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
海狼…大西洋反潜战 作者:周明
引子
英国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大西洋战役自始至终一直是整个战争的主导因素。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不论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或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最终与大西洋战役的结果息息相关。那个可怕的、从不间断的苦难历程——我们经常处于极度的困境和挫折中,而且总是面临着无形的危险。最终偶然和戏剧般地走上了光明的大道。”并特别指出战争中唯一真正让我害怕的是德国海军的潜艇!
事实的确如此,在德国放弃“海狮”计划(即对英国的登陆作战)之后,德国潜艇一直是英国最主要的威胁。这一海军战术在二战中所达到的战略高度,也许只有中国的“敌后游击战”可与之媲美。与太平洋战争相比,大西洋上的战斗少了辉煌与阳刚之美,却始终弥漫着一股诡秘阴郁之气,大西洋上“狼群”出没,潜艇战与反潜战贯穿整个战争始终。严格地说它不是一次海战,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海上战争,由无数次战役和战斗组成,成功的战例不胜枚举。使堂堂大英帝国感受到失败痛苦的,不是德国坦克那疾风烈火、摧枯拉朽的闪电突击,也不是德国飞机那铺天盖地、夜以继日的狂轰滥炸,而是德国潜艇对海上运输的破交作战,被称作海狼的德军潜艇活动最猖獗时几乎掐断了对于英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航线,几乎已经牢牢扼住了大英帝国的咽喉!使英国真正体会到失败的切肤之痛!
这场破交与保交的较量,不但是双方高级将领之间战略上的斗智斗勇,武器装备、技术水平的竞争,还是广大参战官兵战术素养、作战意志全方位的比拼!
这场围绕海上交通线的殊死搏杀,持续了五年八个月,贯穿于整个战争期间,不仅对战争的胜负,而且对战后海军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一章 潜艇之父邓尼兹
卡尔。冯。邓尼兹海军元帅1935年10月,卡尔。冯。邓尼兹晋升为海军上校,并出任德国海军自一次大战战败以来组建的第一支潜艇支队“韦迪根”支队司令,次年晋升为海军准将,升任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司令。
邓尼兹,1891年出生于柏林,1909年参加德国海军,毕业于基尔海军学校,1916年起在潜艇部队服役,1918年2月任UB-68号潜艇艇长,同年10月在马耳他附近海域攻击英国护航运输船队时,因潜艇被击沉而被俘。1919年7月获释回国,继续在海军服役。从开始在潜艇部队服役起他就始终关注潜艇的发展,潜心钻研潜艇作战战术,特别是被俘后,更是反复思考潜艇作战的经验教训,并最终摸索出了一整套全新的潜艇建设和作战的理论。
他敏锐发现了改变德国海军极其不利的海洋态势的捷径,即将潜艇的使用提高到战略高度,因为德国海军战时最根本的任务就是破坏英国的海上运输,切断其海上交通线,而德国那先天不足的地理位置,使水面舰艇只有越过强大的英国海军和航空兵层层阻截才能进入大西洋,遂行破交任务,一旦在作战中负伤受损,还必须经过漫长而危险的航程才能返回本土,可谓困难重重。反观潜艇,可以凭借其水下航行的优势,安全往返于本土和大西洋,即便英国海军掌握了大西洋的制海权,潜艇仍能发挥其作用,打击运输船队,所以潜艇是对付英国海军最有效的。他还提出了“吨位战”思想,英国是个岛国,其经济完全依赖海上贸易和运输,英国每年消耗的物资中,石油的75%、铁矿石的88%、铜的95%、铅的99%、小麦的89%、肉类的84%和食油的93%都依赖进口,每年的海运物资总量超过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大海声的英国运输船多达2500艘!只要击沉尽可能多的英国运输船,使英国运输船的吨位损失超过其新建船舶的吨位,就能最有效地打击英国的战时经济。而且要使潜艇的损失尽可能小,其核心思想就是避开英国护航力量强大的海域,寻找其护航力量薄弱的海域实施破交,一句话而言,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收获。
战术上,邓尼兹悉心研究了声纳、鱼雷等武器装备的性能,决定彻底屏弃传统的单艇昼间潜航状态下的远距离鱼雷攻击战术,采取多艇集群,夜间水面状态近距离鱼雷攻击。这是因为潜艇在夜间水面状态航行时,声纳是难以发现的,近距离攻击又能确保较高的命中率。
多艇集群攻击,则是邓尼兹的发明,当时潜艇由于受通讯保障的制约通常是单艇独立作战,邓尼兹认为多艇集群攻击与单艇相比,既可以提高发现目标的概率,又可以提高攻击成功率。具体作法是以数艘或十数艘,甚至数十艘潜艇组成艇群,以20至30海里间隔成一字横亘在敌方运输船队可能经过的航线上,一旦一艘潜艇发现目标,立即报告设在岸上的指挥部,指挥部再迅速通知其他潜艇,白天抢占有利攻击阵位,天黑后则以水面状态实施近距离鱼雷攻击,天亮前停止攻击,全速抢占下一个有利阵位,等待次日天黑后再次实施攻击,直至将运输船队消灭。这一战术酷似狼群的捕食,因此被邓尼兹形象地称为“狼群战术”,这一战术的基本原则按照邓尼兹的解释就是在必要的地点、必要的时间尽可能集中最多数量的潜艇,该战术的关键是解决指挥和通讯上的困难,为此邓尼兹积极组织部队在大西洋、波罗的海、北海等海域进行实践性演练,并亲自与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技术难题,终于克服了诸多困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得到了验证,使德国潜艇部队逐渐掌握了这一战术。
邓尼兹并根据他的这一战略思想,提出了建立300艘潜艇规模的具体要求,但直到战争爆发前的1939年9月,他才总共拥有57艘潜艇,其中只有22艘是适宜远洋作战的大型潜艇!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点兵力,只够刺一下英国人!”但他仍指挥这点兵力,投入了战争!
第二章 战前态势和兵力部署
大西洋位于欧洲、南北美洲和非洲之间,形似S型,两头宽中间窄,东西最宽处约3700海里(约合6800千米),赤道附近海域最窄宽仅1500海里(约合2800千米);南北长约8500海里(约合15700千米),总面积9336平方千米,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一半,是世界第二大海洋。
大西洋东面经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连接印度洋,西面经巴拿马运河与太平洋相通,大西洋沿岸有五十多个国家,西海岸主要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古巴、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东海岸主要有俄罗斯、德国、荷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挪威、瑞典、摩洛哥、利比里亚、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南非等国。
大西洋对欧洲而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沿岸的欧美发达国家具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经济力量,在世界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对于国际政治局势具有极强的影响力。资源方面除了丰富的海洋资源之外,沿岸拉美、非洲等国还拥有很多战略资源,历来是列强觊觎的目标。
大西洋具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可以说是世界海上航运的中心,二十世纪初期,大西洋的海运货物量占世界海运货物量的75%。而二战爆发前夕,大西洋海运货物量仍占世界海运货物量的70%。当时大西洋上就有四条具有战略意义的海上运输航线,对于世界政治、经济、军事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
英国拥有一支登记总吨位约2100万吨的商船队,占世界商船总吨位的6600万吨的31。8%。英国海上交通线的总里程超过8万海里(约合14。7万千米),每年海上货物运输量达6800万吨,每天航行在海上的船只约有2500艘。英国与世界各国的海上交通线主要有两组,一组是北大西洋航线,连接欧洲、美洲,并经巴拿马运河通往太平洋;另一组是地中海-苏伊士运河-印度洋航线,联系着地中海各国、非洲和印度洋。尤其是北大西洋航线,对于英国而言是最重要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英国的生死存亡,因此英国海军几乎是倾注全力确保这两条海上航线的安全。
战争爆发时,英国海军编有本土舰队、地中海舰队、远东舰队和后备舰队,总兵力19。5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战列舰12艘、战列巡洋舰3艘、航空母舰8艘、重巡洋舰15艘、轻巡洋舰49艘、驱逐舰119艘、护卫舰64艘、扫雷舰45艘、潜艇69艘,总吨位约130万吨。主力部署在斯卡帕湾,以控制北海出口,保护至关重要的北大西洋航线,掩护担负反潜护航使命的轻型舰只。
英国海军一厢情愿地认为,凭借其大大超过德国、意大利海军的实力,只要采取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护航船队体制,就能有效保障海上运输的安全。
德国根据英国是个岛国,非常依赖海上运输的致命弱点,其海军战略企图从一开始就是以破坏英国海上运输为主要目标。但德国海军实力远逊色于英国,编有战列舰队、侦察巡逻舰队和潜艇舰队,总兵力约16万人,作战舰艇主要有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3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6艘、驱逐舰22艘、护卫舰20艘,潜艇57艘,总吨位约35万吨。
在战略上,尽管邓尼兹重点发展潜艇战的思想在1937年和1938年的图上作业演习中都得到了明确的论证,但德国海军仍坚持重点发展水面舰艇,直到战争开始后,才在事实面前逐渐转为重点发展潜艇。
战争爆发时,德军57艘潜艇中,在大西洋待机海域有18艘,在北海待机海域有6艘,停泊在基地有25艘,正在进行试航的有4艘,用于实验的有1艘,正在进行日常维护的有3艘。完全可以说,德国海军还没有拥有应付战争的足够力量,正如邓尼兹在1945年6月接受审判时所承认的,早在战争爆发时,我们就已经被打败了,因为德国并没有在海上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
第三章 战争之初的三大事件
1939年8月19日,德国就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战争准备了,邓尼兹命令第七支队的5艘潜艇从基尔出发,第六支队的5艘潜艇从威廉港出发前往大西洋,以便战争一爆发就可立即实施攻击。
8月23日,英国也觉察出战争迫在眉睫,岸防航空兵开始按照战时应急计划在北海上空进行反潜巡逻。
8月31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发布第一号作战训令,规定海军的任务就是以英国为重心开展破交战。
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此时德军现役的57艘潜艇中,只有22艘适宜远洋作战,其余35艘中11艘尚未完成备战,24艘是只能在北海活动的小型潜艇。加之潜艇基地远离作战海域,所以没有足够的力量实施集群作战,只能进行单艇破交作战和布雷。
尽管由于种种原因,德军潜艇在战争初期没有取得令人瞩目的战果,但却干下了在当时轰动一时的三大事件。
其一是击沉“雅典娜”号,9月3日即英国对德宣战的当天,德军U-30号潜艇在赫布里底群岛以西海域发现了该船,“雅典娜”号是一艘13500吨级的定期往来英美之间的客轮,当时船上有1102名乘客和315名船员。U-30艇长伦普上尉通过潜望镜观察,见其偏离正常商船航线,又实行灯火管制,便认定是一艘英国的武装商船,随即决心将其击沉。晚十九时四十分,在1200米距离上,U-30向该船齐射三条鱼雷,其中一条鱼雷命中,猛烈的爆炸几乎将“雅典娜”号拦腰折断,船长立即命令发出SOS求救信号,并组织船上人员弃船逃生。此时伦普才明白这是一艘没有武装的客轮,他知道自己闯了大祸,立即指挥潜艇驶离现场。
9月4日十一时许,“雅典娜”号沉入海底,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第一艘被击沉的船舶,船上有112人丧生,其中妇女儿童85人,28人是美国国籍。
9月30日,U-30返回基地,伦普向邓尼兹作了口头汇报,邓尼兹担心美国会以此为借口加入战争,命令销毁航海日志,严格保密。
由于“雅典娜”号沉没时85名无辜妇孺的丧生,激起了英美乃至世界舆论的一致谴责,但德国矢口否认,并声称这是英国故意炸沉的,目的就是为了栽赃德国,想将美国也拖入战争。一时间,“雅典娜”的沉没成为悬案,直到战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