,苦战10年,搞成一项“以镁代银”镀膜工艺,鉴定时一查文献,才发现英国人早在1929年就搞出来了。可见技术情报资料的重要。

  陈钢接着说:我们搞服务网就是企图搭起这样一座咨询服务桥梁。但是,它必须具备3个条件:1.外文语种要相对齐全,起码要有英、法、德、日、俄等5个以上的语种;2.学科专业要相对齐全,应有一批各行各业懂专业的外语人才;3.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检索、翻译技能。

  陈钢翻动着一张张成员登记表说:这些人在不同的行业里都学了点外语,总想找一条门路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献给四化事业。你看,这是一位山东青年托他出差的弟弟捎来的申请书:“我之所以要求参加你们的服务网,是想叫我学到的外语有个用武之地。”所以说,是自学外语的共同经历和期望把我们结合起来了。

  1980年12月14日,在市中区科委的支持帮助下,重庆市业余技术资料服务网诞生了。拥有133名成员(1981年3月份统计)的服务网,阵容相当可观:英语、日语、法语、德语、俄语等检索、翻译人才应有尽有,地质、生物、医学、石油、贸易、农业、计算机、仪表、光学仪器、化工、轻工、纺织、食品工业、教育、艺术、哲学、法学、历史、旅游等专业已达37项。

  这些成员自学的占67%,外语院校毕业的占33%。青年占75。6%,中老年占24。4%。

  到1981年6月份为止,他们已经为南京、石家庄、广州、上海、徐州、重庆等地的有关单位,检索、翻译了100多份国外资料。

  信息传友谊

  “这样庞大复杂的班子,你们是采取什么方式活动的呢?”

  陈钢说:按大家承认的“章程”办事,贯彻“团结外语人才,当好工程技术人员活字典”的宗旨。我们的工作程序是:用户出课题检索复制翻译交用户。我负责信函的处理、任务的分配和出纳,另一位同志担任会计。同大家的联系完全靠信函,在业余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