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头几年就传开了。乍听起来像是出自“九斤老太”之品,但不管怎么说,就是把这话抬到科学殿堂中评判,恐怕谁也不能认定此话百分之百的对或百分之百的错。
“孩子孩子你快快长,趁着爸爸当着长,要是爸爸下了台,你这辈子算白来。”
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则民谣所要说明的问题并不新鲜。
“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
如果附以快板,这句民谣的语言效果绝对出色。自己瓜分自己,比列强过来瓜分,可悲得多。
“党委书记讲理想,厂长经理包和奖。搞生产靠阿乡(民工),正式工人白相相(玩)。”是职业分工?还是“命该如此”?在今天的中国,理想和金钱好像有点水火不相容。
“实情”也好,“耸人听闻”也好,不能否认,在中国社会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转变过程中,在各种利益重新调整分配过程中,在旧文化向新文化更替过程中,在传统中国人向现代中国人进化过程中,社会承受的压力、人们遇到的困惑、文化经受的考验、民族面临的挑战都将是空前的。民谣只不过为我们描绘或者展示出了这么一幅明暗其间的社会风景画。
大众化的时弊批判
毫无疑问,“社会民谣”产生于民间或者说产生于社会底层,这一文化背景决定了它的形式和内容:短小精粹,淋漓酣畅,讲对称,讲押韵,琅琅上口,极易传播且针对性特强。
描绘腐败的:
△“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白吃谁不吃?”
△“戴上大盖帽,东西随便要。披上老虎皮,走遍天下都有理。”
△“包公在舞台,真理在讲台,当官靠后台,发财靠乱来。”
△“挣票子的不如有门子的,有门子的不如有位子的。”
△“逮着算你的,看不见算我的,捞一把是赚来的。”
评说权力的: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当官不带长,放屁也不响。”
△“做生意的乱来,做官的发财,当百姓的划不来。”
△“商品权力化,权力商品化,国家一化也不化。”
描绘官僚主义的:
△“民政部门报灾情,组织部门报喜情,物资部门报人情,官僚门前报谎情。”
△“催粮催钱催命找上门,要电要肥要油不见人。”
△“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翻翻文件到午后,吃了中饭车马炮。”
评说政策的:
△“有了包和奖,管他思想不思想”
△“种田不赚钱,只好不种田。”
△“三个诸葛亮,不如一个臭皮匠。”
△“一工交,二财贸,实在不行上文教,打死也不去街道。”
△“中央是执政党,地方是自由党,企业是在野党,农村是地下党。”
有关谈恋爱的:
△“小伙姑娘找对象,美国、日本再西洋,老夫少妻新潮流,到了国外包福享。”
无需考察出处,也无需追求动机。是那么回事的,说一遍就能记住;不是那么回事的,自然就会销声匿迹。
国民良知的语言渲泄
不平则鸣!我们在理解处于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美好和丑恶现象并存的同时,也应该理解今天“社会民谣”的必然存在。在某种意义上说,“社会民谣”是国民的良知。但是,令人忧虑的是这种良知目前仅仅停留在语言渲泄一笑了之上。
其一,“社会民谣”并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人们并没有自觉意识到这种以“民谣”形式出现的社会意识代表和反映的是一种严峻的社会问题。民族的进取心、自信心有被“民谣”消蚀的危险。人们对“社会民谣”大多持“放任自流”态度。
其二“社会民谣”开始“走调”,从最初严肃地反映现实、针砭时弊走向“调侃”和“玩世不恭”。“社会民谣”成为人们的“谈资”“佐料”及“笑话”“怪话”而变得油腔滑调。
失却科学的“以偏概全”
以“顺口溜”方式出现的民谣在针砭时弊的同时,于无意中加剧了时弊。
其一,由“隐蔽”变“公开”
“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从昨天说到今天仍不绝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成了经验之谈。“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为歪门邪道壮行。人云亦云,众口烁金,于是,谬误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当权一日便“看破红尘”,从“不觉悟”到“觉悟”。本属偷鸡摸狗,反倒正大光明。
其二,由“有罪”变“无罪”
“社会民谣”将个别现象普遍化,于无意识中将不合理变为合理,为某些时弊作了理论开脱,淡化了丑恶和腐败的负罪意识。“不吃白不吃”,那就该吃!“有钱的不如有门的”,那就得想方设法找“门”。“有门的不如有权的”,那就削尖脑袋弄权!“抽支烟不办事儿,喝顿酒管一阵儿,不送东西办不成事儿。”那就该“请”,该“送”,该“行贿”,该“受贿”。“各人顾各人”,见死也不救!好像世界上的事原本就该这样,做坏事不觉耻辱,犯了罪反倒无罪。
这就是“社会民谣”因其不科学性导致的局限性,其致命弱点是以偏概全。
只有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尽量缩短新旧交替过程中的阵痛,消除社会不公正、不道德现象,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社会民谣”的负效应。
只有尽快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言论保障制度,将“社会民谣”引导到舆论监督机制中,才能发挥其在社会民主政治生活中的制约、监督、预警作用。
Number:708
Title:谈生意的策略
作者:梅荻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在商业谈判上要想获得最佳结果,就要采行某些强硬策略,但最有效的策略并不是强硬的态度,而是要求对方提出更好的条件。
这里,专家们为你在商业交易上提供的几项策略,可帮助你进行更有效的谈判。
1、带一点疯狂酌量情势,表现一点吓唬式的情绪化行为。必要时,可以提高嗓门,逼视对手,甚至跺脚。这一招或许可以让对手为之气馁,但可显示你的决心。
2、给自己留些余地提出比预期达成目标稍高一点的要求,就等于给自己留些妥协的余地。记住:目标订得高,收获便比较多。
3、装得小气一点让步要慢,并且还得带点勉强的样子。由小让步获致的协议,对你有利,因为这可显示你的热忱。
4、不要以”大权在握”的口吻进行谈判经常说;“如果是由我做主的话……”便能占优势。告诉对方,你无权做最后决定,或是你能做的最后决定有限,便能让你有时间思考、坚持以及充分了解对方手里的底牌。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为对方提供一项不失面子的让步方式;他能接受你的处境,而自己也不致看来像是一个失败的谈判者。
5、不要轻易亮出底牌对手对你的动机、权限以及最后期限知道得越少越好,但尽可能了解对手这方面的资料。
6、运用竟争的力量即使卖主认为他所提供的是独门生意,你不妨告诉对方,你可以在买新产品与二手贷之间选择,还可让对方知道你可以在买、不买、要、不要之间做选择,以创造一种竞争的姿态。
7、伺机喊“暂停”如果谈判即将陷入僵局,不妨喊“暂停”告诉对方你要跟合伙人、老板或专家磋商。如此的“暂停”可以让对方有机会怀疑和重新考虑,而且让你有机会以重获肯定的谈判地位,或者以一点小小的让步,重回谈判桌。
8、当心快速成交谈判进行得太快,就没有时间了解全貌,以致来不及细加思考而亮出自己的底牌。除非你的准备工作做得非常好,而对方则毫无准备,否则,最好让自己有充分的思考时间。
9、出其不意在谈判过程中,突然改变方法、论点或步骤,以让对方折服、陷入混乱或迫使对方让步。这种策略可以简单到改变一下说话的声调、语气,或戏剧性的勃然生气等,都可以让对方措手不及而软化立场。
10、采取“兵临城下”的大胆做法对对手大胆地威迫,看对方怎么反应。这一招自然带点冒险性,但可能非常管用,可以迫使对方接受修改的合同,或是重开谈判。
11、运用“预算战略”比如说,“我真的喜欢你的产品,而且也真的有此需要,可惜我没有能力负担。”这项间接求助的策略可以满足对方的自负,因而让步。
12、众沙成塔,小利也是利纵使是对方小小的让步,也值得你争取。
在整个过程中,小小的让步就对方而言或许算不了什么,但对你可能非常重要,说不定对方举手之劳,就能为你省下不少金钱和时间。
13、要有耐心、耐性不要期望对方立刻接受你的新构想。坚持、忍耐,对方或许终将接纳你的意见。
14、不要逼得对方走投无路总要留点余地,顾及对方的面子。所谓成功的谈判,应该是双方愉快地离开谈判桌。谈判的基本规则是没有哪一方是失败者,双方都是胜利者。
Number:709
Title:孤独的探险者
作者:刘湘晨
出处《读者》:总第95期
Provenance:黄金时代
Date:1989。1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无论从哪种意义上说,他的传奇都是一部史诗。
当我在新疆采访独身穿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刘雨田时,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很怪,很难与人相处。人家都说我是疯子。”
他长得不帅。三角形的眼睛呈八字状分列,中间垂着陡挺的鼻子,耷拉下来绝对会遮住大半脸面的头发由头顶正中分开,眼神游移长久才会对别人的问话作出反应。但是,若能与之沟通,你会看到他眼睛里有一片广阔而深远的天地。他常赤脚走路,裸着黝黑的肌体,仅穿一条牛仔短裤。
他在居室阳台上架着木板随便拼凑的床,风霜雪雨天都不移动,以此来适应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墙上的一幅摊展着那片枯褐色大漠的地图,在那空旷而沉寂的荒野上画着类似于印第安人神秘偈语的点和线。
说实在的,这样一个人,生活在他周围的环境中,就注定了悲剧。他沉默寡言,绝少与外界交往。其实,他没有一刻不在渴望理解,那种既不是出于乐施,也不是出于恩惠,完全没有功利的真正的理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日本专家高野百合子老妈妈,曾抚着他的身体泪流满面地说:“孩子,咱们国家(一位日本友人在这样说!)我不信会有这样的人,受了那么多苦。你的工作极有意义,做下去!”老妈妈拿出一架照相机,一只睡袋和一些钱执意让刘雨田收下,那是在他客居首都,身无分文,而不得不光顾王府井附近的一家餐馆,注视别人的菜盘里还有多少剩余的日子里。
1987年4月10日,这是个特殊的日子。本世纪初的这一天,瑞典人斯文赫定开始了令他后来在人类探险史和考古史上彪炳千秋的非凡历程,那是在文字记载的人类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最初的探寻之一。大半个世纪过去之后,比刘雨田稍晚些,有法国著名作家、探险家雅克·朗兹曼和他的探险队到达塔克拉玛干。八十年前后的这两支探险队,在装备、交通工具及人数上都远远优于刘雨田这位仅以工资维持生计尚不能保证的炎黄子孙。从选择路线上看,斯文赫定和雅克·朗兹曼走的是和田河故道,刘雨田则选择了从于阗到沙雅,这是横穿塔克拉玛干最长的线路,穿过真正的沙漠腹地。雅克·朗兹曼事后曾有一番评论,说像刘雨田那样走是无法想像的。
于阗,和雨田谐音,这难道是巧合吗?刘雨田感到一种神秘的暗喻。那是个严峻而非凡的时刻:苍山、流云、大漠、高天,一瞬间汇聚在一处,只须轻轻一动,历史就会揭开新的一幕,绝大多数人是无法企遇这种时刻的。他几乎用了自己的一生来等待这个时刻,完成长城万里行,走到罗布泊,穿过古尔班通古特,一切一切,也是为了这个时刻。他头上缠着白布,身着一套纯白色的旅行服,披了块缀满金线的暗红色锦缎,一派沙漠王子的风度。他用纸做了九只酒杯,斟满酒,祭洒给摊展至天边的大漠荒野,尔后开始了他走向塔克拉玛干的历程。
塔克拉玛干是世界上沙漠地貌最丰富的沙漠之一。它的东部和西部,因一系列闻名的河流和湖泊,曾复迭苍海、桑田、荒漠,有着明显的河域地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