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炸弹投到首脑人物身边。计划已制定妥当,现在是该进入实施的阶段了。
眼看离七国首脑会期越来越近,坐镇总部的警视厅长官俊藤田,心情一
点也不轻松。三月以来,对东京首脑会议的保卫工作,在俊藤田的亲自领导
下,进入了筹备阶段。为了向极左派发出警告,东京地方检察院对革命者协
会的非公开活动家城野顺治,以侵入建筑物、违反枪刀管理法等罪名,向东
京地方法院起诉。对反对东京首脑会议的极左派进行起诉,这是第一次。
可是,极左派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警方逮捕了中核派头目桥本利昭,从
没收的暗号备忘录中分析,警视厅已经预感到在这次首脑会议期间,极左派
可能从高楼直接发射炸弹,袭击会场。俊藤田与同僚们商量后,决定把以迎
宾馆和各国首脑下榻的新大谷饭店、大仓饭店为中心向外扩展两公里区域,
划为会议期间警备圈,增派三万名警备人员,昼夜戒备,并给警备部增配喷
气式战斗机、武装直升飞机、飞艇和红外线夜视望远镜、精确狙击枪、装甲
巡逻车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尤其是在圈内的每座高楼的前面都设置一组岗
哨,严密监视出入的人。对从街上采购回来的主妇挎的篮子,以及送牛奶的
货车,都要一一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尽管如此,俊藤田对周密的警备计划心中依然没有底。是啊,1986年,
是哈雷彗星回归年。对科学家来说,这是近距离研究这个神秘天外来客的最
理想的年份。可这一年,对人类来说却发生了许多不幸的事件。仅仅是前4
个月,就出现好几起震惊世界的事件:
——2月28日,瑞典首相帕尔梅被不明身份的人枪杀,凶手至今未找到;
——4月6日,西柏林舞厅发生重大爆炸事件,200余名美国海军陆战队
队员,在硝烟血泊中呻吟;
——4月15日,美国“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对利
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及周围的军事目标进行了猛烈袭击。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
险些丧命;
——4月26日,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毒气外泄,致命的放射性尘
… Page 238…
埃随风飘荡,使大片欧洲土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一些组织和团体扬言,
将以“适当的方法”提醒西方七国首脑,对此事予以重视……
所发生的一切,与四方七国首脑会议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谁敢担保
国内国外的“特殊人物”不挺而走险?
首相中曾根放心不下,俊藤田更是忧心忡忡。
决定性的日子——1986年5月4日终于来到了。
雨后天晴的东京,格外美丽宜人。第12次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将在这座
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中召开。
下午两点,位于青山墓地北侧的赤坂国宾馆,披上了节日盛装。在前厅
里,军乐队奏响了欢快的进行曲。西方七国首脑会议拉开了序幕。
此时,日本警视厅进入了紧张的战斗状态。首脑人物的前后左右,簇拥
着身材魁梧的便衣保镖;树丛中、花坛后手提机枪的保安人员,如临大敌地
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国宾馆外,牵着警犬、骑着摩托的警察,组成了严密的
警戒线。空中机动飞艇的舱内,拿着高倍望远镜和精确狙击枪的特等射手,
虎视眈眈地监视着地面,一旦发生可疑情况,他们就将毫不留情地扣动扳
机……
然而,如此严密的保安措施并非滴水不漏。
里根总统两天前就已到达东京,为出席会议作准备。而英国首相撒切尔
夫人,则是在欢迎式已经开始后的2分半钟,才从羽田机场匆匆赶到赤坂国
宾馆。法国总统密特朗。甚至比撒切尔夫人还晚到一个小时。
按照惯例,欢迎仪式按欧洲共同体、加拿大、意大利、联邦德国、英国、
法国、美国的顺序,每隔20分钟分别举行一次。当某一国家的首脑同中曾根
首相一起站到红地毯中央的检阅台前时,陆上自卫队中央音乐队就奏起为这
次会议新谱的“祖国”歌曲,而后奏两国国歌,检阅91人组成的陆上自卫队
特别仪仗队,向飘扬在仪仗队中央的两国国旗献礼。一次欢迎仪式实际上只
用7分钟。
又一次欢迎仪式开始了。
乐队奏响了英国国歌。站在中曾根首相身边的撒切尔夫人和着乐曲,无
声吟唱着这首产生于18世纪40年代的歌曲。
接着,日本国歌响起来了。撒切尔夫人对这首名为《君王的朝代》似乎
并无多大兴趣。望着红、白、蓝“米”字旗,撒切尔夫人希望这次能加强与
西方国家的合作。她做梦也不会想到,此时离国宾馆2600米外的松原公寓
内,有5门自动迫击炮的炮口已对准了自己。
整个欢迎仪式结束后,各国首脑齐聚检阅台前,互致问候。作为东道主
的中曾根首相,一面指着飘忽在会场上空巡逻的日本警视厅飞艇,一面同各
国首脑窃窃私语,表现出一副春风得意、从容自信的神态。然而,他非常清
楚,此时此刻的首脑会议,正处在危机四伏的险恶局势之中。
今年3月25日,极左派为反对举行庆祝日本天皇在位60年纪念典礼和
东京首脑会议,向日本皇宫和美国大使馆发射了火焰弹;4月15日,美军横
田基地又遭到迫击炮袭击;紧接着,大阪和东京也发生了5起炮击事件。
中曾根首相暗暗祈祷苍天保佑:但愿今天不要发生意外。4点2O分,最
后到达东京的法国总统密特朗,匆匆赶到会场。他刚刚走进迎宾馆,再过10
分钟就将举行欢迎美国总统里根的最后一轮仪式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5发迫击炮弹伴着巨响和浓烟,从松原公寓4楼的401号房间,以2分
… Page 239…
钟的间隔连续发射出来。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把周围住宅的门窗玻璃震得剧
烈颤抖。
赤坂国宾馆顿时一片混乱。惊慌失措的保镖们一边喊:“有刺客!”“快
隐蔽!”一边连拽带拉地把几位首脑送到了安全的地方。在现场采访的各国
记者,更是鸡飞狗跳,乱成了一锅粥。
由于松本等人计算失误,5枚尾部带着8枚叶片的炮弹,发出尖利的呼
啸声,掠过检阅台上空,分别落在离发射地3100米——350O米的新坂40号
大楼屋顶、赤坂公寓阳台和加拿大大使馆门前。其中射程最短的炮弹坠落在
离迎宾馆前厅只有660米的地方。真是玄而又玄。
毫无疑问,这些炮弹是射向西方七国首脑的。俊藤田恼羞成怒,立即组
成特别搜查本部,开始搜查。根据发射点附近居民在电话上提供的线索,奔
赴现场调查。
在松原公寓401房间,俊藤田看到窗口安放着5尊炮筒,对着迎宾馆。
金属窗户的里层,有上下开关,通过定时自动控制装置,使它在炮弹发射时
自动打开。为了不致留下痕迹,炮弹发射后,室内自动着火,使人无法辨认。
警方发现,这种自制的迫击炮炮筒长150厘米,炮弹全长40厘米,直径10
厘米,与袭击美军基地时使用的炮筒完全一样。
俊藤田立刻把情况向中曾根首相报告,并断定这是中核派干的。
迫击炮弹使从未在重大活动中失手的日本警视厅丢尽了脸面,不仅打乱
了七国首脑会议,也打乱了东京平静的生活。
加拿大大使馆坐落在东京港区赤坂七条、周围矗立着各式各样的高级公
寓。每座公寓前都有一名警官在不分昼夜地戒备着。当第一枚炮弹落在离使
馆仅10米的青山街上爆炸时,在一阵惊人的警笛尖叫声中,警车急驰而过。
手持金属探测器的警官也在四处奔跑,顿时呈现出一片惊慌而忙乱的景象。
有一个叫饭沼顺子的目击者说:“正当我们沿着人行道向青山一条走去
时,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嗖嗖的炮弹飞行声。定睛一看,一颗炮弹划着抛物线
落到我们前面三米远的地方,立即发出 ‘嘣’的一声巨响和一股黑烟,柏油
路上陷进一个直径20厘米、深5厘米左右的弹坑。好在炮弹没有爆炸。想起
来真是可怕极了。”
这次袭击中,西方首脑们死里逃生,平民百姓也无人受伤,但它却震惊
了世界。聚集在新大谷饭店记者中心的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安莎社的
记者,几乎在同一时刻,用最快的速度报道了这一消息:
“导弹射向西方七国首脑!”
“迫击炮燃烧了!”
“西方首脑东京遇险!”
当天下午6点钟,出席晚宴的各国首脑走进中曾根首相官邪,一群新闻
记者便围了上来,请求发表感想。
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不要大惊小怪地报道。”记者又转向里根总
统问道:“您害怕吗?是否担心再次遭到袭击?”里根微微一笑,回答说:
“炸弹虽然射出来了,但从迎宾馆上空飞过去了,可惜没击中。”演员出身
的里根总统表现出一副临危不惧的沉着态度。
在宴会席上,撒切尔夫人别出心裁地向中曾根首相建议说:“为了表示
我们并不怕恐怖主义者,明天我们一起到大街上走一趟。”中曾根首相尴尬
地笑着点了点头。
… Page 240…
晚上7点半钟,警视厅举行紧急记者招待会,正式向各国记者通报这一
事件。
俊藤田阴沉着脸,对记者们说:“原来,警视厅把炮弹的射程估计为2
公里,并为此采取了严密措施,但今天的射程却是3。2—3。7公里……”
记者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俊藤田接着说:“预测发生差错,十分遗憾!虽然事先也收到了中核派
已经发明出射程达3。4公里的炮弹的情报,但是怕扩大警戒圈会削弱警备力
量,所以就没扩大。这次他们果然出手啦!我们正在采取进一步的措施,防
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当天晚上,原定的半径2公里警戒圈扩大到半径4公里,自卫队的特种
部队也开始介入警戒任务。并且连夜印制了旅客登记表10万张,第二天早晨
便发到圈内各个旅馆饭店,让他们火速将一切行迹可疑的人的情况,填表报
上来,以便控制。同时布下天罗地网,缉捕嫌疑犯“松本夫妇”。
然而,大海捞针谈何容易。“松本夫妇”一直下落不明。
东京西方七国首脑被炸,是80年代最危险的谋杀案。以往恐怖分子、极
端主义者,大都是以某一个国家的某一个首脑或要员作为袭击的目标。像这
样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七个发达国家首脑为袭击对象,在80年代绝无仅
有,在整个20世纪也极为罕见。
如果“松本夫妇”计算精确,炮口稍稍低一点,里根、撒切尔夫人、密
特朗、玛鲁尼。中曾根等人恐怕就难逃厄运了。如果西方七个主要国家的首
脑同时落难,对他们所在的国家,对西方社会,甚至对整个世界局势所带来
的影响和后果,将是难以预料的。
(何文)
… Page 241…
斯莫尔尼宫的枪声
1934年12月1日是原苏联历史上重要的一天。下午四点钟,列宁格勒
州委第一书记谢尔盖·米罗诺维奇·基洛夫写完了报告,把笔记本塞进军上
衣口袋,给州委打了个电话,通知对方他马上出发到斯莫尔尼宫来。
48岁的基洛夫四年前出任苏共政治局委员,目前他仍住在石岛路大街一
幢普通的大楼里,与老百姓为邻。在大门口,他向司机和警卫员问好。坐进
汽车,越过横跨涅瓦河的特罗伊茨桥,碾着湿漉漉的柏油马路,向斯莫尔尼
宫开去。
斯莫尔尼宫位于涅瓦河畔,是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典式大厦。1917年这里
曾是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和彼得格勒苏维埃所在地,列宁曾在这里发表一
个又一个战斗号令,直接领导震撼世界的武装起义。现在则是列宁格勒州、
市党政机关所在地。
基洛夫步履轻捷地走进了通常是警卫森严的斯莫尔尼宫,后面的警卫员
没跟上来。他独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