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财神赵公元帅
在所有武财神爷中,以赵公明(赵公元帅)名气最盛。
赵公明为道教神明,是个虚构人物。道教说他姓赵名朗,字公明,与钟馗是老乡,陕西终南山人氏。秦朝时,避世山中,虔诚修炼。以后汉代的张天师收他为徒,命他骑黑虎,守护丹炉。赵公明吃了师父赠送的仙丹,遂变化无穷。天师又命其守护玄坛道教斋坛。天帝封他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世称其为“赵玄坛”、“黑虎玄坛”。
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早在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中,他就作为冥神出现过。后来他又成为“五瘟”(五位瘟神)之一。到了明代,又把他说成是八部鬼帅之一,率领一大帮魑魅魍魉,在人间作恶。赵公明专门传播“下痢”(痢疾),“暴杀万民,枉夭无数”,惹得太上老君十分震怒,派张天师率龙虎神兵,前往翦灭。经过几番斗法,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赵公明等八部鬼帅全部被降服。
在《封神榜》里,赵公明又是一番模样。他成了峨嵋山的道仙,武艺高强,并有黑虎、铁鞭和百发百中的定海珠、缚龙索等法宝。赵公明被闻太师请去打姜子牙,他助纣为虐,终究难免一死。后来姜子牙奉元始天尊之命封神,赵公明被封为“正一龙虎玄坛真君”,手下还有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四神,主要管“迎祥纳福。”至此,赵公明才有了财神模样,不再像先前那样浑身充满了邪气、鬼气和瘟气。
在元末明初,赵公明的形象被描绘为:头载铁冠,手执铁鞭,面黑多须,胯下一只黑虎。这正是百民间所祀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世人买卖求财者,“可以对神(赵公明)祷,无不如意”。
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黑面浓须,顶盔披甲,持宝擎鞭,但不跨虎。赵公明画像周围,常画有招财童子、聚宝盆、大元宝和珍珠、珊瑚之类,以显示财源茂盛。
因传说赵公明曾做鬼帅,有除瘟去疟、消病禳灾的能耐,所以过去农村在猎栏门上,常贴有一种叫“打猎鬼”的栏门画,上面画有一对蓝面赤须、手执双剑的赵公明,用以保护家畜的平安。
“上天言好事”的灶王
在北京崇文门外花市西大街路北,有一座都灶君庙。这座庙宇有数层殿堂,形制不小,是全国最大的灶王庙。
此庙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每年阴历八月初一到初三有庙市。现在已改为回民小学,原来庙门外一对康熙年间所铸的铁狮子尚存。
灶神,民间又称灶君、灶王、灶王爷、灶君菩萨等。灶的出现离不开火,先民们在住地烧起一堆堆长明火,用来取暖照明、烤食制器、防御野兽,这就是最原始的灶。在当时的母系社会里,灶是由氏族里威望最高的妇女管理着。今天,我国人民除夕围炉守岁的习俗,就是残存的原始遗风。
我国最初的灶神是位女性,《庄子》说她“着赤衣,状如美女”。后来的道书则把灶神说成是昆仑山上的一位老母,叫做“种火老母元君”。她手下有五方五帝灶君、曾灶祖灶、灶子灶孙、运火将军、进火神母等三十六神。她专门管理人间住所,记下每家人的兽恶,夜半上奏天庭。人们大概嫌红衣女郎不大稳重,便用这位灶神奶奶取而代之。后来她还常与灶王公公并肩而坐,共享人间糖瓜。
汉代以后,出现了男灶神。当时,灶神颇受人们敬重,祭品的规格与社稷神同等,充当灶王爷的人也不可小觑,都是一些头面人物。《淮南子》说:“黄帝作灶,死为灶神。”又说:“炎帝于火,死而为灶。”《五经异议》则认为“火正祝融为灶神”。人们让极受敬仰的黄帝、炎帝或火神祝融来充当灶神,并认为灶王的神职是掌管人们的饮食。民以食为天,人们祭灶主要是为了感激和颂扬灶神的功德。
以后,有关灶神的传说越来越多,出现了不同姓名的一些灶王爷,其中流传较广的是张单。张单,字子郭,他的太太给他生过六个女儿。张单已完全变成一个专门搜集一家一户“违法犯纪”的阴私,然后向玉皇大帝打小报告的家伙。人们对这种卑鄙的行径,虽恨得要死,但也怕得要命。虽讨厌他还得讨好他。人们对鬼神的敬畏,往往是这种可悲心态的折射。
《敬灶全书》说,灶王“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被举告者,大错则减寿三百天,小错也要折寿一百日。有多厉害!
人们既然惹他不起,又躲不起,只好在上供时想点办法。于是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时,要供上许多糖瓜,用糖瓜糊住了灶王的嘴,他就不能说人家的坏话了,如要说也只能是些甜言蜜语。人们还在他的像旁贴上这样一副对联:
上天言好事;
下界降吉祥。
捉鬼的钟馗
四川丰都“鬼城”天子殿前左侧,有一座钟馗殿。殿中供奉的主神,是民间传说中专门捉鬼、斩鬼、吃鬼的鬼王钟馗。钟馗的显赫与唐明皇李隆基有很大关系。
据说,有一年唐明皇从骊山校场回宫,忽然得了重病,御医们费尽心思,忙活了一个多月也不见转机。一天深夜,明皇梦中见一牛鼻子小鬼,身穿红衣,一脚穿靴,一脚光着,靴子挂在腰间,这个小鬼偷偷盗走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明皇的玉笛。李隆基见了大怒,大声呵斥。这时突然出现一个大鬼,头顶破帽,穿蓝袍,束角带,一下捉住小鬼,用手指剜出两眼,然后把小鬼撕成两半吃掉了。唐明插忙问大鬼名讳,大鬼上前奏道:“臣是终南进士钟馗,因应举不捷,触殿阶而亡,死后成为鬼王,誓除天下恶鬼妖孽。”
唐明皇大梦醒来,霍然痊愈,于是召大画家吴道子依梦中所见,画张“钟馗捉鬼图”。图画好后,李隆基瞪着眼睛看了半晌,说道:“莫不是先生跟我一块做梦来着?画得怎么这样像!”马上重赏了吴道子,并将此画悬于后宰门,用以镇妖驱邪。由于唐明皇的大力推崇,钟馗才得以确立了头号打鬼门神的地位。
在清代小说《斩鬼传》和《平鬼传》里,钟馗的来历更加曲折。书中说他是陕西终南山秀才,生得丑恶怕人,却才华超群。一年进京应试,文不加点,一挥而就。主考官韩愈和陆贽阅后,不禁拍案叫绝,遂点为头名状元。不料唐德宗以貌取人,见了钟馗十分不悦,遂听信奸相卢杞谗言,要将钟馗赶出龙廷。钟馗气得暴跳如雷,当场自刎而亡。唐德宗十分悔恨,便将卢杞流放,并封钟馗为“驱魔大神”,遍行天下,以斩妖邪。钟馗翦除鬼魅,立下大功,被玉帝封为“驱魔帝君”。
民间还十分流行“钟馗嫁妹”的传说。钟馗有个同乡好友杜平,为人乐善好施,馈赠银两助钟馗赴试。钟馗因面貌丑陋而被皇帝免去状元,一怒之下,撞阶而死。跟他一同应试的杜平便将其隆重安葬。钟馗做了鬼王以后,为报答杜平生前的恩义,遂亲率鬼卒于除夕时返家,将妹妹嫁给了杜平。这就是著名的“钟馗嫁妹”。“钟馗嫁妹”成为古代绘画和戏剧的一个重要题材,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其实,历史上并无钟馗其人,钟馗源于古代一种用于驱鬼的棒槌(椎)终葵。历代讹传,用来打击妖魔鬼怪的终葵,逐渐被人格化,成了终南进士,并产生了钟馗捉鬼的传说,钟馗的衍变确实富有戏剧性。
钟馗成为镇鬼避邪的神明以后,他的画像受到从宫廷到民间的广泛欢迎。不但春节时挂钟馗像,端午节也把他请出来,用以避邪。钟馗还受到历代画家的钟爱,传世的钟馗名画不胜枚举。
除了怒目圆睁、凶猛可畏的钟馗像以外,还有另一种和颜悦目、一团和气的钟馗像,画面上还常配有蝙蝠或蜘蛛。这是祈福钟馗,蝙蝠的“蝠”与“福”同音,画上蝙蝠意味着“幸福来临”。钟馗头上画个蜘蛛亦有此意。蜘蛛,民间又称“喜蛛儿”。“喜蛛儿”自空而降,意味着“喜从天降”。这些都寄托着人们祈福的美好愿望。
说“土地”
北京的都土地庙在宣武门外槐树街(今下斜街)的南口路西。这座土地庙创建于元代。因为土地爷是级别很低的小神,所以他所住的庙宇一般也很狭小、简陋。但都土地庙中住着全国最高级的总土地,所以这座土地庙规模不小,有三层殿堂,解放后成为北京宣武医院的一部分。
土地,俗称土地公、土地爷,因级别很低,故与人们最亲近。百姓还给他们配置了老伴,叫土地婆、土地奶奶。土地爷地位虽低,倒也办些实事。《西游记》里,是好人也拿“土地”出气,坏人也拿“土地”出气。但关键时刻,孙大圣还往往要从“土地”那里获得信息。至于“天仙配”里的土地公公,干脆成了一位大红媒,那就更可爱了。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民的土地崇拜。古人对土地极为敬重,有了土地才有了农业,才有了衣食,土地是人们衣食住行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保障,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最初的土地神是社神,“社”的本意就是“示土”祭祀土地。古人说:“社者,土地之神,能生五谷。”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统一王朝,抽象化的大地之神被尊为“后土皇地祗”,后土是与天帝相对应、总司土地的国家级大神,为道教的“四御”之一,由国家祭祀。但在地方和乡里村社仍然供奉地区性的土地神,并逐渐人格化。
古人还将一些人鬼即去世的名人,奉为当地土地爷。如三国时钟山(今南京)土地神叫蒋子文,汉末的祢衡当上了杭州瓜山土地爷。一些县衙门奉箫何、曹参为土地,朝廷的翰林院和吏部则把韩愈尊为土地神。南宋时,临安(杭州)太学的土地爷是民族英雄岳飞。
不过,在中国广袤大地上,成千上万的土地爷中有名有实的占极少数,大多是通用的土地爷。一般的土地庙都很小,庙中的土地爷为泥塑或用石凿成,形象为一穿长袍戴乌帽、慈眉悦目、银须飘洒的白发老翁。他旁边的老妇人就是土地奶奶。
土地神是只管理某一地面、某一地段的小神,也作为村庆的守护神。但有的地区也有一些大土地,如重庆有条街叫“总土地”(今改为八一路勤劳巷),这里曾是重庆总土地爷的公馆所在地,有意思的是,这座庙里,除总土地爷以外,还另有小土地爷,土地奶奶多达30几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位总土地就是大名鼎鼎的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相传,韩大人当上了总土地以后,恪尽职守,到各地视察,把那些不称职的撤换,并带回他的总土地府接受“再教育”,改好了再去上任。那30几对土地公公婆婆都是在这儿“闭门思过”的。
Number:5917
Title:与诸神相关的民俗节日(以农历日期排列)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116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正月初一接神。放爆竹,以避山臊恶鬼。迎喜神(出门走喜神方)。
初二祭财神。
初三祭天地神。
初五接财神(迎五路财神、关帝)。
初八祭拜“顺星”(本命星辰)。
初九祭天公(玉皇大帝)。
十三祭刘猛将军(虫五爷)。
十四迎紫姑(厕神)。[也有在正月十三或十五]
十五上元节,祭天官大帝。灯节。
甘三喇嘛“打鬼”。
二月初一中和节,祭太阳星君。
初二祭土地公。
十九观音会。
三月上旬清明鬼节,上坟扫墓,祭拜众鬼。
初三蟠桃会,纪念王母娘娘。
上巳节,去江边洗涤污浊,以消灾除邪。
十五白族“三月街”(观音市)。
甘三天后宫(妈祖庙):“皇会”。
四月初八浴佛节。
放生会。
公历傣族泼水节。
四月
甘五白族观音会。
五月初一城隍出巡。
初五端阳节。挂钟馗像。天师像,以驱鬼崇。
六月初六天贶凶。
翻经节(寺院晒经,信女翻经“转男身”)。
十六鲁班节。
十九观音会(观音菩萨成道日)。
七月初七乞巧节,祭牛郎织女二星。
拜魁星。
十五中元节,拜三界公(天官、地官、水官)。鬼节、烧纸节,普度孤魂。盂兰盆节。
三十地藏节。
八月初三灶君会(灶王爷生日)。
十五中秋节,拜月神娘娘(太阴星主)。
十月十五下元节,祭水官大帝。
十二月初一跳灶王。
初八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