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深地刺痛着马科斯的心。中午,他自己也要宣誓就职。在总统府,他也举行 

了就职仪式。参加仪式的政府高级官员寥寥无几,就连副息统租总理都没来 

出席,礼毕,他和伊梅尔达走上阳台,向下面一批被动员来的支持者发表讲 


… Page 380…

话。他挥动着拳头高喊:“无论我们面前有什么困难,我们都将克服!”他 

的夫人伊梅尔达则呜咽着发誓说,她要“为人民服务,直至最后一口气”。 

     在下面听他们讲话的人,有谁能料到,此刻的马科斯夫妇正在做逃跑的 

打算呢?就职仪式一完,马科斯就打电话给恩里莱,要他保证他一家人出走 

的安全。 

     这一天,在菲律宾共和国,是有史以来两个总统同时宣布就职。 

     当天晚上9点,马科斯夫妻携儿带女,和他的一些亲信们打点细软,匆 

匆钻进4架直升飞机,飞往克拉克美国空军基地。 

      “马科斯逃走了!”消息迅速传遍了马尼拉,人们像过节似的,挥动着 

双臂在街上狂奔。“我们胜利了”的欢呼声,到处都能听到。整个城市沸腾 

了。铜管号、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五颜六色的焰火,和像下雨一样耀眼的 

黄色纸屑交相辉映。五千多人推开卫兵,冲进总统府。他们看见餐厅里还摆 

着吃了一半的丰盛晚饭,看见伊梅尔达的储藏室就像小型的百货商店,光是 

各种鞋子就有2000双!看见总统和他妻子生活如此奢侈,一个个都吃惊得张 

大了嘴巴。 

     人们把伊梅尔达的油画像扔进金鱼池里。一个青年跳上总统办公桌,一 

拳击穿了墙上挂着的马科斯肖像,并且狠狠地说:“我真想杀死他!” 

     直升飞机到达克拉克空军基地的时候,马科斯已是心力交瘁。在用担架 

把他抬上飞机后,随后就做了身体检查。之后,他们一家路经关岛,被送到 

美国的夏威夷。 

     美国海关发现,马科斯一行一共带来了300多个箱子,里面有数百万美 

元现钞,50磅金条和无数珍宝。 

     马科斯当总统,每年的年薪只有几万美元,但他和他的家族,一直巧取 

豪夺,侵吞国家巨额财富,据说,马科斯的财富总数达上百亿美元,分别存 

放在世界各地,此外还有许多不动产,纽约有几幢摩天大楼就是他的。 

     马科斯逃出菲律宾后,暗杀阿基诺案中的两名被告,愿意出来作证说: 

暗杀阿基诺的元凶就是马科斯夫妇。 

     马拉卡南宫的新主人——科拉松·阿基诺夫人作为菲律宾共和国总统, 

踏上了一条全新的生活道路。她要得到对丈夫贝尼尼奥·阿基诺之死的公正 

处理,还要使千千万万在马科斯统治时候含冤而死的人,都得到昭雪。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1990年9月28日,在马科斯逃离菲律宾四年半之后,庄严的法庭终于 

作出了公正的的判决。而刺杀阿基诺的元凶马科斯,忧病交加,客死在异乡 

美国夏威夷。且死无葬身之地,菲律宾政府一直拒绝将他的尸体运回国内安 

葬。直到1993年才被允许将他的尸体运回国内他的家乡安葬。 

                                                                     (贺君) 


… Page 381…

                            希特勒日记伪造案 



     1983年4月22日,联邦德国《明星》画刊突然向全世界宣布了一条爆 

炸性的独家新闻:它的记者格德·海德曼发现了希特勒的亲笔日记,共有六 

十二册。 

     两天以后,世界三大报之一的《星期日泰晤士报》首先发表了“日记” 

的内容摘要。立刻,就像一枚原子弹扔在了大西洋里,引起了全球性的轩然 

大波。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都先后转发了这条惊人消 

息。一时间,全世界的新闻界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官方不得不出来干涉。 

联邦德国内政部长亲自宣布“日记”是伪造的,并下令将海德曼逮捕入狱。 

他一直不肯认罪。直到1983年底,《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吉塔·泽雷妮在 

经过七个月的调查之后,终于发现“日记”骗局后面,还有一系列大大小小 

的骗局,而在这背后,老纳粹地下组织的幽灵在忽隐忽现…… 

     海德曼是欧洲颇有影响的《明星》画刊的著名记者,他在这家刊物工作 

了三十年,一直非常顺利。在新闻界的地位也是青云直上。他年富力强,头 

脑灵活,善于捕捉独家新闻。正因为如此,当他1981年初求见《明星》画刊 

所属的格鲁纳和雅尔印刷公司董事长菲舍尔,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 

粹空军运输帝国档案资料的“后宫行动”及1945年4月21日发生坠机事件, 

致使希特勒日记丢失的情况时,菲舍尔完全信以为真。海德曼绘声绘色地讲 

述了他发现这些“日记”的经过。 

     他说,1979年11月,他在一位朋友家里看到一册“希特勒日记”。据 

说就来自1945年4月21日坠毁的那架飞机。他四处打探提供“日记”的人, 

但一无所获。于是,他决定从坠机事件调查起。1980年10月,他终于查到 

飞机坠毁地点是在当时民主德国境内的伯纳斯多夫村。后来,他与《明星》 

历史部主任瓦尔德赶到那里,找到十六个军人的坟墓,每个坟墓上都有一个 

饱经风雨剥蚀的木制十字架,上面钉有一块椭圆形的搪瓷牌,其中一块写着 

 “威廉·阿恩特”,另一块写着“弗里德里西·贡德尔芬格尔”……为了证 

实所述不虚,他向董事长呈上了现场照片。 

     他接着说,1980年12月,他终于找到了向他朋友提供“日记”的人, 

此人是德国南部的一位收藏家、来自民主德国,现在仍有亲属在那边,有一 

个哥哥还是情报部门少将。五年前,这位少将从一个老头儿手里买到一份从 

那架坠毁飞机上抢救出希特勒档案的人的名单。他就前往伯纳斯多夫村,用 

金钱和权势逼迫村民交出了隐藏几十年的希特勒亲笔日记,还有他的诗、画 

和照片。现在那位少将准备把这些东西走私给他的弟弟,即那位德国南部的 

收藏家。而那位收藏家愿意以每册二十万马克的价钱将“日记”转让。 

     海德曼不肯说出那位收藏家的姓名,因为“那位将军把话说得很清楚, 

如果我对他们来说成了危险分子,他们将危害我和我的家人。” 

     尽管海德曼只提供了飞机坠毁的证明材料,而未提供那批档案幸存和传 

递经过的任何依据,但由于他过去表现一直不错,菲舍尔也就深信不疑,并 

不坚持追问那位收藏家的身份,当即指示海德曼去洽购“日记”。为了保密 

起见,甚至瞒过了 《明星》的主编。菲舍尔命令公司财务主任在银行开设一 

个特别帐户,海德曼可以在这个帐上任意取钱。当天,海德曼就提走了刚存 

进去的二十万马克,随后就消失了。 

     几天以后,海德曼带回了第一册“日记”和激动人心的消息:那位收藏 


… Page 382…

家告诉他,“日记,共有二十七册,为避免万一失手,不致全部被查获,他 

们将每次走私二至三册,总计约值二百万马克一对于一条必将震惊世界的独 

家新闻来说,这个价钱一点儿也不过份,因此董事长决定全部吃进。 

     此后,海德曼每月送来三本“日记”,厚薄不一,厚的约有100页,薄 

的只有50页上下,都是大开本,黑色人造革封面,每册“日记”大约包括2 

至4个月时间的内容,每个月底都有一段简短的小给,多数有希特勒的签名。 

     菲舍尔于1981年离任后,由舒尔特·希伦接替了他“对于这件振兴企业 

的大事,希伦的兴趣也毫不逊色。为整理这些“日记”,他成立了代号为“绿 

色档案”的特别工作组,由历史部主任瓦尔德、获历史学学位的年轻记者莱 

奥·佩施和两位秘书组成。他们的任务是为每册“日记”制作三份照相副本, 

评价“日记”内容,并准备一组论文。“日记”是用旧体德文写成,还需重 

新翻译。制好照相副本后,“日记”立即送往瑞士苏黎世。保存在汉德尔斯 

银行的保险柜里。 

     到1983年初,《明星》画刊收到的“希特勒日记”己远远超过原来说的 

二十七册,竟达六十册之多。时间从1932年6月22日至1945年4月中旬, 

几乎包括希特勒掌权的全部岁月。另外,还有叙述鲁道夫·赫斯1941年飞往 

英国事件的一本专册,以及叙述1944年7月谋杀希特勒事件的另一本专册。 

随着“日记”数量的不断增多,售价也越来越高,通过海德曼之手,《明星》 

画刊共付出了约一千万马克之巨。 

     在这之前,1982年4月,《明星》领导人决定请国内外专家鉴定“日记” 

的真伪,他们要找的第一个人,是美国著名笔迹专家奥德韦·希尔顿。 

     希尔顿68岁,已有45年鉴定笔迹文件的丰富经验,曾揭露过几次轰动 

一时的文件伪造案。 

     1982年4月的一天,《明星》代理发行人佐尔格和主任编辑瓦尔德带着 

一些短笺、信件和签名照片一一据说都是希特勒的亲笔,来到希尔顿家。他 

们还带来两页作者姓名不详的纸,一页是与鲁道夫·赫斯有关的文件,另一 

页是希特勒给匈牙利总督霍尔蒂的电报原文。他们要希尔顿鉴定,这两页纸 

与前面那些文件是否同一人所写,即是否为希特勒亲笔所书。 

     为了不走漏风声,《明星》送来鉴定的,只是与“日记”一起购进的文 

件。他们认为,若是文件真实,“日记”自然不会假。对希尔顿,他们只字 

未提这两页文件的来历,他们所要求他的“只是对对笔迹而已。希尔顿把两 

页原件摄成照片,借助显微镜对笔迹进行比较研究,两周后作出结论:两页 

文件均出于希特勒之手。 

     据此,《明星》领导人认定“日记”完全可靠,并于1983年3月拟定了 

报道计划,准备将“日记”分成三大部分共28节,在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 

连续发表。一切就绪后,《明垦》画刊开始向全世界兜售版权。哪家报刊对 

 “日记”内容有兴趣,可以向《明星》购买转载权。 

     1983年3月9日,《明垦》画刊驻伦敦代表首先找到《星期日泰晤上报》, 

向它兜售转载权。可是,该报考虑,《明星》是星期四版,而他们的报纸是 

每逢星期日版,转载时,这些日记早已失去新闻价值了。他们向《明星》推 

荐它的姐妹报,从星期一到星期六出版的《泰晤士报》建议他们去试试。《秦 

晤士报》兴趣还真大,该报公司的母公司——新闻公司当即与《明星》谈判 

世界版权。名扬四海的新闻公司老板鲁珀特·默道克是澳大利亚人,在英、 

美和澳大利亚都有许多新闻企业。他的胃口很大,但他坚持仅仅鉴定几页笔 


… Page 383…

迹是不够的,必须让一位历史学家检验“日记”,然后才能谈版权的问题。 

 《明星》自然无法加以拒绝。 

     在历史学界,休·特雷沃·罗珀尔不仅声誉卓著,而且德高望重,被封 

为戴克勋爵。他是剑桥大学彼得学院的院长,对纳粹帝国和希特勒都有精深 

的研究,并写过几部关于希特勒的专著,其中,《希特勒的未日》被公认是 

一部经典著作。而且,他是《泰晤士报》公司的董事长,绝对会对“日记” 

的内容保密。 

     戴克勋爵一开始对“日记”是持怀疑态度的,因为他知道,“没有一个 

历史学家暗示过,希特勒曾写过日记”。也没有一个希特勒的助手或仆人曾 

提到过这种日记。希特勒本人说过,由于体力不济,他写东西很吃力;而且, 

人所公认,1933年或1934年以后,他实际上已不再写东西,此外,他知道, 

黑市上还有许多假货:有关马丁·鲍曼的假文件、爱娃·勃劳恩的假日记…… 

但是,当他听取了“日记”的发现过程,并翻阅了几页“日记”之后,他的 

看法就完全改变了。尽管手写体的“日记”难以阅读,也得不到内容完整的 

誊清本,但“日记”给他留下的印象还是十分深刻的:一是材料的份量,二 

是笔迹,三是文体风格和希特勒的签名。希特勒的手迹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