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422-佛陀教你不生气-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会漠视他人的痛苦,相反,他还会以超出常人的敏锐感受体会到他人的痛苦,接下来,他不会不理不睬,他会想方设法帮助对方,使对方渐渐脱离痛苦,对于受苦者,他的胸怀是宽广的。这样的人,是一个慈悲的人,也是一个满怀着爱的人。这些都能够使他比别人更加冷静和沉着,于是,他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更强,如此一来就步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圈子,使人痛苦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世界上能够多一些这样的人,那么,将会有多少人能够成功地消解自己的愤怒啊。    
    人们一定要了解自己,而不应该仅仅只听从他人的意见,别人说的,并不一定就是正确的,或是可行的。也正因为如此,有时候他人的劝告是没用的,甚至是误导的,如果我们真的很了解自己,就不必因为不知道该不该听从别人的建议而发愁了,你完全可以自己给自己出主意。    
    接下来人们应该做的是,学会控制自己,比如在某一个时间里,把意念集中到自己的呼吸上,你不一定要调整呼吸,但你一定要集中意念,仔细观察自己的呼吸,你的呼气是怎样的,吸气又是怎样的,这些都需要关注,在这个关注过程中,我们的心会变得平静,激烈的东西会少很多,你的敏锐程度是与你的专注程度成正比的。一旦你的心彻底静了下来,你就可以更敏锐地关注自己了。    
    人们都不妨试试以上提到的办法。没有一个人能够逃避痛苦,痛苦是永远都不会消失的,而消解痛苦的办法,也大体是相同的,痛苦也不分人,不管是哪个种族的人,哪种宗教的信徒,所有人的痛苦都是痛苦,所有人的愤怒也都是愤怒,愤怒会让人们变得激动,所有人的激动也都差不多。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愤怒,可以用同样的方法。    
    做一个小总结,我们会发现,消除人们的痛苦和愤怒的办法已经找到了,那就是审查自己的内心。只有当每一个人都主动维护道德的时候,每一个人的和谐和平静才能得以实现。能够控制自己的内心是一件有益的事,因此很多人都对此持赞成态度。既然审查自己的内心能够实现我们最初的目标,那我们为什么要持反对态度呢?


第一章 改变愤怒的自己宁静的内心(1)

    一个人的内心是否宁静,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自身的修为。苦心孤诣地规劝别人不做错事,效果并不大,因为能接受的人很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即使是在别人要求的情况下提出忠告,也有可能自讨没趣,因为这项忠告也许根本不合别人的胃口。有人说:“当别人要我提供建议的时候,我会想个他听得进去的意见告诉他。”提供让人听得入耳的建议,或许很适合拿来处理不太重要的问题,但是遇到比较严重的问题,可就有弊无利了。许多丝毫不愿承认自己陷入窘境的人,其实都只希望听到顺耳的建议。    
    真正的悟者,是那些明白了本性究竟为何物的人,只有当一个人的本性不变的时候,一个人才能叫做他自己。普通人的生命,不属于他们自己,他们完全是在跟随环境而打转,仅仅因为别人的错误而折磨自我。     
    某个美术学院举办一次特别的书画比赛,看谁画得出最能代表平静祥和的意象。很多学生将自己的作品送去参赛,有的画了黄昏的森林,有的画了宁静的河流,小孩在沙地上玩耍,彩虹高挂天上,沾了几滴露水的玫瑰花瓣。    
    院长亲自看过每件作品,最后只选出两件。    
    第一件作品画了一池清幽的湖水,周遭的高山和蓝天倒映在湖面上,天空点缀了几抹白云,仔细看的话,还可以看到湖的左边角落有座小屋,打开一扇窗户,烟囱有炊烟袅袅升起,表示有人在准备晚餐,菜色简单却美味可口。    
    第二幅画画了几座山,山形阴暗嶙峋,山峰尖锐孤傲。山上的天空漆黑一片,闪电撕破乌云,降下了冰雹和暴雨。    
    这幅画和其他作品格格不入,不过如果仔细一看,可以看到险峻的岩石堆中有个小缝,里面有个鸟窝。尽管身旁风狂雨暴,小燕子还是蹲在窝里。    
    院长最后公布,将首奖颁发给第二幅画,他的解释是:“宁静祥和,并不是要到全无噪音、全无问题、全无辛勤工作的地方才找得到。宁静祥和的感觉,能让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能维持心中一片清澄。宁静的真谛就只有这么一个。”    
    我想,很多人对院长的话都会颇有同感。的确,宁静不是在世外桃源中才有的,宁静是一种心态,宁静是一种自我的情怀,宁静不是要别人为你创造才出现的氛围,宁静也不是要你在世俗生活中整个地脱离遁世,做一个隐士。宁静是人的生命,这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一个人想要寻找快乐,就应该回归真实的自己,这种回归会让你明白,快乐来自你的内心,而不是身外世界的刺激。宁静也是家庭的生命,家庭中真正的宁静,是建立在家庭成员的沟通之上的。     
    一个家庭主妇在打扫卫生,她打开了衣橱,打算好好地清理一下厨柜。在整理东西的时候,她在衣橱的一个角落里摸到了一个盒子,这是什么?她怀着好奇把盒子拿出来。这是一个老的饼干盒,一直静静地躺在衣橱的角落里。女人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又不确定,毕竟,她已经很久没有碰过这个盒子了。她打开了饼干盒,看到了信,信有很多,由于放在盒子里,并且深藏在衣橱里,所以它们一点灰尘也没有沾染上。女人拿起最上面的一封信,打开来看,顿时,一排排既熟悉又陌生的字句跳进了她的眼帘,她知道,自己正在看的,是情书。写情书的人,正是她现在的丈夫。那些字句多么温暖和体贴,现在读来仍然令人心跳,它们饱含着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的深情。女人很快就看完了最上面的这封信,她的心颤动得越来越厉害。她把饼干盒拿到桌边,坐了下来,又拿起了盒子里的另一封信。就这样,她一封接一封地读了下去,直到把所有的信读完,大概是四十六封,她没有停顿就读完了。    
    过去的美好时光在她的眼前再现,她记起在谈恋爱的时候,她和丈夫都认为彼此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是这一辈子都离不开的人,也是使自己的生命能够得以延续的人。那时,他们是那样的默契和甜蜜,丈夫的每一封情书都是那样的动人,字里行间全是深深的爱意,即便很久以后的今天再次读到,也仍然令人心潮迭起。    
    但现在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糟透了,他们都不快乐,甚至可以说是痛苦的,彼此不愿意相处和交谈,感情也非常淡漠,谁也说不好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但事实就是他们谁也不能使对方满意。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充满了矛盾,他们总是解决不好,到后来连解决的心意都没了,大家都开始逃避。她的丈夫经常出差,就在她发现这个饼干盒的前一天,她的丈夫出了门,说要去另一个地方处理一些公务,她给自己丈夫的回答是:“去吧,只要有事你就去处理吧。”本来今天丈夫是应该回来的,但她接到了他的电话,说还得过一两天才能回来,她没说任何多余的话。这种默认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之间的一种默契——她的丈夫希望在旅途中寻找到一点点的快乐,因为在家里他根本不快乐;她也一样,丈夫回不回来都不重要,因为就算他回来她自己也不快乐,两人不在一块儿的时候,似乎彼此都更轻松一些。    
    可是,今天,就在她发现这个饼干盒的时候,一种变化悄然发生了。她安静地坐在桌边看信,一股股的爱流涌进了她的内心,她那饱受痛苦煎熬的心,突然间得到了一捧甜美泉水的灌溉,于是她整个人都舒展开了,她已经很久没有这样幸福过了,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四十多封老情书,这些情书把她带回了她和丈夫曾经悉心呵护的爱情里。难道曾经那样灿烂的爱情就真的没救了吗?在看信的三个小时里,她的内心豁然开朗了,她决定做一件实际的事情。可以说,看信的这三个小时就是她的一种修行,这次修行终于使她明白了自己最需要的是爱,是对自己和丈夫的观照。    
    她把饼干盒推到一边,拿出信纸和笔——她要给自己的丈夫写一封情书。这时,我们可以说她的修行已经成功完成了,她获得了快乐,现在,她要把快乐传递给自己的爱人——她的丈夫。她非常认真地写信,花了大约五十分钟,她怀着一种愿望来写这封信,那就是她想怀念她和丈夫曾经有过的快乐,她想把他们的快乐找回来,而且,她在信里确实也是这么写的,她希望他们都开始善待对方,都努力去灌溉对方心里的快乐之根,而不是总给对方心里的痛苦之根施肥。


第一章 改变愤怒的自己宁静的内心(2)

    写完信后,这个女人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她觉得自己获得了解脱,虽然丈夫还没有看到自己写的信,但希望已经燃起了,她似乎预感到了这一点。她把信放到丈夫的桌子上,在信封上,她写下了这样的字:写给那个给我写了饼干盒里的情书的帅男人。    
    女人的丈夫回到了家并上了楼,他看见了自己桌子上的信,他打开了信,于是他看到了以下的一些字句:我们曾经痛苦,对此,我们都应该担负责任,而我们也失去了应有的快乐,让我们试着再次沟通,让我们努力找回我们曾经拥有的和谐和快乐……这个丈夫花了很长时间才把信看完,可以说,看信的过程就是他修行的过程,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快乐的泉水已经悄然灌溉了他的内心。实际上,他和自己的妻子有着相同的感受和想法,今天,他们终于走到了一起,把他们的爱重新连接了起来。    
    一个老饼干盒,使很长时间里无法沟通的夫妇抓住了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是创造幸福的机会。如果这样的内心观照能够早一些时候出现,那他们的痛苦还会持续那么长时间吗?    
    使人真正快乐起来的,不是世界上的各种新鲜事物和刺激。新鲜的东西和刺激的东西不长久,来自这些东西的快乐,不可能成为永恒的快乐,就像看戏一样,再精彩的戏也有结束的时候,一旦这个时刻来临,不管你多么舍不得,你也必须看着幕布落下,片段不可能成为永恒。    
    我们应该知道,内心的宁静是不可缺少的,宁静的内心能够洞察人自己的想法,还会知道世界的常态就是变化的。宁静的心不惧怕困难,懂得如何保持自在之心,懂得消解烦恼,这样的人就属于会生活的人,生命只属于这种人。    
    郊区有个农人,逢人便诉苦,他说自己倒霉透顶了,十二头牛全部跑掉了,他老是问别人有没有看到他的牛。他还说,他有两亩芝麻地,都被虫子吃光了。他觉得他是这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他找到一位师父,要师父帮他解脱,这位师父看着他,只是微微地笑了笑,说:“幸好我没有十二头牛!”师父的意思是很明确的,不拥有某种东西,自然就不会有失去了这种东西的烦恼。当然,要求人们什么也不拥有,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人们就只能在失去了某种东西后,尽量调整内心的平衡,就当作自己从来不曾拥有某物。    
    我们经常说对症下药,世界上有很多种疾病,也有很多种药,但一种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病,然而,对于人的心所生的病而言,需要的药却永远都是一种,那就是人的慈悲与智慧。    
    当你不再忙忙碌碌,也不再为了一些表面的目的而操劳,你自然就会在自己的心里遇到“平和”。可见,“平和”不是外在的,而是藏在人们心里的,你也不用着急去找它,它只要安静地去发现就可。    
    很多人在想要寻求内心平和的时候,选择了远离城市的深山,然而,家庭、社会和城市,并不是真正阻碍人们的内心变得平和的原因。平和是心内的,而不是心外的,所以,在心外是找不到人们想要的平和的。    
    曾经有一次,很多修行佛法的普通百姓从不同的地方赶到一个寺庙,听一位师父讲经。在开讲之前,这位师父问大家:“你们一路上好吗?你们这些年是在寂静和团结中生活过来的吗?你们有过什么缺乏支持的感觉吗?”    
    有两姐妹说:“师父,我们俩的情况并不好。彼此对对方都非常气愤,我们的肺都要气炸了,哪还有什么寂静!”接着,她们各自申述了自己的理由,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    
    原来,姐妹俩都喜欢给对方提意见,同时她们的脾气又都很急躁,几句话不合,要么就互相咒骂,要么就动手动脚,有时候甚至由于怨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