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知人善任,必奏全功。如今办太平军,朝廷不责以时效,不遥为控制,进兵快慢,固可
收发由心,就是丧师失地,只要是非战之罪,亦可邀得宽典。这样的情形,比雍正、乾隆年
间的大将,固然好当得多,但练兵、筹饷要靠自己,却又比那时候的大将苦恼得多。
兵饷两项,又以饷为根本中的根本。有饷无兵,像浙江这几年的局面,是自贻伊戚,主
事者的失算,但如有兵无饷,则孙吴复生,亦未见得能练成一支劲旅。现在上海有这样丰厚
的饷源,那就是一等一的善地,大有可为了。
但饷源虽厚,如果不能归自己掌握,依然无济于事。因而李鸿章接下来便想到上海的事
权,以此向钱鼎铭询问。
“江苏现在吃亏的,就是云集上海的大员太多,事权不一。
照规矩说,该归薛中丞控驭一切,而其实上厄下制,少所作为。”
“上厄?”李鸿章诧异地问,“莫非何根云还以江督自居?”
“虽不以江督自居,却以苏浙两省的太上巡抚──”
据钱鼎铭说,薛焕与王有龄感念何桂清提携之恩,庇护甚力,尤其是薛焕,近在咫尺,
事事承命。他一再为何桂清请命,先跟王有龄合疏奏请“弃瑕录用,俾奋后效”。朝命不许
,从而单独上奏,说嘉兴方面的官军将士,请何桂清去督剿,等克复苏州,再进京伏罪,朝
命又不许。但何桂清始终还在上海,薛焕仅是为何桂清能不被捕,便已费尽心血,对公事上
,自然就顾不到了。
“那么,”李鸿章又问:“受制于下,又作何解?”
这是指苏松太道署理江苏藩司的吴煦:他是上海的地方官,而且兼管海关,饷源都握在
他手中。吴煦其人,自然是精明的一路,但对军务一窍不通,他的唯一办法是用重金、募洋
将,自从用美国人华尔收复松江,益发以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是至理名言。可
是大把银子散漫地花,反而养成了那班在本国立不住脚,到上海来找机会的“洋打手”的骄
气,出兵以前,先索重赏;临阵之际,坐观成败;如果打了个胜仗,回来又索重赏。薛焕也
觉得这样搞法,不是回事,无奈吴煦已成了地头蛇,而且他自己跟洋人打不来交道,只好听
任吴煦去胡搞。
“薛中丞也招过好几次兵,前后不下三四万人,无奈成军不能出队,一出队就打败仗。
”钱鼎铭紧接着又说:“天下皆知善战者湘勇,所以薛中丞已派了人,携带重金到湖南招兵
去了。既然如此,则善用湘勇,莫于湘人,吴人望涤帅如泰山北斗,既在治下,则不求涤帅
又求那一位?”
“我老师新奉节制五省军务的诏令,责任不轻。统筹全局,分其缓急,这也是他老人家
身负艰巨,不能不持重之处。再说治军贵得人和,上海似乎另成一个局面,事权不专,办事
也棘手,到那时辜负吴中父老的期望,心何能安?”
“若说事权,既有节制五省军务的诏旨,在上海的薛中丞、吴观察,岂敢不听涤帅的指
挥。在地方上,请转陈涤帅,我敢以身家性命担保,一定唯命是从。”
听得这一说,李鸿章更觉事有可为。将彼此的谈话回想了一遍,认为薛焕到湖南招兵的
情形,大可注意,因而在这方面问得特别详细。
“听说薛中丞叮嘱招募委员,到湖南募勇,一定要挑那经过训练,历过战阵的老兵,庶
几乎一经招募足额,便可成队,一经成队,便可出仗,一经出仗,便可成功。”
李鸿章听罢哈哈大笑,倒弄得钱鼎铭愕然不知所措,以为自己说错了什么话?
“调甫兄,你也在珂乡带过勇,打过仗,倒想想看,世界上有那样的事吗?照薛中丞的
如意算盘,银子花出去就可以打胜仗,那何不打银子?兵勇枪炮都不用,只拿大把银子撒出
去,长毛就会望风披靡!天下岂有斯理?”
“是呀。”钱鼎铭说:“我们也觉得薛中丞求功太切,反倒不可倚靠。”
“倒也不是求功太切的毛病──”李鸿章把下面的话咽住了,薛焕的如意算盘,毛病出
在什么地方,他还不肯教给钱鼎铭学个乖。
听完李鸿章的报告,曾国藩也觉得薛焕派委员到湖南募勇的办法,天真得可笑。“经过
训练、历过战阵的老兵”,如果是能打仗的,何不在外头打仗立功,跑回家乡去干什么?薛
焕所说的那些“老兵”,其实是湘军各营的溃勇,或者被裁汰资遣回籍的“兵油子”,成事
不足,败事有余。照曾国藩以威继光遗规订立的招募条件,是决不能合格的,李鸿章也服膺
这些道理,所以一听钱鼎铭的话,忍不住哈哈大笑。
“老师,”当笑话谈完了这件事,李鸿章正色说道:“薛中丞散漫花钱,一定会把湖南
的风气搞坏,未曾入营,先多方需索,以后我们去募勇就难了。只怕九叔回湘招军,也受他
的影响。”“九叔”是指曾国荃,其实国荃的年纪比李鸿章还轻,不过照世交规矩,不能不
这样尊称。
“那倒还不至于。”曾国藩徐徐说道,“其实淳朴农夫,何地无之?少荃,你也不妨回
你家乡去招募一支勇看。”
李鸿章异常机警,听出曾国藩无意中透露,有让他带兵的打算,他所求的就是这个机会
,但不出则已,一出也得像左宗棠那样,担当方面,才能舒展怀抱,所以这时出以沉着,淡
淡答道:“那是以后的事,眼前援沪一节,总要老师先定下主张,才好措手。”
“饷源是要紧的。”曾国藩徐徐答道:“胡润芝当年在武昌,月筹40万,供馈长江上
下游,如果不是他,何有今日?”
“就是这话□!”李鸿章赶紧介面:“上海一地,每月所收关税厘金,可用来作军饷的
,总有六七十万。比胡润帅当年的收入还多。而且一出一入,所关更巨。”
曾国藩点点头:“我也知道。上海是要想法子守住的。我想写信找沅甫来商量,看他所
募的六千人,能不能先用在上海?”
李鸿章心想,曾国荃一心想收复金陵的大功,不见得肯到上海。但这话自己不便说,说
了倒像自己想讨这个差使似地。老师的意向不明,躁进怕为他看不起,不如不说。
不说却又不可,缓不济急的话,应该可以说的。于是他这样答道:“老师,苏绅望安庆
,如大旱之盼云霓。而且长毛‘二李’,裹胁几十万人在浙西,一旦猛扑上海,后果不堪设
想。老师若是定了宗旨,请九叔带队赴援,那也就不必再商量了。迳自写信给九叔吧!”
“沅甫的脾气你是知道的,凡事要出于他的自愿,才能坚忍不拔。强使行之,并非善策
。”曾国藩想了一下又说:“世事千头万绪,还得要从长计议。眼前先不谈可行的,要先谈
不可行的。少荃,我倒请教,现在有一大支兵将在这里,千里迢迢,重重阻隔,怎么到得了
上海?是不是一路打过去?要打,当然先打金陵;若非如此,用哪条间道?这些疑问,如果
瞠然不知所答,那就无从谈起了。”
一句话将李鸿章问得哑口无言,不过他的心思极快,心里在想:“既然钱鼎铭能来,我
又为什么不能去?”这样自问着,突生灵感,脱口便喊了声:“老师!”
喊了这一声,却又不响了,只怔怔地看着老师,眼中流露出喜悦而迷惘的光芒,曾国藩
一看就明白,从容问道:“少荃,你有什么好主意?”
“门生有个主意,不知道行不行。我看,此事非借重洋人不可。”
“你是说,照他们在上海的办法,也是募洋将洋兵,替我们来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