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会战持续了将近两个月。
就其规模、激烈程度和战果而言,它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
交战双方共投入400多万人,69万多门火炮和迫击炮,13万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将近12万架飞机。
德方参战的有100多个师。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战。
在这次会战中,苏军击溃德军30个师,使德军损失50万人,1500辆坦克,3000门火炮,3700多架飞机。
结果使战略主动权完全掌握在苏军手中。
正如斯大林所说的:“如果说斯大林格勒附近的会战,预告了德国法西斯军队的覆灭,那么,库尔斯克附近的会战,就使得他已经处于覆灭的边缘。”
在库尔斯克会战期间,敌人后方的苏联游击队非常活跃,四处出击,大逞英豪,为苏军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此事还得从头说起。
早在1941年6月29日,苏联共产党和政府就向各政党组织和苏维埃发出指示,要它们“在敌后区建立游击队和破坏小组,同敌军部队做斗争,到处发动游击战,炸毁桥梁、道路,破坏电话和电报联络,烧毁仓库等等”。
1941年7月18日苏共中央的决定,又把组织敌后斗争和领导斗争的一些重要问题具体化了。
决定中说,“为使这一斗争具有广泛性和战斗性,各个共和国、州和区的党组织和苏维埃的领导人必须亲自抓好组织工作,他们应亲自领导此事”。
此后,在敌占区,苏联人民的游击队纷纷建立起来。
仅在白俄罗斯共和国,1941年下半年就建立了92个游击队。
但这时游击队的人数很少,规模很小,而客观条件又非常严峻。
希特勒分子残酷讨伐,游击队本身既无战斗经验,又缺乏物资供应,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在战时初期(1941年下半年),苏军连连失利。
在好几个大战役中,大量苏军指战员被敌包围,其中许多人被俘。
到1941年11月,希特勒扬言:“我只要说出俘虏的人数,就足以大致说明这场战争的胜利。
我们不到半年就俘虏了360万人。
我不准任何英国笨蛋说什么这还没有得到证实。
德国军事机构的统计一向是准确的。”
他实际上是在宣告胜利近在咫尺,对他来说已是唾手可得了。
他当然没有也不可能意识到,拿破仑失败的阴魂就在他的背后。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关于苏军被俘人数的确切材料。
西方一些出版物引用了德军各司令部的材料。
据它们的报告,自1941年6月至1945年4月,德军共俘获苏军官兵516万人。
苏联学者认为,这个数字有些夸大。
据他们估算,在战争的最初半年内,约有300万人被俘;在整个战争期间,苏军官兵被俘人数约为460万至470万。
希特勒分子残酷迫害战争俘虏,尤其是苏联战俘。
他们不顾公认的国际法关于战争法规的规定,虐待俘虏,不给他们应有的衣食和住所,致使成千上万的苏联战俘饥寒交迫,饿死冻死。
希特勒分子还公然杀害军官,尤其是苏军的政委,认为这些人是不共戴天的死敌。
更有甚者,他们还策动战俘背叛祖国,为虎作伥,与法西斯侵略者合作去屠杀自己的人民。
在投敌叛国的苏军战俘中,最为臭名昭著的是A·A·弗拉索夫中将。
弗拉索夫出生于俄罗斯高尔基州,父母是中农。
毕业于新城神学校,1917年在神学院学习了两年。
十月革命后参加过国内战争。
此后在军队工作,表现一直很好,还被派到中国工作过。
他历任师长、军长和集团军司令员。
1942年4月在担任第二突击集团军司令员时还“兼任”沃尔霍夫方面军副司令员。
1942年5月底,第二突击集团军在沃尔霍夫方向上遭到德军包围,弗拉索夫中将等被俘。
德军经过一番阴谋策划之后,便让弗拉索夫粉墨登场。
弗拉索夫打出了“俄罗斯委员会”的旗号,自任主席,公然发表了“告红军官兵、全体俄罗斯人民和苏联其他各族人民书”,狂叫“俄罗斯委员会的宗旨是:推翻斯大林及其集团,同德国缔结光荣和约,建立新俄罗斯……”
就像中国大汉奸、卖国贼汪精卫之流搞什么“忠义救国军”一样,弗拉索夫也组建了“俄罗斯解放军”。
希特勒分子不断从战俘营中搜罗渣滓,把他们派到弗拉索夫的俄罗斯解放军以及其他民族军团去服役。
1942年,在德国法西斯的策划下,一时间出现了许多军团,如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土耳克斯坦、高加索、波罗的海沿岸军团等。
西方关于弗拉索夫写了不少书。
德国人约亚西·霍夫曼所著《弗拉索夫军史》一书特别提到,至1943年5月,受德军指挥的俄罗斯解放军有90个营,其他民族军团加在一起也有这么多人马。
3。库尔斯克大会战(6)3。库尔斯克大会战(6)
但苏联学者认为,这些数字被严重夸大了。
实际上,弗拉索夫部队吸收的主要不是“有理想的战士”,而是刑事罪犯、民族主义者和贪生怕死的意志薄弱者,是一群乌合之众。
苏联政府为了制止和声讨叛变行为,1943年2月举行了一系列公开审判,对同法西斯匪徒积极合作的前红军将领弗拉索夫等人进行了缺席审判,并判处他们死刑。
1945年5月初,苏军占领了柏林。
弗拉索夫的那个师向西部逃窜。
苏联坦克部队切断了他们的退路,在一个小卧车里将他抓住了。
弗拉索夫及其同党随后受军事法庭的审判,并被处决。
随着前线战局的改观,苏军连连败退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红军转败为胜,大长了苏联人民的志气,因而投敌叛变的现象逐渐减少。
1942年底和1943年实际上已经绝迹。
以列宁格勒方面军为例,1942年8月共发生投敌事件22起。
1943年1月仅有两起。
再以后这种可耻现象就没有了。
在每次大战役中,与大量苏军被俘的同时,总有不少苏联官兵突出重围,滞留敌后。
这些突围的苏军官兵在与地方秘密党组织取得联系之后,便很自然地同当地游击队结合到一起。
他们把自己的军事知识、作战技能、战斗经验和组织纪律性等等提供给游击队,不仅壮大了后者队伍,而且提高了游击队的素质。
1942年5月3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成立了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其任务是对敌占区所有的游击运动进行领导和指挥。
白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波诺马连科被任命为参谋长。
这个司令部的成立对进一步开展游击战争具有很大的意义。
此后,白俄罗斯、乌克兰等共和国都相继成立了游击运动司令部。
这样,全苏联的敌后游击战便进入了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的新阶段。
1943年7月5日,库尔斯克会战打响。
7月9日,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参谋长波诺马连科给斯大林写信,建议组织各地游击队在同一时间内实施一次破坏铁路路轨的战役,以打乱敌人的铁路运输。
在得到最高统帅部同意后,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于7月14日向各游击部队下达了一项任务:“在开展其他各种破坏活动的同时,进行一次系统的、普遍的破坏敌人铁路路轨活动。”
为了获得出敌不意的效果,预定第一次袭击按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信号,在同一时间实施。
各游击队的指挥员都得到命令:“观察敌人列车集结情况,及时向游击运动司令部报告。”
8月2日,根据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的命令,167个游击队(近10万人)对敌人的交通线实施了猛烈的袭击。
游击队在宽达1000公里的正面同时发起袭击。
从前线到苏联西部边界的德军后方,到处都有游击队员毁坏铁路路基和路线设备,破坏通信联络,炸毁机车和供水设施。
按照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原订的计划,这次突击要破坏钢轨26万根。
结果大大超额完成了原计划,一夜之间,游击队就破坏了钢轨42万根。
此后一个多月,“轨道战”继续不断,而且威力日益增强。
至9月15日,敌后游击队员共破坏钢轨214705根。
苏军胜利西进,逼近第聂伯河时,苏联游击运动中央司令部又发出指示,要在敌人交通线上发动第二次破坏钢轨的战役,代号为“音乐会”(这个战役一直持续到1943年底)。
在实施“音乐会”战役期间,游击队又破坏钢轨148557根。
两次战役累计,共破坏钢轨363262根,可铺设铁路2270公里。
在“轨道战”期间,游击队员还广泛出击,消灭敌人的预备队、技术兵器和运输工具,炸毁敌人列车、车厢、平车、水塔、铁路和公路桥梁,炸毁敌军坦克和装甲汽车等等。
很多游击队员和地下工作者在对敌斗争中建立了奇勋,为祖国立下了丰功伟绩,成为万人钦佩的传奇式英雄。
共青团员费奥多尔·克雷洛维奇就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之一。
7月29日晚上,德军一列装满油料的油槽车从明斯克开往莫吉廖夫。
当油槽车停在奥西波维奇站上时,英勇机智的克雷洛维奇把磁性地雷绑到了油车上。
午夜时分,油车开到铁路枢纽站莫吉廖夫,在油车旁边还停着两列装载弹药的货车和几列装载装甲汽车和坦克的平车。
深夜2时,一声巨响,油车爆炸起火。
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火苗乱窜,飞快窜向旁边的三列军用列车。
两列装载弹药的列车着火,炮弹、炸弹、地雷猛烈爆炸,腾空而起,然后又落在附近装载坦克和装甲车的列车上,把它们炸得七零八落。
结果,炸毁机车两台,油槽车31节,炸毁坦克和装甲车共2l辆。
这是共青团员克雷洛维奇的一个战绩。
敌战区成千上万的苏联游击队的斗争,搞得敌人不得安宁。
德军最高统帅部命令各集团军群分兵讨伐,“应将同游击队的斗争看作同前线作战一样”。
3。库尔斯克大会战(7)3。库尔斯克大会战(7)
1943年夏天,德军被迫在其后方保持25个师和大量讨伐队以对付游击队。
然而,敌人消灭游击队的幻梦从未实现过。
随着苏军的反攻西进,游击队的作用越来越大,经常与苏军大部队保持着协同动作,协助主力部队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直到把法西斯侵略者赶出苏联国境。
话分两头,在希特勒准备攻打斯大林格勒时(1942年6月),日本海军也在太平洋上攻打美国的中途岛。
4。中途岛海空大拼杀(1)4。中途岛海空大拼杀(1)
日本海军奇袭珍珠港大获全胜后,又把英国远东舰队的核心——“威尔士亲王”号战列舰和“反击”号战列巡洋舰送入海底。
在茫茫太平洋上,已无人能与日本海军匹敌。
在以后的半年里,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麾下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在太平洋上横行无忌,大胜英荷美澳四国联合舰队。
之后闯入印度洋,在锡兰(今斯里兰卡)消灭了英国东印度洋舰队主力,吓得残余英舰一溜烟逃到了东非。
日本陆军也如虎入羊群,势不可挡,占领了战前日本大本营规定的战略防御圈:马来亚、新加坡、荷属东印度、菲律宾大部、关岛、威克岛、吉尔伯特群岛和新不列颠岛。
缅甸和菲律宾余部亦在日军掌股之中,失守之日屈指可数。
没有人料到日军攻势会如此凌厉和一帆风顺。
不过,英美两国陆海军虽屡战屡败,退守澳大利亚,但将帅头脑清醒,迅速定下今后的战略方针:保卫澳大利亚至美国的交通线,把澳大利亚变为来日反攻的基地。
相反,日本海军却被自己的胜利弄得眼花缭乱,丧失了战前的清醒,提出两个战略方案:一是向西进攻,占领印度,与德军会师伊朗;二是南进,占领澳大利亚。
由于希特勒对德日会师无兴趣,第一个方案被放弃了。
但第二个方案遭到日本陆军的坚决反对和嘲笑。
陆军参谋本部作战部的服部卓四郎大佐向海军军令部(即海军参谋部)作战部的富冈定俊海军大佐指出:澳大利亚是日本在华占领区的两倍,日本必须动用准备对付苏联的关东军,出动12个师。
双方争执起来,最后服部卓四郎拿起一杯水,道:“杯里的水代表我们的力量,”说罢将水往地上一泼,“你看,只能流这么远。”
服部的比喻未说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