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锤子,几根钉子和几块木板,并且开始钉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个自称是耶稣的人问道:“你在做什么?”班德勒在钉下最后一根钉子后再问那位病人:“你是耶稣吗?”那人再次回答:“是的,我儿。”班德勒就说:“那么你应该知道我来此的原因了。”突然间,那人回复神智,连忙说:
第一卷 第六十六章
“我不是耶稣!我不是耶稣!”他先前的模式被班德勒一下子就终止了。
另外一个终止模式的例子,是数年前所举办的禁烟活动。那场活动建议当自己的亲人想取香烟时,就送给他一个吻以取代那支香烟。这个举动一方面打破他自动取烟的模式,另一方面可让他怀疑旧有的取烟行为是否明智。
像这种终止模式的方式也可用在政界和商界,更可以用在日常生活里。经常我们会和自己周遭的人起争执,吵到最后大家都忘了争吵的原因,只想在这场争执中如何“赢得胜利”,因为这是他们争执的目的。像这样的争执往往会破坏双方的友谊。有时候在吵完后,你回想起来,总会觉得奇怪,为何会变成这种结果?可是在争执的当时,你可不会想到这一层。你现在想想是否最近有过一次这样的争执,当时你可曾用哪一种终止争执的方式?另外也请你为这种情况想五种终止模式的方法吧!
终止模式也可以做为预警信号,以便在争执失去控制时能切断这种争执。我发现幽默的用语是终止争执最佳的工具。首先你和对方得有一个约定,就是任何一方发现争执有可能会失控时,立刻就把共同认定的那句幽默话说出来,而另一方一听见这句话就得住口。另外由于这句幽默话能引起我们想起某件好笑的事,便能冲消一些争执所产生的火药味。
“凡能扩大人们力量,使他做出原先认为做不到的事,这种东西是无偿的。”——本·约翰逊
在本章里所阐述的两个观念,是与我们平日所知道的背道而驰的。第一,同意对方的说辞远比制服对方的说辞更具说服力。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充满了竞争,事事都要分出胜负。不过在沟通这件事上,如果想靠言语取胜,往往不会有任何成效。相反地,你若能以同意取代反对,以引导取代制伏,你的沟通会更有成果。虽然这样做并不容易,但是只要不断地注意,有一天你的沟通方式会改变的。
第二个观念是,我们的行为模式并非牢固地永难更改。如果我们做事的态度一直是消极的、束缚的,那并不是我们的心智出了毛病,只不过是反复使用某种不好的行为模式。不管那种模式是对别人或对自己,你都得立即终止,改换成另一种新的模式。毕竟我们不是机器人,受设定的程式所摆布。对于自己的心智,我们绝对有自我控制的能力,只要有决心,认清症结所在,改变只是瞬间之事。
上述两种观念都是从弹性的立场衍生出来。当你拼图拼不出来,你不需重复使用一种拼法,你应该以弹性的态度换个方式试试。你的弹性越大,可选择的机会就越多,可发展的空间就越广,而成功便接踵而至,指日可待。
在下一章里,让我们就来看看使人有“弹性”的技巧,那是……第十六章重新框视:透视的力量
“人生不是一泓死水,冥顽不灵的人犹如疯子和坟墓中的死人。”
——迪克森
让我们来谈谈脚步声吧!如果我问你:“脚步声有什么意义?”你可能会如此答道:“我不以为有什么意义。”好吧,就让我们来看看。假如你此刻正走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行人的脚步声是根本听不见的,所以脚步声对你不具任何意义。不过,如果你在深夜独坐在客厅里,忽然听到脚步声停在门日,这时你会怎么想?很可能这脚步声对你具有不同的意义,至于为何,则看过去的类似经验可以提供给你怎样的参考,以决定你是否应宽心或害怕。例如,你可能听出那是丈夫加班迟归的脚步声,便欣然应门;若你以前曾有遭强盗闯入的经验,很可能这陌生的脚步声会令你提心吊胆。至此,我们发现任何人生遭遇所代表的意义,全取决于我们为它所配的框框。当你换了个框框(角度),意义就随之而变。所以,要想改变个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要晓得如何为自己的遭遇配以最好的框框。这种认知的过程,我们称之为重新框视。
现在我想请各位看看上面这个图案,到底你看见了什么?
你可能看见了不少东西。在最左边像是一顶帽子,从右边算起第二个是一个朝下的箭头,至于其他的就全看你怎么想了。不过,你是否看见了有个“FLY''’的英文字母呢?或许你一眼就看出来了,因为这个图案曾制作成贴纸,贴在汽车保险杠及其他产品上。由此可见你以前的参考框帮助你马上看出FLY这个字。如果你没看出来,为何会看不出来呢?很可能你长久以来是白纸写黑字的认知习惯,让你无法看出来。只要你一直使用这种框框,就永远看不见FLY这个字。在这个例子里,FLY是用白墨水写的,你要想看出来,就得重新框视才行。其实这个道理也适用于人生,只要我们能把既有的认知框给换掉,从另外一些框框来看,往往许多人生中最棘手的问题,却是最好的机会。
正如我在书中一再重复的,人生的一切都不具先天上的意义,其之所以有意义,乃是我们认知的结果。任何外界的信息要对你有意义,就看你把它放在何等的认知框里。你想想,头痛对你是一件不幸的事,可是对药房老板而言却是件好事。人类有把遭遇赋与特殊意义的天性,倾向于用过去的经验来框视周遭的一切。如果你能改变习惯性的认知方式,在人生中就可以有更大的选择。在此你
第一卷 第六十七章
得特别记住,认知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我们认为某件事于我们不利,便会把这种信息送人脑中,结果就产生不利我们的态度。如果换个认知框,亦即换个认知角度,对于原先的那件事,便会产生不同的对付态度。我们可以改变对任何事物的储忆或认知,因而带动心态和行为的转变,这就是重新框视的要旨。
还记得我们说过,我们所见的世界不是它的真貌,而是透过我们的认知,我们观看的角度为何,就决定了我们疆界的范围。
再举个例子,请你看看图甲。你见到了什么?相信你一定是看到了一个丑陋的老太婆。再看看图乙,是不是见到跟图甲很相似的老太婆,把她的下巴正掩人毛皮大衣里呢?我请你看仔细点,并描述一番。她是快乐,还是悲伤?她正在想什么呢?现在这里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要告诉你,那就是画图乙的人说这幅画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小姐。如果你换个角度来看,就必能看出那的确是一位漂亮的小姐。让我为你解释一下,先前老妇的鼻子此刻是那小姐的下巴轮廓,老妇的左眼成了小姐的左耳,老妇的嘴成了小姐颈项上的项链。如果你还看不出来,让我再换幅图丙来助你了解。
这里有个疑问,为何在图乙,你会看成是个老妇而不是位美女呢?原因就在于你先前看过图甲所造成的先人为主所致。我常在我的班上,把学员人数分成两组,一组看图甲,一组看图丙。接着我让两组人共同看图乙,并发表白己的观点,结果常常造成是谁对的争端。看过图甲的人,坚持是个老妇而非美女;反之,看过图丙的人,则坚持是个美女而非老妇。
由此可以看出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们过去的经验经常控制着我们对周遭的认知,不同的经验就有不同的认知。一个卖黄牛票的人,可能会被某些人视为败类,但在另一些买不到票或不想排队的人眼中,却有如救星。成功人生的秘诀,就是要不断地储忆帮自己前进的经验,以谋个人及社会之福。
重新框视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借着认知框的改变,使个人的消极心态转化为积极心态。它分为转位式重新框视及转意式重新框视两种,都是经由转化内心痛苦或冲突以达成储忆的改变,进而造成积极进取的心态。
转位式重新框视是把在甲方面看来是缺点,但经移转到乙方面来看,却是优点的认知方式。在儿童文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类的故事。例如,鲁道夫的红鼻子虽是人们取笑的目标,但在昏暗的雪夜里却十分突显,成为大家的英雄人物,另外像丑小鸭之长相跟其他的鸭子不同而被视为怪异,其实在它长大之后,才发现是一只美丽的天鹅。另外这种框视在企业中也很有价值,例如在前面我谈到我公司中的那位拆散型的合伙人,虽然常跟我和其他的合伙人唱反调,直到我们发现他的长处是能帮我们找出计划疏漏之处,他才从我们认为是负债的地位提升为资产的地位。
许多伟大的创新,就是在别人认为无用之后,经过重新框视而发现它潜在的用途。例如石油在早期曾被视为会破坏土地、妨碍农作,可是看看今天它对我们的影响。数年之前,锯木厂不知如何处理庞大的木屑,而深感苦恼。这时有位老兄想到一个处理的方法,就是把木屑和胶水混合,经过压合后制成某种合板。在与锯木厂签约后不到两年的时间,这家未花分文材料的公司,就成为年营业额达数百万美元的企业。什么是真正的企业家呢?那就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人,他是能重新框视的专家。
转意式重新框视就是把现有情况赋予新的意义。例如你嫌自己的孩子话多,终日闭不了口,而从这种观点重新框视后,你应该认为他之所以多话,乃是因为太聪明了。有一位将军在遭遇敌人猛攻后撤退,曾对他的部队说:“我们并未撤退,只是换个方向前进。”他这番重新框视撤退的故事,为后人津津乐道。当我们的亲人过世,必有不少人会因亲人的丧失,内心难过。可是也有的人却看得很开,因为他们对死亡重新框视,认为死者将与他们永远同在,他们的死亡只是更高层次的存在。
另外一种转意式重新框视,就是改变自己所见的、所听的。如果你不满别人所说的,不妨臆想成他是用你最喜爱的歌星的语调跟你说话;或者你也可以在脑海里浮现刚才的情景,不过这次在那人的周围涂上你最喜爱的颜色;或者你可以臆想成他正为刚才所说的话而向你道歉;更或者你把自己臆想成是高高在上,在听他胡说八道。凡此种种重新框视,可以改变那件事对你的意义,并且改变你的心境和行为。像“成功的七个谎言”整章便是重新框视的事例,而本书也充满了这类事例。
不久之前,《巴尔的摩太阳报》刊载了一篇感人的文章,后经《读者文摘》转载,标题订为“视力不凡的男孩”,诉说一位名叫凯尔文·史丹利男孩的故事。他能骑脚踏车、打篮球、上学读书,几乎任何11岁孩子能做的,他都能做,除了眼睛看不见。
为什么有许多人在眼睛瞎了后,便意志消沉,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但这位小男孩却能做这许多的事呢?原来史丹利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她把史丹利从心理上建设,让他的障碍变成了优点。凯尔文的母亲是这么教他的:
有一天凯尔文问他妈妈,为何他的眼睛会瞎。
“我跟他解释那是天生的,并不是谁的错。他问:‘为什么我就那么倒霉?’
第一卷 第六十八章
我说:‘凯尔文,我不知道为何会挑上你,或许上帝在你身上有个特别的计划。’然后我叫他坐下,告诉他:‘你看得见,凯尔文,只不过你是用手取代了眼睛。记得,没有一件你办不到的事。”’
有一天,凯尔文晓得他这辈子无法看见妈妈的脸,而深感难过。但是他的妈妈知道该怎么跟儿子说,她说:“凯尔文,你能看见我的脸,用你的手来‘看’,用你的耳朵来听,你会比那些有眼睛的人看得还多。”从此以后,凯尔文便在妈妈的协助下,抱持着孩子所拥有对人的信任,对未来的信心及对自己无可动摇的自信,走进了“看得见”的世界。如今凯尔文有个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一位程式设计师,设计出能为盲人服务的程式。
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像凯尔文的盲人,我们极为需要像他母亲那样伟大的人,帮助盲人有效地重新框视。在最近的一次研讨会里,我有幸遇到了另一位重新框视的了不起人物,他的名字叫做考菲。他曾在战俘营中被单独监禁了七年之久,由于重新框视使他免于心智失常。当我们任何人听了他那段监禁时期的故事,都不免有些心惊。不过世事无好坏之分,只看你如何去想。考菲把他的被俘,框视成是个大好的机会,用来考验他是否坚强,使他对自己更了解,让他能与上帝更亲近,可以让自己有一天为自己当时的所为感到自豪。用这个观点来框视,他在被监禁的任何遭遇,都被认为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能帮助他彻底地改造自己。他说这段宝贵的经历,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