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2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600年——医生鼓励以多吃动物肝脏来治夜盲症。

  1747年——苏格兰医生林德发现柠檬能治坏血病。

  1831年——胡萝卜素被发现。

  1905年——甲状腺肿大被碘治愈。

  1911年——波兰化学家丰克为维生素命名。

  1915年——认识到糙皮病是由于缺乏某种营养,而非病菌造成。

  1916年——维生素B被分离出来。

  1917年——英国医生发现鱼肝油可治愈佝偻病,随后断定这种病是缺乏某种维生素引起的。

  1920年——发现人体可将胡萝卜素转化为维生素A。

  1922年——维生素E被发现。

  1928年——生化学家发现维生素B实际包含至少两种维生素。

  1933年——维生素E首次用于治疗。

  1948年——大剂量维生素C用于治疗炎症。

  1949年——维生素B3与C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

  1954年——自由基与人体老化的关系被揭开。

  1957年——Q10多酶被发现。

  1969年——体内超级抗氧化酶被发现。

  1970年——维生素C被用于治疗感冒。

  1993年——哈佛大学发表维生素E与心脏病关系的研究结果。□

 

Number : 9804 

Title :管教与虐待

作者 :袁凤珠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父母的权威是为了使儿女分辨对与错,黑白是非得以确定。鞭打是为了纠正不良行为,希望皮肉之痛能铭记在心上。但却被一些本身情绪不稳定、心态不成熟的父母借以发泄怒气,使许多小小心灵受到创伤,甚至到了成年后,仍然留下苦痛的回忆。

  父母使用权威,主要目的在于:

  一、保护儿女的安全,而不是独裁的保障。

  二、引导儿女的方向,而不是约束自由。

  三、维持家庭的秩序,而不是一意孤行。

  四、塑造儿女的人格,而不是限制活动。

  中国人说玉不琢,不成器。要儿女成才,必须随时塑造其人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人也许因不满自己父母过于严厉,在50年代期间,鼓吹开放式对待儿女,认为儿女应有自主权。到了1960年,青少年犯罪达1500宗,到了1968年,竟激增到3万宗。现在的美国青少年没有节制的行为,更多得难以计数。难怪近来美国人也高唱:“拿起藤鞭,回归权威。”

  然而管教与虐待之间,有一道明确的分界线:

  管 教

  一、公正的;二、动机是改正行为;三、是威严的表现;四、不轻易举鞭;五、会先解释错处;六、感觉痛,知道错;七、事后与儿女和好;八、常给机会悔改;九、儿女行为改过;十、对权威尊敬、感激;十一、扶持儿女的自信心;十二、养成合作、顺从的习惯;十三、有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虐 待

  一、偏见的;二、动机是憎恶;三、是怒气的表现;四、随心情乱打;五、以喝责、咒骂做开场白;六、身心留下伤痕;七、事后冷言冷语;八、常警告讽刺;九、儿女更加叛逆;十、对权威憎恨、反感;十一、侮辱儿女的自尊心;十二、导致反权威、反社会心态;十三、对人、对事皆不负责任。□

 

Number : 9805 

Title :洋人吹牛

作者 :周腓力

出处《读者》 : 总第 194期

Provenance :周腓力文集·散文卷

Date :

Nation :

Translator :

    美国人和中国人一样,既喜欢吹牛,又常常把牛吹“爆”。

  在美国人当中,得州佬是大家公认的“吹牛大王”——他们不吹牛则已,一吹起牛来,就一定要把牛吹“爆”才算数。

  有一次我去得州的达拉斯城出差。早上在旅馆的餐厅里吃早点,看见邻座三位土生土长的得州佬向我示意,要我过去跟他们同坐一桌,以便一道吹牛。得州佬把吹牛说成“纺纱”(Spin yarns),这是出于什么典故,我就弄不清楚了。

  我怎么知道他们是得州土佬呢?因为他们都穿着方格布衬衫、牛仔裤、尖头皮鞋,颈上还围着小领巾——就像童子军戴的那种,这些都是得州土佬的标志。此外,他们的面颊也是那种长年受沙漠的干风吹拂、受沙漠的烈日烤炙而呈焦土状的——美国人称这种面颊为Weather-beaten face,大概可以翻译为“饱经风霜的脸”吧。当年詹森总统的脸就属于这一类。一看他们的装束和面颊,我就猜出他们一定是得州佬了。

  果然是本性难移,我一坐下来他们就开始向我吹牛。

  得州是出产石油的地方,所以那天他们都向我吹嘘他们的石油财富。才开始还照“牌理”出牌;到了后来,他们就越吹越离谱了。其中一位夸耀地说:

  “你们知道吗?我家后院就有8口油井。”

  “这算不了什么!”第二位反驳,“你知道吗?我家厨房里就有一口油井——烧饭都是直接在油井上点火烧的!”

  “这也不稀奇!”第三位也不服输,“我家汽车的后座还有一口油井呢!所以我的汽车永远不需要加油。”

  这最后一句话一出,引得我们四个人都笑了,因为最后这个人终于把牛吹“爆”了。

  后来我去新泽西州访友,我发现那里的居民也有“吹牛不打草稿”的习惯。

  新泽西州是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带领的殖民军和英军进行拉锯战的主要战场,所以当地居民以这段历史为荣,尤其喜欢把这段历史加油添醋地讲述给外地人听。

  当地居民一看见我这样的东方人,就非拉住我听他们讲述曾经在当地发生的著名战役不可。

  就这样听来听去,听多了也就发觉,很多人讲的其实都是同一场战役嘛。更令我忍俊不禁的是,很多人都用“最后华盛顿就睡在这里”作故事结尾。譬如第一个是如此说的:

  “经过一天的鏖战,大家都打累了,最后华盛顿就倒在一棵橡树下睡觉。喏,你看,就是你左边那棵。”

  第二个人因为向我讲历史的地点不同,结果把华盛顿睡觉的地点也做了如下的修改:

  “经过一天的鏖战,大家都打累了,最后华盛顿就倒在一块墓碑边睡觉了。喏,你看,就是你右边那块。”

  第三、第四、第五位讲述者又各有各的说法,不过使我受宠若惊的是:他们指出当年华盛顿倒地就睡觉的地点,总是在我身旁不远之处。这种巧合已经令我难以置信了;更使我不能接受的是——在同一个晚上,华盛顿怎么可能在几个不同的地点睡觉呢?

  所以当第六位讲述者又向我指出华盛顿睡觉的另一个地点之时,我就忍不住脱口而出:

  “哇呀,华盛顿可真辛苦呀!他在同一天晚上要爬起来睡好几个地方!”

  不过事情并没有因此而结束。在我驱车离开新泽西州的途中,我看到一座古老的教堂,所以决定下车作一番凭吊。在这里我也终于在篡改美国历史这方面做出了我个人的贡献。

  就在我徘徊于古教堂周遭的当儿,牧师正好走了出来。他一见我这个东方人就喜出望外,连忙向我介绍这座教堂的历史。介绍到某一段落,看他眼睛一亮,脸上绽出笑意,我就料到他要扯到华盛顿身上去了。

  “你从远东来,或许不知道,美国独立战争中几场决定性的战役就是在这座教堂的附近展开的。华盛顿是个宗教信仰很深的人,所以不论战事如何激烈,到了星期天他仍要到这个教堂来听牧师讲道。那个年代的牧师不像现在的牧师那么简明扼要哟,他们讲起道来,常常一讲就是五六个钟头……”

  “我知道了。”我打断牧师的讲述,“那天大家听道听累了,最后华盛顿就留在这座教堂里睡觉了,对不对?”

  “对!对!对!”牧师连声说,“没想到你从远东来,却对美国的历史有这么深的研究,真了不起。”

  “哪里,哪里,只是略知一二而已。”我用标准中国人的谦虚口气回答。□

 

Number : 9806 

Title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作者 :王乃仙

出处《读者》 : 总第 195期

Provenance :光明日报

Date :1997。5。30

Nation :

Translator :

  

    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次直径不算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

  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消失。

  假如没有台风,地球能量将失去热平衡。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公里,地球全凭这种能量保持着热的平衡。

  如果没有闪电,科学家说,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清新宜人!

  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而“合成”的氮肥就有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氮肥的化肥厂的年产量总和!□

 

Number : 9807 

Title :把坏的留给别人

作者 :吴亮

出处《读者》 : 总第 195期

Provenance :延河

Date :1997。7

Nation :

Translator :

  

    毕加索有一阵常常往勃拉克的画室跑,他们形影不离,大家都觉得这是一对老朋友。再说,立体主义又是他们俩一起搞出来的。

  有一天勃拉克很沮丧地说,他把一幅画作坏了,许多见到这幅画的人都皱起了眉头。他真想毁掉这件败笔之作,勃拉克这样嘀咕。

  别,别别,毕加索眯着眼睛,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倒像是发现了杰作似的大声称赞个不停:这幅画真是棒极了!

  勃拉克有点将信将疑。的确,在那个年头,好的和坏的都搅在一起,杰作和垃圾连画家自己也分辨不清。真的吗?勃拉克问。

  当然,没问题,毕加索认真诚恳地回答。你把它送给我吧,我用我的作品与你交换,怎么样?

  于是,事情就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毕加索回赠给勃拉克一幅画,换回了勃拉克自己差点要扔掉的“杰作”。

  几天以后,又有一些朋友去勃拉克的画室,他们都看到了毕加索的那幅画,它挂在房间里十分引人注目。勃拉克感动地说,这就是毕加索的作品。他送给我的,你们瞧,它真是美极了!

  差不多同一天,还是这些人,也去了毕加索的家,他们一眼瞧见了勃拉克的“杰作”,当他们睁大两眼迷惑不解的时候。毕加索开始说话了:你们看看,这就是勃拉克,勃拉克画的就是这东西!

  传记作家在提到这段鲜为人知的轶事时,当然是想揭露毕加索为人中魔鬼的一面,狡猾、假惺惺、骗取朋友的“物证”,以及毫不留情地背后攻击。

  不过我倒不在乎这个,谁让毕加索是个天才呢。要是他根本不会画画,谁会把他的小伎俩记录在案呢。勃拉克在这件事儿上,无疑是受了委屈的。但他这幅画失败了,也是没得说的;只是他过于相信人,被毕加索暗中使了个绊子。

  我这里重提这件小事,不是想批评艺术家的“无行”,关于这个,人们已经见怪不怪,再说也翻不出什么新花样。我之所以搬出这件旧趣闻,是因为我想到了别的。也许,作为引子,它的篇幅远远大于正文。

  我知道今天有不少画家,他们因种种原因而出了名。画也能卖出个好价钱。可是,他们的画没有问题,全是些“坏画”。他们当然不是勃拉克,仅仅是偶尔失手。不,他们根本就画不出好画。然而我们不用担心,他们的画全卖掉了。还卖得相当昂贵。买他们画的人,都是好心的外行。他们当然也不是毕加索,懂行,买下来是为了出朋友洋相。不,他们买画,是因为爱艺术,或者这样说吧,因为爱风雅。爱风雅,这并没有错。

  而这些画家呢,攒了不少钱,买进了许多真正的好古董,甚至名画、珠宝与黄金。他们得到了好东西,却把坏的,留给了别人。□

 

Number : 9808 

Title :无爱即无忧

作者 :阿盛

出处《读者》 : 总第 195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