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发前,所有的士兵和装备都经过严格细心的检查。破的鞋,穿洞的衣服,坏了的武器,都马上修补或互换。一切就绪,然后部队才前进。统帅的精神鼓舞着战士们。
战士皮带的闪光,出现在阿尔卑斯山高高的陡壁上,出现在高山的云雾中。每当军队遇到特困难的时候,雄壮的冲锋号就会响彻群山之巅。尽管在这危险的攀登中到处充满了障碍,致使队伍延长到三十公里,但是他们一点不乱,也没有一个人掉队!四天之后,这支部队就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平原上了。
当这”不可能“的事情完成以后,其他人才看到,这件事其实是早就可以做到的。许多统帅都具有必要的设备,工具和强壮的士兵,但是他们缺少毅力和决心。而拿破仑不怕困难,在前进中精明地抓拄了自己的时机。
Number:3459
Title:第一次炼钢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45期
Provenance:世界博览
Date:
Nation:
Translator:张福生
雷声使人难以忘怀;但它的先锋却是无声的闪电。
1932年2月的一天,天气很冷,《青年近卫军》编辑部里来了一位老人,他的一条腿略微有些跛,手里拄着一根拐杖。
“我姓费杰尼奥夫。”老人一边对杂志社编辑科洛索夫自我介绍,一边递过一大叠手稿。稿件的第一页上写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面是作者的名字: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稿件里还附有一张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写的对本稿的书面意见。
费杰尼奥夫指着那份意见书对科洛索夫痛苦地说:“我无论如何也不同意这种说法。我也可能对文学作品缺乏很好的鉴赏力,但凭着我多年的经验,我敢说,这本书对青年团的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然,作品还需要加工,删改……可是作者认为这是他第一次炼钢……”
接着,他把作者的履历向科洛索夫作了简短的介绍:共青团员,参加过战争,在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丧失了健康。
“对于奥斯特洛夫斯基来说,”费杰尼奥夫加重了语气,“这本书不仅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他重返建设共产主义大军行列的一步。”
后来得知,费杰尼奥夫是这部小说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列杰尼奥夫的原型。
列杰尼奥夫这位老布尔什维克的形象在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笔下,是个充满热情的人物。正是他,在“红色莫斯科”疗养院里同保尔·柯察金下棋。正是他,鼓励柯察金拿起笔杆来表现自己的一生。
科洛索夫读了一遍那份意见书。执笔人不仅指责作者没有艺术修养,而且认为他知识缺乏,作品缺少生活,认为小说所表现的并不典型,没有性格。比如,工人子弟保尔·柯察金竟爱上了女学生冬妮亚。当然,这种事例在生活中也确有存在,但没有代表性。应该让工人的子弟去爱工人出身的姑娘。作者的意图旨在表现共青团员们在国内战争中的英雄主义,然而保尔·柯察金在这场战争中建立了哪些可歌可泣的功勋呢?他既没有深入到敌后,炸毁敌人的弹药库,也没有抓住敌人的军官。他只是在一次战争中负了重伤。后来成了残废,复员了。这同样也是不典型的,因为不是所有参加国内战争的共青团员都是残废复员的。还有,公园里的那段描写也没有典型意义:柯察金想自杀,后来战胜了这一念头。此外,小说过多地描写了一位共青团员的特殊命运,缺乏共性。
费杰尼奥夫监走时,再三要求科洛索夫通读一遍小说,并希望他将自己的意见转告他。
当天晚上,科洛索夫便开始审读这部稿件。随着翻过的每一页,每一章,科洛索夫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他甚至没有觉察到夜已经悄悄地过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正是当代文学所热切期望的那种作品。诚然,小说中还存在着语法修辞方面的问题,但是作品的结构,主人公的性格,以及他们的语言,形象,都是真实的,成功的,富有生命力,能够激动人心,所有这些都是不容删改的。主人公所体现的正是苏维埃青年一代的典型特点,具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出了真正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
过了几天,科洛索夫来找作者。
当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住在梅尔特夫大街十二号,现名为奥斯特洛夫斯基大街。在一间紧挨着厨房的窄小而细长的屋子里,科洛索夫见到了年轻的作者。他个子高高的,身穿军便服,躺在一张行军床上。他的脸部表情生动,富有活力。完全不象我们见到的照片和画像上的样子。
科洛索夫一进门,奥斯特洛夫斯基便请他坐在自己的身边,他抓住科洛索夫的手,紧紧地握着。
“请您如实地告诉我,”他说,“对我的稿子您是怎么想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如果成功,那您就多讲些缺点;优点留给读者去说。您是编辑,您应该讲缺点……”
科洛索夫谈了自己的意见,但奥斯特洛夫斯基仍旧紧紧地抓着他的手,丝毫也没有放松。
过了一会儿,奥斯特洛夫斯基才把手松开,微笑着说:
“您知道我刚才为什么不松开您的手?”
“为什么?……”
“因为我看不见您……当我能看清楚人的时候,我可以从他的眼睛里猜出他讲得是否真实,诚挚,眼睛是不会说慌的……可是现在,我看不见人的面孔,我只能从他的手中感觉他讲得是否真实。”
当编辑和作者商谈哪些地方应该加工修改时,科洛索夫对奥斯特洛夫斯基说:
“尼古拉,你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奋斗了两年,完成了小说的百分之九十,现在只需要修改,润色……你已经有权力休息了。你到索契休养一个时期吧,加工,发排的工作由我们来做。”
奥斯特洛夫斯基皱起了眉头。科洛索夫一时弄不明白,他的表情是委屈还是难堪。
“你是想找个人代替我?想在没有我的情况下完成我的书稿?”奥斯特洛夫斯基说,“如果你向一个正直的人提出要另外一个人代替他的工作,那结果会怎样呢?我想被代替的人一定会感到非常委屈!要知道,作品在加工,修饰中才能获得它最终的价值,作者的骄傲也正在于此。对我来说,劳动还是我与我的死敌疾病作斗争的有力武器。在小说送去发排之前,我是不会去索契的。我要用自己的手清除稿件中所有的问题……”
1932年4月至7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在《青年近卫军》杂志上连续刊登了四期。
很快,收到了第一封读者来信。
奥斯特洛夫斯基无法读这封来信,他病得很厉害,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一双失明的眼睛望着远方的苍松翠柏,望着酷热的蓝天碧空。他迫不及待地盼望有人来给他读一读这封信,看看人们对于他的劳动是接受还是拒绝?
我(指本文作者)把这第一封读者来信一字不漏地读给他听:
“尼古拉,我的好兄弟!给您写信的是一位您所不认识的钳工。现在已经是早晨五点了,可我刚刚结束阅读您的保尔。我是那样地喜爱他,他的所有的敌人都被我用钢笔戳过了,杂志弄得一塌糊涂。我现在坐着想,该怎样把它还回图书馆?我并没有考虑这一夜没有睡觉,六点钟上班会不会打瞌睡。不,不会的,我将加倍地工作,而且做得更好,这是因为您的保尔给了我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把这封信抓在手里,握了好长一段时间,象是在抚摸他所看不见的字句。
Number:3460
Title:忙里偷闲
作者:爱尔斯金
出处《读者》:总第45期
Provenance:外国小品精选
Date:
Nation:美国
Translator:王家
其时我大约只有十四岁,年幼疏忽,对于卡尔·华尔德先生那天告诉我的一个真理,未加注意,但后来回想起来真是至理名言,嗣后我就得到了不可限量的益处。
卡尔·华尔德是我的钢琴教师。有一天,他给我教课的时候,忽然问我:每天要练习多少时间钢琴?我说大约每天三四小时。
“你每次练习,时间都很长吗?是不是有个把钟头的时间?”
“我想这样才好。”
“不,不要这样!”他说,“你将来长大以后,每天不会有长时间的空闲的。你可以养成习惯,一有空闲就几分钟几分钟地练习。比如在你上学以前,或在午饭以后,或在工作的休息余闲,五分、五分钟地去练习。把小的练习时间分散在一天里面,如此则弹钢琴就成了你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当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教书的时候,我想兼从事创作。可是上课,看卷子,开会等事情把我白天晚上的时间完全占满了。差不多有两个年头我一字不曾动笔,我的借口是没有时间。后来才想起了卡尔·华尔德先生告诉我的话。
到了下一个星期,我就把他的话实验起来。只要有五分钟左右的空闲时间我就坐下来写作一百字或短短的几行。
出乎意料之外,在那个星期的终了,我竟积有相当的稿子准备我的修改。
后来我用同样积少成多的方法,创作长篇小说。我的教授工作虽一天繁重一天,但是每天仍有许多可资利用的短短余闲。我同时还练习钢琴,发现每天小小的间歇时间,足敷我从事创作与弹琴两项工作。
利用短时间,其中有一个诀窍:你要把工作进行得迅速,如果只有五分钟的时间给你写作,你切不可把四分钟消磨在咬你的铅笔尾巴。思想上事前要有所准备,到工作时间届临的时候,立刻把心神集中在工作上。迅速集中脑力,幸而不象一般人所想象的那样困难。
我承认我并不是故意想使五分十分钟不要随便过去,但是人类的生命可以从这些短短的闲歇闲余中获得一些成就的。卡尔·华尔德对于我的一生有极重大的影响。由于他,我发现了极短的时间,如果能毫不拖延地充分加以利用,就能积少成多地供给你所需要的长时间。
*作者是美国近代诗人,小说家,又是出色的钢琴家。
Number:3461
Title:震惊世界的毒气惨案
作者:詹得雄
出处《读者》:总第45期
Provenance:羊城晚报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幸存者的回忆
博帕尔是印度中央邦的首府,差不多位于印度的正中,在古代是印度教和佛教比较兴盛的地方。
1969年,在博帕尔的北郊建起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工厂,名叫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这是美国的一家跨国公司。普通百姓只看见它高大的烟囱在冒着轻烟,却不知道生产什么产品。直到惨案发生后,好多人还以为它是个制药厂,也不知道“碳化物”是什么东西。工厂开工后,从农村流浪而来的穷人进厂当了工人,他们就在本来比较荒凉的工厂周围搭盖棚屋。渐渐地,那些地方形成了两个居民区。
1984年12月3日零时过后,世界罕见的毒气外泄惨剧发生了。
一位名叫拉姆·纳拉因·纳加尔的卡车司机回忆说:“那天晚上一切正常。天越来越冷,所以我们老早就上床了。这之前工厂的汽笛就响过几回,谁也没想到同我们有什么关系。”
凌晨一点钟左右,比姆拉·岱维被她公公厉害的咳嗽惊醒了。她自己的眼睛和嘴唇也有一种奇怪的灼痛感。很快,她的丈夫叫她赶紧抱起孩子逃跑。她在黑暗中同杂乱惊慌的人们一起奔跑,四周一片惊呼和哭叫,谁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觉得眼睛和嗓子里好象被洒了一把辣椒粉。可是岱维跑到安全地方后,才发现怀中的孩子已经死了。后来她回到家里,只见患有严重哮喘病的公公和舍不得丢下父亲不管的丈夫,都已离开了人世。
铁路警察穆罕默德·夏菲被妻子叫醒后,抱起两个女儿,(两岁和三岁)同妻子一起逃跑。周围的人们在喊“救命!”他朝着熟悉的火车站跑去,想搭上任何一辆路过的火车外逃。跑到火车站后,还没等到火车开到,他就失去了知觉。他三天后在医院里醒来,一个女儿死了,一个女儿在靠氧气维持生命,而妻子则不知去向。
毒气因何泄漏
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生产的不是药品,而是用于农业的杀虫剂西维因和涕灭威。它的原料之一是剧毒的异氰酸甲酯。
这种毒气究竟毒到什么程度?科学家们知道,有极微量就可使老鼠丧命。1974年西德化学家做过一次试验,让两名志愿人员在百万分之二的毒气中(空气一百万份,毒气二份)呆了极短的时间,眼睛就感到疼痛。若浓度增加到百万分之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