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是为什么?”史迪威将军不解的问道。
“以目前日军表现出来的强劲势头,再加上他们的全面海空优势,不知道将军还是否认为盟军能够在没有空中力量保护的情况下,能够击退已经侵入下缅甸的日军吗?”刘建业反问道。
“应该很难做到。”史迪威将军不情愿的承认道。
“那就对了,我们既然无法击退已经侵入下缅甸的日军,那么我们最好的情况也就是守住上缅甸,把缅甸的北部山区尤其是从中国到缅甸再到印度的路上通路保护住。这样我们至少还可以从缅北山区穿过丛林再修筑起一道新的公路,用这条公路代替已经被日军切断的滇缅公路。虽然这一带地区的地形非常复杂,修筑公路的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只要美国朋友提供足够的工程部队和机械,相信修筑这一条公路并不是做不到的。”刘建业说道。
刘建业这样说的依据就是在原先的时空里,在中国驻印军前面不断向日军缅北地区部队发动进攻,不断推进的时候,美国的工程部队依靠大量的工程机械,紧跟着中国军队的脚步,在缅北的山区和丛林里修筑了一条从印度的利多通往中国的公路,这条公路被最高统帅亲自命名为“史迪威公路”。既然以前的时候能够做到,那么现在肯定还是能够做得到。
“这个建议看起来比较符合现实。”陈长官点着头说道。
“说得不错,情况变了,计划自然也要跟着变。”最高统帅也微微的点头。对于最高统帅来说,能够维持一条供给运输线,就是他发动这次作战的最低目的了。只要保证这一点,那么其他的东西能争取多少就争取多少,争取不到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
“我不这样认为,只有不断的向日军进攻,才是最好的战术。我们必须向日军进攻。我军立即反攻,或可得大规模胜利之战果。反之,如再拖延十日,敌在此期间,必尽速增援,加强仰光之防御,恐击退之非易事矣。”史迪威将军对刘建业的想法表示了强烈的反对。
根据刘建业在后世对史迪威将军的了解,史迪威对中国之行雄心勃勃,3月6日,当史迪威得知最高统帅将把缅甸战役指挥权交给他时,如释重负,写道:“现在我不必每天早上在惶恐不安中醒来,搞不清楚我究竟能做些什么来证明我的存在价值了。那种日子实在难以忍受。”可见,史迪威一开始就没有把其在中国的位置限于最高统帅的参谋长地位上,指挥军队建功立业,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标。而他当时对中日两军的素质、特点、战斗力均未有全面了解,在缺乏背景知识的情况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轻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结论的才能”的个性,进攻战显然更符合他的选择。
当然,史迪威之所以主张在缅甸进行积极的进攻作战,更主要的还是源自于美、英的全球战略。美、英以欧洲战场为主要战场是不争的事实,美国对保持英国作战能力的重视也当然要远远超过中国。缅甸作为印度屏障,保住缅甸,对防止日本攻印,减轻英国在印度的压力,使其在欧洲战场充分发挥作用有重要意义。早在3月份,“英国和印度政府开始担心印度的安全。韦维尔怀疑以他所能使用的军队能否保护印度。因此曾经指定调往缅甸的地面和空中分遣队被转派到锡兰,在印度境内的部队继续留在原地。”而史迪威积极主张在缅展开进攻作战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已被迫在缅甸动用了可能派往印度、澳大利亚或其他地方的兵力。这是中国此时能够把它所拥有的东西…兵员…贡献给盟国事业的最好办法。”所以虽然史迪威对英国在缅甸的避战退却极感不耐,但他仍然接受这这一现实,并在战争指导中多次以中国军队作为英军退却的掩护。战役结束后,史迪威告诉最高统帅:“英方在缅甸战役之终,参与军队约一万六千名,唯撤退至印度者,则为三万六千名。”对英方在缅力量有清楚了解。但在战争进行过程中,他却多次以英军力量薄弱、如不增援将被击垮为由,调派中国军队增援英军。了解了史迪威的这一战略背景,对其后来在战役指挥中出现的一些违背军事常识的决策,就能够有更准确的把握。
第二部
第二百三十三章 … 血战落幕(四)
刘建业并不认为帮助盟友有什么错,但是如果是要用中国人的生命来为那些自以为高人一等,既自私又傲慢的英国人当炮灰,掩护他们顺利从缅甸撤出,那就是刘建业所不能容忍的了。因此,刘建业根本就不打算要让中国军队去为英国人垫背,中国人自然有自己的战略利益和战略意图,绝对不能跟着英国人和美国人的指挥棒转圈圈。
“请问美国军队在吕宋岛发动的反击,结果如何呢?”刘建业反问道。
“这不过是我们的失误,日本人的战争准备比我们做得好。”史迪威将军辩解道。
“那么将军,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已经做好了准备了呢?在英国人一心只想着撤退的情况下,我们的反击可能取胜吗?”刘建业更不客气了。
史迪威将军保持了沉默。
“第三,在我们的这次作战期间,我们必须得到美国方面足够的空中力量支援。原先在缅甸驻扎的英国空中力量,我相信以他们的老旧机型和低迷士气,很难会抵挡得住日军强大的航空兵。更何况,现在的缅甸,恐怕英国人手里的飞机数量连他们自己说出来都会不好意思的。在缅甸这样的国家作战,最可能出现的战场形态就是丛林战。根据我和日军里最擅长丛林作战的第18师团的作战经验,日军惯用的战术就是依靠步兵自己携带的干粮和弹药,同时依靠骡马驮运分解开的轻型火炮,使用小股部队进行远距离的迂回穿插作战,切断对手的供应线,从对手的侧后方发动突袭,制造对手的混乱,然后围歼被孤立分隔开的对手,夺取对手的给养,然后继续进行下一个穿插迂回。而且,他们能够得到熟悉地形的缅甸当地人的帮助和引导,这种战术对于我们来说,威胁是相当巨大的。只要我们稍有不慎或者应对失策,那么我们的部队就会陷入被敌人分割包围的状态,然后被从丛林里不断出现的日军消灭。当然,这种战术也不是毫无办法解决。”刘建业在这里故意卖了一个关子。
在原先的那个时空里,日军在缅甸战役里,就是采用了迂回,包围和果断深入敌后的战术,使得中国和英国的军队极不适应,以至于最后毫无组织的溃败。
“什么办法解决?”作为一个标准的军人,史迪威将军明白刘建业所描述的那种丛林战术对于习惯大兵团野战,对于丛林战可以说是毫无经验的的美军来说可以说是绝对的噩梦,所以,他很想知道使用什么战术才能遏制这种战术,不使它发挥出作用。
“使用优势的空中力量,从空中打击敌人的运输补给线和后勤基地。根据我的经验,单兵携带的干粮和弹药一般情况下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战斗。如果在一个星期之内,部队不能实现战斗目的,那么部队自己就会陷入危机,因为他们的粮食不足了。”刘建业说道。
其实,在后世的朝鲜战场上,英勇无畏的中国志愿军就是依靠单兵携带的少量干粮和弹药,在朝鲜的崇山峻岭和严寒里,向强大的美国军队发起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把不可一世的美国军队打得狼狈不堪,就连美国的二战英雄道格拉斯将军也在不断的失败里被杜鲁门总统解除职务,黯然结束了军旅生涯。但是,当美军继任的总司令李奇微将军发现了中国志愿军每次的进攻都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这个规律以后,他就猜想到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中国军队的后勤能力不足。所以,他发明了所谓的磁性战术,每当中国军队主动进攻的时候,美军就主动后撤,与中国军队保持一天的路程,同时使用强大的空军连续打击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线,使前线的作战部队无法得到给养和弹药补充。当时间到了一个星期,志愿军部队因为后勤供应问题不得不后退的时候,美国军队再发起主动反击。这一战术变化一度使得志愿军部队很难应对,受到了相当的损失。刘建业相信以中国志愿军的战斗能力和战斗热情,日军是无法比拟的,连志愿军都很难对付的战术,日本人更是无法抗衡。
除此之外,刘建业还特意回忆了一下历史上这一段时间将会发生的大事。他回忆到正当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与日军陷入苦战的时候,在万里之外的北非,德国的北非军团在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的率领下也在不断向北非的英军部队发起进攻,打得英国人落花流水,面临失去埃及这一联接英国本土和英帝国大后方印度的重要通道的危险。所以,英国人向美国人不断求援,美国为了支援北非的英国部队,把原先驻扎在印度北部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十航空队这一东南亚地区唯一可以与日军航空兵一较长短的空中力量抽调到了北非。正是这个原因,让在缅甸与日军作战的中国军队在地上与日军不断反复争夺的时候,还要饱受日军飞机的轰炸,使得本来就胜算不多的战斗变得早早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
“我想,为了提供足够的空中支援,美国朋友应该保证在整个作战期间,驻扎在印度的第十航空队部队不被抽调到其他战区,同时把现在我国的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也被我们称作飞虎队,改编为正规的美国陆军航空兵部队,加强它们的装备。”刘建业说道。
“飞虎队”全称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1941年7月来中国参与抗日,当时美国尚未对日宣战。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7月和10月,200多人分两批来华。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拘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反而得以自由挥洒。不久,他们在昆明初试身手,首战便对日本战机予以痛击,此后并连创击落日机的佳绩。在31次空战中,志愿飞虎队员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战斗机共击毁敌机217架,自己仅损失了14架,5名飞行员牺牲,1名被俘。“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插翅飞虎队徽和鲨鱼头形战机机首名闻天下,其“飞虎队”的绰号也家喻户晓。但是这些志愿人员并非是白白为中国政府作战的,中国政府每个月都要为他们支付每人上千美元的军饷,还要为他们击落的每一家日军飞机支付相当优厚的奖金。如果,这支非正式的部队被收编到美国正规军里,那么他们的开销自然就要有美国政府来买单。也许,这些钱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来说根本不算什么,但是对于正在举倾国之力与日本进行决定两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决战的穷困的中国来说,哪怕节约下每一个美元,都会为抗战多尽一分力量。
“这个方面,我可以向总统汇报,请求他的批准。”史迪威将军承诺到。
“好吧,再接着说第四个条件,我们需要大笔的资金和物资,最好是日式的武器和弹药。我们之所以需要这些,不是为了满足我们自己的需要,而是用来作为送给缅甸北部地区的各土司,地方势力的礼物。我们利用这些礼物,再加上我们对他们承诺,在战争结束以后,无论是英国人回来,还是缅甸宣布独立,我们都支持他们实行民族自决,在他们的控制区里建立他们的半独立的政权。日本人可以利用缅人独立势力来帮助他们进行作战,我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呢?况且,在缅甸的各地还有大量的华侨,我们也可以发动他们加入我们与日军作战的行列。我国曾经是缅甸长期以来的宗主国,如果由我国政府向他们做出保证,相信他们不会不好好考虑的。得到了这些力量的支持,至少在缅北地区,我们就不会是孤立无援的。”刘建业解释道。
“我实话对你讲,政府现在已经是财政极度拮据了,很难短时间拿出一大笔钱来。”陈长官对刘建业说道。
“这一点,我希望美国朋友可以帮忙先行垫付。战争结束以后,我们再行归还。不知道可不可以?”刘建业对史迪威将军说道。
第二部
第二百三十四章 … 血战落幕(五)
“这个,我不能保证,不过,我可以请求总统在对华贷款里指定部分用途。”史迪威将军回答。
“那么这个也就算可以了,不过,这笔钱一定要尽快到达,战场上瞬息万变,时间可不会等我们。最好是黄金,现今在那里没有什么用处。”刘建业补充说到。
“这个我会提醒他们的。”史迪威将军说道。
“第五个条件,我们在云南的部队必须注意一定要在滇西的龙陵,腾冲,瑞丽,畹町等要点保持相当的守备部队,同时进入缅甸的部队在