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怡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签名的人如此之多让她动心,立即将这项任务从长久手中接过,动用自己的关系寻求支持。
这样,虽然这篇文章没有发表,却已经掀起了一拨解放思想的浪头。以致于长久手握着这签名比内容还多的文章,发也不是收也不是。
“你这下玩火了吧?”总局领导有开始挠头,“没事搞这么大动静干什么,现在上面已经有人关注这事了。”
“好的坏的?”长久问道,他属于那种出了馊点子却收拾不了局面的人,没想到这次的点子有点忒馊了。
“有点复杂,听我慢慢讲。”领导慢慢说道,“你这出戏一唱,正好对了一些人的胃口,借题发挥,开始反攻了。”
长久头脑嗡的一声炸了,他就算再笨也知道卷入政治斗争的后果,不由得小腿哆嗦。
“别害怕,不是什么坏事。”总局领导安慰他说,“事情是这样的”
原来国内早有引进国外产品与自主创新之争,两派势力势均力敌。改革开放之后,大量的国外技术产品被引进国内,确实促进了各个行业的发展,这也让造不如买的势力抬起了头,他们的依据就是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既然国内的东西不行,那就买国外的吧。
正好这时有一个焦点,那就是748工程的主要成果——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激光照排属于照排技术的第四代,美国人用的是第三代照排技术,日本人用的是第二代照排技术,都有差距,当时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努力研制激光照排。
至于我国的技术嘛,不多不少,铅字——第一代而已。
正当人们在争论到底是发展第二代还是引进第三代的时候,北大一个小助研却大胆的准备跨越鸿沟,直接研制四代激光照排机,他就是王xuan。
所谓英雄都是高瞻远瞩的,王xuan教授敏锐的看到计算机的存在,大力推荐采用数字存储一步跨到激光照排。
只是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大多数人冷眼旁观,打击者有之,说怪话者有之,反正就是不相信华夏人自己能高出这东西来。
事实证明了王xuan教授的正确,79年第一份报纸被国人自己的激光照排机排版成功,堵住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嘴,也让他们休息了一阵。
只是第一代激光样机由于计算能力的缺陷还不成熟,导致不能实用,因此王xuan他们开始了二代机的研制,只是这时候已经是80年了,国外开始有厂家进入中国市场推销他们的激光照排系统。
诚然国外的东西确实先进,排英文完全没问题,只是中文有点慢,还不能很好的支持,性能与王xuan他们的第一代机差相仿佛。
于是买办们的言论死灰复燃,大力的诋毁国产系统,妄图把它掐死在襁褓之中。
正当他们大放阙词的时候,长久炮制的文章出世,引起了一些大人物的关注,有人开始借此做文章了。
先是有人把这文章发上了内参,而后又有人专门写信给几个副总理,极力的反对引进,支持国内人才自主研发,信中特别提到了国内研制的这一系统“解决了汉字缩小和放大不变形的问题,有几项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来在国内推广,在具备一定条件以后,还可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虽然这篇文章没有署名,但是几乎人人都知道这是曹长久的东西,鉴于长久在计算机研制方面的成果,没什么人攻击他,反而极力的推崇。
也就是这件事情,引发了80年代国内第一次关于“买”还是“造”的全国范围大辩论,也让长久大大的出了一次风头。
正文 八十七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49 本章字数:3111
论战双方呼朋唤友,各自扯了一帮重量级人物大打嘴仗。从大义上讲还是造派占据优势,毕竟这是领袖定下的发展方针,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民族自尊,谁也不会傻到自己承认是买办。
因此买派回避了重点,转而把话题引到了引进之后创新的方面,虽然有点防守的意思,不过还是很有一些市场,毕竟华夏的技术落后是不争的事实。
双方在报纸上你来我往,争得不可开交,一些民间人士也来凑热闹,纷纷投稿支持自己认可的观点。
慢慢的情况逐渐失去控制,双方笔下已经出现了“汉奸”、“卖国”等等攻击性字眼,似乎很有再来一场思想革命的意思。
面对如此场面,上层终于表态了,人民日报的社论终于发表了帖子,并置顶一星期,鉴于双方的论点都是基于如何让国家富强的目的,因此各打三十大板,定下了领袖时代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的发展方针。
这一回合双方都没占什么便宜,这场全国大论战最终以和稀泥告终。
不过长久得益于这场论战,完美的实现了自己的计划,他那篇五千言很快得到了最高领导的批复——“应与支持,责成管委会速办!”
就这样,长久的研究室名义上就成了第一个进驻深圳特区高新技术园的实体。
资金、地点都没了什么问题,长久和张怡立即开拔,前往深圳。
一切都要从无到有,深圳的房价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夸张,张怡顺利的弄到了一处店面。
由于是论战的导火索,长久也算是成了名,这次组建研究室总算得到了一些助力,其中各部门的人才就来了很多。
以前长久是发愁招不到人,现在却是烦人多,不少都是各部委关系户来着,实在让人头疼,又不能直接推了,因此长久出了一张考试卷,印了几百份,合格了才收人。
试卷的题目很杂,主要涉及数学、程序、电路等等。长久放话了,不以分数定人,每张卷子他都会仔细看,保证不让一个人才遗漏。
考试结果很快出来了,不管怎么说这帮人素质还是没话说的,都是受命令来增援的子弟兵,各部委的内线,发疯似的往长久研究室里挤。
挑来挑去,长久终于确定了一个二十五人的名单,算是一个交代,对外说是第一期招聘结束。
这就是曹长久的第一个班底了,平均年龄30岁,人人都有一手绝活。由于长久准备研制程控交换机,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点通信电子的底子。
由于是私人的研究室,长久的程控交换机计划没有得到国家的资金和政策,不过长久不在乎,这个研究室能成立已经是谢天谢地了,哪能再想那些有的没的。
饶是张怡搞到的地方比较大,25个人一进驻立马觉得拥挤,因此张怡还特地找了一个大仓库作为实验室,虽然条件艰苦点,不过这帮人到底还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这里的设备可以说是国内比较先进的。
抛开一切杂念,长久领导这帮大龄青年开始专心的研制程控交换机,没有经验,没有样机,只有长久的一点奇异的构想和研发队伍的朝气支撑。
在那个时代,国内还没有那些精神文明的成果,人们移能吃饱喝足为生活目标,长久只能在这方面满足他们,所有的生活待遇从优,标准向潜艇兵看齐,所需的一切物资国内无法供应的全部从香港购买。
长久虽不是贪图享受的人,但是在这个时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娱乐身心的东西,手下的研发人员至少又有80%是军属,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好对付的。
张怡搞到的门面房子位邻市郊,周围很有一些前来淘金之人的小饭馆,那时的深圳管理宽松,远没有现在城管之类的东西骚扰,因此还很是兴旺。
长久最喜欢在门口一家北方菜馆吃面,店主是东北人,带着个十六岁的女儿在深圳讨生活,下得一手好面,在周围也是小有名气。
只要有空或者是加班,长久第一选择都是在这个面馆小酌一杯,叫上几个小菜,来上碗老酒,浅斟慢饮之后再来碗油泼辣子面,浑身毛孔舒张,一天的疲乏悄然远去,又是精神抖擞。
店主的闺女也是个妙人,年纪轻轻已有了让人垂涎的风采,虽然屈身于厨房与馆堂之间,却是积极上进,总是在空闲之时捧着书看。长久好奇,曾经观摩过她的功课,原来是一些科技书籍,因此也略加指点。
虽然长久不在意,邻家女孩却是感激不尽,招待的也越发热情。这一来二去,也算是熟悉了,长久每次加班忘了吃饭,邻家女孩总是端着一碗足料的汤面给送过来,惹得那些大龄青年们羡慕不已,纷纷拿长久开玩笑,说是娶了这个媳妇算是衣食无忧了。
长久脸皮甚厚,也没怎么在意,只是每次的饭钱照给不误,怎一个迟钝了得。
邻家女孩对长久他们的工作很有兴趣,经常问这问那。要说那些研究室单身汉们个个争先恐后的搭讪献殷勤她都没理睬,只是笑着缠长久解答。
“长久,你们这是干什么的啊?”
“测试设备,不要乱碰,坏了你可赔不起。”
“哦,那我不动。那这个是不是计算机啊,我也想学啊,你教我吧。你可真能干,小小年纪居然懂这个!”大眼睛一眨一眨,羡慕的望着大男孩。
“不错,有时间让那些家伙教你,我现在没空。”某人专注的写着程序,面对佳人的要求,眼睛都不抬一下。
女孩的时间并不多,只是在送饭的空档才能在长久这里待一会,稍迟一点店主老爸就要来叫,女孩总是依依不舍的离开,也不知是舍不得电脑还是舍不得那个人。
生活总是平淡的,工作总是无聊的,实现理想是要付出代价的。至少长久是这样理解的,他也试图将这种理念灌输到手下人的脑子里。
都没什么经验,研发小组的大多数人甚至连什么是交换机,交换机如何工作都不知道,但是他们有热情,学习起来疯狂的要命。
长久给他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学习,他亲自开课,讲述计算机基础,讲述网络,讲述程序语言,讲述他自己知道的一切。可惜时日甚短,长久等不及了,匆匆将这些半吊子科技人员推上了研发的岗位。
要说学以致用,那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至理,这些年轻人在长久这个更年轻的家伙带领下,发挥了200%的**,逐渐掌握了一个合格的科技人员所需要的东西。
知识并不重要,关键是要掌握取得知识的方法,能够自我充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有精通的学问,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能够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工程师。
长久他们就这样几乎与外部的世界完全封闭,所闻所想都是通讯技术和如何实现程控交换机,他们也一步步的成熟起来。
作为总后勤官,张怡的任务就是让这帮人过得舒服,没有后顾之忧,顺带还从各方面搜集资料,提供试验用的器材,看着虽然简单,其实却是杂活,付出的精力很多。
张怡总是自我解嘲,说自己算是入了狼窝了,一个堂堂高管,怎么总是做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每当她诉苦的时候,总有狂徒站起来大呼:张姐别担心,下半辈子我养你!惹来一阵大笑。
时间就这么一点一点过去了,长久和他的梦之队却如同机器一般的做着自己的事情。有时候失眠,长久不由得在想,大洋对岸的竞争者们不知道在干什么。
正文 八十八
更新时间:2008…12…13 3:23:50 本章字数:4193
仿如流星一般,创造出国产计算机辉煌的曹长久就消失了,即使是那场甚大范围的学术争论也没留下他的名字。
转型时期的社会发展太快了,几乎所有的东西瞬息万变,思想的解放和前辈留下的遗产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
没有了外界的骚扰,手里掌握着自己的班底,长久总算可以安心的按着自己的步骤干活了,凭着心中一股执念,团队硬生生的从无到有逐渐把程控技术拔了起来。
不出长久所料,福建的程控交换机引进工程耽搁了,日本人抛出的诱饵是香的,谈判是艰苦的,要价是无理的,由于初期的失误,国内也只好忍气吞声的按着日本人的步调走,付款出人出技术。就像被套住的股民,硬着头皮安慰自己,一切都会有的。
事实上,日本人确实玩了一个漂亮的空手道,用华夏的钱投资,研发了自己需要的技术,反过头来继续卖给华夏人,简直是一个经典的商业成功案例。
这段往事还是总局领导亲自对曹长久讲的,旁边没有第二个人,回顾这段不堪的往事,二人都是唏嘘不已,只是当时已经晚了。
如果说国内计算机业界还有骄傲的话,也只能数的上0521微机了。这部高层点名的工业成品引发了国内企业最后的辉煌,不但占领了国务院,成了御用计算机,而且由于成本低廉,性能强劲,几乎在一年时间里就淘汰了全部的国产小型机,成了应用最广的计算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