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
也,于是收而养之。两则故事明讽暗示,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
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
宜有以海之。”希望班超对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语重心长地说:“塞外
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
已。”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
疏勒时本已有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
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打动汉和帝的心,使
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
便风行全国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漳,
生女曰弄瓦。”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
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
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
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
夫妇之义。
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
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
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
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礼。
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
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恩议的悖理行为,事夫要
“专心正色,耳无淫声,目不斜视。”
在“曲从”篇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
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
明大义,即是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
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皇子
刘隆生下来才一百天,就嗣位为孝殇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不到半年,殇帝
又死,于是以清河王刘祜嗣位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岁,邓太后仍然临朝
听政。
东汉皇帝短命,只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过“花甲”,六十二岁时死,
其次就是明帝,四十八岁,再次是章帝三十一岁,其他多在二十岁以下,包
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成外戚专权局面。
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
邓坞以大将军辅理军国,是太后的兄长,颇受倚重,后来母亲过世,上书乞
归守制,太后犹豫不决,问策于班昭,班昭认为:“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
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认
为言之有理,批准了邓坞的请求。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
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个儿子,几个女儿,儿子曹成被
封为关内侯。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
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
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
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
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未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
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未诗歌中所写的“铠
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
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
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
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
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
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
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
下咽,“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
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
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
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
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
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
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
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
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
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
桑拌”,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
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
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
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
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
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
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
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
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
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
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
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
思儿成梦,“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
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
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
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
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
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
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
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
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
彩,既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
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
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
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
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
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
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
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
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
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
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
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
“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
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
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
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
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
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
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
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
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
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
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
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
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
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
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
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
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
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
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
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
方势力扩大。
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
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
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
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
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
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终免不了
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
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