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突击营以蒙古人喜好的骑兵之间的对决,显然也是悟出了其中的关窍。
现今的蒙古。虽然事实上已不在中国的实际控制之下,但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历史渊源和从属关系。怎么说都不可能像侵略军那般乱打猛冲、肆意践踏,然后不管不顾占领了事。毕竟,这里还是中国自己的土地。
然而尽管想到了这层,毛岸英还是遏制不住地挺立在炮塔之上,不停地翘首眺望。
骑兵军渐行渐远的马蹄声声与刀光剑影,搅动了无数冲天而起的尘土飞扬和硝烟弥漫。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切都正在一点点地消散。也就是说,不管突击营第一骑兵军胜负与否,最终他们这些早已等候多时的步兵、装甲兵甚至包括炮兵和空军,都将倾巢而出继而一锤定音。那么,那一刻,便是他带着他这辆战车冲锋的时刻了。
他,能够凭借着这款如此先进的战车而建功立业吗?
同样的,在另一支部队的一个基层指挥员岗位上,我们的蒋大公子经国先生也正经历着这热血澎湃的时刻。不过,他虽然也坐在一辆战车上,却不是什么车长。
这是与生死未卜的石猛连相同的一个连队,上海师第三机步团11营三连的步兵战车指挥车。
蒋经国作为11营特别教导员,被指定为这辆指挥车指挥员。只是,他可以随车参加战斗行动,但却被赋予了一种观察员的身份而被禁止直接参与战斗。
当然,与毛岸英唯一不同的是,陪他前来的、几乎可视作最高保镖的蒋鼎文却没有像陈赓那样,被孟遥亲自点名请到了前敌指挥部,而是在数小时前直接返回到了中蒙边境的某个秘密地点。
正如前文讲到的那样,老蒋这一次前所未有的热血沸腾并全无任何私心,竟然以奇快的速度,从他的嫡系部队中各个精锐师里抽出了数个精锐团,组成了一个特别军团,下辖四个整编师、两个**旅、两个警通宪兵团,由蒋鼎文、宋希濂担任第一、第二方面总指挥。
当然,在蒋鼎文离开蒙古基地的时候,远在海南还在执行“视察、回收海南自治权”的宋希濂,也开始快马加鞭地向中蒙边境集结。至于海南的事务嘛,一来还有蒋百里留在那里,二来苏俄一动。这回收海南事宜嘛,当然也就要再做权衡了。
其实何止是突然在海南事务上态度大变的老蒋及其重庆政府,就连仍在海南岛上四处流窜的哈尔西、金凯德之流的美军高级将领们。也很快接到了来自华盛顿的密电。
密电内容不说也猜得出,一直对突击营这种变态存在的现实,怀着一种酸葡萄心理的前任罗斯福政府以及即将上任的杜鲁门政府,本来是想借这一次的舰队被偷袭事件。联合重庆政府在中国来一次彻底的大行动,没曾想斯大林却突然毫无征兆地在蒙古与孟遥大打出手,这等好事,就是多少黄金、多少间谍都换不来的局面,小小的海南岛还值得一提吗?
于是。这边宋希濂抬脚刚走,那边哈尔西、金凯德两人抱着华盛顿的几番来往电文一商议,马上便停止了在岛上的一切“不友好行动”,并在第二天便以正式公函的方式,向孟遥提出了离开海南岛东上继续攻打日本本土的请求。
对于这个结果,孟遥自然举双手欢迎。
历史在海洋方面又回到了原来的发展轨迹,而且美军很快就抛出了那个著名的“蛙跳登陆作战”计划,在用原子弹抹平日本之前。他们显然是重新找回了一条减少美军牺牲的最佳途径。只需沿途拔掉战略要点而无需一个岛礁、一个岛礁地与日本展开生死格斗。这一点,就不能不说美国人其实是有大智慧的。
当然美国人也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这样一来台湾岛便成了美军“蛙跳”而过的一个地方,而将它无意中作为一种战略空白留给了突击营。
这一点,才是孟遥真正在心底担心的一个问题。好在变来变去,这一地区的走向最终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历史轨迹。
哈尔西、金凯德带着他们的两支庞大无比的海上巨无霸一路东去。海南岛上立刻便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而所谓的重庆政府代表团本来就是抱着一种唱戏给人看、自己也是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的心态,再加上蒋百里在其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故意捣蛋。老蒋原本想就海南岛回收之事拿捏孟遥一把的打算,最终也就顺坡下驴地不了了之。
海南岛难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包括陆涛、高志远他们在内,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最终竟以这种方式被化解掉,竟然意外地成为了突击营近年来的头一件意外之喜。
这里面的收获,还不止表面上海南岛得以继续在突击营手中保留下来,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准确地说是双方都很体面、而又极其自然地修复多年以来的关系隔膜,同时也成功地在老蒋和孟遥之间重新打通了以往的那种近乎亲密无间的个人关系。
甚至包括以美国为首的整个准北约组织,也几乎在一夜之间,非常主观地将孟遥及其突击营终于放心地划拉到了他们的阵营中去。
因为在杜鲁门、丘吉尔这些巨头看来,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非此即彼,黑白分明。斯大林既然将突击营当做了对手大打出手,那么突击营自然也不可能成为他们那个阵营的一份子。
向孟遥及其突击营伸出橄榄枝的时刻,似乎终于被他们等到了。
或许就连孟遥都没有敢如此乐观地想象,最初只是单纯的对抗苏俄在蒙古的军事实力的行动,最后竟然演变成为这样一箭三雕的大好局面。当然他们所有人也就更没有想到,二战后形成的东西方两大阵营,居然在这时就已经开始了拉帮结派的萌芽战。
因为不仅从种种迹象来看,就是从各种途径回来的情报系统显示来看,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已经开始通过种种方式,开始向突击营示好了。
哈尔西、金凯德两大舰队的迅速退出突击营唯一的海上势力范围,是其一。
向重庆政府施加影响,以不改变海南岛现状来明确对突击营的友好态度,更是其中最大一策。
来自重庆和整个西方世界的压力骤然锐减,孟遥自然也就立刻浑身轻松地一门心思对付在蒙古的苏联红军,这或许本身也是西方世界所乐于看到的一副现实版的远东态势图?
心无旁骛的孟遥,自然也很快领悟并接受了老蒋难得高明一次的战略指点,及时修改了他对蒙古的作战策略。
不过,在骑兵军全线出击的同时,一份来自延安的密电也通过陈赓之手,悄悄到了孟遥手中。
看到孟遥最后长出一口气,陈赓忍不住惬意地对他挤了挤眼睛。
“孟教长,这个结果你是不是很意外呀?老实说,就连我都没有想到我们的《新华日报》一篇社论,便解决了看似十分棘手的诸多现实大难题。”
陆涛早已在心里乐开了花,将几份报纸翻来覆去地翻阅着大笑不已道:
“是呀,你们看就连我们的那位蒋先生都立马从中悟到了真谛,《zhōngyāng日报》今天立刻就刊发了一篇鹦鹉学舌般的长篇社论,简直就快赶上一篇讨伐檄文了,呵呵。”
陈赓马上接口道,同时脸上明显露出了揶揄之色:
“我们这位蒋校长呀,从来都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样的手法,他怎么能邯郸学步地跟我们学呢,明明为此特别组建的部队都快赶到中蒙边境一线了,他还来这一手,只能是给人家留一个笑柄而已。”
众人大笑着,孟遥随即抬手叫过岳军叮嘱了起来:
“为了延安和重庆两大报纸的社论,今天我们的《民族复兴报》除了要回应一篇社论外,另外要配合出一个号外,向全世界公开发行。当然,真真假假中,我们还是要认真向国际社会阐述清楚,我们为什么要在蒙古采取行动。动手,动嘴,我们哪一方面都不能输给对手。”
s
第四卷抗日烽火第592章、坦克大战
谢廖沙作为朱可夫王牌近卫军第31装甲师T34坦克团先锋营“英雄连”的第九任上尉连长,在跨上自己的这辆从欧洲战场一路走来的T34坦克座驾时,内心总是克制不了那种已经成为必然习惯的痉挛。
这种痉挛,在别人眼里也许是一种病态。但对他而言,却是一种比兴奋剂都还要管用的东西,让他每当伸手探摸到坦克冰冷而粗粝的车体时,热血就会猛然冲上头来。
其实准确地说,他的这辆座驾,已经不是最初的那辆战车了,而是他的第三辆刚刚从哈尔科夫坦克生产线分配过来的T34坦克。
算算年头,在他的前面,已经有八位优秀的坦克连长英勇地献身,而他自己在成为这个英雄坦克连第九任连长之后,不仅身上多处负伤,就连钢筋铁骨的坦克都换到了第三辆。
这还是在第31装甲师这个有名的T34坦克团,换做其他坦克团,这样的数字绝对不止往上翻一番。
因为自1940年开始因屡屡不敌德军装甲集团的苏军坦克,终于在当年获得了一款足以抵御德军强大装甲集群突击的坦克——T34坦克。虽然在伟大的卫国战争中的数个关键阶段,他们再次被虎式坦克打得落花流水,但随着T3485坦克改型M1944的出现,他们这个闻名遐迩的装甲师因为T34坦克团的入编,终于又让王牌近卫军的雄风重新焕发了光芒。
而在别的红军部队,装备T34坦克的装甲师,直到卫国战争后期进入战略大反攻开始方才大面积装备部队,但即使到现在,也仍然没有多少专门T34坦克团能够像他们这样,总是在第一时间便能得到最新式的改进型号的T字坦克。
要知道,T34坦克不仅继承了БТ坦克优秀的机动性能,火力和防护能力也有极大飞跃,其优异表现也压倒了当时最为先进的KV1坦克。在T34坦克尚未完成样车之前。苏联领导层就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已决定同意用T34装备苏联红军。因此1940年1月底,当第一批坦克驶离哈尔科夫的工厂生产线,也就是后来被国际上称为T34761940年型坦克。便在尚未完全定型之时很快实验性地装备了一批到苏联红军中。
当然,这得首先归功于一对T34样板坦克优异的表现。在进行哈尔科夫-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基辅-哈尔科夫的长途行驶试验中,恰巧让准备出席莫斯科红场观摩试验的斯大林,得以“顺道的观摩”而留下了深刻印象。
T34坦克1940年6月完成生产图纸。随即大批量生产。当年即完成115辆的生产,并将一部分被派往芬兰的那场著名的入侵进行实战试验,但未能来得及参加战斗。至1941年6月22日德国开始正式入侵苏联全境,苏联共完成T34坦克1225辆,大大超过了同期Ⅳ号坦克的数量。(。)而且让铁木辛哥、朱可夫、布琼尼等很多高级将领惊喜的是。到莫斯科会战前夕,已有1853辆T34交付部队使用。
由于T3476A坦克具备出色的防弹外形,强大的火力和良好的机动能力,特别是拥有相对高的可靠性,易于大批量生产,因而很快让苏联红军在初期苏德战场的慌乱中渐渐站稳脚跟。
可以说,除了这些优势之外,这款坦克还拥有一个任何列强都无法比拟的一种优势。那就是它简单易学的极佳的可cāo控性。
即使是现在。苏联红军装甲部队依然还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
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几家坦克分厂和修理厂在炮火中夜以继日地高速生产、组装着T34坦克。就在这时,德军坦克突破了防线打到眼前。于是正在生产线上的生产工人、修理工人,立刻纷纷开动坦克,毫无畏惧地与德国坦克对战起来。
当然,T34真正参战。则是在1941年6月22日的白俄罗斯格罗德诺方向的阻击战中。而且在此后一系列战斗中,这款坦克很快超越了德国所有现役主战坦克系列。打得德军一时丢盔弃甲,竟找不到可以与之抗衡的坦克。这就是后来被史学界所津津乐道的“T34危机”,它直接导致了德军大量坦克的成为一堆废铁,被迫推出更新型的坦克以应付局面。
而作为另一道奇观的是,在北非的战场上,隆美尔的装甲集团却打得以美军为首的盟军溃不成军,狼狈不堪。尤其可怕的是,隆美尔的胜利往往都是以少胜多,而且几乎场场都是歼灭战。
斯大林当然知道这些,所以在T34坦克被派上战场初期,他曾严令各部队要谨慎又谨慎地使用这款对苏联红军来说堪称利器的新式武器。
然而斯大林万万没有想到,孟遥为了突击营自身利益,同时也是为了在战后不至于被美国所把持的联合国抓到把柄,在将T59坦克以及其他先进武器交给小胡子之时,便严格规定了这些武器的使用地域,绝对不能进入除西亚以外的所有亚洲地区。
无可奈何的希特勒只好命令他坦克专家们另想办法。
作为应对措施,殚精竭虑的德国坦克生厂商及其无数精英,便在Ⅲ号坦克上改装身管长5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