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与人的关系以及统治阶级的残酷性,国人对死难者的同情,对统治者的僧恨。临其穴, 走到墓穴要活埋,惴惴其栗。 浑身哆嗦魂魄丧。彼苍者天, 啊呀老天啊歼我良人! 好人丧生太凄凉!如可赎兮, 如果可以把命赎,人百其身! 愿死百次作补偿!通过殉葬前凄惨场面的描绘,呼天求救的控诉,百身赎死的要求,渲染了全诗悲残无告的气氛,表达了人民的强烈抗议。郭沫若先生在《中国古代杜会研究》中说:“殉葬的习俗除秦以外,各国都是有的,不过到秦穆公的时候,殉葬才成为问题。殉葬成为问题的原因,就是人的独立性的发现。”这话是正确的。五 恋爱、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自由恋爱结婚,是人们生活要求之一,所以风诗里情诗特别多。这一类诗,被后代学者说
成了淫诗。在我们今天看来,它是真实地反映了《诗经》时代的男女关系“写出了他们在恋爱结婚过程中各种不同的感受,恋爱、结婚与礼法制度的矛盾和妇女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管子·入国篇》说:“凡国都皆有掌媒,丈夫无妻日鰥,妇人无夫曰寡,取鰥寡而合和之,谓之合独。”《周礼·媒氏》说:“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周统治者为了蕃育人口,规定每年春天二月作为开放月,让青年男女自由选择对象,自由同居。《诗经》中一部分恋歌,很明显地反映了当时人民恋爱、婚姻是比较自由的。《郑风·野有蔓草》可能就是一位男子写他在仲春之月遇见一位合意的女子的诗。《郑笺》:“蔓草而有露,谓仲春之月,草始生,霜为露也。《周礼》:‘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无夫家者。’”他这一段话,说出了这首诗的产生时间与背景。《诗序》说:“民穷于兵革,男女失时,思不期而会。”《诗序》说出了诗的社会很源。一大批超岭未婚的男青年,在开放月里,偶然在路上遇见素不相识的女子,只要她外貌美,也就感到适合心愿,谈不上她的内心美不美了。诗的第一章说:
野有蔓草, 青草蔓延野地上,零露潯狻!÷吨槁渖弦煌磐拧S忻酪蝗耍∧抢镉形幻琅桑逖锿褓狻!≈芮迥啃阏婧每础e忮讼嘤觯∥颐锹飞锨上嘤觯饰以纲猓 ⌒穆庾阋蝗栈叮≌獠皇呛芮宄乇泶镎庵智樾髀穑康诙履┒渌担骸板忮讼嘤觯胱淤申埃 敝祆浣馐停骸坝胱淤申埃愿鞯闷渌病!笨杉谂既幌嘤龅幕岫竦门渑迹堑笔蹦信墓餐蟆!墩倌稀坑忻贰匪担簱坑忻罚∶纷油耆淞说兀昕饓I之。 拿着小筐拾取它。求我庶士, 追求我的意中人迨其谓之! 趁着仲春相会吧。她在田野间看见梅子已熟,纷纷落地,已经可以用浅筐来拾取;因联想自已青春已逝,只好趁那“会男女”的时刻选择对象。这些青年男女除二
月外,还参加民间的节日的集会,自由地谈情说爱,象郑国的修楔节,陈国的巫风舞,卫国的桑林祭,都是他们集合的最好机会。《郑风·溱洧》写郑国青年男女在三月上巳节到璨惰修楔的诗:溱与洧, 溱水洧水桃花香,方涣涣兮。 三月冰散流汤汤。士与女, 男男女女来游春,方秉简兮。 手拿蕳草驱不祥。女日:“观乎!” 女说:“咱们去看看,”士曰:“既且。” 男说:“我已去一趟。”“且住观乎? “陪我再去一趟吧,洧之外, 上已佳节洧水旁,洵訏且乐。” 确实好玩又宽敞。”维士与女, 男男女女相依傍,伊其相谑, 哈哈调笑心花放,赠之以勺药。 送支勺药表情长。《太平御览》引《韩诗章句》:“溱与洧,说(悦)人也。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辰,于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
悦者俱往观也”,按上巳是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这个修楔的佳节,在中国古代是大家所喜爱的。三国以后,用三月三日作为修楔的节日,不再用已日。晋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写他在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修楔于山阴兰亭的事。可见郑国修楔之俗已传到后代了。《溱洧》是写在季春三月流水涣涣的溱和洧的河畔,春光明媚桃花盛开的广场上,青年男女成群结队地手握蕳草,在橙清的水上,洗掉污秽,拂除邪恶。这是一个人民的大集会,男女杂杳,谈笑风生,在这样一个自由恋爱环境里,大家趁这机会,找自己的对象,大胆地和情人对话、调笑、赠花、定约(勺药又名江蓠,和“将离”同音,勺和“约”同音。送勺药,表示将要离别的时候再定后约),尽情地过着一天快乐的游春生活。在游会舞蹈的自由环境中,青年男女常常借歌声来诉说自已的爱慕。《郑风·蘀兮》是一群女子要求男子带头歌唱的诗。诗人以风、蘀起兴,以风比男,以蘀比女。她希望男子象风一样,能吹到女子身上。她看见风把叶吹起来了不禁感奋地说‘你带头唱吧,我来和你!”诗通过起兴、呼告的形式,表达自己内心潜在的要
求。简短的二章八句,好象看见一群男女欢乐歌舞的场面,节奏嘹亮的歌声中有一对对的男女“对歌”。这是当时民间歌唱的一种流行的形式。《啵纭どV小肥抢投嗣袷阈此怯钠诿茉嫉氖弘疾商埔樱俊≡谀牟杉苎剑磕缫樱 ≡谖拦柘缪剑≡扑迹俊〔虏挛倚脑谙胨棵烂辖猓 ∑链箧⒔剑谖液跎V校≡嘉业却谏V校液跎瞎×粑蚁嗑墼谏瞎伲臀液蹁恐弦樱 ∷臀忆克谏涎剑∈嗽诓芍参锏牡倍肫鸸ピ鸵晃幻琅嗷岬耐拢隽苏馐赘枭橇痢⒔谂挠蒲锏氖>莺笕丝贾ぃV幸嗝A帧⑸<洌晃赖卦且笊痰氖锥迹A种缭词巧烫赖挥甑牡胤剑罄闯晌嗣窦漓刖刍岬某∷!赌印っ鞴怼菲担骸八沃猩A郑性泼我病4四信舳垡病!彼挝蠛螅稳思坛辛怂恰
祖先的习俗,将桑林作为男女聚会之地,其地在今河南滑县东北。《汉书·地理志》说:“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所谓郑卫之音早已失传了,可是我们现在朗诵这首诗,犹有余音绕梁之感。在恋爱过程中,他们在离别的日子里,伴随着的就是相思之苦。《郑风·子衿》是一位女子想念情人的诗。它刻划一位少女悠悠不断地思念情人,站在城楼上等待,许久不见他来,急得来回地走着说:挑兮达兮, 独自来回走不停,在城阙兮。 城门楼上等情人。一日不见, 只有一天没见面,如三月兮! 好象隔了三月整。《王风·采葛》是一位男子想念情人的诗。他的情人是一位劳动妇女,她采集植物去了,诗人焦急地唱:“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人用简短、精练的几句话,就充分地表达了自己“长相思”的深情。“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成语,于是就流传到今天。
在恋爱过程中,有时双方感情不够融洽或暂时不来往了,在诗篇中表现出妇女的各种不同情绪和性格。《郑风·丰》是一位女子后悔没有答应男子要求而患得患失的诗。男子走了,她怅惘地说:“子之丰兮,候我乎巷兮。悔子不送兮!”如果情人再来的话,她一定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和他一道走或嫁给他。《郑风·狡童》是写一位女子被男子疏远的诗。她为了狡童不和她讲话和吃饭,气得唱道“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褰裳》诗人也遇到这种情况,但她不是一人在苦恼,而以一种爽快的口吻对情人说子惠思我, 你若爱我想念我,褰裳涉溱。 提超衣裳淌漆河。子不我思, 你若变心不想我,岂无他人? 难道没有别人么?狂童之狂也且! 呆子里的呆子呵!她的性格与《丰》、《狡童》诗人很不相同,是比较爽直泼辣的家庭的和睦是建立在夫妻之间感情真挚的
基础上的。《郑风·出其东门》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郑国的习俗在恋爱婚姻问题上是比较纷乱的,男男女女常聚集在东门这个游玩的地方谈情说爱,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中,《出其东门》的诗人独独不为那如花如云的女子所引诱,他唱了这样一首诗表明心迹:出其东门, 走出东城门,有女如云。 女子象云多,虽则如云, 虽然女子象云多,匪我思存。 不能占据我心窝。缟衣綦巾, 白衣绿巾俭朴妻,聊乐我员。 快乐家庭爱老婆。他忠贞不二地爱着自己俭朴的妻子,不是那种喜新厌旧、停妻再娶的人。朱熹说:“郑俗淫乱,此人能不染污俗,安其室家之贫陋。”闻一多说“缟衣綦巾,女服之贫陋者,此人自目其家室也。”他们都正确地指出了诗的主题在阶级社会里,统治者利用各种手段,对广大人民施行压迫束缚。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同样也受到各种限制和破坏。“礼”是当时统冶者
统治人民的工具,史称周公制礼作乐,《礼记》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可以证明他们如何重视礼了。《周礼·媒氏》就是讲管理全国人民配偶问题的。人们结合,必须通过媒约之言,父母之命始能正式结婚。如果人们自由地谈情说爱,就会被家庭、舆论认为违礼犯法。而且,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界限也极分明。《大东》诗说:“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诗中以君子和小人对举,阶级的差别是极其明显的。修好的又平又直的“周道”,君子在上面走着,小人只能看看。君子和小人之间,有了一道鸿沟,不相逾越,更谈不上什么彼此恋爱结婚了。《郑风·将仲子》是一位女子拒绝情人的诗:将仲子兮, 请求阿二听我讲,无逾我里, 别翻我家里弄墙,无折我树杞! 别攀我家祀树上。岂敢爱之, 难道我敢爱惜它?畏我父母。 怕我亲生爹和娘。仲可怀也, 阿二真真惹我想,父母之言, 只恨爹娘要责备,
亦可畏也! 话儿可怕搅人肠!她在家庭、亲戚、舆论的干涉指责下,不得不沉痛地牺性自己的爱情,请求仲子不要再来找她。诗通过“呼告”的形式,刻划女主人公对不合理的礼教束缚与恋爱自由的可畏可怀的心理矛盾。《啵纭ぐ刂邸肥怂担悍罕税刂郏∑吹磁哪敬诒酥泻印!∑胶又醒搿s嚤肆谨郑《钋按狗⒛乔嗄辏刀盐乙恰!∈俏易非蠛枚韵蟆V朗该宜 ∈乃啦换岜湫某1母也天只, 娘呀!天呀!不谅人只! 不体谅我的心呀!这位少女是坚决的,她对礼教的代理人母亲干涉阻挠婚姻自由的行为表示强烈的反抗,誓言、呼告,表明了她在礼教的压迫下是宁折不弯的。《王风·大车》是一位女子寄给情人的诗,她爱上了一个穿毳衣坐大车的大夫,可是她为什么
害怕?为什么不敢私奔?《关雎》的“君子”,爱上了采荇菜的“淑女”,可是他为什么求之不得?《汉广》诗人爱上了汉水边的姑娘,可是他为什么“不可求思”?与这些可能都是当时青年男女恋爱结婚受到阶级限制的缘故,在阶级的鸿沟前面,他(她)们的爱情夭折了,只能在伤感的歌声中唱出心里的苦闷,赢得千古的同情在当时男尊女卑的社会里,女子即使结婚,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男子有“出妻”的权利。《大戴礼·本命》:“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这样看起来,男子如果想停妻再娶,可以任意加给妻子一个罪名,赶她出去,那是合法的事。《诗经》中如《谷风》《氓》《中谷有蓷》《遵大路》等,正反映当时出妻的情况和弃妇的悲愤。《邶风·谷风》是一位弃妇诉苦的诗。朱熹说:“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此诗以叙其悲怨之情。”这两句话颇切题旨。作者可能是一位渔妇,她的丈夫原来是一个贫穷的农民。由于两口子的努力劳动,“既生既育”,生活慢慢好起来。物质生活的变化,使这个男子心也变了,于是便“燕尔新婚”(停妻再娶)、“比予于毒”(你比我象毒物似
的)了。作者用农村的景物,家庭的琐事,对比、说理的手法,叙述了他们夫妇俩爱情的变化过程,从而衬托出一位被压迫被奴役的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形象,也衬托出一个阴险粗暴、得新忘旧的负心汉。这是旧社会活生生的两个典型形象。象这样出妻的事,是男尊女卑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卫风·氓》也是一首弃妇之词,诗人悔恨地叙述她和“氓”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过程。但地并不徘徊留恋,抱着“也就算了吧”的决绝态度,性格比较坚强,不象《谷风》诗人临走时还“行道迟迟”地依依不舍。她追叙未嫁时说:匪我愆期, 不是我愿失前约,子无良媒。 等你好媒合礼仪。尔卜尔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