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经》二十八卷”,以《邶啵馈肺痪恚馈睹恃荡肺觥囤贰多{》《卫》为三卷,多了两卷,为三十卷。
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卫庄公是公元前七五〇年左右时人,《硕人》当产生于此时。后来卫国被狄人灭了,《左传·鲁闵公二年》:“狄入卫……许穆夫人赋《载驰》。”接着卫戴公迁漕,文公迁楚丘,产生了《定之方中》一诗。它和《载驰》都是卫国最晚的诗。这样看来,《卫风》都是被狄人灭亡以前的诗(公元前六六〇年)。《定之方中》则产生于文公季年的时候。邶和啵际俏酪孛粢桓龅厍K词且笊痰氖锥迹凶觥澳烈啊被颉澳茫┌睢薄N渫趺鹨螅剂斐枰淮胤剑制涞亍3璞北呤勤呤青{,南边是卫。卫都朝歌,在今河南淇县,故诗多称淇水。卫风的产生地,在今河北的磁县、濮阳;河南的安阳、淇县、渭县、汲县、开封、中牟等地。卫国昏君特别多,人民负担重。北方受狄人的侵略,南方受齐、晋争霸的威胁。卫都是一个商业发达的较大都市,是商人必经之路。魏源说:“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盛则声色辏。”他概括了卫地当时的经济形势《卫风》的特点:第一,产生了中国第一位女诗人许穆夫人,她的作品《载驰》(有人说《竹竿》、
《泉水》也是她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第二,人民对政治不满,大胆揭露、反抗统治阶级的诗比较多,如《北风》、《相鼠》、《墙有茨》、《新台》、《鹑之奔奔》等,斗争性之强,在《诗经》中除《魏风》外,是少见的。第三,关于恋爱婚姻方面的诗,如《柏舟》、《桑中》、《氓》、《谷风》等,表现了当时妇女的悲惨命运与大胆反抗封建礼教的精神。这和当时卫国的政治、经济、地理形势的特点是分不开的。三、《王风》:全部都是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那时王室衰微,无力驾御诸侯,其地位等于列国,所以称为《王风》。王即王都的简称。平王东迁洛邑,在今河南洛阳孟县、沁阳、偃师、巩县、温县一带地方。崔述说:“幽王昏暴,戎狄侵陵;平王播迁,家室瓢荡。”这正是王风的历史背景。如《黍离》、《兔爰》、《葛藟》、《君子于役》等诗,多带有乱离悲凉的气氛。四、《郑风》:周幽王时,郑桓公作周王的司徒,犬戎杀幽王和桓公。桓公的儿子武公继位,仍称郑。《左传·闵公二年》说:“郑人恶高克,……为之赋《清人》。”此事发生在公元前六六〇年左右。可见《郑风》是东周至春秋时代的
作品。郑国的都城新郑,在今河南郑州一带地方。郑诗的特点,即《论语》所说的“郑声淫”。这不仅指声调而言,结合诗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恋爱诗歌。新郑也是一个大都会,民间一直盛行着男女在溱洧等地游春的习俗,故诗多言情之作。五、《齐风》:《南山》、《敝荀》二篇,是揭露齐襄公和他的胞妹文姜私通的事,《左传》也有记载,这件事发生在春秋时候。《猗嗟》和《载驱》也是春秋的作品。《齐风》可能是东周末到春秋的作品。齐在今山东省中北部和中部。它的首都临淄,在春秋时代也是一个大都会。朱熹说:“太公……既封于齐,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民多归之,故为大国。”所以《齐风》反映恋爱婚姻问题的诗也比较多。齐地面山,人民多狩猎《还》、《卢令》是写狩猎的诗,《猗嗟》是歌颂射手的诗,表现了人们勇武的精神。六、《魏风》:魏国在周惠王十六年(公元前六六一年)被晋献公所灭,全部《魏风》都是魏亡以前的作品。
魏在今山西芮城一带地方,土地干,生产少,魏国君主俭啬,人民生活比别的地区更苦。魏诗在《国风》中风格最一致,多半是讽刺、揭露统治阶级的诗歌。《鲁诗》说:“履亩税而《硕鼠》作。”《魏风》富于战斗性,可能是由于魏地较早向人民征收双重税的缘故。七、《唐风》:唐国就是晋国。《扬之水》是写晋昭侯封他季弟成师在曲沃地方,后来曲沃的势力大过了晋侯,就想搞政变。这件事《左传》亦有记载,它发生在春秋时候。《唐风》可能是东周和春秋时的作品。唐在今山西中部。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姬叔虞为唐侯,都城在今山西翼县南。唐地有“晋水”,所以后来改称“晋”。晋从昭侯封他的季弟成师于曲沃后,晋君和成师系统的斗争,足足乱了六七十年,人民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在诗歌上表现了消极颓废的色彩。八、《秦风》:《小戎》是写秦襄公伐西戎的事(在公元前八〇〇年),《黄鸟》是揭露秦穆公用人殉葬的罪行。《左传·鲁文公六年》:“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诚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这是公
元前六二一年的事。可见《秦风》也是东周以后至春秋时的作品。秦国原来占据着甘肃天水一带地方,后来疆土逐渐扩大,占据陕西一些地方。西周末年,秦庄公、襄公平定犬戎,平王东迁,西周王畿和豳地归秦所有。《汉书·地理志》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皆迫近戎狄,修习战备,高上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在其板屋”,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俱杭’及《车辚》、《驷驖》、《小戎》之篇,皆言车马田狩之事。”尚武精神,正是《秦风》的特点。九、《陈风》:《陈风》可考者为《株林》,它作于鲁宣公十年,即公元前五九九年。这是《诗经》中最晚的一首诗,在春秋中叶。其余的诗不可考,可能都是东周以后的诗。陈国在今河南淮阳、拓城和安徽毫县一带地方。《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这和陈地人民崇信巫鬼的风俗有密切关系。《汉书·地理志》说:“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子宛丘之上,婆婴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遗风。”《宛丘》和《东门之枌》两首诗正可说明陈地的诗风。
十、《桧风》:桧国在西周末年被郑桓公所灭,事见《史记》。所以全部《桧风》都是西周的作品。桧国在今河南密县一带地方。只存诗四首,看不出它的特点。《隰有苌楚》一诗,表现了浓厚的厌世悲观的色彩。十一、《曹风》:《侯人》是写曹共公的事。《左传·鲁僖公二十八年》有关曹共公不用僖负羁而乘轩者三百人的记载,僖负羁是春秋晋文公同时人,约当公元前六四〇年左右。余篇不详。曹国在今山东西南部菏泽、定陶、曹县一带地方。也只存四首诗。曹是一个较小的国家,位于齐、晋之间,统治者如曹共公等,生活非常腐化,人民感到悲观失望,这是很自然的事;《蜉蝣》一诗正是它的代表作。十二、《豳风》:《破斧》篇说:“周公东征”,《东山》说:“我徂东山》滔滔不归。”“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它是周公东征士卒在归途中所作的诗。西周亡后,豳地为秦所有。所以《豳风》全部都是西周的作品,是《国风》中最早的诗。豳,亦作邠,在今陕西栒邑、邠县一带地方。
豳地原来是周的祖先公刘所开发的,周是重视农业的民族,所以豳诗多带有务农的地方色彩,除《七月》外,《东山》等诗,也可以看出它的影子。《汉书·地理志》说:“昔后稷封邰,公刘处豳,太王徙岐,文王作丰,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稿,务本业,故豳诗言农业衣食之本甚备。”这几句话,说出了豳诗的特点。以上是十五国风产生的时间和地区,因为民歌部分是人民的口头歌唱,经过人们的传诵到采集、写定,要经历一段漫长的时间。所以对《国风》的创作年代,只能指出它的大致时间。再则古代诸侯常有迁徙、吞并的事,这里只能指出各国大致的区域轮廓。《诗经》虽然经过太师、乐工们的加工删改,但如仔细分析,仍旧可以看出各国不同的特点与风格。《大雅》的大部分诗作于西周前期,其中最早的是《文王》,《吕氏春秋》曾引这首诗,以为是周公旦所作(约在公元前一一〇〇年左右)。最晚的诗,可能是《瞻卬》和《召昊》,是幽王时候的作品。《小雅》各篇产生的时间最长,从西周到东周都有,以厉、宣、幽西周末年的诗为最多。它
最晚的诗,如《节南山》提到“尹氏”,《正月》提到“褒拟”,约当平王初年,即公元前七七〇年左右。《大雅》和《小雅》多半是周王朝大夫上层人物的作品,产生在西、东周的首都镐京(西安)和洛邑(洛阳)。《小雅》中的少数民歌,是用首都声调谱曲的,它的产生地可能在周都的郊区。如《大东》、《采薇》等诗,表现了当地人民的思想感情《周颂》是《诗经》中最早的诗。据后人考证,作于武王、成王、康王、昭王时代大约一百多年间(公元前一一〇〇至九五〇年),都是西周初期的作品,其中以“大武舞歌”的《武》、《賁》、《桓》等为最早。《商颂》即宋颂,是宋人正考父依据商之名颂改写的,用它歌颂宋襄公,是春秋时代的作品。《鲁颂》里的《閟宫》有“奚斯所作”一句,奚斯是鲁僖公时人(公元前六五〇年左右)①————————————————————————① 薛若《韩诗章句》:“奚斯,鲁公子也。言其新庙奕奕然盛,是诗公子奚斯所作也。”段玉裁“奚斯所作解“也证明《閟宫》确为奚斯所作。
《駉》,《毛序》认为“史克作是颂”,史克是鲁襄公时人(公元前五七O年左右)。可见《鲁颂》也是春秋时代的作品《周颂》的产生地在镐京。《鲁颂》产生在春秋鲁国的首都山东曲阜。《商颂》是宋诗,产生在春秋宋国首都河南商邱。
四 采诗说、删诗说和《诗经》的形成从漫漫几百年间流传下来的,在茫茫儿千里中产生出来的,又出自各种各样的男女老少之口的诗歌,是怎样搜集、编订成为一本完整的《诗经》的呢?关于它的来历,首先要明确两个问题:即“王官采诗说”和“孔子删诗说”。一、王官采诗说。《诗经》中的一部分诗是民歌,据古书说,这是周王朝派出专门的官员到各地去采集的。官员的名称,各书不同,如“行人”、“遒人”、“轩车使者。”、“。。 人使者”等;但他们“采诗”的职务是相同的。古书对采诗的制度怎么说呢?(一)《左传·鲁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云:‘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
谏。”杜顶注:“遒人,行令之官也。木铎,木舌金铃。徇于路,求歌谣之言。”按《夏书》指逸书《胤征》篇,可证道人的官积,在左丘明以前就有。(二)《孟子》:“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说文》“。,古之遒人,以木铎记诗言。读与‘记’同”。宋翔风《孟子赵注补正》:“《孟子》:‘王者之迹熄’, ‘迹’当作‘。’。言王国无遒人之官,而诗遂亡矣。后人多闻‘迹’,寡闻‘。’,故改。为迹。”按许填和宋翔凤解释孟子所说的“迹熄”二字,是正确的;采诗遒人官职废止以后,诗歌就没有了,接着就产生《春秋》这一部书。可见孟子也说到遒人的官职。(三)刘歆《与扬雄书》:“诏问三代、周、秦轩车使者、。。 人使者,以岁八月巡路求代语、童谣、歌戏。”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认为“。。 人”就是“遒人”,它和“使者”,“行人。”同实而异名。(四)《汉书·食货志》:“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乐,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牅户而知天下。”《汉书·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五)何休《春秋公羊传注》:“男女有所怨恨,想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男年(本页以下阙)
二、孔子删诗说。孔子删诗说,在汉代以前的书上没有记载。到了汉代,有人认为王官到民间采的诗非常多,现存的《诗经》,不是太师保存的旧本,是经过孔子删订过的。这种说法,始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后来班固继承了司马迁之说,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宋欧阳修更发展了《史记》、《汉书》的说法,归纳出孔子删诗的删章、删句、删宇的三个原则①,顾炎武则进一步为孔子不删“淫诗”作辩护②。可见一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