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读者十年精华-第5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套优美的像征

公元十一二世纪,贵妇人们开始使用手套。这些手套是用丝绸或皮革缝制的,价格非常昂贵。贵妇人用馈赠手套的方式表示她们的恩宠,骑士比武或奔赴疆场时往往把他们所崇拜的妇女的手套放在头盔里。十六世纪,英国坎伯兰公爵把伊丽莎白女王赐给他的饰有钻石的手套缝在自己的帽子上。女王的手长得很美,但性情怪僻,接见朝臣时不停地把手套脱了又戴,戴了又脱。

与此同时,欧洲盛行香味手套。1523年,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五世主持骑士竞技时;颁发的头等奖就是四十副有香气的手套。

手套的传说

欧洲各国的民间传说都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贵妇人把手套扔进狮笼,考验她的骑士的勇敢和爱情。在西班牙,故事的主人公是曼努埃尔·庞塞·德雷昂。他的事迹收在胡安·德蒂蒙内达所著的名为《温柔的玫瑰》的传奇故事集里。书里是这么写的:

哪一个骑士

有非凡的勇气,

敢从狮子鲜中

拣回我珍贵的手套?

我向这样的人保证:

他将蒙受我的恩宠,

比谁都更多地得到

我的青睐和情爱。

曼努埃尔进入狮笼,左手拣起了手套(当时狮子仿佛心不在焉),然后出来向贵妇人走去:

交还手套之前,

他给那女人一记耳光,

他的一番言语

表明了他过人的勇气:

“把你的破手套拿去,

下次可别这么轻浮,

堂堂男子汉的尊严

岂能当作儿戏。”

西班牙剧作家洛佩·德维伽在他的喜剧《堂娜白兰卡的手套》里采用了这个传说。德国诗人席勒在题为《手套》的一首叙事诗,英国诗人罗勃脱·勃朗宁在一首诗里也用了类似的题材。

男子服饰中的手套

有一个时期,手套逐渐失去了装饰价值,到了十八世纪,男人们已不再使用。当时流行的是用袖口花边代替,花边很宽,几乎把手完全遮住。但是十八世纪末,手套又回到男人手上。

“花花公子”乔治·布鲁梅尔时期的伦敦,男人每跳…支舞就要换一副手套。布鲁梅尔的衣着十分漂亮讲究,英国当时的男子服装式样都以他为转移,他对手套的要求十分苛刻,每一副需要三个手艺匠制作:一个负责手掌和手背部分,第二个负责手指,第三个专做大拇指。

拿破仑·波拿巴的宫廷重新使用手套,拿破仑对自己的五短身材并不满意,但他为一双小手感到自豪,他喜欢非常柔软的皮手套。他手下的军官们想讨好他,围着他团团转,试戴他的手套,不过他们的手都太诅大,休想戴上,那个专制君主便乐不可支。

十九世纪有不少手套制造商,他们请最有名的微图画家在特制的手套背上绘制精美的图画。每副出售的手套都有画家署名和日期,仿佛是一幅油画或者一座雕刻。同时出现了做工精细的黑色的网织手套,后来又有长及时弯的黑缎手套。1880年前后,法国女演员萨拉·勃那尔首创了长袖黑手套,油管的褶涧飘垂下来,掩盖她过于瘦削的身体。

时髦人物戴手套的习惯一直流传到二十世纪。手套虽然不失为优美的标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保护手的实用价值日益明显。

现成手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大批量生产。最初的材料是羊毛和棉线,五十年代以后才有化学纤维。

古往今来,手套一直具有装饰作用,正如十六世纪西班牙剧作家蒂尔索·德莫里那指出的那样,它突出了妇女手型的美丽:

她款步来到,脱掉手套,

伸出像牙般洁白的手

来和我的手相握。

Number:2290

Title:可口可乐发迹史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人民日报》

Date:1982。6。20

Nation:

Translator:

“可口可乐美国生活方式的同义语,液缩在玻璃瓶里的资本主义。”这种说法虽不见得十分贴切,但却也反映了可口可乐同美国生活方式的关系,点出了资本主义发迹的某些特征。确实,这种装在可可豆形瓶子里的软性饮料,尽管缺乏真正的营养价值,而且据说含有咖啡因等药物成份,但自从它于九十多年前在美国佐治亚州一家人的后院被首次酿造出来以后,如今已成为世界上不少人的杯中物了。

那么,可口可乐到底有怎样的一段发迹史呢?

1885年,亚特兰大市一个名叫潘怕顿的业余药剂师,经过无数次试验,最后以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作基本原料,炼制成一种有一定疗效的健脑药汁,这便是美国最初上市的可口可乐。商品名称“可口可乐”即是“古柯”和“柯拉”两词的谐译。古柯树叶和柯拉树籽均具强兴奋作用,常被印第安人和西非人用作消乏之物。

作为一种药品,可口可乐当时的销售量是微乎其微的。“然而,一天,一名头痛病人来到店内,要求店员当场给他冲药服用。这个店员配伍时,不是向瓶里注入规定分量的自来水,而是注入了随手错拿过来的苏打水。那位患者并不挑剔,他深呷一口,却禁不住连声叫起“妙”来。

谁也不曾想到,一名店员不经意的行动,竟从此触发了可口可乐酿造和销售上的“大革命”,根本改变了它的市场地位。原先五花八门的可口可乐广告上除了“包治神经百病”的夸示外,此刻又加上了“芳醇可口、益气壮神”等赞语,年销售量居然从原来的25加仑猛增到1887年的1;049加仑。可口可乐,竟奇迹般地从一种药剂摇身一变而成为风行各地的饮料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的魔术。

但是,时来运转何姗姗!面对健康恶化和经济困难的窘境,潘伯顿不得不把专利权转让他人,自己则在一文不名中郁郁死去。他的后继者康德勒立刻把他对宗教的笃信转移到了对质量的改进和对利润的追求上。他和助手们苦心孤诣,反复尝试,炼丹术和化学方法齐头并进,最后把糖浆巧妙地溶进了这种液体。此外,他们在装演和广告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到了1902年,可口可乐年销售量骤增至360;000多加仑,其广告费用也高达120;000美元。可口可乐在世界许多地区,成了最热门的美国货。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宗教运动和禁酒运动中,可口可乐更找到了大行其道的良机,因为它对上帝的信徒是一种“圣洁的饮料”,而备受牧师们的青睐。在古巴独立战争中,可口可乐的酿造人工通过特许代销制兜售自己的产品,这一制度一直沿袭至今。

康德勒终于如愿以偿,以前人的一纸配方为自己积攒了亿万家私。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美军的参战,可口可乐也涌向硝烟弥漫的战场。当美国可口可乐公司宣布将追随美国三军人员的脚步,在世界任何地方为他们生产5分钱一瓶的可口可乐时,整个珍珠港的欢腾场面简直非笔墨所能形容。连当时的美国陆军部也深信,冰镇可口可乐是“提高士气”的一大佳品。据说士兵怀揣一瓶国人制造的这种饮料,“会提醒他们在为谁而战”。

于是,由于食糖紧张而在国内弃置不用的机器,被空运到各个战区就地生产可口可乐。从北非到意大利,一个又一个这样的制造厂建立起来了,机器的轰鸣与枪炮的呼啸相应和,谱出了一首奇特的交响曲。

美军最高当局向制造商提出了巨额订货,要求他们用优质高产的服务“支援”反法西斯战争。可口可乐达到了问世以来的最高生产纪录,甚至变成衡量美军兵力的尺度之一。如果希特勒了解到,从太平洋东岸到易北河西岸,美国大兵们沿途一共喝掉了100亿瓶可口可乐,他大概也会吃惊得瞠目结舌哩!

大战刚结束,便有64个崭新的可口可乐制造厂从欧、亚、非洲的废墟上拔地而起,其中59个是美国出资赞助的。

至于今天,可口可乐更是几乎无处不在地向一切别的饮料业发出先声夺人的挑战。

到底是解渴呢,消乏呢,还是提神?长期、过多饮用是否有害健康呢?不管怎样,作为一种特定的商品,可口可乐尽管已经走过漫长的历程,但其“黄金时代”似乎尚未过去。利润,还在源源流入这家厂商老板的金柜里。

Number:2291

Title:唐太宗计赚《兰亭序》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23期

Provenance:《知识窗》

Date:

Nation:

Translator:

被历代书法家推崇的《兰亭序》,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杰作。该文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据说他当时写《兰亭序》时,用的是蚕茧纸,鼠须笔,写出的字遒媚劲健、婀娜多姿。文章中共有二十个“之”字,形态都不相同。王羲之后来又写过数十本,但总不如原来的好,他自己非常爱重这本《兰亭序》,把它作为珍宝传给子孙,至七代孙智永和尚,智永临死时又郑重地传给心爱的弟子辨才。

却说唐太宗晚年酷爱书法,尤其喜欢王羲之的字。唯一遗憾的是,始终没有得到《兰亭序》,心中怏怏不乐,连做梦都想到它。

为了找到《兰亭序》真迹,唐太宗派人四处寻访。最后,终于打听到《兰亭序》真迹收藏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永欣寺和尚辨才手里。于是他下令把辨才调进后宫讲经场做僧官,以优厚的待遇供养他。唐太宗便利用这个机会和他接近交谈,有一次借着闲谈的机会同到《兰亭序》,并态度和蔼地多方诱劝辨才承认收藏了《兰亭序》,但辨才并不为之心动,只承认以前在先师智永处见过真迹,自师父死后,又几经丧乱,就不知《兰亭序》的去向了。唐太宗只得把辨才放回原寺。

唐太宗仍不死心。有一次他和大臣房玄龄密商说,《兰亭序》真迹肯定在辨才和尚手里,你不妨找个聪明有计谋的人,代我到辨才那里设法取来。房玄龄当即就推荐了监察御史萧翼去办这件事。

萧翼是梁元帝萧绎的曾孙,为人狡黠多诈。当唐太宗要他去取《兰亭序》时,他提出两个要求:一是不要公开派他去,二是请皇上借给他三、四件王羲之的真迹字帖,以便见机行事。

这两个要求唐太宗都欣然答应了。

萧翼拿了三、四件王羲之的真迹之后,便乔装打扮成一个穷愁潦倒的山东书生,搭乘商船来到浙江绍兴。日落时分,他来到了永欣寺,故意在庙廊里观看壁画。辨才看见萧翼一派落魄书生的模样,顿生怜悯之心,便主动打招呼。萧翼说他是北方人,这次是带了蚕种到南方来卖,凡有寺庙的地方,都顺便来观看一下。辨才邀他入房交谈,谈话间,很赏识萧翼温文尔雅的风度和丰富的知识,对他很敬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当晚,萧翼被辨才留宿在寺庙里。

以后数天中,萧翼经常带酒到寺中和辨才一块儿饮酒作诗,终日欢乐异常,二人感情极为融洽。

某日,萧翼故意把粱元帝书写的《职贡图》拿给辨才看,因而彼此谈及书法。萧翼说,“我以前经人传授,学会二王写楷字的笔法,如今还有数帖真迹随身。”辨才高兴地说:“你明天带来我看看。”第二天,萧翼果然带来了王羲之的真迹字帖给辨才看。辨才仔细观玩之后,认定是王的真迹。不过他又说:“虽然这几卷是羲之的真迹,但并不算是最好的。我有一真迹,却非同一般。”萧翼马上追问:“是什么帖?”辨才毫无戒备地回答说:“是《兰亭序》。”萧假意哈哈大笑地说:“数经离乱,《兰亭序》早已化为乌有,哪来的《兰亭序》真迹?!想必是后人的复制品吧!”忠厚的辨才便将亡师临终时如何把《兰亭序》传给他的经过叙述了一遍,并约萧翼明天来看。

辨才对《兰亭序》真是珍惜如命,为了保存这份珍贵的遗物,他煞费苦心,特意在自己的寝房的屋梁上挖了一个凹形的槽,然后把《兰亭序》放进去藏好,真是神不知鬼不觉。

当萧翼看到这件稀世之宝时,他不动声色,却故意地挑毛病、指缺点,不承认它是《兰亭序》真迹,说它是后人的伪作。辨才为此和他终日争论不休。辨才也是个酷爱书法的人,当时已有八十余岁了,但每天还坚持在窗下临摹数遍《兰亭序》。这次他又将萧翼带来的三、四卷字帖借来,和《兰亭序》一起放在桌上,整日观摹不息。萧翼也假装慷慨,并不要回。

有一次,辨才到山下一家名叫严迁的施主家吃饭,萧翼打听到他不在家,于是便乘虚而入,来到辨才的房前对小和尚说:“我有一块手帕遗失在房间里的桌子上,请让我进去找一下。”由于萧翼经常出入辨才的房间,小和尚对萧的举止毫不生疑,便打开房门让他进去了。萧一进屋,便将桌面上的《兰亭序》和自己带来的字帖一起席卷而去!

萧翼来到永安驿站,对驿站长说:“我是御史,奉皇帝的命令来此,赶快报告你的长官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