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长期的战乱,这些财宝在颠沛流离中,免不了有所丢失。红军把各地的反革命叛乱镇压下去之后,将大部分黄金珠宝运回莫斯科,藏在克里姆林宫的地下室里。由于战乱和其他原因,损失的确切数字至今没有弄清,至少是没有公布。不过,当1920年苏罗谈判时,苏方代表正式通知罗方:1916年转移到莫斯科的罗马尼亚黄金保存完好。
可是后来的说法却发生了变化,令罗马尼亚越来越感到失望。
1934年苏罗恢复外交关系后,苏联驻罗大使奥斯特罗夫斯基将一根一公斤重的金条交给罗马尼亚外交部长季图列斯库,用以表明苏方归还宝藏的诚意,只是时机尚未成熟。不久,苏方又归还了一些文物和艺术珍宝。
1940年,苏联政府向罗马尼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对方割让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那。据知情人士透露,罗马尼亚迫于苏方的军事压力,已经准备接受这一无理的要求,但以苏方归还留在莫斯科的罗马尼亚黄金珠宝为条件。然而,苏方对这一条件毫不理睬。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宣称,绝对扯不上归还不归还的问题,因为罗马尼亚长期掠夺比萨拉比亚,苏联不要它赔偿,已是相当客气了。
后来当苏罗关系好转时,似乎出现了归还宝藏的转机。比如1956年,苏方就向罗马尼亚政府移交了一批珍贵艺术品和文物。
1990年夏天,罗马尼亚议长在电视讲话中说:当他于1960年作为政府代表团成员访问莫斯科时,曾和苏方讨论了归还罗马尼亚金银珍宝的问题。应当说,当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时机,可是苏方代表却说,这批财宝已在乌拉尔山区全部散失。
1991年4月,罗马尼亚总统伊利艾斯库在莫斯科与苏联谈判签署新的协议时,又向戈尔巴乔夫提出这一问题。但戈氏佯称对此〃一无所知〃。
1991年2月25日的《苏维埃俄罗斯报》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苏方认为该问题应当永远从议事日程上勾销,不再予以研究,因为若是提出这一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引出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出兵苏联问题。〃
俄方认为,单是1916~1918年间罗马尼亚欠俄罗斯的军费,就达罗马尼亚寄存放在莫斯科的黄金珠宝价值的两倍!
近年来,随着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收回存放在并入苏联之前寄存在西方的金银珠宝,罗马尼亚朝野对收回存放在俄罗斯黄金珠宝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在黄金问题上,现在的俄罗斯政府面临着两种选择:一是痛痛快快地归还,一是断然拒绝。不过,若是拒绝,就得说出使人相信宝藏早已散失的依据。有谁能证明罗马尼亚的黄金珠宝没有运到莫斯科呢?或者这些黄金珠宝被当时寓居苏联的罗共党员或其他人取走呢?这些问题没有人能够说清楚。
第二部分:苏联篇风风雨雨列宁墓…第一次瞻仰列宁墓
风风雨雨列宁墓
列宁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缔造者,80多年来列宁墓随着共和国的命运风风雨雨,历经劫难。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列宁墓的命运如何,已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第一次瞻仰列宁墓
我第一次瞻仰列宁墓是在1971年,后来调到驻苏使馆,先后陪同过往的客人去过十多次。
1971年7月,我们一行数人途经莫斯科赴布拉格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使馆工作,到达驻苏使馆后,即提出瞻仰列宁墓。第二天一早,在大使馆同志的陪同下,我们兴致勃勃地来到宽广的红场时,列宁墓前早已排起了长蛇阵,有位身着军服的值勤人员见我们是中国人,面带微笑向我们走来,说:〃你们是客人,不要到后面排队了。〃打手势让我们到前面去。我们连声称谢。
上午11时,瞻仰活动开始,长长的队伍向前缓缓移动,我们边走边向周围张望,列宁墓靠近克里姆林宫的围墙,面向宏伟的红场,通体用深色大理石砌成,入口处用俄文镌刻着〃列宁〃字样,两名身穿礼服的士兵持枪肃立,庄严、肃穆。进门后,沿石阶而下,柔和的灯光照亮通道,每一拐弯处都有士兵向人们行注目礼。我们迈着轻轻的步子缓缓向前移动,走到墓底,来到了列宁身旁。我敬仰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近在眼前,我感到无比激动。我全神贯注地把目光投向列宁,只见他身上覆盖着苏共党旗,静静地躺在水晶棺中,一束淡淡的灯光投在他的面颊上。他高高的额头,黑黑的眉毛,清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他表情安详、和蔼,两眼微闭,面色微微泛红。他依旧精神饱满,仿佛正在休息。人们不由自主地屏住呼吸,生怕将列宁从甜蜜的睡梦中惊醒。
从列宁墓的后门走出,便是克里姆林宫墙下的烈士墓,这里安葬着苏联党、政、军界的最高领导人物。它位于列宁墓之后,与克里姆林宫的宫墙并行。在这个墓区矗立着几尊半身雕像,即:斯维尔德洛夫、伏龙芝、捷尔任斯基、加里宁、日丹诺夫、斯大林、伏罗希洛夫等。其中斯大林的雕像最引人注目。他表情严肃、凝思,雕像前摆放着数朵鲜花。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其遗体和列宁安放在一起,使列宁墓成为〃列宁…斯大林〃墓。赫鲁晓夫上台后,于1961年在苏共二十二大作出〃关于列宁墓〃的决议,将斯大林的遗体从列宁墓移出,焚烧后将骨灰安葬于克里姆林宫墙下就是现在斯大林雕像所在地。墓区后面是苏联各界著名人士和为国家作出重大贡献人员的骨灰安葬地,其中有基洛夫、奥尔忠尼泽、古比雪夫、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高尔基、加加林等。国际著名人士蔡特金等也安葬于此。
据苏联朋友讲,自列宁墓建成至今,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数百万人瞻仰列宁遗容,列宁墓前的长龙,已成为红场上的一景。
第二部分:苏联篇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墓的建立过程
列宁墓的建立过程
列宁墓始建于1924年,几经变化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1924年1月21日18时列宁逝世,来自全国各地的电报和信件像雪片一样飞往莫斯科,群众请求永远保存列宁遗体。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当即通过决议:永久保存列宁遗体。由于时间紧迫,决定先在红场修建一座临时陵墓安放列宁灵柩。临时陵墓由著名建筑师舒谢夫紧急设计,人们冒着零下40℃的严寒昼夜施工,在列宁葬礼举行前,完成了这座用木板搭制而成的陵墓。27日,莫斯科天空阴沉而昏暗,寒风呼啸,普天同悲,红场聚集着国内外无数悲痛的人们。在为列宁送葬的人海中,也有中国的代表,他们就是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的萧三、任弼时、蒋忠慈等。
同年春天,苏联政府对陵墓进行改建,把木板改为橡木结构,并增加了观礼台,这座陵墓一直保留了五年。
1929年,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决定将陵墓改为石质结构,仍由舒谢夫设计。1930年,一座花岗岩列宁墓高高矗立在红场上,陵墓高10米,体积5800立方米,内部空间2400立方米,重达1万吨。陵墓以灰色为背景,覆以黑色拉长石和红色花岗岩。红色是苏联国旗的颜色,象征着革命,黑色代表人民对列宁的无尽哀思。入口刻有〃列宁〃字样的墓碑,是一整块黑色拉长石,重达60吨。从前门来到前厅,沿左侧石梯向下,即进入大厅,列宁的水晶棺就安放在大厅中央的黑色底座上。
在修建列宁墓的同时,对红场也进行了改造:在陵墓两旁修建了可容纳一万人的观礼台,并将民族英雄米宁…波扎尔斯基纪念碑从红场迁出。后来又在列宁墓上方为领导人修建了观礼台。列宁墓占据红场最高点,成为红场上的中心建筑。
自列宁墓建成以后,每年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瞻仰列宁遗容的人络绎不绝。每逢节日庆典,列宁墓便成为苏联的政治活动中心,每年〃五一〃游行和11月7日国庆节阅兵都在列宁墓前进行。4月22日是列宁诞辰,这一天机关、部队、学校和各界人士都不约而同地向列宁墓献花,整个列宁墓花海人潮,成为一大景观。在莫斯科凡新婚夫妇都要到列宁墓前献花合影、瞻仰列宁遗容。各国代表团向列宁墓献花圈,毕业生在列宁墓前举行毕业典礼,老红军在列宁墓前聚会,多年来这已成为传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百万大军向莫斯科逼近,希特勒狂叫,要将纳粹旗帜插在克里姆林宫,他要站在列宁墓上检阅德国军队。斯大林当即作出有力的回击:〃希特勒要想看到莫斯科,就如同要看到自己的耳朵一样,永远不可能!〃就在这年的11月7日,斯大林在列宁墓前举行阅兵式。当日清晨人们冒着严寒,来到白雪覆盖的红场,所有的人都静静肃立,将目光投向列宁墓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仿佛列宁就是胜利的象征。一队队苏联战士迈着庄严的步伐,从列宁墓前穿过开赴前线,参加莫斯科保卫战。所有将士英勇奋战,希特勒的军队终于被击败,莫斯科安然无恙,迎来了战争的胜利。1945年6月24日,斯大林又在列宁墓前,检阅了胜利之师。
第二部分:苏联篇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墓前的哨兵
列宁墓前的哨兵
列宁墓前的哨位,被称为莫斯科第一号岗位。
哨兵主要来自三个斯拉夫共和国和波罗的海沿岸共和国,须经苏联中央军事委员会、克格勃总局和苏共中央委员会联合挑选。据统计,在100万新兵中通常只有36人能够入选。入选者大多出生于普通工农家庭,政治上绝对可靠,无不良嗜好,身体健康,而且要五官端正,双腿修长,身高在1?郾76米至1?郾89米之间,至少受过中等教育。
入选者还要在莫斯科近郊进行集训,再筛选一次,最后才可以把人选定下来。由于哨兵都是成对站岗,须要协调统一,因此还要考虑人选对象按脸形、身高和腿形是否能够配对,一旦两人结对,就很少会再分开。
每位哨兵每四天中有一天到列宁墓前站岗,这一天要五次上岗。领岗员不站岗,但他一昼夜要领24次岗。哨兵站岗时要像塑像一样纹丝不动,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对入口处进行监督,如果有人想非法进入,他们就会用手指甲敲打枪筒,发出警告,守候在墓后的候补哨兵马上就会出来应急。
克里姆林宫斯巴斯基钟楼的大门每天要开关24次。在每次自鸣钟敲响前三分钟,沉重的大门开启,列队走出身着高级呢料军服的三名士兵(一名领岗员,两名哨兵)。他们沿着克里姆林宫墙,以210步正步走到列宁墓前。两班哨兵汇合在一起,立正静候钟声。钟声一响,正式接岗,下岗的两名哨兵由领岗员带领以210步正步返回钟楼。这种庄严的换岗仪式自1924年1月27日起,持续了70个春秋,每天都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望。
第二部分:苏联篇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遗体的防腐
列宁遗体的防腐
列宁逝世后,如何长期保存列宁遗体,苏联当局将这一任务交给著名解剖学教授沃罗比耶夫和生物化学家兹巴尔斯基。他们经过精心研究,采取了独特的防腐办法:用一种物质注入肌体取代水分,每周向面部和两手喷洒两次特制的药物,以此防止细菌的出现。水晶棺内恒温恒湿,温度保持在16℃,湿度70%。每18个月将遗体送入〃实验室〃放到一种神奇的药水中浸泡一次。80年来先后由三代人采用这种技术保存列宁的遗体,其配方绝对保密,从未向外界透露。1976年毛主席逝世后,中国驻苏使馆曾两次到列宁图书馆查找有关保存列宁遗体的配方,但均无收获。
列宁遗体保存得如此完好,令人难以置信。有人说列宁的遗体是用塑料做成,甚至有人说是木偶替身,各种谣传从未间断过。1935年,苏联政府为了辟谣,特指派兹巴尔斯基教授当着美国记者路易斯·费舍尔的面,将水晶棺打开用手轻轻捏了捏列宁的鼻子并转了转头,告诉他:〃这千真万确是列宁本人,不是人们传说的塑料模型、木偶替身。〃眼见为实,费舍尔默默点头,从列宁墓走出,后来他如实报道了这一情况。苏联科学院院士、生物学家,保护列宁遗体的专家谢尔盖·德波夫曾对人说:〃有一件事是确实的,那就是我们在做遗体处理时,给列宁染了发。在列宁去世的前一天,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给列宁理了发,把头发剪得太短了,从整体上看好像有点秃。不过其余部分都是原来的样子。〃
第二部分:苏联篇风风雨雨列宁墓…列宁墓的厄运
列宁墓的厄运
在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