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末风云之大夏帝国-第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臣参拜新帝,新帝登基。

尚书何颙宣天子诏,大赦天下,改年号为永汉。

董卓上策,说何太后在先帝归天不久,即逼迫太皇太后遣返藩国,致使太皇太后忧虑悲伤而死,违背了儿媳孝敬婆母的礼制,应该受到责罚。

董卓问,可有异议?众臣沉默。

尚书韩馥随即宣读了太后的罪己诏。

天子下诏,赦免太后不孝之罪,迁太后居于永乐宫。

“大哥,听说皇帝给你升官了。”,人未到声先至,如此大大咧咧的除了张飞还真找不到第二个人。

“大哥(主公)”,太史慈等人一起来到曾炩面前。

“大哥,皇帝给你升了个什么官啊?”张飞迫不及待地问道,神情很兴奋。

曾炩拍了拍几上的圣旨微笑道:“皇上擢升我为车骑将军,统领幽州、冀州和并州三州军政。”

几人闻言均露出由衷欣喜的神情,这这车骑将军可是三公级将军啊!

“恭贺主公(大哥)高升!”,几人一起拜道。

曾炩却苦笑着摆了摆手道:“你们当这是好事吗?这是董卓使的奸计。”,随即曾炩拿起几上另一封圣旨摇了摇说道:“钦差还带来了这封诏命。要我即日起兵北上并州,抵挡鲜卑和匈奴人的进攻。文和,你跟大家说说吧。”,最后一句,曾炩是对身边的贾诩说的。

贾诩恭恭敬敬地朝曾炩拱手为礼,然后道:“洛阳此时已被董卓控制,这些所谓的圣旨诏命其实都是董卓的意思。”

下面的几员大将善于战场厮杀,却不懂这些弯弯绕绕的勾心斗角。听到贾诩的言语,均露出疑惑的神情。

张飞疑惑的问道:“军师,既然这圣旨是董卓的意思,那他为何要给大哥擢升官职呢?”

贾诩微微一笑,“很简单,就只有一个原因,董卓他要给天下人做一个姿态。这封圣旨不过是一个烟雾罢了,不理也罢。董卓真正的意图其实是这封诏命。”

顿了顿,贾诩继续道:“此次鲜卑乌丸入侵不同以往,两族入寇联军有近四十万。这些以游牧为生的民族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到,弓马极其娴熟,在平原之上战力强悍。我军如果与之对战,胜负很难预料。董卓的目的很明显,就是想用这两个异族之手消灭掉我们。就算最后我们胜了,我军必将损失惨重,董卓的目的也达到了,到时他再动手就简单的多了。”

众人一听,顿时面色微变,张飞更是怒声道:“这个董卓假传圣旨倒也罢了!竟然还变着方地要祸害我等!大哥,咱不去理他,看他能怎么办!”

“不行!”,曾炩、贾诩齐声阻止道。

两人不禁一愣,随即相视一笑,曾炩道:“文和先生,就由你来说吧。”

“是,主公。”贾诩朝曾炩拱手一礼,然后对众人道:“董卓虽欲行王莽之事,但现在隐藏的很好,百官及百姓都被他蒙蔽。也就是说,这封诏命在他人看来就是皇帝的意思,如果我们不遵从那就是公然违抗圣命,到时董卓就由充分的理由对我们动手。其他诸侯有所顾忌必不敢动,我军的处境将非常危险。所以,虽明知这封诏命是圈套,我等却不得不往里面跳。”

众将很郁闷,像这种明知是圈套却无法反抗的局面真是让人难受。

曾炩看了一眼众的神情,突然哈哈笑道:“想我曾炩拥精兵四十余万,鲜卑匈奴不过是一群蛮夷,虽有四十余万之众,但是在我曾炩的眼中,也不过是土鸡瓦狗而也,我定击破之!”,语气之中充满了冲天的豪迈与自信,“再说,我掌幽州、冀州和并州三州军政,这抵挡二族入侵本就是我的职责所在,断不能推却。”

众人闻言顿时一振,均在心中想:主公(大哥)如此豪气干云,当真让人钦佩!管他是不是圈套,我只管跟随主公(大哥)大战一场便是!不就是四十来万异族的乌合之众嘛,黄巾叛贼不是也被我们消灭了上百万吗?害怕这茹毛饮血的异族蛮夷吗?

看到众人眼眸中瞬间燃烧起的熊熊战意,曾炩满意地点了点头。

曾炩道:“此次前去抵挡鲜卑和鲜卑的入寇,虽说是董卓的圈套,难道我们就不能把这变成提升势力的途经吗!哼哼,董卓想玩驱虎吞狼之计,那他总得现将我这只老虎喂饱了才成!文和,你说是不是?再说,这也是我们必须尽到的职责,我身为大汉的车骑将军,那么就应该保护大汉的子民,不使其遭受异族的屠戮。”

贾诩双眼一亮,眼神中露出佩服的神情。只见他朝曾炩拱手深深一礼道:“主公英明!”

洛阳城。

董卓看着面前的信件,感到非常苦恼并且气愤。今天,那个车骑将军曾炩遣人送来了一封信,竟然向他要二十万军队的军备及给养。这在董卓看来简直就是狮子大开口嘛!

“文优,这个曾炩怎的如此无礼!我定要给他点眼色看看!”董卓满脸的怒容。

李儒拱手道:“大军出征向朝廷要给养也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以此为借口兴兵反而会授人以柄。我觉得司空大人应该答应他的要求。”

董卓鼓着腮帮子瞪着李儒道:“文优,你这是何意?难道想助他壮大实力不成!”

李儒眉头一皱,一脸无惧地回视道:“司空大人何故说出此言!自诩李儒追随司空大人以来可成妄言过?”

董卓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话重了,面色顿时缓和下来,只见他朝李儒拱手道:“文优勿怪,刚才说岳父失言了,我知文优一直为了我的事情操劳,必不会害我的。”

李儒摇了摇头,然后解释道:“司空大人,如果不答应曾炩的要求,他一定会托词粮草不济而按兵不动。现在我们就答应他的要求,以一批物资的代价借鲜卑和匈奴人的手除掉或削弱这个劲敌是非常值得的!还请司空大人三思!”

董卓为人狂妄贪婪,要让他拿出物资实在是难如登天。不过董卓素来倾服李儒的智谋,更因为李儒还是他的女婿,是他最信任的心腹之人,他相信李儒的建议不会对他不利。

在犹豫了好久之后,董卓终于点头同意了。

第三卷 北地风云 第四十二章 袁绍离京

(凌晨更新求票票和收藏,各位读者大大帮雪恋顶起来,谢谢!)

大汉国永汉元年(公元189年)九月。

九月初一,洛阳。

这一天,预感到山雨欲来的洛阳官员们开始了大逃亡。京中的大小官僚名士大儒们一日之间纷纷辞官,更有甚者丢下印绶,逃之夭夭。荀爽、王谦、申屠А⒊录汀⒑凇⒅L⒑物J等人转眼间就在洛阳消失了。

这一天,司空董卓忙于整顿十万北军,准备分兵驻守京畿八关和洛阳城。同时,天子下旨命令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桥瑁和泰山郡都尉鲍信各领兵马返回州郡。

这一天,太傅袁隗忙于京官外任。京官外任是官僚避难的另外一种办法。其实外任的也不是真的去做官,他们的归宿是家乡,此事大家都知道,彼此心照不宣而已。尚书韩馥为魏郡太守,侍中刘岱为兖州牧,骑都尉张邈为陈留太守,孔伷为豫州牧,张咨为南阳太守。另外,尚书许靖也在外任之列,本来安排他去做巴郡太守,但是没成行,他被董卓留下做了御史中丞,帮助尚书令周毖重建尚书台。

这一天,因为中官被袁绍和袁术两兄弟屠戮一空,天子只得下诏,任命朝中公卿及以下官员的子弟为郎官,以填补原来由宦官担任的职务,在宫殿侍侯皇帝。

九月初二,洛阳。

董卓上书,说大将军何进之死,都是因为太后、奸阉和骠骑将军何苗所害,恳求陛下下旨予以责罚。天子遂下诏。

董卓下令毒死何太后。公卿及以下官员不穿丧服,在参加丧礼时,只穿白衣。董卓又下令把何苗的棺木挖了出来,把他的尸体肢解后砍为节段扔在道边。同一天,董卓还下令杀死了何苗的母亲舞阳君,把她的尸体扔在御树篱墙的枳苑中。

只是,董卓不知道的是,何太后的棺木靠近头那一端,被何太后的侍女何琳儿悄悄地弄出了一个比绣花针粗一些的口子。

而在何太后下葬的当天晚上,何琳儿也从宫中神秘消失。当然,董卓不会在意这样一个小人物的失踪。

只是,第二天,在洛阳南面的嵩山脚下,来了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美貌少妇,她还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漂亮女儿。母女俩就在嵩山脚下住了下来,只是,她们和周围的居民都没什么往来。

洛阳之乱,从八月二十五开始,到九月初二止,历时八天。

九月中,洛阳。

董卓对留在洛阳的士族大臣和一帮名士大儒予以重用,他和太傅袁隗多番商议,连续拜迁和征辟了七十多名官僚士人。董卓为了取信于太傅袁隗和朝中的大臣们,没有大量拜迁自己的亲族和部下。他仅仅把西凉军中的董越、牛辅、胡轸、李肃、鲍鸿、北军屯骑校尉段煨等六人拜为中郎将,曹操被拜骁骑校尉,其他许多西凉将领均没有得到升迁,只是重赏了事。

董卓为了拿到被尚书台控制的兵事大权,要求任职太尉,但现在太尉是刘虞,而没有任何理由就罢免刘虞很可能遭到袁隗和大臣们的反对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所以董卓为了这个太尉的职位颇费了一番心思。他和李儒商量了一下,决定上奏天子改任刘虞为大司马。

此时拜刘虞为大司马,根本就是胡扯,毫无依据。难道本朝还要出现四位三公重臣?刘虞算什么?他还是不是三公?董卓的提议让太傅袁隗哭笑不得。但是,袁隗却不得不屈服于董卓,毕竟,现在他的性命都是攥在董卓手里面的。

九月十二日,司空董卓和太傅袁隗向天子上奏,提议任命原太尉刘虞为大司马,封襄贲侯,而司空董卓改任太尉,兼前将军,并加赐节钺和虎贲卫士,进封为郿侯。不久,天子又依两人的奏请,拜太仆杨彪为司空,拜豫州牧黄琬为司徒。至此三公再现朝堂。

太尉董卓和太傅袁隗、司徒黄琬、司空杨彪、尚书令丁宫等人多次聚议之后,决定顺应天意,矫正桓、灵之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重振大汉天威。朝中上卿四府,尚书台在众多重臣的努力下,迅速恢复正常,大汉内外廷开始了高效的运转。

袁绍找到袁隗,愤怒地说道:“叔父大人,如果任由董卓为所欲为,这天下败亡在即。”

袁隗神态安详,不急不慢地说道:“危言耸听。”

“本初,你注意到没有,今天洛阳的局势和二十一年前北宫兵变后的局势非常相似。当年大将军窦武被杀,窦太后被幽禁,朝堂之上只剩下一个幼主和两方针锋相对的权势。今天呢?今天的朝堂上,也是只剩下了一个幼主和两方针锋相对的权势。只不过,我们的对手由一帮气焰嚣张的奸阉变成了一个气焰嚣张的武人。”

袁绍不服气地回道:“那车骑将军呢?叔父大人为什么一直说车骑将军是大汉最大的祸患。武人虽然不谙政事,但他们血腥残暴,贪婪无度,一样可以败亡我大汉。董卓就是这种人,叔父大人应该早图铲除之策,以护我大汉社稷。”

袁隗摇手说道:“本初,要想重振大汉国,首先就要彻底诛杀奸阉和外戚,这次我们做到了。但你想过没有,奸阉和外戚是不是就此没有了?彻底绝迹了?”袁隗叹道,“只要有外威,就会有外戚主政,只要有外戚主政,奸阉就会帮助天子夺回皇权从而操持权柄,这害国之祸将永远没有绝迹之时。”

袁绍若有所悟,沉默不语。

“杀了奸阉和外戚之后,我们就有了重振大汉国的希望。但我们并没有重振大汉国的办法。我们是有大汉律,传承四百年的大汉律是我大汉国的立国之本,但今天的大汉律已经被奸阉和外戚践踏的面目全非,它的威严和锋锐已经荡然无存。同样一个律法,在我们手上是治国的工具,但在奸阉和外戚的手上,却是维护他们贪赃枉法祸国殃民的工具。”

袁隗沉声说道:“天子是大汉国的天子。不论谁做天子,大汉国都能永存于世。我们也罢,百姓也罢,需要的不是天子,而是大汉国,国泰民安的大汉国,强大富裕的大汉国。董卓废黜天子,逼迫太后还政之后,既没有天子的信任,也没有太后的信任。他手上只有一个幼主,也就是说,他可以为所欲为。但你注意到没有,他是一个武人,一个为国家戍守边疆几十年的武人,他深受奸阉和外戚的打击之苦,深受大汉律被肆意践踏侮辱之苦,深知国家衰败之由,一旦掌控了权柄,他最想干的是什么?他想要的权力和钱财已经有了,想铲除的敌人也已经死了,而朝堂的大臣们也站在他一边帮助和支持他废黜。那么,他现在还想干什么?”

袁绍脱口而出道:“叔父大人,忠和奸,只是一线之间,毫泥之差而已,这太危险了。”

袁隗笑道:“重振大汉,岂能没有危险?今日大汉的局势已经出现了中兴的希望,我们这些臣子岂能辜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