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凡此种种让人明白,作为生活于现世的“听众”的我们,眼福、口福好好而外,其实更多耳福。我一直以为,相对于那种鸦雀无声的死寂而言,众声喧哗口音斑驳好啊,好。非常好。
在语言社会学研究范畴,一个人的发音特点所产生的总体听觉效果被称之为“口音”。据此,我们得以辨识一个人来自何方,或位居何种社会地位。在此义项下,还有“地域口音”(regionalaccents)、“社会口音”(socialaccents)等不同分类。以我个人兴趣而论,我觉得在我们这里,“地域口音”与“社会口音”常常合二为一。在那些以嘲讽、揶揄或鄙夷为能事的小品中,飘荡在盲流或农民工们嘴里的,要么是糙兮兮的东北腔,要么是侉兮兮的陕北腔——如此“口音暴力”或许并非刻意,但以一个听众诚恳的耳朵而言,在那一声声“俺们东北淫”或一句句“饿似散北仍”的搞笑中,其实已多少隐含轻蔑。
好在语言专家们说,事实上,尽管那些能说出一口“女皇英语”(标准英语)的家伙因其口音几无地域之别而被认定为隶属“中性口音”,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看作“没有口音”,可其实,所谓“没有口音”其实也是一种“口音”……这个论断让我心安。我的想法是,只有当香港朋友说“用烫斗烫衣服”、上海朋友说“用熨斗烫衣服”、北京朋友说“用熨斗熨衣服”之类的口音芜杂永远留存,我们才有可能从那其中听见皱纹与眼泪,并因此触摸到一个繁杂、真切的世界。
《习惯性八卦》 第二部分化悲痛为饭量
化悲痛为饭量
(龚志超的一句豪言)
流行语通常自南而北,依次“传染”,也称“北伐”。从“搞掂”,到“抠女”,原本不过老广们的嘴角熟词,但慢慢相继成为诸多北京土著嘴里的寻常响亮。甚至其周知率、普及率、使用率已开始殃及游动于大街小巷那些来自昌平、密云、怀柔诸地的出租车师傅。那天,我刚上夏利,“平谷”正好在接媳妇手机:“谁‘抠女’了啊?我刚‘搞掂’一单地啦
!”……以浓郁平谷口音说“抠女”,道“搞掂”,听起来仿佛北欧留学生学说“逗你玩儿”。
后来,王菲果真出版新碟《将爱》。片中收有“将爱”、“爱错”、“旋木”、“阳宝”等十数首新歌。那些新歌标题大都是浓缩的两个字——这种极易误读或歪解的词组被我称之为“个性化缩写”——我的意思是说,它与汉语中已成惯性的诸如“北大”、“清华”、“人大”等缩略法则基本不靠谱:“将爱”不是“即将恋爱”或“即将有爱”,而是“将爱进行到底”;而“阳宝”则既非紧肤水,亦非人工合成海马鞭,而是“阳光宝贝”。
从语源上考量,这类以率性、任性为特色的缩略语其来源之一是京城各类小圈子。早两年,朋友杨葵曾向我推荐诸如“美作”、“金司”、“流贝”、“安宝”、“酸随”、“韩大师”等许许多“个性化缩略”。此类“任意缩略语”指涉广泛,内容芜杂,但不做特别说明当宛如天书是其“共同特色”——“美作”即“美女作家”,是“类称”;“安宝”即“安妮宝贝”,是个人笔名;“金司”是“金牌司仪”,暗含揶揄;而“流贝”则是“流行音乐界的贝多芬”的强行压缩……如你所知,如是缩略最初不过凑趣搞笑,外加俏皮,并非刻意制造流行。
于是发现,流行语诞生、繁衍、遍地开花,除“北伐”常规外,也常发生“南下”突变。比如,一些南方朋友就对“酸随”一词高度赞美。他们说,如此个性化、陌生化缩略不仅让“酸腐随笔”这一组合顿生新鲜感,同时,它也顺便撇清了“文人随笔”与“媒体随笔”间一直就有的暖昧差异。而诸如“韩大师”之类,尽管离谱,但当它被确认为“哈根达斯”的缩略后,反因离谱而让人铭记……以此而论,“卡布其诺”不久后也会被缩略成“卡诺”?还真没准儿。……这年头,“模仿”常常更加吸引眼球。
有关当下,我常以“语词辈出”一言蔽之:美女辈出、美男辈出、美车辈出、美作辈出有目共睹而外,美曲辈出、美居辈出、美文辈出、美词辈出各位也是感同身受……不过,日新月异“辈出”的结果,是它反让我们眼花缭乱惶然失措,它类似所谓“丰饶的苦难”,让人深陷选择之困。当无限丰盈反迫使我们不得不将“犯罪喜剧”缩略成“犯喜”、将“职业砍价师”缩略成“职砍”、将“公款追星”缩略成“公追”、将龚志超豪言“化悲痛为饭量”活生生挤压成“化饭”,有关语词,我们究竟是富有还是贫瘠?或者,它其实刚好证明了我们心灵空间貌似优裕的“窘”?仿佛优雅的“迫”?与楼盘广告中“建筑面积”与“实用面积”间公然的宏大落差一模一样?
《习惯性八卦》 第二部分将高潮进行到底
将高潮进行到底
(某家报纸的一个标题)
肥皂剧“将爱情进行到底”播出后,句式“将……进行到底”开始大面积流行。与商业上已成惯性的“跟风”近似,媒介跟风从来有恃无恐。当然,商业与媒介或媒介与商业,二者很容易被混为一谈。它们是舞台上而非柴米油盐中的一对情人,打打闹闹,恩恩爱爱……都是“戏”。
与一切流行相似,作为一种句式,“将……进行到底”在不同人眼里,会生成完全不同的观感。其原因在于,人和人比,最大的不同是记忆。如果不是像冯骥才采访过的那位小姑娘那样对于“文革”全然无知,就会知道,这个句式曾在一个残酷年代大面积流行……面对冯的提问,那个一九七五年出生的小姑娘愣了一下,迷茫地问:“文革?是和日本人打仗吧?”
所以,有人在读到“将……进行到底”这一句式时顽固地想起文革,自有其道理。而事实上,那些曾经响彻云霄的“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之类的口号并没能将那场“史无前例”呼喊“到底”,过过嘴瘾罢了。
可见无论是“将赚钱进行到底”,还是“将减肥进行到底”,无论是“将免费进行到底”,还是“将小剧场进行到底”,直至“将顾客满意进行到底”、“将爱心进行到底”、“将走光进行到底”,制作这些口号的那些“作者”不曾察觉的是,如此铿锵的呼喊,其实糊涂得紧。就说赚钱,谁有够?而“到底”二字对已是丧心病狂的打拼者而言,与其说是佳音,不如说是噩耗。“到底”即“完结”,钱真的赚够了?赚完了?你确定?
在寻找到一百六十二个男人和一百六十二个女人后,研究者开始展开研究。一百六十二加一百六十二等于三百二十四——这三百二十四位受试者年龄在十八岁到五十四岁之间。这些志愿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收看包含暴力、性及中性内容的电视节目,节目播放过程中不断插播广告。研究结果发现,裸露或暴力节目使观看者的注意力更集中于节目本身,在如此情境中,他们反倒忽略了广告所传达的信息。
对此,研究者分析说,影视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导致涉及性或暴力内容的电视节目已如过江之鲫。据此,广告商多半以为,如此大好局面将使他们的产品推广更加深入人心。不过,上述调查显示,实际发生的情形刚好与广告商们的预期相反:由于在诸如“暴力”、“性”等主题面前,受众处于某种被极度激发状态,因此它反倒大大降低了观众对居于从属地位的广告信息作出正常反应的能力……任何一个扣人心弦的节目,从一出恐怖片到一场世界杯赛,都更容易转移人们对广告的注意力。
这等于说,与广告商想当然的预期相反,“暴力”或“性”的市场需求并非一概畅销。照直说,在很多时候,它其实并不好“卖”。“暴力”和“性”之类的“硬通货”尚且如此,“进行到底”之类“高调口号”,其处境也就可想而知。回头再看诸如“将选秀进行到底”、“将A3激打进行到底”、“将红唇进行到底”、“将高潮进行到底”之类的叫嚣,忽然看出了心虚。
《习惯性八卦》 第二部分开捷达的不怕开广本的
开捷达的不怕开广本的
(改良顺口溜中的一句)
每至岁末,媒体上的各种年终专稿照例紧锣密鼓:或策划于密室,或创意于饭局。通常的行规是,媒体之间你别问我,当然,我也不问你。竞争有很多层次:投资额度、发行力度、人力资源等等,都是竞争内容。而保守商业创意,则更属重中之重。假使媒体事先就将自身各类年终专稿创意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找死啊?当然,有关于此,最新的变化是,普通百
姓参与“年终盘点”已成为可能——在互联网时代,虾兵蟹将芸芸众生也有了“盘点”愿望,并果真实现愿望。早年那种直线式、单线化、消化不良、肠梗阻式的传播状态已然开始改变。
这时,光脚的自然有理不怕穿鞋的——虽然位居边缘,亦非专业人士,但民间人士的年终盘点却鲜活,率性,粗糙且自由。他们采取的修辞策略通常即“借壳下蛋”——原本只有“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可如今已衍生出“骑驴的不怕骑马的”、“走路的不怕抬轿子的”等繁多衍生产品——其中甚至包括诸如“开捷达的不怕开广本的”、“开网吧的不怕开网站的”、“喝小二的不怕喝普京的”等无数“新总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这样,已然形成的,是一个主从相辅、庄谐并举的快乐格局。就让媒体去评点十大新闻人物、十大国际新闻、十大排行榜、十大畅销书、十大感动、十大激动、十大狂欢吧,而十大顺口溜、十大俏皮话、十大倒霉蛋、十大窝心事、十大糊涂鬼之类则无妨交给平头百姓……这也是一种自然分工?
在互联网上,有人盘点二○○二民间歌谣。某君写下一句“橘子红了”,跟贴忽就接踵而至,沸沸扬扬:橘子红了…帽子绿了…段子黄了…房子大了…票子多了…车子堵了…孩子来了…妻子换了…镜子空了…牌子多了…位子换了…裤子松了…袜子掉了…精子少了……
如你所见,如是盘点果然别开生面。
《习惯性八卦》 第二部分看谁比谁更SB
看谁比谁更SB
(从一个术语联想到的一句话)
面对诸如《有了快感你就喊》、《九一一生死婚礼》之类时髦小说,常常手足无措。面对它们,我全无好感,可如果上来就将那厌恶变作匕首投枪,无论有心还是无意,总会抬举了那些个初步脱贫的文学暴发户……我干嘛要这样“学雷锋”?
当然,也正是由于如此顾忌下的沉默,为那种粗鄙的市场化嚣张提供了释放或兑现的良机:行业定则或者没有,或者天翻地覆:明明是导演,可必须参与编剧,明明是作词,偏偏要参与作曲,医生参与药材贩运,火车站附近的眼镜店铺也一定参与春运“票务”推广……至于那个曾经是相声演员,而后历任娱乐圈首席摄影、娱乐杂志主编、出版社社长、县长、安全套形象代表、性药形象代言人的新闻人物,则更是不出一旬便有一场主题各异、效果相似的头条新闻吸引万千眼球,不说也罢。
描述如是混乱的文化生态,学者赵毅衡先生介绍说,有一个热词叫“DumbingDown”——更有趣的是,DumbingDown”一词其实尚无确切译文。赵介绍称,说到“DumbingDown”,有人将其译为“沉默下沉”,也有人将其译为“失守立场”;有人译为“保持沉默”,也有人译为“降低品位”——而赵自己则主张将其翻译为“往下笨”——赵的见解是,当今发生在传媒、教育、娱乐、文学等诸多领域的人与事,仿佛商量好了一样集体弱智,大家正仿佛总统竞选那般互相攀比,看谁比谁更SB。
赵先生的译法精确或许,可依我之见,他未免过于客气。依我之见,将其意译为“往下流”或“集体下流”,或许更为传神——我知道,“往下流”或“集体下流”者自有其难处,可无论如何,“下流”总是事实。哪怕如此事实出于求生存、求温饱,出于面对各种生存压力、金钱暴力等等情有可原的妥协,可如此事实确为一个坏事实。
《激情燃烧的岁月》已经很好,但不可以,蛋糕还要大,续集和前传非拍不可;九丹已是名人,但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