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汪永晨和金家满找到北京百鸟园,告诉他们,想带一些志愿者来这里做导游。开始人家没有明显的兴趣,她又拿出自己的看家本事,侃,让百鸟园的决策者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动物园的情况以及功能,告诉他们,这种做法在国外很流行,一个企业,如果有了志愿者导游,等于创了纪录。
她又成功了!1996年底,由汪永晨等人组织的“中华环保基金会绿家园志愿者培训班”,在百鸟园开课了,第一讲——《认识我们的朋友》。
“本来我希望第一批志愿者是10个大学生,5个中学生,5个退休老人,谁知一下就来了60多人。现在我们已经讲到第七讲了,大家热情都很高,等到他们培训完之后,就可以做导游了。”
汪永晨说,鸟的生存状况如何,往往是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的监测指标。一种鸟在全世界消失了,就永远地消失了,但在一个地区消失了,只要这个地区的环境有所改善,这种鸟就有可能重新出现。爱鸟,是普通志愿者能够从身边迈出的第一步。
“我发现我并不孤独。”汪永晨说,“其实大家对大自然的感情和我一样,只需要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去做,并且把他们组织起来。”
“怎么,你兴致勃勃做这些事时,还感到孤独吗?”我惊奇地问她。
“是,有时困难重重。”
我问她:“我采访过一些民间绿色事业的从事者,他们都表示现在最大的困难是缺钱,那么你呢?”
“我不是,我觉得最大的困难是自己能力达不到。有时为搞一个活动,我要在家里打100多个电话。
“我是一个记者,有人力资源,可以鼓动大家,但鼓动不了怎么办?”
不过汪永晨向我说过之后,好像很快就忘记了,因为才一会儿工夫她就转换了话题:“不久的将来,我要让北京人也能租一块地,种自己喜欢的植物,这是我正在酝酿的一个计划。那次出国回来,我和朋友念叨这件事,结果大家都想赶快干起来,于是我就和几个志同道合者筹划起来,我们准备在北京北边交通方便的地方租一块地,搞一个绿家园营地,让市民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绿色田园生活。”
“你要干的事太多了,你不觉得累么?”
“不累,因为只要我觉得有兴趣的事,花钱搭工夫我也爱干,我还特别想开一辆绿色的大篷车,走街串巷,让大家和绿色交朋友,里面有录像机有环保小册子,还教大家唱歌,都唱绿色的歌儿。”她说得很陶醉。
“怎么像诗一样。”我笑了。
她说:“真的,我真是这么想的。”□
Number : 9736
Title :你能活多长
作者 :达闻
出处《读者》 : 总第 192期
Provenance :青年参考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人类的寿命极限在哪里?据说几乎所有的科学家都很难回答。虽然在以往很长的岁月里,人类似乎都不能活得久,但近半个世纪来,这些数字却有了很大变化。
面对这一趋势,有科学家提出,100岁是不是峰值?如果不是,这条曲线下一步怎么走?150岁200岁还是300岁呢?如果不这样的话,那又是为什么?
事实上,目前世界上已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在冲击传统的寿命限值。比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所大学里,科学家们已成功地使一种肉眼几乎很难看到的透明的小虫——线虫在一定条件下存活了50天,而平常线虫的寿命只有9天。如果人类也能被这么延长寿命的话,将能活到420岁。另外在美国加州大学里,一种果蝇已在实验室里活了140天,而在野外并且没有天敌的情况下,果蝇也只能活70天。要是能将这一结果类推到人身上的话,人的寿命也至少是150岁。
对于人类寿命的研究,虽然现在还没办法使人成倍地延长生命,但科学家相信,发生在线虫和果蝇身上的事是可以发生在人身上的,因为无论何种动物,它们的细胞衰老机理都是一样的。有了这种认识,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为什么我们会衰老?第二,怎样防止衰老?
迄今的研究线索还是令人振奋的。一是研究染色体顶端区域,据说这个顶端部分就像是导火索,人活着时它就燃烧,越来越短,直至生命结束,因而防止衰老的关键是扑灭这一“火焰”;另外是研究细胞体内产生的污染物,采取防老手段清除这些杂物;最后是熟悉并掌握导致老化的基因,并学会编织DNA密码,解决衰老问题。
对衰老问题的研究始于1961年,但在开始时,科学家为这一问题所困,即衰老是从哪一部位开始的?是细胞本身还是由细胞构成的较大的组织?为此,科学家进行了下述实验。他们从胎儿组织中取来细胞并保存在培养液中,结果发现细胞不断分裂,在总共进行了100次左右的分裂后,细胞趋于老化,这时细胞表现为消耗较少的营养,细胞膜被破坏。而对70岁左右老人的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只分裂了二三十次。由此科学家认为细胞本身存在一只“钟”,上面标着它可以存活的时间。
那么哪些情况会使细胞受到损害呢?科学家认为,细胞在进行能量代谢变化时会释放出一种自由氧离子,由于它带有多余电子,它会寻求同其他分子或结构结合,包括同DNA结合,这一过程将很大地损害细胞,并可能最终产生癌以及更常见的皱纹、关节炎等老化症状。对此,多年来一些科学家提倡多吃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水果和蔬菜,因为它们能吸附那些离子并将它们排出体外。但是究竟这能起到多少作用?目前正反的例子都有,所以很多人也不怎么相信这一说法。
在这一方面没有很大进展的情况下,科学家又寄希望于消除细胞产生的另一种新陈代谢副作用:糖基化。它是指当过量葡萄糖与蛋白质结合后,它们又吸引其他蛋白质,这样就有了粘性呈丝网状物质,它能使关节僵硬、阻塞动脉并导致眼球白内障等。这些现象也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此科学家又提出非糖尿病人身体内也有糖基化过程发生。这一假设后来得到证实,通过服用一种溶解糖基化产物的药物,人体血液中脂蛋白水平下降了,这种物质如果大量存在会导致产生阻塞血管的胆固醇。
在这些以外,还有的科学家认为通过减少摄入卡路里能增寿,他们提出人类1天若只摄入1400卡热量就可多活30年。有关实验据说已在鼠身上做过,确实延长了寿命。但有人也提出,即便此法有效,恐怕很少有人会以终生饿肚子的代价换取多活几年。
虽然从理论上来说,上述办法都有可能延长寿命,但总的来说都难以逆转衰老势头,近年来科学家认为从根本上解决寿命的办法还需要对基因本身进行研究。
科学家在寻找使细胞死亡的基因方面实际上没多大进展,但是由此却发现了一种叫“端粒”的存在于染色体顶端的物质。端粒本身没任何密码功能,它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染色体顶头的端粒也缩短一次,当端粒不能再缩短时,细胞也就无法继续分裂了。这时候细胞也到了普遍认为的分裂100次的极限并开始死亡。不过在动物体内还有一些细胞比如精子和癌细胞却是例外,它们通常能分裂几千次。
科学家由此又开始研究精子及癌细胞内的染色体端粒是如何长时间不被缩短的原因。1984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酶,它能使端粒长期存在,这种酶被科学家称作telomerase。到这时候长寿的秘诀似乎已经被发现,可以想象,如果人体内细胞里都存在这种酶,那么所有的端粒都不容易变短,细胞寿命也就大大增加,人也就会成倍地延长寿命。现在人们已在人体卵子和血细胞的母体细胞以及95%的癌细胞中发现了telomerase。
既然telomerase有此神效,为什么还不用来延长细胞寿命呢?事实上在具体应用中目前还存在大量问题,剂量和安全性问题尤为突出,完善这一技术还需很多时日。不过虽然与理想结果相差尚远,但局部利用telomerase技术治疗早衰症及抑制癌细胞生长,却有着广阔前景。科学家乐观地估计,虽然这不足以让人类增加一两倍的寿命,但延长生命是必然的。如果再加上在糖基化领域里的成就,让人活上120岁还是不难的。□
Number : 9737
Title :闲聊“墨菲法则”
作者 :黄均迪
出处《读者》 : 总第 192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幽默而含蓄的名言:“上帝高深莫测,但他并无恶意。”上帝有无恶意
扔一枚硬币,落地时出现两种情况,正面朝上或背面朝上。感性和理性都告诉我们,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这个例子似乎说明,上帝没有恶意,起码他是公正的。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西方人却注意到一件小小的怪事:早餐时所吃的面包片,如果不小心被碰出桌边掉下去时,几乎总是涂了奶油的一面着地,弄脏了面包倒不足惜,弄脏了地板实在烦人。在这件小事上,上帝好像有了恶意,至少他不公正。人们便设法为上帝找了个替罪羊,把弄脏地板的坏事归罪于“墨菲法则”在冥冥中作怪。
幽默的“墨菲法则”
“墨菲法则”产生于美国(这类事情好像总是发生在美国),据说事情发生在1949年。一位名叫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认为他的某位同事是个倒霉蛋,不经意地说了句玩笑话:“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让他去做就一定会弄糟。”这句笑话在美国迅速流传,并扩散到世界各地。在流传扩散的过程中,这句笑话逐渐失去它原有的局限性,演变成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一个最极端的形式是:“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墨菲法则”。
较真的英国人
英国人的刻板、拘谨、冷静、理性闻名于世。他们脑筋转得不快,但是极其认真。小小的面包片墨菲法则好像成了英国公众注意的焦点热点问题,于是在1991年,英国BBC广播公司一些好事的节目主持人,将电视台的演播室变成了实验室,在所有观众面前,播放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将涂有奶油的面包片以各种方式抛向空中达300次。统计落地结果的数据表明,面包片正反两面着地的次数差不多相等。根据这个实验,面包片墨菲法则似乎被“盖棺论定”地否定了。到了1995年,另一位爱好数学的英国记者马修斯登场。他认为,由于人们不喜欢地板被弄脏,希望能否定墨菲法则,这种心理因素导致人们忽视了BBC电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餐桌上发生的实际情况是面包片被碰出桌边而往下掉,不是抛向空中再落下,两者有本质的不同。马修斯当然不会采取在餐桌上重做实验的笨办法,而是借助于自己擅长的数学工具,运用力学原理,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模拟计算的结果是出人意料的——地板必定会被弄脏。墨菲法则似乎“起死回生”了。
事出有因
这里,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详细介绍马修斯的计算,这种带有浓烈数学味的分析论证常令人厌倦、迷失方向,抓不住要领。一个简单易懂的解释是:地板被弄脏,不是那个不可思议的墨菲法则在作怪,而是决定于三方面的客观原因——地球的引力、餐桌的高度和面包片被碰出桌边时的水平速度。只是由于这三个原因的联合作用,使面包片在落地的过程中刚好翻转180度。因此,整个事件根本不是随机性事件,而是确定性事件,就像树上的苹果必然要落向地面而不是飞向空中。这样,墨菲法则又一次更加彻底地被推翻了。为了避免弄脏地板的坏结果,马修斯开了个药方,建议人们在发现面包片要往下掉时,如果来得及,不妨从侧面向它猛击一掌,或许能够改变它着地的情况。不过,这条建议看起来像是个“愚人节”的玩笑,做起来要冒很大的风险,说不定会造成更大的麻烦——可能弄脏了衣服、墙壁或者别的什么东西,最后着地时仍要弄脏地板!这才是真见了墨菲法则的鬼!
更好的主意
一个显而易见且十拿九稳的主意仿佛是:改变餐桌的高度,使面包片落下时翻转接近360度或不到90度。通常餐桌的高度是70—80厘米,如果加高至1。5米或降低至40厘米怎么样?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落体运动是加速运动,因此,餐桌必须再加高一倍至3米或再降低一半至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