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九色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桓侯再生-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得出,诸葛亮对这个聪慧机灵的小师弟相当欣赏。

“几位师兄如今都下山辅佐明主,一展所学,功业得立,偏我还得窝在书院里……”马谡唉声叹气地说道。

“幼常,你这小子才学了多点东西,就耐不住性子了!”庞统也放下了碗筷,轻声笑骂道,“我与孔明都在鹿门求学八年,才被叔父准许下山。你才上山不到两年,着急什么?”

“每天学的还不就是那些东西,所有典籍、史书、兵书,我都能倒着背了……”马谡年轻的面庞上流露出一丝自得之色,骄傲地说道,“书院里其他师兄,没一个人能辩得过我……”

对马谡的狂言,诸葛亮抱以宽容的微笑,但庞统却不客气地笑骂道:“我倒是不信,羽行(习桢,荆襄名士,史称其‘有风流,善谈论,名亚庞统而在马良之右’。这里的字是知宇杜撰的)难道也比不过你?”

“哈哈哈……”马谡忽地大笑起来,“习师兄已在联辩(鹿门学子平日里时常进行的一种辩论游戏,任意在学问、时政中寻某一话题,众人可畅所欲言)连续输给了我三次……”

“哦~~?”庞统倒也微吃了一惊,但随即笑道,“既然如此,我倒要来试试你了!”

马谡嘿嘿一笑,面对庞统的“挑衅”浑然没有半点畏惧,反而显得有些期待。

望着马谡那自信满满的模样,我的眉头不自禁地微微一皱。马谡的确非常聪颖,才华可能也颇为卓越,但却流于表面,有些浮而不实。而且他的学问目前还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没有经历过实践的检验,如果他就这样下去,很可能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第二。原先的历史轨迹中,以识人著称的大哥一向不看好马谡,很可能就是出于这个原因。

而事实也证明了大哥眼光的准确性。在参谋位置上游刃有余的马谡,一旦独挡一面,便不可避免地犯起了纸上谈兵的错误,丢失街亭重地,导致诸葛亮一出祁山失败,而他自己也落得个丧身陨命的下场。

现在看来,马谡那浮而不实的毛病,其实早有先兆。庞德公所以将马谡管束得这么严厉,应该也是为了磨练他的性情。

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磨练的效果恐怕还不是很明显。如此下去,马谡难免重蹈覆辙。

诸葛亮看到我的面色有异,神情也是一动。

“将军,书院中有几处景致颇为秀丽,亮领你四处走走?”诸葛亮缓缓起身,和声对我说道。

“好,有劳孔明了!”我知道不会莫名地叫我去欣赏什么景致,定是有话要对我说,笑着点了点头,立起身来。

待我与诸葛亮步出房外后,庞统与马谡的言辩正在激烈进行中……

……

依山而建的鹿门书院,许多院落在设计建筑时,都有意无意地将鹿门山中的一些绝佳景观包容其中。泓潭荡漾,清沏见底;林木葱翠,奇石嶙峋……

山清水秀,人杰地灵!

诸葛亮带我观赏了几处雅致的景观后,忽地笑着对我说道:“将军觉得幼常如何?”

诸葛亮果然留意到了我对马谡的态度。笑了笑,我转头说道:“聪颖机敏,才华横溢……”

“……亮与幼弟初迁至荆州时,孤苦无依,亏得季常(马良)一家对亮兄弟有颇多照拂。”诸葛亮微微一笑,和声说道,“幼常是季常最幼胞弟,天资聪颖,日后前途当不可限量。但亮适才观将军对幼常似有些不豫之色……”

诸葛亮虽然才高当世,但目前一则年岁较轻,二则并不知道“后世”的一些事情,又或者是被马家的恩情束缚住了眼界,故而对马谡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

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流于表,骄于心!”诸葛亮已经说到这里,我也就不再客套,直言说道,“马幼常天资绝佳,但这轻浮虚躁的性格却是他的大忌。若这性情不改,日后难免会成为言过其实、难副重任的伪才……”

听了我的话,诸葛亮沉默了片刻,似在思索,半晌后点了点头说道:“将军说的不错,恩师也曾这样说过……”

“孔明,你若真为马幼常着想,就当与德公一并好生调教于他……”我看着诸葛亮,认真地说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却利于行。若有机会,孔明还是与马幼常谈上一谈!”

诸葛亮与马家的关系相当不错,而且从适才的情形看来,马谡对诸葛亮似乎也有些崇敬。两人的年龄相差不是很大,由诸葛亮劝说马谡的效果,可能会超过庞德公或者是马良。至于如何去劝说,以诸葛亮这样绝顶聪明之人,就不需要我献丑建议什么了。

“恩……”诸葛亮略一思索,微笑点头说道,“亮代季常、幼常谢过将军提点……”

“孔明,依你看,德公移驾扬州的把握有几成?”想到另外一个重要问题,我向诸葛亮询问道。

“将军,请恕亮直言,恐怕希望不大!”诸葛亮摇了摇头,叹气说道,“恩师名利之心早淡,当年数避景升公征辟,隐居鹿门也是为此。另者,恩师虽然虽然足不出鹿门山,但故土之情却也是颇深……”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说道:“借恩师在荆襄九郡之盛名,及庞族与荆州诸宗族之鼎力维护,鹿门书院可以超然于世外,不为世情所扰。也正因为此故,恩师才可悉心教导鹿门学徒,累出英才。若迁至扬州,恩师人生地疏,短时间里恐难赢得扬州士族的信任。纵然主公愿鼎力相助,恐怕恩师也未必愿意接受……”

沉思许久,我缓缓点了点头……

临来之前,我曾对诸葛亮、庞统提及过请庞德公迁移鹿门书院的想法,庞统考虑了片刻后表示赞同。他认为今后一段时间荆北仍可能会有战事发生,鹿门书院距襄阳太近,能躲过一次战火的浩劫,却未必能躲过两次、三次,出于对庞德公安全的考虑,他认为若能将书院迁到江东去更为稳妥些。虽然考虑到庞德公可能不会接受,但庞统认为凭借他与庞德公的关系,应该可以说服……

当时,诸葛亮未置可否。不过现在看来,诸葛亮其实并不赞同我想法……

但此刻,亲自与庞德公接触过后,加之先前听到我提议时的反应来看,恐怕如我所愿的可能不大。

庞统虽然与庞德公是亲叔侄,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他对庞德公的了解反而比不上性格稳重的诸葛亮。

……

当我和诸葛亮再次回到用餐的草堂内时,庞统已然不知所踪,只留下马谡一人。

不过,马谡的神色看起来颇有些沮丧,看来先前与庞统的辩论,是以他的失败受挫而告终。

向司雨询问了后,才知道庞统似乎是去了后堂,看来他是准备单独找庞德公游说一番……

……

半个时辰后,庞德公请我和诸葛亮到后堂,就我的请求做出了回复。

果然如诸葛亮所料,庞德公以自己年迈体衰、不愿离乡背土,回绝了迁移书院的请求。

但出乎我的意料,庞德公答应每年从扬州挑选5名天资聪颖的少年学子加入鹿门书院。事后,我才知晓这是庞统劝说不成后,向庞德公提出折衷方案。

虽然有些失望,但我还是恭敬地谢过了庞德公。

此时,黄承彦却突然向我提出,他将和司马徽在未来两月内,寻个机会到扬州走访走访……

……

临离去之前,庞统又领着我去见了鹿门书院的其他学子。

听了庞统的一一介绍后,我不得不再次惊叹鹿门人才之丰——习桢、费祎、董允……

借此良机,我代大哥殷切地邀请这些才华横溢的青年学子日后出山后,到扬州走访、出仕……

诸葛亮则特地与马谡进行了单独的面谈!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五十四章(上)

建安八年五月初三,联军主力六万余人抵达襄阳。

五月初五,刘琦自荆南返回襄阳。

翌日,在襄阳州牧府中,刘琦接掌镇南大将军、荆州牧印绶,通告荆襄九郡,在“正式”意义上成为荆州之主。

尽管此前蒯越已派遣使者前往寿春向大哥知会了刘琦将正式接任荆州牧的消息,但襄阳至寿春一来一回费时颇多,大哥那边暂时还未有回信,便由我和二哥代大哥向刘琦表示了恭贺之意。

……

时隔5个月后,再度恢复安宁的荆州,权力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在刘表之下,荆州最有权势的两大宗族——蔡氏和蒯氏一消一损。以蔡瑁为首的蔡氏宗族几乎被夷族,势力全消。尽管刘琦继位后宣称不会再追究蔡氏谋逆之罪,但这个在荆州盘根错节近百年的豪族已经算是彻底地没落了。而蒯氏虽然最终赢得权力斗争的胜利,蒯越更成为刘琦麾下的头号辅臣,但蒯氏宗族的实力却在蔡瑁和马超的连番打击下,损失惨重,更为要命的是蒯氏头号智者蒯良的病逝。

这本来应该是尽收荆州权柄的最佳机会,但很可惜,刘琦是一个有力无心的上位者,根本抓不住这个良机。

若在治世,刘琦或许会成为一个守成之主;但在这乱世中,他却绝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

……

五月初八,孙乾赶到襄阳,向刘琦转呈了大哥的亲笔手书和贺仪,恭贺刘琦正式接任荆州牧,并表达了加固两家联盟之意。

刘琦欣然回应,盛赞大哥恩德。

……

五月初十,李通领军万人自上庸赶到襄阳。当日击退汉中军后,为防张卫失信去而复返,我和二哥留李通统军万人继续驻守上庸。如今我大军返回扬州在即,上庸的防务自然要交接给荆州军。在初七,升任中郎将的文聘率军与李通完成了换防。

五月十二日,在留下李通掌军万人协助荆北防务后,我骑、步军六万余人分两路返回扬州。孙乾则与诸葛亮一道暂留襄阳,负责与刘琦议定修改两家盟约、及荆州战事善后等事宜。

当日清晨,刘琦与蒯越、刘磐等荆州大小将官逾千人,亲为我大军送行。更有近十万襄阳郡百姓自发夹道相送,人如长龙,绵延十里有余。

……

连续两月的征战中,我军的实际战损超过了一万两千人。但通过收编马超降军补回了八千多人,一路零零碎碎收编的荆州散兵也有三、四千人,另外刘琦为弥补我方损失,又调拨了五千人归我军麾下。

如此一来,我军兵力比之战前不减反增。但新增的军士与战损的军士,在战力上却是有颇大差距……

由于江东平定,短时内也不大可能有战事发生,六万大军中只有两万人回归丹阳,其余四万人开驻寿春。今后一段时间,在军事上我军的主要任务,就是防范曹操的威胁。

回归丹阳的那一路人马,由陈到、郝昭等人负责统领;我则与二哥一并先返回寿春……

……

大军途经章陵时,中、西八县的情况已大有好转,百姓已安返家园,利用分配到的谷种开始补耕。若不出意外,至九月份应该就可以有所收获。

在赈济章难民的过程中,马良的才能得到非常充分的展现。他统筹粮食分配、安定民心,组织百姓回归家园复耕,所有的一切都被他调度得井井有条。加上马族在荆州的强大人脉关系,这样一个难度极大的“系统工程”,就被他信手拈来地解决了。连本是被大哥派来负责赈济事务的糜竺都被马良的才能所折服,心甘情愿地充当起下手来。

赈济三十万百姓的义举,可谓是将大哥在章陵、乃至整个荆州的名望推到了极点。据孙乾所说,仅四月一月,就有近三万章陵百姓迁入寿春、庐江二郡。而我大军经章陵返回寿春途中,时有百姓恳求入伍……

此次出征荆北,乍一看来似乎于我军并无多大好处。但实际上却已为将来大哥入主荆州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是民心,还是从军事上(长江水道尽落锦帆营之手,荆南与荆北的枢纽完全由我军控制)……

……

五月二十日,大军回到寿春。大哥亲率寿春文武,出城十里相迎,以大量酒食慰问出征将士。

……

是夜,寿春张灯结彩,鞭炮齐鸣,举城同庆,贺大军自荆州告捷归来。

州牧府中,大哥设盛宴款待出征将校。

……

深夜亥时,宴散人去之后,州牧府中重归寂静。

大哥将我和二哥留了下来,三兄弟在书房中秉烛长谈一夜。从战事详细经过,到马超之事,当然也谈及了我鹿门拜访庞德公之事。

从大哥口中,我也得知了法正之事。法正果然成功地说服了大哥,未被追究擅自逼死马超之责。根据法正自己外调避嫌的要求,大哥将其授为吴郡郡丞,辅助全范打理吴郡政务。

……

第二日清晨,我与二哥各回家中,看望家小。二嫂据闻也已有了五月多的身孕,大约在十月底便可临盆。在我和大哥皆有子嗣的情形下,二嫂这一胎也承寄着二哥香火延续的重任。

回到家中时,得到消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