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挂钩办法行不通,不妨还是利用已经挂好的那根绳子,把东西拉上来。
3月24日晚8点,风平浪静。母船上的绞车开始缓慢而均匀地收起系在
降落伞上的尼龙绳,想把那东西拉离海底。但在25分钟后,尼龙绳突然松了
下来。原来尼龙绳被突出的岩石割断了,“卷毛狗”下面吊着的东西不见了。
人们大失所望。第二天,“阿尔文”号和“阿鲁明纳”号下潜寻找,什
么也没找到,连系在降落伞上的信号发生器所发出的信号也没听到。
格斯特少将只好命令深水潜艇继续在海底搜索,又从加利福尼亚调来新
的水下回收器——电缆控制水下回收器,这主要是用来回收演习鱼雷用的。
4月2日,“阿尔文”号再一次发现了那个降落伞,它躺在2800英尺深
的光滑山坡上。两天后,新的水下回收器下水,花了半天时间,终于将缆绳
系在降落伞上。
4月6日,当水下回收器再次探访目标时,“阿尔文”号在一旁观察。
驾驶员瓦伦丁开过去想靠近一点降落伞,结果因能见度差而开过了头,一头
闯进降落伞里。瓦伦丁赶紧开倒车,可螺旋桨已被降落伞缠住了。这一下,
坐镇水面指挥的格斯特少将气得几乎要发疯了。氢弹没捞到,说不定还要牺
牲两个人。幸好瓦伦丁非常镇静,他硬是一寸一寸地把“阿尔文”号从降落
伞的缠绕下退出来。
15分钟后,“阿尔文”号终于摆脱了降落伞。格斯特这才松了一口气。
4月7日凌晨,水下回收器第三次下潜,又将一根缆绳系在降落伞上。
早晨7点零2分,绞车开始转动,降落伞下系的重物慢慢地拉离了海底。
格斯特少将不想再冒绳子断掉的风险。上午8点19分,当回收到200
英尺深度时,格斯特命令绞车停止转动。海军少校穆迪派了几名潜水员下海,
他们扯开降落伞,露出了炸弹架,氢弹还稳稳地固定在上面。潜水员们用金
属带子把氢弹缠起来,上面再系上钢缆,绞车又转动了。8点45分,也就是
… Page 453…
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22小时23分钟,氢弹浮出了水面,回到美军手里。
这场动员3万多人竭尽全力地干了3个多月,使用了各种新式装备的战
斗,终于以4枚氢弹全部找到而告结束。
此刻,格斯特将军已连续70多个小时没有睡觉了。他疲惫不堪,勉强写
下了一纸电文,发给爱森哈特将军。电文只有一句话:“圆满完成使命,在
西班牙折断的箭全部回收。”
(陈重)
… Page 454…
“挑故者”号爆炸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巍然矗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阳
光照耀下熠熠闪光,犹如一条银色巨龙,只等一声令下,便直上云霄。
在美国载人航天飞机飞行史上,“挑战者”号可谓战功显赫,独占鳌头。
在美国现有的4架航天飞机中,它飞行的次数最多。从 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
机升空,至今总共有24次航天飞行,它就占10次。今天,它飞行的使命是
将一个通讯卫星和全套观察哈雷董星的仪器送入太空轨道。此外,“挑战者”
号还创造过多次第一: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宇航员、第一位黑人宇航员和第
一位华裔宇航员都是乘坐它升空的。这一回,它又将创造一项第———首次
运载一位普通公民邀游太空。
这位普通公民是37岁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她是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
的社会学教师。
1985年7月,美国航天局公开招募一名将作太空飞行的普通公民,里根
总统提议选择一名教师。麦考利夫勇敢地应征,结果从11400名自愿申请者
中脱颖而出,成为有幸第一个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的“普通公民”。此刻,
她静静地坐在航天中心的休息室里,想到自己邀游天宫的理想就要成为现
实,不禁激动异常,同时又充满信心,纷飞的思絮把她带回到约翰逊太空中
心度过的日日夜夜……
当她“过关斩将”,在应试中一举夺魁后,她意识到在通往太空的道路
上她仅仅迈出了第一步,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有待于攻克。于是,她抓紧时
间,埋头苦读,遍览有关宇航的基础知识,为日后的操作训练打下良好的基
础。
3个月紧张的模拟训练开始了。她在约翰逊太空中心的5号大楼里参加
了宇航集训。整个训练场就像个“机器人”世界,宇航员在模拟座舱内必须
用计算机程序中的术语对话,不允许流露任何作为人的思想感情,训练极其
严格。集训课程包括熟悉机上全套系统,掌握飞行操纵规程,学习排除故障、
紧急避险,同时要接受失重训练,以适应太空中的生活。作为一名普通公民,
宇航员工作完全是个崭新的世界,要想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学会操纵航天飞机
的本领,适应宇航员生活,她付出的代价远比职业宇航员多得多。每天5小
时的高强度训练,麦考利夫总是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高度紧张的脑力活动
和超乎寻常的形体训练,使她疲惫不堪,但她总是咬紧牙关坚持着。她终于
成了一名合格的宇航员。
在这次航天飞行中,她将在第4天向地球上几百万中学生讲授两节“太
空课”。第一节课她将用自己在太空的亲身感受向学生们讲解:什么是“太
空”?在太空中人类如何生活?第二节课她将告诉学生们:为什么人类要耗
费巨额财富,冒着生命危险闯入太空?太空对人类的价值。在太空中讲课,
这在教育史上是前无先例的,想到此,已有12年教学经验的麦考利夫内心充
满了初试讲台般的喜悦与不安。
临行前几天,她特地来到康科德中学,向学生们告别,她开玩笑地说:
“再见吧,我的孩子们!如果老师不再回来任教,那就是被上天留住了。”
她深知航天飞行中充满着巨大的危险,但为了唤起学生们和全国民众对航天
事业的理解和热爱,她愿以身试“险”。
… Page 455…
工作人员的脚步声,把她的思绪打断。紧张而又繁杂的登机准备工作开
始了。在作了一系列测试后,人们帮她穿上笨重的宇航服。
这是一个少有的寒冷天气,北风凛冽,温度降到了零下4摄氏度,发射
架上挂满了晶莹的冰柱。由于天气太冷,原订上午9点38分发射的时间,不
得不推迟了两小时。看来,这不是个好兆头。
但在距发射架4英里远的看台上,却是一幅热气腾腾的景象。一大早,
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观众就冒着严寒赶到这里。他们中有国家字航局的
官员,有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有专程来观看的美国各州的旅游者,还有即
将起飞的宇航员的亲属,其中包括麦考利夫的父母和妹妹。他们手拿望远镜
和照相机,遥望着发射台,焦急地等待着那最后一刻的来临。
11点左右,身着宇航服的麦考利夫和她的战友们——另外6名字航员从
航天中心大楼出来了,他们微笑着向兴高采烈的观众挥手告别,愉快地从航
天飞机头部左侧的圆形舱门进入密封舱。
11点30分,一切准备就绪,开始倒数计时。发射前7分钟,最后一架
舷梯撤离“挑战者”号。前4分钟,宇航员最后做一次头盔和面罩检查。前
35秒,一切显示正常,自动程序开始工作。前6秒钟,“挑战者”号主发动
机点火。
这时,所有看台上的观众都盯青巨大的电视屏幕。他们屏住呼吸,注视
着屏幕上倒数计时的数字变化:“5、4、3、2、1!”
11点38分,当最后一声指令从指挥中心下达,“挑战者”号下方腾起
一阵翻浓着的白烟,轰鸣着拔地而起。这条银色的巨龙,喷着明亮耀眼的火
柱,以3倍于音速的速度直插云天。顿时,看台上爆发出阵阵欢呼声和掌声。
人们欢欣雀跃,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陶醉,人人脸上绽出喜悦的笑容。麦考
利夫的双亲和妹妹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们为自己亲人的成功而感到自
豪。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现场直播的亿万观众,也欢天喜地,赞叹不已。聚集
在学校礼堂里观看电视的康科德中学的数百名学生,个个欣喜欲狂,为敬爱
的麦考利夫老师飞上太空而喝彩。整个美国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
11点39分12秒,即“挑战者”号发射后仅仅72秒钟,意想不到的惨
剧发生了。“挑战者”号底部突然闪出一道白光,顷刻间,一团由桔红色火
焰和乳白色烟雾组成的大火球吞没了整个航天飞机。紧接着。从15000米的
高空传来闷雷般的爆炸声,耗资12亿美元的“挑战者”号砰然爆炸,两枚助
推火箭拖着白烟从火球中窜出来,形成一个“Y”字型坠落下来。而飞机本身
则变成千万块燃烧着的碎片,洒落在离发射场19公里的大西洋里。
广阔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场上死一般寂静,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
惊呆了,看台上数以千计的观众茫然不知所措。麦考利夫的妹妹“啊”地一
声发出撕人心肺的惨叫,使看台上的观众从恍惚迷离中惊醒,一时间,痛哭
声、唏嘘声响成一片。几分钟后,广播员以沉痛缓慢的语调播出了这不幸的
消息,告诉人们刚才目睹的景况是一次千真万确的空难。整个发射场立刻沉
浸在悲哀和痛苦之中。
坐在电视机前目睹这一惨剧的干千万万的观众,却怎么也不敢相信这是
真的,直到播音员反复报道、荧屏上连续播放这一悲惨的瞬间,人们才被迫
接受了这个事实。悲恸的气氛笼罩着成千上万的家庭。
在康科德中学,礼堂内兴奋的欢呼声还未停息,电视屏幕上的航天飞机
已猝然间化成一团大火,孩子们个个都惊呆了。礼堂里顿时寂静下来。接下
… Page 456…
去便是举座悲泣,放声痛哭。这生与死、欢乐与悲痛的瞬息变幻,简直叫孩
子们难以置信,幼小的心灵无法承受。许多孩子呆呆地坐在电视机前,久久
不忍离去,仿佛这样能使时光倒流,挽回麦考利夫老师的生命。教师们强忍
住心中的悲痛,尽量安抚孩子们,并立即通知学生的家长,把孩子领回家中。
历史将永远记住1986年1月28日11时39分12秒这一难忘的时刻,一
场世界载人航天史上最大的悲剧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上空发生了。“挑战者”
号航天飞机高空爆炸,7名机组人员无一幸免。这7名为人类的太空事业献
身的勇士,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他们是:新罕布什尔州康科德中学 37
岁的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夫、46岁的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40岁的驾
驶员迈克尔·史密斯、36岁的黑人女宇航员朱迪斯·雷斯尼尔、35岁的罗纳
德·麦克奈尔、39岁的埃利森,奎恩和41岁的格雷戈里·贾维斯。
“挑战者”号爆炸的噩耗,通过无线电波立即传遍全球。全美国为之震
惊!全世界为之震惊!
悲剧发生之时,美国总统里根正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里召集高级助手
讨论国情咨文。副总统布什和国家安全顾问斯皮克斯惊慌失措地跑进来,通
报了这一骇人听闻的惨讯。里根当即要求打开电视机看录像。“挑战者”号
爆炸的惨景使他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过了很久他才喃喃自语:“这,这真
是一场可怕的悲剧。”他迅即下令全国下半旗致哀7天,并推迟向国会发表
国情咨文。
几小时后,里根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向全国人民发表电视讲话。他的面
容似乎一下子苍老许多。他以低沉而略显沙哑的声调悲痛地说:“‘挑战者’
号失事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民族悲剧,南希和我与你们一样深感悲痛。”他宣
布1月28日为全国哀悼日。他满怀激情地赞扬罹难的7名字航员是“星球旅
行者”,是“大无畏和勇敢的人”,“他们具有那种特殊的精神,即挑战者
的挑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