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危机故事100篇-第1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了12月份,人们渐渐对那场悲剧淡忘了,开始筹办起美洲人最盛大的 

节日——圣诞节。然而,就在12月21日那天,却传来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 


… Page 493…

的消息:两个多月前遇难的乌拉圭橄榄球员中,居然至今还有人活着,而且 

为数不少,达16人之多! 

     原来,那架遇难飞机坠落在阿根廷境内一条海拔11000英尺的峡谷中, 

气温低,积雪厚,加上机身坚固,飞机一头扎进雪堆中,竟没有完全破损, 

也没起火燃烧。机上17人当场身亡,32人幸免于难。其中一些尚能走动的 

轻伤员,冒着危险,把重伤员从舱里救了出来。不久,夜幕降临,气温骤降。 

幸存者们将机上所有的御寒衣服都裹在身上,挤作一团。机上报务员已摔死, 

无法与外界联系,但活下去的信念却强烈地激励着大家与死神作斗争。他们 

坚信,救援人员一定会找到他们的。 

     这是个寒冷的一夜。他们好不容易熬到天亮,却发现有4个人已停止了 

呼吸,很可能是因伤势过重或经不住寒冷而冻死。其中有副驾驶兰奎拉勒, 

他临死前已处于昏迷状态,嘴里说着胡话。“我们快到圣地亚哥了……”闻 

者潸然泪下。他的同事、正驾驶员弗拉岱斯则在飞机坠落时撞死了。 

     白天在焦虑不安的期待中过去了。夜幕再次降临。到了第三天,困在峡 

谷中的幸存者们对外界救援的希望逐渐破灭,便在“老克利斯琴”队队长马 

斯罗·佩雷兹的领导下组织起来,决心同舟共济渡难关。由于所剩食物很少, 

佩雷兹决定实行严格的定量配给制度。 

     幸存者们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糟糕,他们靠不多的巧克力、葡萄酒、 

果酱和融化的雪水维持着生命。昔日身强力壮的橄榄球队员变得垂头耷脑, 

有气无力。没有几天,所有的食品全吃光了。在这冰天雪地里,既无猎物可 

捕,又无野菜杂草可采,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咽下肚了。怎么办?真是叫天不 

应,叫地不灵。他们相互偎依着,一动也不动,尽量减少身体的消耗。一天, 

两天,三天……他们除了大把大把地吞咽积雪,没有吃任何食物。 

     医学院大学生罗伯尔特·卡内隆实在饥饿难忍,绝望中他猛然想起在学 

校上尸体解剖课的情景,要活下去的欲望驱使他向空难中的死尸爬去。他用 

一根冰棱制成一把冰刀,在一具尸体上动手割下肉来,闭着眼睛吞下去。接 

着,他又割下几片肉。并打开尸体的腹腔,用刀割下肝脏,拿回去鼓励同伴 

们吞下这“人肝维他命”。起初两天,只有几个人硬着头皮吃了一点,大多 

数人实在不忍咽下去。因为这是一个极其痛苦的决定,他们虽然身陷绝境, 

却仍旧怀着一丝希望,相信再坚持几天,救援人员就会来到。他们利用一部 

在空难中没有损坏的收音机,一直在收听智利电台的广播。10月22日,他 

们从收音机中听到智利方面已终止救援搜寻行动,才最终意识到,要想离开 

峡谷,脱离险境,只有靠他们自己了。既然如此,别无选择余地,必须靠吃 

尸肉才能坚持下去,才能有体力跑出去求援。因此,原先坚持不食用同伴尸 

肉的人也强迫自己吞咽了。最后一位开始吃尸肉的,是幸存者中唯一的妇女 

尼莲娜·梅瑟尔,数日来她一直拒食尸肉,直到饿得奄奄一息,才勉强吃了 

一点儿。 

     人们靠食尸肉,坚持到了10月29日。又一场灭顶之灾向幸存者们袭来。 

在南半球,10月份尚处于春季,山上时常发生雪崩。就在这一天夜里,人们 

像往常一样睡在飞机机身的残骸中。突然,随着一阵雷鸣般的巨响,山上大 

片的积雪滚滚而下,刹那间把飞机残骸埋没了。 

      “雪崩!”睡在机舱口的人惊呼起来,他们拼命扒开积雪,冲了出去。 

接着,又冲回来救其他人。就这样,几次进出硬是有19个人钻出雪堆。而其 

他9人,包括马斯罗·佩雷兹队长和尼莲娜·梅瑟尔女士,都来不及抢救, 


… Page 494…

活生生地闷死在机舱内。 

     这真是祸不单行,雪上加霜。再次幸存下来的人们面对如此惨烈的局面, 

意识到继续这样坐等下去,只会死路一条。要想死里逃生,就必须派人下山 

求援。一等雪崩停止,他们就推选出三个身体比较强壮,意志又非常坚定的 

年轻人,即费尔南多·帕拉多、罗伯尔特·卡内隆和安东尼奥·维兹金,要 

他们千方百计,战胜艰难险阻,翻山越岭,去智利境内请求救援。 

     11月17日,这三个经过一段时间“养精蓄锐”的年轻人,带着全体幸 

存者的希望,离开飞机失事地点,开始朝东北方向艰难跋涉。他们沿峡谷婉 

蜒而行,走了两天后,依旧没有走出峡谷。他们意识到,肯定是走错了路, 

便沮丧地往回走。然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他们这两天的劲没有白 

费,在返回途中,竟意外地发现“费恰尔得”号撞落的机尾。他们钻进去一 

看,机尾内存放的行李、食品和备用电池等物品依然还在。这令他们惊喜万 

分,他们立即从中取出一些目前最急需的食品和衣服,还找到几包香烟。他 

们满载而归,但毕竟没有完成求援任务,所以,一直在苦苦等待着好消息的 

人们并不显得高兴。雪崩发生以来,又有两个伤病员死亡;三人求援小组未 

能走出峡谷,求援希望更为渺茫。浓重的阴影笼罩在幸存者的心头。 

     将三人小组带回来的食品和衣物分配完毕后,大家认为,至关重要的还 

是尽早与外界取得联系。于是,稍懂一点无线电知识的洛伊·哈雷与三人求 

援小组一起,再次找到机尾,取出备用电池,装入无线电发报机试着发报, 

可是没有成功。但他们却意外地接到发自家乡蒙德维的亚省的声音,得知他 

们的亲友已说服乌拉圭空军,再一次出动飞机寻找他们。听到这个好消息, 

大伙儿的情绪顿时高涨起来。帕拉多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把所有的手提箱 

从行李舱里取出来,在雪地上堆放一个巨大而醒目的“十”字,以便让几千 

米高空的救援飞机的驾驶员能够看到。 

     获救的希望重又在人们心中燃起。他们决定暂停派人走出峡谷求援,静 

候救援飞机的到来。几天过去了,飞机并没有出现。到12月11日,又一位 

同伴因饥寒而死亡。大家感到再也不能坐等死神的降临了,必须恢复实施主 

动寻找生路的计划。 

     说干就干,12月12日清晨,三人求援小组以原班人马再次出发。这一 

回,他们决定改从峡谷西面向上攀登山峰。两天过去了,终于在第三天爬上 

山顶。三个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可放眼远眺,又十分沮丧:四周不见一块 

农田、一片树林,甚至连一点绿色也看不到。白茫茫的荒山崇岭重重叠叠, 

一眼望不到边。显然,这次求援的行程远比预想的要长得多,随身携带的食 

物远不够三个人用这么长时间。于是,他们商量后决定让维兹金一人从原路 

返回,把情况报告等候在峡谷中的难友们,而帕拉多和卡内隆则继续前行。 

     可是,该往哪里去呢?他俩望见远处有一座山,山上似乎没有积雪,便 

决定从山顶下到另一条峡谷,再攀上那座山。 

     山势极其险峻,下山远比上山难得多。这时卡内隆突然想起一句名言: 

 “世上有艰险,但没有不可逾越的艰险。”他立即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们把 

随身带的坐垫拿出来作为雪橇,很快就滑下了山坡。然后又将坐垫绑在脚底, 

像雪地靴一样在积雪上行走,而不致于陷进雪中。 

     进入那条峡谷后,他俩发现有一条小溪,溪边长着一些青青的野草。这 

使他们欣喜若狂,因为自从飞机失事以来,他们还是第一次看见植物。绿色 

令他们信心陡增,继续沿山溪行走。不一会儿,他们又看到了飞鸟和其他小 


… Page 495…

动物,积雪也渐渐消失了。8天过去了,他们终于发现了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一只盛汤用的空瓦罐,一堆燃烧过的牛粪,以及树上用斧头砍过的痕迹。 

不过,还是没见到人影。 

     到了第9天,他们随身带的食品已所剩无几了。正当他们绝望之际,突 

然在一条河边看见对岸有几个骑马的智利牧民在放牛。帕拉多和卡内隆如同 

遇到救星一样,激动得浑身颤抖,大声呼叫着,向牧民招手。然而,由于流 

水声哗哗作响,牧民们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或许压根儿就听不懂他们的话, 

很快就骑马离开了。幸好,第二天牧民们又来到这里。帕拉多急中生智,迅 

速在一张纸上写了几个字,裹上一块石头扔到河对岸。那几个牧民拾起纸头, 

看了半天,才明白了他们的意思。 

     就在12月21日这天晚上,牧民们把他俩带进了自己的帐篷里。他们终 

于与外界联系上了。10个星期以来,他们第一次吃上美味佳看,也是第一次 

舒舒服服地睡在床上。 

     第二天,牧民们把情况报告了当地的警察局。警方立即与有关方面取得 

联系。12月22日下午,智利救援中心派出两架直升飞机,在帕拉多、卡内 

隆的引导下,飞往飞机失事现场。由于那条峡谷周围的山峰大多高达13000 

英尺,一般直升飞机难以飞到如此高度,但飞行员们认为救人要紧,破例冒 

险飞越了那几座山峰。 

     直升飞机飞临峡谷上空时,留候在那里的难友们早已做好准备,收拾出 

一大块空地,以供飞机着陆。原来,他们已经通过收音机的新闻节目,得知 

两个年轻人已大功告成,与外界联系上了。此刻,他们纵然衣衫褴褛,瘦骨 

嶙峋,却尽量把自己打扮整洁一点,用积雪擦去满身污垢,有的甚至系上了 

领带。当然,他们并未忘记另一件重要的事。雪地上食用过的尸体横七竖八, 

他们自己是看惯了,如果外界人来了,一定会惨不忍睹。于是,他们硬撑着 

自己已经极其虚弱的身体,尽量把尸体摆放好,并用积雪掩盖起来。这一番 

大动作,累得他们筋疲力尽,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尸体还暴露在外。 

     直升飞机安全降落了。帕拉多和卡内隆抢先跳下来,向留候的难友们奔 

去。他俩的胜利归来和最终盼来援救人员的喜悦,立即使所有幸存者欢呼雀 

跃,热泪盈眶,进而激动得互相拥抱。两架直升飞机一次只能载8人,余下 

的只有等到第二天。到12月23日晚,全部幸存者共16人都安全救出。 

    从10月13日飞机失事,到12月23日获救,这16名年轻的橄榄球队员, 

在海拔11000英尺的雪山上度过了漫长的71个日日夜夜后,他们终于在圣延 

节前重返“人间”。这一“安第斯山奇迹”震撼了整个世界。一批又一批新 

闻记者从圣地亚哥蜂拥而来,采访这些传奇般的人物。幸存者们回想起困在 

雪山的那些恶梦般的日子,为了活下去,竟然以同伴尸体维系生命的可悲情 

景,如今更感到内疚和不安。因此,在采访中谁也没有勇气提及这件可怕的 

事,只是以机舱内贮存有食物搪塞过去。时近圣诞节,为了不冲淡节日的欢 

乐气氛,记者们也没过细追问,只当是“上帝”保佑的结果。 

     然而,这场“安第斯山悲剧”并没有就此落幕。圣诞节一过,人们在狂 

喜之后,不禁提出了疑问:在那冰封世界中,寸草不生,绝无任何天然食物 

可以充饥,这十几个大活人,仅凭飞机上那么一点食品,能熬过漫长的 71 

天吗? 

    参加救援的专家,尤其是那些无缝不钻的记者们,开始问及这个问题。 

幸存者们无一例外地立刻沉默不语。敏感的记者从他们低垂的脑袋、回避的 


… Page 496…

目光及躲闪的只言片语里,觉察出其中必定有难言的隐情,便进行新闻追踪, 

很快从处理失事现场的有关人员那里探明真相:这16名年轻人在安第斯雪山 

上生活71天的主要食物,竟是死去同伴的尸体。这一耸人听闻的消息立刻引 

起轰动。有几家报纸甚至登出了雪山上残缺尸体的照片。善良的读者看了无 

不流下辛酸的眼泪。顷刻间,这个无奈而又无情的事实,几乎改变了幸存者 

们的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