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归宿没有了。依靠没有了。

  只是很长一段时间,习惯还有,于是痛苦还有。女人想依靠归宿的习惯,毕竟根深蒂固。

  我开始常常想着“归宿”的问题。有人告诉我说:法国作家保罗·克洛代尔有句诗:“只有一种办法才能找到自己的归宿,那就是达到完全无法回返的境地。”这诗句惊心动魄。我又开始追问自己:真有勇气逼自己完全走进那个“无法回返的境地”吗?我无法回答自己,只是努力地、困难地朝那个“境地”一步步挪去。搬进了临时借住的小屋,使着借用的家俱,看起来一切都变换了,而生活仿佛仍循环着从前的那个“圆”,还是天天用功地写作,还是天天辛勤地带着儿子。但最最根本的,是“圆心”更改了,不再围绕别人,是在确立自己。大事小事,一切由自己考虑,自己判断,自己定夺,自己去面对现实,面对世界,这需要硬朗起来,心灵与肩膀,需要一样地能够承受困难。独自的承受,有时令人感到自豪,有时却仍然感到委屈。所以委屈,大概还是没有隔断“相依靠归宿”的习惯。

  好在,时间能改变习惯。只依靠自己的生活,渐渐有了新的起色,而比较从前由那个家引起的所有苦恼困惑,新的处境,显然的轻松、自在,不怕再失去什么,也不用再处心积虑地去守住什么,因为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自己。我常常觉得那个沉落在“家”里、丢失了很久的“自己”,变高大,变挺拨,变硬实了。无论如何,别人总是别人,想让自己彻底附着别人生活,即使千方百计,终究有太多变幻莫测的原因,使这种“附着”不能够贴切。当然,世上也有相当默契的归宿,那是两个人经过许多摩擦之后,完全走近,几乎合二为一了。

  可人生最可贵,最重要的,还是要完成每一个自己。这对于女人,会有加倍的困难。我当然不主张,每一个自己的完善,都以破裂家庭为代价。破裂,总是万不得已。破裂总是遗憾,总是曲折,总是失败。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惊醒,要从遗憾中得到,要从曲折中再走直一条自己的路,才值得付出那样的代价。

  我相信不破不立的道理。有小破,也有大破,无论大小,破一次,便有一次觉悟,一次新生。所以,我不再抱怨过去,虽然它残缺不全。谁都有过去,都有自己的历史。何况,我们的“过去”、“历史”,是在传统与习惯中盲目建筑的。我们不具备先知先觉可以不让自己陷入传统与习惯。生活总是这样千折百回地锤打出来的。

  从错综复杂中,我锤打出一份简单的生活:我和儿子。我尽量地把他养大。一天天长大的他,就是他。我不希望自己又不知不觉地将归宿移植到他的身上。做完自己想做的事,走完自己该走的路,而人生的句号,最终也要落在自己身上才好。

  像重新诞生了一次,我会充满信心地让那个刚诞生的自己去展开新的生活。虽然,没有了两室一厅,也没有了录像机和组合音响,似乎是一种困境。但我体会到了一种借到十二英寸黑白电视机的快活。那是一无所有的快活,又恰恰是拥有了自己的快活,是真正的快活。这快活在告诉我:大概只有归宿于自己,才是最可依靠的!

  我当然该相信我自己了。

Number:811

Title:谢谢女儿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20年前,我失明后不久,11岁的小女儿使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爹,”她在一个星期六早晨问我,“给我做个望远镜好不好?”这实在是一件难办的差事。我迟疑了一会儿,告诉她我没有镜片。“可是,”我贸然说,“假如你到村里去买两快小镜片,我就给你做个潜望镜式双筒望远镜。”

  我还没有改变初衷,她就买回来了。找到厚纸和胶带,没有半小时我就把望远镜做好了。

  过了几分钟,我听见苏珊在隔壁房间向邻家男孩展示她的新玩具。“是爹给我做的。”她随随便便地说。

  “你爹做的?”他重复了一句,显然不相信。我静听苏珊怎样回答。

  “是爹给我做的。”她又说了一遍。接着她补充了一句话,使我听了热血沸腾:“他的手可不瞎。”

Number:812

Title:今晚入梦

作者:李佩芝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女友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我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

  我知道,我的生命之旅,始终沐着一片祥和的云光,那是母亲对我的牵念。

  我不知道母亲喜欢不喜欢如今的我。我现在自以为成熟了,自以为洒脱了,也自以为世故了些,我知道母亲不喜欢世故,那也是一种衰老。

  前几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到单位找我,竟是我三十年前的老师。她说她总想证实一下她在报上见过的一个名字,是不是她的学生。母亲,你知道我有多激动!当我搀扶着她走出单位时,我想起了您……只有母亲知道这个老师,只有母亲才能和她谈起小学,谈起我那时的一个小姑娘……

  我第一次想看世界,就忘记了母亲。待从北京回到学校,才听说学校曾派人到家里找过我,母亲正日夜为我揪心……

  我爱上了别人,也就彻底离开了母亲。连和母亲说句告别的话都忘记了,就飞离了家。后来我才想,我离开家时,不知牵引了母亲多少泪水。

  母亲最担心我和婆婆的关系。总笑着对我说,要学着干家务,要尊重婆婆,要和大姑子小姑子们搞好关系……当然,那时的我,心里没有别人,除了爱他,宇宙爆炸都不在乎。

  生活中有些事,说不清楚是应该还是不应该。母亲,我最后悔的,是没有能陪你回一次老家。“文革”串联时,在保定城里见到舅舅,他老泪纵横,说你就像我当时那么大,嫁走了,再没回去。回家对你一说,你泣不成声,说真想回去看看……因为“兵荒马乱”,因为父亲,因为一大堆儿女,你始终没回老家……

  等父亲远去了,儿女都大了,母亲的心却一下子空蒙起来。你常喃喃地说:“怎么一大家人,就都走了呢?”忙碌在各自天地里的兄弟姐妹,忽略了父亲去后母亲的孤寂,母亲又极自爱,不想给任何人添丁点麻烦,她在内心熬煎,直到意识模糊……

  母亲,你远离了我,我才悟出世界上失去了避风的港湾;无处可寻觅母亲,才知道生活中消亡了一个归宿……

  也常和朋友说笑,和同事说笑,和陌生的路人说笑,人们便说我是个快活的人。我努力快活,轻捷走路,随意哼歌,精精神神,我知道母亲喜欢我这样子。

Number:813

Title:过夜生日聚会

作者:阿姗

出处《读者》:总第97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大儿子5岁时,家里就陆续单独请过他的好朋友来过夜。说也奇怪,可他从来也没被回请过。总不好去问人家,这件事就一直被我搁在心底,疑惑着。

  今年春天,第一次接到过夜生日聚会的请帖,他雀跃了好几天,我也如释重负。

  去参加聚会的那晚,家里显得格外清静,本来嘛,一向都是他在制造“噪音”的。小儿一下子集父母专宠于一身,竟变得有些忸怩。知道孩子们会玩得很好,但心中仍免不了惦念,似有几分失落,真想不起来当年只有一个孩子的情况。

  次日上午,大儿子回家了,略显疲劳的脸上,丝毫没有半点思家情切的样子,却一味地央求我们,在他9岁生日时,也请几个朋友来过夜。

  春去秋来,一晃他的生日就快到了,还没提呢,他就已经兴致勃勃地在拟名单,准备请帖了。

  过夜生日聚会不比普通两三小时的,除了供足够的毛毯与地方外,也要兼顾秩序的维护。所以这一次,几经删改,决定只请4位,加上自己的两个,恰好半打。我们把时间订在了生日的那个周末下午5点半。

  那天下午5点一过,大儿子就进进出出,兴奋地引颈期待,我瞧在眼底暗自发笑。好容易小客人们纷纷到齐,便铜锣一声,开始计划中的第一个节目:率领一群萝卜头和一条大狗,浩浩荡荡地出发,到屋后公园打篮球,随后再进入森林探险抓鱼,发泄过多精力,并为饭前开胃暖身。

  我在厨房准备食物,今天的晚餐,集结国际口味:有中国的炸龙吓片、馄饨,美国的生菜沙拉、冰淇淋及德国的魔鬼蛋糕等。对这个年纪的孩子来说,也许太正式了,但我除考虑方便、喜好外,总不愿错过任何教育机会,连吃,也要取长补短,中西合璧。

  天边传来阵阵雷声,大地昏暗了起来,雨滴开始无情地落下,孩子们的嬉戏呐喊夹杂着狗吠声由远而近。不一会儿,屋子里就喧腾了起来,小桌上摆满了各式收集品:有秋叶,怪石、松果、野草,当然,还有一地的泥鞋印!

  孩子毕竟是孩子,才端出去的两盘炸龙虾片和馄饨,立刻风卷残云般地被抓光,油手油嘴往身上一抹,又玩去了。记得在家看妈妈炸虾片的情景,小心灵涨满着惊奇与喜悦,不由分说,便把孩子们唤到锅边,让他们看看小虾片变魔术般的扭动膨胀,也顺便调教火候功夫。不绝于耳的惊叹,换来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这道类似美国炸马铃薯片的玩意儿,一经自己炸成,吃直来更觉爽脆有味了!

  其中一个块头大,号称“中国通”的葛雷,不停地炸,不停地吃,也不时踱到我身边说:“太好吃了,我可以帮你做点什么吗?”欣见孩子有个这么懂事的朋友,乐意让他跑腿打杂,并倾囊相授蒜茸蘸酱与薄皮馄饨的做法。

  平常我在孩子的班上当义工,就发现葛雷对任何中国事物特别有兴趣,看到我,不断地“你好”、“谢谢”、“再见”,折纸在他也易如反掌。印象最深的还是他给我的电话号码,居然是歪歪斜斜的中国字:六四四五三四九。虽然这都是几年来我介绍过的,但真正认真去记,且“学以致用”的实在不多。

  大儿子这晚是最开心的了,边吃边给妈妈塞一个到嘴里,且直搂着我亲,说“谢谢”,令我十分感动。孩子的要求并不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满足他,何乐而不为?!印象中,当年妈妈不也是这么热忱好客地招待我们姊妹的一批批同学、同事及朋友吗?谁不称赞陈妈妈的厨艺?盘盘热腾腾的炒米粉和松嫩适口的酥炸猪排,想来仍齿颊留香,忍不住直吞口水。

  那时在窄小的厨房,妈妈几番忙进忙出,额头的汗淌下来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手搓着围裙,不断笑盈盈地说:“没菜啊,请不要客气。”她的辛劳仿佛都在孩子与朋友的谈笑间得到补偿,毫无倦容与怨言。今晚,我难得请儿子的朋友来做客,无意中体会到妈妈当年烹煮时的爱心,一时热泪盈眶,内心澎湃着感念母亲的激动,手中的锅铲挥得更有劲了。

  6个男孩围坐在饭厅的大圆桌前,津津有味地畅谈着,我和丈夫知趣地退到厨房的小饭厅。倾听孩子们谈话的内容,不外是老师和同学,我想再过几年,怕不一样??。

  吃过晚饭,给汽车加足油,大家的精力更旺盛。我们拿出准备好的15个大气球,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藏气球,另一组负责找,轮流玩下来,10分钟内找出最多气球的那组胜。

  气球迷藏成绩揭晓,两组都各找出12个,不分上下,皆大欢喜。接下来要他们踩破这15个气球,正中下怀的孩子们可疯狂了,尖叫声与气球爆破声此起彼落,真是欢快而热闹。

  小儿子个子小,身又轻,任他怎么跳怎么压,气球还是崩不破。几个大哥哥索性一个抱着他,一个按住气球,使出各路招式,笑话百出,最后总算把气球逼到墙脚挤破了!

  拆礼物依然是高潮,丈夫边摄像,边要他们轮番上场,自我介绍并说几句话。

  孩子们倒也落落大方,对着镜头嘻嘻笑笑。第一个说他喜欢看幽默漫画,其他都附和。葛雷瞪着一双大眼说:“我不喜欢幽默漫画,比较爱看冒险故事。”我欣赏他不人云亦云的勇气,有与众不同的胆识。

  最后轮到小儿子,他活蹦乱跳地冲到镜头前:“我,本身就是幽默漫画……”大伙儿哄堂大笑。看来9岁孩子的生日聚会,5岁的也乐意参加。

  冰淇淋跟蛋糕再一下肚,就寝时间也就到了,要他们快快给各自的父母打个电话道晚安,就上楼漱洗去了。

  原先我的准备是多余的,每个孩子好像都是挺有经验,有备而来,一个个睡袋排开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